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時間怎麼定,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怎麼算

2025-02-17 04:00:19 字數 4636 閱讀 2397

1樓:harry小灰機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

按夏曆(農曆)的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即前面的第乙個字是「庚」的日子)是初伏,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是末伏,綜合起來稱之為「三伏」。由於末伏在立秋之後,所以,我國不少地方有「秋後一伏」的說法。

從初伏到中伏,時間固定是10天為一伏,從中伏到末伏擇優的年份有時是10天,有的是20天,上下相差20天。

三伏期間,太陽輻射到地面上的熱量要比由地面向天空中散發的多,而且,大氣溫度持續上公升,所以,此時是全年中最熱的階段。通常在我市範圍內,伏天的最高氣溫,絕大多數地區要達到36℃—38℃以上,有時還會更高一些。

2樓:馬曉橙

我來回給中伏時間怎麼確定:

首先,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入初伏,初伏為10天。夏至後第四個庚日進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則中夥為20天,如第五個庚日在立秋那天或立秋以後,則中夥為10天。

因為必須滿足秋後第乙個庚日進末伏。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怎麼算

3樓:社會小能人

關於入伏的計算方法比較的繁瑣,要想掌握入伏的日期,先要熟悉我國獨有的「干支紀法」。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

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入伏計算公式參考:

21世紀新世歷演算法——庚日公式:gr=(d-[y/4])mod10(gr庚日、d偶數年1單數年6、y年、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仿返滲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備脊加9(2096年例外減1)。

比如2006年gr=(1-[6/4])mod10=0(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入伏時間和出伏時間怎麼算

4樓:惠企百科

入伏時間是的演算法如下: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

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天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遊叢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

三伏時間是如何劃定的?

5樓:叫卓刎副謂方撈

每年的伏天的時間計算和立秋有著密切的關係,伏天被古人稱為是「雜節氣」,是古代人們為了計數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發明出來的專用名詞,伏有隱藏的意思,所以告訴人們在最炎熱的一段時間,要人們把自己隱藏起來,立秋見庚入末伏」的說法。就是把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從24節氣中提煉出來,又聯絡起來。意思就是夏至節氣後第三個庚日就進入頭伏期,頭伏期10天。

而要到立秋後第乙個庚日進入末伏,末伏時長10天。頭在8月7日正式迎來了立秋節氣,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裡面,<>

俗語道:「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雖說是8月7日立秋,可是仍在中伏期間,更別說還有末了的一伏,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桑拿天」—「上蒸下煮」模式,人稱「秋老虎」。

第4個庚日是二伏、第5個庚日是三伏,今年整個「三伏天」共有40天,其中:7月16~25日是頭伏,共10天;7月26日~8月14日是中伏, 共20天;8月15日~24日是末伏,共10天。同為十天,只有夏至見庚遲,六日後見庚,才有這可能,六日前見庚,中伏都有二十天,伏期就長,意有熱暑更長的意思。

有關伏的諺語不少。如:頭伏有雨,伏伏有雨;曬伏頭,淋伏尾,淋伏頭,曬伏尾。

三伏天每年的出現,大部分都是在小暑和處暑之間,根據查閱資料顯示,今年的三伏天氣是從2020年的7月16日開始。一直到8月24日結束,期間共為40天。具體三伏天天氣時段如下:

立秋之後可能天氣就會逐漸的轉涼,但是這一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立秋最多隻是乙個節氣的臨界點,一般立秋節氣都是在中伏階段,而且中伏又是全年最熱的乙個。

6樓:愛吃西瓜的熊

就是夏至節氣後第三個庚日就進入頭伏期,頭伏期10天。而要到立秋後第乙個庚日進入末伏,末伏時長10天。

7樓:月下吹風漫步

三伏時間是我們的老祖宗經過長久的經驗,來把它確定下來的,由於三伏天氣非常的熱,我們一定要注意避暑。

8樓:懶得可愛的小李

是通過我們古代的干支法進行劃定的,這也是和每個階段的氣溫有很大的關係,劃定的方法也比較科學。

三伏時間是如何劃定的?

