1樓:網友
百分之五十吧。老虎是非常兇猛的動物,豹子雖然跑得快,但是遇見老虎也還是凶多吉少。
2樓:職場導師夏清
首先老虎跟花豹都是食肉動物,同時也是貓科動物,老虎並不吃花豹,所以花豹的逃生概率還是很大的。
3樓:三棵樹
老虎和花豹在野外相遇,花豹雖然不能跟老虎硬碰硬,但是花豹的能力足夠逃跑,花豹可以爬樹,他動作嫻熟非常靈敏。
4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老虎和花豹在野外相遇時,花豹的逃生率能夠高達50%以上,因為花豹身體比較靈活,能夠趁機奔跑或者爬上樹,從而逃脫老虎的攻擊,
5樓:甲睿識
那倆不一定打起來。
6樓:網友
逃生幾率非常大,花豹速度還是可以的。
老虎和花豹遭遇,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什麼?
7樓:趣論體壇
貓科動物中的三巨頭說的就是老虎、獅子和豹子,獅子與老虎的實力半斤八兩,但是豹子就要相差太遠了,畢竟體型放在那裡。乙隻成年東北虎平均體重在230-280千克之間,乙隻成年雄獅體重在180-250千克之間,乙隻成年花豹的體重只有50-100千克。所以對於花豹來說,老虎與獅子都是龐然大物,如果直接硬碰硬的話,花豹會輸得很慘。
那麼花豹在老虎獅子面前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很簡單的道理,拿人來對比,即便是隻有130斤的人也有可能打贏200斤的大胖子,就拿李小龍來說,他不算是很強壯的人,身高在歐美國家來說算矮的,但是真實情況是沒有幾個人能打得過他。或許拿李小龍來對比有些極端,畢竟全世界也出不了第二個他,不過卻也是給了我們看到了乙個可能性。
回到花豹身上,即便是打不過獅子老虎,但是勉強自保還是可以的,說是不堪一擊就太過了。
捕獵技能老虎是百獸之王,論社會行為團結合作,非獅子莫屬。老虎單打獨鬥智力體能技巧一流。獅子團結合作智慧型戰略勝過老虎。
一群獅子能戰勝一群野牛。乙隻長頸鹿,甚至一頭大象。而老虎只能獵捕與他體型差不多的獵物。
所以花豹在遇上獅子和老虎時會得到兩種不一樣的態度。
當花豹與老虎正面遇上,老虎會毫不猶豫衝上去,之前看到乙個**,乙隻老虎遠遠看到乙隻花豹就馬上衝上去了,最後還爬到樹上去抓花豹。而在非洲大草原上,豹子敢大搖大擺在獅子面前走過。造成這兩種現象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食物的問題,在森林中,老虎與花豹直接競爭,所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而在大草原中,因為物種充沛,獅子犯不著與花豹結怨。
豹子也是獨居動物,因此捕獵技能和格鬥手段相對來說是比較高超的,而且經驗也比較豐富,所以當花豹遇上同樣獨居的老虎時,基本上是毫無勝算的。但是遇上落單的獅子時,花豹雖然打不過,但是也不會太慘,甚至還有一成的希望能夠打贏,你們說呢?
8樓:sky乙隻猛男
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什麼都不會發生,因為都屬於貓科動物,算是表親。
9樓:何方神聖丨
我認為在大自然中老虎跟花豹相遇的話,最有可能的就是老虎把花豹殺死,花豹成為失敗者,這是最有可能的結局。
10樓:翱翔藍天的狼姐
如果遭遇之後導致了大戰,那麼花豹會被老虎秒殺,畢竟戰鬥力還是差太多了,如果花豹要逃跑,那麼老虎也追不上。
11樓:時空探索
花豹遇到老虎後,生還幾率有多大呢?請你查下它們都是什麼段位?
如果老虎和花豹在野外相遇,花豹逃生的概率有多高?
12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如果老虎和花豹在野外相遇的話,花豹的逃生概率其實是挺高的,因為花豹他的身手非常敏捷,可以跳上樹,而老虎相對於比較笨重,所以如果老虎要攻擊花豹的話,花苞如果跳得上去樹的話,那麼花豹的逃生概率就會高很多,
13樓:數位技術小輝
非常高。因為花豹善於奔跑,而且速度非常快,所以花豹逃生的概率非常高。
14樓:小九七
如果花豹首先發現了老虎那麼可以逃掉,如果沒有發現老虎的話被殺的概率很大。
在野外迷路了,有什麼自救方法,在野外迷路了,最方便最簡潔的辦法是什麼
一 在野外迷路了,自救方法有 1 如找不著可靠的地理特徵,可利用太陽分辨方向,以決定朝哪個方向走。正午時,北半球太陽在天頂靠南,南半球則在天頂靠北。2 如太陽被雲層擋住,拿小刀刃或指甲銼緣豎放在塑料信用卡或拇指指甲之類有光澤的平面上,從平面上找出淡淡的陰影。太陽就在與陰影相反的方向。3 如有指標的腕...
怎樣在野外製作陷阱抓動物,怎樣在野外製作陷阱抓動物?
抓斑鳩 挖乙個約1.5分公尺的 口徑約1分公尺的小坑,在坑底撒上一些食物,如 大公尺 穀類。然後就等著吧 因為1.5分公尺這個距離斑鳩剛好夠不到,但又總是差那麼一點點,貪心的斑鳩就會一不小心掉下去或直接跳下去,當他吃完穀子才會發現他出不去了,細小的腿跳不出去,翅膀也無法張開,所以就只能等著你把它撈出...
如何在野外尋找燧石,在野外怎麼尋找打火石
星光中續制導 一 可以在石灰岩的突出風化面中尋找結核狀燧石,為有球狀 卵狀 棒狀 盤狀 葫蘆狀 不規則狀等結核體。也可以在含磷和含錳的黏土層尋找層狀燧石,分層存在,單層厚度不大,有塊狀和鮞狀的區別。特徵 是一種緻密堅硬,常具有貝殼狀斷口的隱晶質岩石。下圖為碳酸岩石中的燧石,上為結核狀燧石,下為層狀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