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不自殺逃走行不行?他非死不可嗎?

2025-02-18 15:05:10 字數 1584 閱讀 3314

1樓:娛樂八卦影視說

項羽如果不自殺的話,逃走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本人不願意。項羽非死不可,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不死的話,江東的父老們也會因此遭殃的。

2樓:暥竹聊娛樂

他當然不是非死不可。但是項羽作為江東一代霸主,他覺得他已經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了,所以選擇了自殺。

3樓:新鮮妃子笑

不自殺逃走也是可以的,但是項羽是乙個很高傲的人,他不願意活在內疚當中,所以他選擇了自殺。

項羽為什麼會在烏江自刎?他真的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嗎?

4樓:無能為力大蒜

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所以自刎了,他並不是走投無路,他其實可以逃跑的,但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5樓:蓉淼經驗之窗

因為在烏江的時候他被包圍了,他並不是走投無路了,他完全可以淌過去,但他不想去面對河對面的父老鄉親。

6樓:你好甜甜圈呀呀

是因為他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並不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其實當時還是有機會逃走的,但是他不願意。

為什麼項羽烏江自刎

7樓:情感專家洪老師

項羽烏江自刎,主要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乙個方面的原因,霸王項羽渡過烏江就安全了,在根據地能重振旗鼓,捲土重來,但是,霸王臉皮薄,當年八千子弟兵出山,如今只剩下自己乙個人,無顏見江東父老了。其實是四西楚歌后,跑了很多的逃兵,霸王不會是乙個人回去的,己經有人提前回去了。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與項羽的個人性格有關褲旁系,項羽從他的人物形象來看,他更多的是一種雄。所以他得勝的時候,喜悅無處不在,表現的的外露,但是一旦失敗,他就缺乏了越王勾踐的那種忍辱負重的情懷,所以對於項羽一代豪傑自刎他鄉,我們後人只能對他感到惋惜。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楚霸王項羽雖然力大無窮,力撥山兮歲純櫻,但是個有深厚感情的粗人。被張良策劃十面埋伏,引君入圍,甕中捉鱉的連環計,逼之烏江邊上,四面無退路,又不想回江東槐見父老,同虞姬一起自刎。

第四個方面的原因,項羽,大局思維沒有,帝王之才沒有,對臉面太講究,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擁抱容納成功,對挫折失敗零容忍不能承受,此人做事的方法嚴重不當嚴重欠缺,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只能是一介匹夫之勇,以項羽劉邦的做事風格而言,項羽永遠鬥不過劉邦。第五個方面乎叢的原因,虞姬的死才是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重要原因,畢竟項羽不是劉邦,項羽極其自負,他卻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了,可想而知項羽會多麼羞愧!

第五個方面的原因,客觀點講,即使渡江了,帶給江東父老的依然是戰亂,而且爭來爭去百姓能得到什麼?怕不能服眾。主觀的講,他就是太自負,而且胸不容人,接受不了西楚霸王被自己的小馬仔打敗的事實而已。

項羽該不該烏江自刎?

8樓:時蘭祿明遠

從比較現代的角度來說,不該。項羽完全可以東山再起,可卻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

從而鑄造了乙個悲劇的結局~~~

9樓:薛波國妙菡

不該,項羽的自殺象他自己所說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但他卻忘了"江東子弟今尚在,捲土重來未可知"忘了"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烏江」在哪

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 中的烏江是烏江鎮,烏江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面積141平方公里,人口7萬人。為八百里皖江第一鎮,是安徽面向長三角的東大門。浦口區烏江鎮 原江浦縣林山鄉 與和縣烏江鎮原屬一地,位於長江北岸。後人在烏江鎮建立起了,霸王祠用來紀念西楚霸王項羽自刎,歷史已相當久遠,歷史文化氣息濃重,位於馬...

你對項羽烏江自刎持肯定態度還是否定態度?說明理由

裴希傅舒榮 項羽,不可一世的神。首先,他是個男人,其次才是個君王。錯就錯在他生錯了年代,錯就錯在他重情重義。項羽一生的輝煌,離不開三個人,項梁,啞父,虞姬。這三人在項羽的心裡,我們可想而知。在虞姬離去的時候,我想,項羽的心裡防線已經徹底崩潰了。加上連年征戰,身心疲憊,所以他選擇了放棄。選擇瞭解脫。 ...

如果項羽不在烏江自刎,是否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呢

不可能,那年頭江東還不是現在的江南,唐代以前長江以南地區基本上都是蠻荒之地,撐死幾十萬人口,根本支撐不了一支強大的軍隊。項羽就算跑到江東,別說是不是江東人都願意跟他,就算都跟著他頂天也就湊出萬把軍隊,對面漢軍可是30萬大軍,韓信的作戰本領比項羽也只強不差。項羽本身的性格魯莽,不如他的對手劉邦那樣老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