9樓:匿名使用者

今年的「三伏」,7月11日至7月20日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為末伏。「三伏」時長40天。這是從2015年起,連續7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伏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紀日來推算的。從夏至日算起,第三個天干為「庚」的日子叫初伏(也叫頭伏),過10天逢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總體叫三伏天。

初伏與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的時間則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這主要由夏至到立秋之間一共有幾個庚日來決定:有4個庚日則中伏到末伏間隔為10天,有5個庚日則間隔為20天。

每年三伏天大概在公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間。

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氣溫最高,但受各種氣象條件影響,各地全年中的極端氣溫未必出現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出現在三伏。但不管怎麼說,三伏恰在小暑和大暑節氣之間,確實是盛夏酷暑時節。

三伏」如何消夏防暑?

天氣炎熱,出汗增多,勤洗澡,勤換衣,更要及時補水。

減少高溫時段外出,若外出,做好防暑措施,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並隨身攜帶一些防暑用品,如風油精、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

晚睡早起,中午小憩,調養心神。

飲食清淡,不肥甘厚味,慎用辛燥之品;預防中暑,飲茶有益,金銀花清熱解毒,菊花散風消炎,百合花潤肺安神。

保持心情愉快,戒躁息怒,避免情緒中暑。

10樓:網友

都是陰曆加上五行卦的推算。

中伏多少天

11樓:小小魚聊生活

每一年的中伏天數都不一樣。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

從初伏到中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

12樓:網友

2019年中伏20天。

2019年中伏從7月22日開始,到結束,一共有20天。中伏是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第乙個庚日前一天結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2019年中伏有20天。

13樓:馬大姐

今年中伏:7月22日~8月10日,共20天。

三伏中初伏的日期是怎樣確定的?

14樓:網友

"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後的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每年的《農村年書》中登載著這樣的日期。

因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即為初伏和中伏的第一天,而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的時間為10天,末伏規定也是10天。中伏時間有長有短,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每年夏至節氣後的第三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故中伏的天數也不相同,於是就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天的差別。

15樓:網友

初伏為: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

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16樓:匿名使用者

初伏,按中國的日曆法來說,是真正暑天的開始。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後第三個庚日始(稱入伏)。

三伏中初伏的日期是怎樣確定的

17樓:網友

頭伏的日期是根據「夏至三庚便數伏」的說法來確定的的。

就是在夏至節氣後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比如今年,農曆五月十七夏至,當天的干支是甲戌,要到六天以後農曆五月廿三才出現第乙個庚日(那天的干支是庚辰),接下來六月初。

四、六月十四,是第。

二、第三個庚日;數伏就是從第三個庚日六月十四開始的,六月十四是今年頭伏的第一天。

18樓:網友

初伏從那一天開始,中伏為什麼有的年份為10天有的年份為20天。農曆曆法是這樣規定的:大暑前第乙個庚日初伏。大暑後第乙個庚日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末伏。

日期和時間,在用英語時怎麼讀,時間和日期用英文怎麼說

您輸入了違法字 1 英式的日期 日 月 年 day month year,示例如下 2002年1月17日。寫 17 th january,2002或the seventeenth of january,2002。讀 the seventeenth of january,two thousand an...

各級別護理時間怎麼定

青燈俗事 1 特別護理病人病情危重,需隨時觀察,以便進行搶救。如嚴重創傷 大手術後 器官移植等。專人24小時嚴密觀察病情。制定護理計劃,及時準確地填寫特別護理記錄單。備好急救用品。做好基礎護理,防止併發症。2 一級護理病人病情危重,需絕對臥床休息。如大手術後 休克 昏迷 癱瘓等。15 30分鐘巡視一...

高一時間安排和方法,高中時間安排表

對於剛入學的高一新生來說,一般都會面臨這樣的困惑 作業做不完 就像無底洞 做完作業還是很困惑,遇到考試還是不會有些知識在上課時聽得很明白可是一到自己做題就不行了。一般來說如果你繼續按初中時的學習方法,只會越陷越深,初中和高中是兩種不同的學習階段,只有改變思路才能變得清晰。我建議 早讀 老師應該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