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這句話從表面來理解就是:
乙個人如果沒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他就不會有遠大的志向。乙個人如果有很多的學問,就會由內而外的產生一種特殊的氣質。
據傳,「腹有詩書」的典故出自一生喜愛讀書,才華橫溢,被尊為「醫中之聖」的李時珍。在李時珍的家鄉,有一位庸醫,不學無術,但喜歡假裝斯文,購買了許多醫書,以此來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節剛過,庸醫命家人將藏書搬到院子裡曬。
各種古典醫書攤開滿滿一院子,他自己洋洋自得,在院子裡踱著方步。
這事正巧被李時珍看見,他一時興起,便解開衣襟,躺在曬書架子旁邊,袒胸露腹,也曬起「書」來。庸醫一見,莫名其妙,驚問道:「您這是做什麼?
我也在曬書呀」,李時珍答道。庸醫問:「先生的書在**呢?
李時珍拍拍自己的肚皮,笑著說:「我的書都裝在肚子裡。」
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胸有,比喻學於成。
氣:表於外的精神氣色。華:
豐盈而實美。比喻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語出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誰的詩句?
2樓:網友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蘇軾的《和董傳留別》
胸藏文墨懷若谷"是後來加上去的,具體是誰所說無從考究,部分人認為是陶淵明。
說的。腹有答神:胸有,比喻學於成。氣:表於外的精神氣色。華:豐盈而實美。這句話用來比喻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出處?
3樓:313傾國傾城
胸藏文墨懷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蘇軾《和董傳留別》 。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基本介紹:和董傳留別》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由鳳歷磨翔府回到長安時所作的一首七律。蘇軾在鳳翔府任職時,董傳曾與蘇軾相從,當時董傳生活貧困,衣衫樸素,但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平凡的衣著掩蓋肢悄鬥不住他樂觀運碧向上的精神風骨。
蘇軾在詩中一面稱許了董傳的志向,同時預祝他黃榜得中。全詩巧於用典,蘊藉含蓄。其中「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廣為傳誦,膾炙人口。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誰的詩句
4樓:宰煥元清韻
腹有詩書氣自華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標準的寫照。常用來形容乙個人只要飽讀詩書、學識淵博,便自然會表現出文人的優雅舉止和翩翩風度。這句話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表現了極高的藝術造詣,可以算得上是名句了。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嘉佑六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董傳時與之相隨(當時董傳很窮困)次年回長安後作此詩。)
仁者樂山山如畫,智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春風盪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腹有詩書氣自華。
多數資料認為這一名句出自蘇軾的《和董傳留別》
認為出自陶淵明的則寥寥無幾。我個人的看法還是應該出自蘇軾。原因有二點。
其一:從兩詩的比對來看。從詩的文字水平和思想內容以及眾多古書所載來看,前者是蘇軾所作,是確鑿無誤的。
而第二首詩帆段唸的風格雖然也想學陶淵明那種恬淡的風格,但是文字水平和陶淵明有明顯的差距,顯然是後人所作來假託陶淵明之名。
其二:陶淵明生活在蘇軾之前,假如燃搭此句果真是陶淵明所創。那麼蘇軾應該不會隨便引用的,就算引用也會被別人指出來的。因此從另一面也證明後一首不是陶淵明的真作。
好在他們倆不生活在同一時期,好在他們那時候沒有網路,好在他們都不需要態困自我炒作。要是換在今天,恐怕早就分了挺蘇、挺陶兩派粉絲,輪番pk。最終是口水大戰三百回合,還不知道能否分出勝負。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何處?
5樓:愛單單愛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於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七言律詩《和董傳留別》,「胸藏文墨伍喚虛若谷」則不是出自於詩詞,而是後人為了與「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仗工整,此橘滑而在「虛懷若谷」一詞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句子。
和董傳留別》一詩如下:
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白話譯文】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
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我的名字。
虛懷若谷,意思是胸懷像山谷那樣深且寬廣,形容十分謙虛。出自於《老子》:「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後來就用「虛懷若谷」形容非常虛心,心胸開闊。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
6樓:教育暖風
「腹有詩書氣自華」本義是指乙個人讀書讀得多了,身上會自帶一股書卷之氣,因為古時候的書本內容集中體現乙個禮字,讀書多了,就會自然而然的受書本內容影響,一言一行依書而為,形成讀書人所特有的言行舉止。
後來引申為 乙個人學識豐富,見識廣博的話,這樣的人不需要刻意裝扮,就會由內而外產生出一種氣質,相反,如果沒有內涵的話,不管怎麼打扮,都不會顯得有氣質風度。
出處:宋 蘇軾《和董傳留別》:「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譯文: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7樓:此木找
出自蘇軾的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8樓:帶檔滑行
《和董傳留別》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自於宋代蘇軾的作品《和董傳留別》
原句是「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9樓:清晨在雲端
腹有詩書氣自華出處:和董傳留別。
全文: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10樓:雲上雨裳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出自宋代蘇軾《和董傳留別》。意思是說雖然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11樓:來自大縱湖有智慧的海棠
蘇軾的《和董傳留別》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