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南朝為什麼要修建那麼多的寺廟?

2025-02-21 04:20:27 字數 3806 閱讀 6214

1樓:三木林一三三四

首先乙個國家需要有他的信仰所在,這也是皇帝想要統治的乙個很重要的原因,這麼多寺廟,其實就是為了老百姓能夠都聚集到一塊兒,達到籠絡人心的效果。

2樓:樂樂在此呢

因為南朝的時候,很多帝王都喜歡寺廟的搭建,而且喜歡去寺廟休息,覺得寺廟對於人的身心是很健康的。

3樓:周**強強

因為在當時有很多人都非常迷信,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想去拜一拜。所以在當時就會修建很多寺廟。

南朝寺廟數量最多,原因是什麼?

4樓:教育細細說

原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譯文: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的樓臺全籠罩在風煙雲雨中。

出處:唐·杜牧《江南春》

南朝為什麼建這麼多寺

5樓:星空之牆

為了得到百姓的支援,南北朝時期戰爭不止,百姓安居樂業的心願不能夠實現,正好佛教從印度傳過來,佛教講求來世報,符合當時的百姓心態,故而很多人信仰佛教,興建許多寺廟。由於佛教寺廟的不斷出現,許多達官貴人,士子名流也逐漸接受佛教,信仰佛教。最後統治階級為了穩定國家的統治和收復民心也開始大肆修建佛寺。

故而南北朝時期多佛寺。

根源就是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佛寺講求方外之人,不用服兵役,勞役,有穩定的收入,穩定居所。和當今人們大多希望考取公務員類似。

南朝有多少個寺廟

6樓:善良的俞甜

480座。

非常著名的寺廟有以下幾座。

1、大黃根寺。

大火恩寺始建於東吳時期,是中國南方第一座寺廟,被稱為「四百八十寺之首」。中國佛教的中心。寺廟裡的玻璃塔在當時被認為是中國在西方的象徵。

在安特翁的童話裡,在英國的硬幣裡。今天的大昭寺是在廢墟中重建的,被稱為「大昭恩寺遺址公園」。位於秦淮區,國門外。

2、福丁寺。

福鼎寺位於江寧牛頭山。它建於南朝初期。「牛頭禪」在禪宗之前的發源地。

它後來被洪陽的混亂破壞了。今天,佛寺修復後,氣勢恢巨集,地宮是供奉佛首的遺物。這裡已成為各界人士行禮、立誓、祈福的佛教聖地。

3、雞鳴寺。

又稱「雞鳴古廟」,是南京最古老的古廟之一。南朝時期是中國佛教的中心。今天的雞鳴寺香依然濃烈,特別是在櫻桃季節和雪季節,也進入了古老的金陵,作為櫻花來欣賞雪必須在其中籤字。

4、棲霞寺。

棲霞寺三面環山,北臨長江。它是中國四大著名寺廟之一。她有美麗的風景,特別是在深秋時節,山上會佈滿紅葉,棲霞寺打扮得像個風景區。

5、靈谷寺。

靈谷寺位於風景名勝區鐘山,距中山陵公里。明代,朱取名為「靈谷禪寺」。是明代三大佛教寺院之一。以它的無樑大廳和靈魂谷塔而聞名。

7樓:六斤雨

兩千多個。

面對紛亂的世事,北方雄霸強權的逼近,百姓悽苦的哀怨,南朝君主們也希望尋找到一種解決困境的手段,它不僅能夠解決急劇公升溫的社會矛盾,也能維持社會的長治久安,而這種看不見的「**」就是—佛教。

有史料稱:在劉宋時期,全國寺廟有1913所,僧尼36000人;蕭齊時,有寺院2015所,僧尼32500人;蕭梁時,修寺建剎達到頂峰,時有寺院2846所,僧尼82700人;陳朝時,國勢衰微,卻仍有寺院1232所,僧尼32000人。

8樓:筱鴨電影

宋代有寺院一千九百十三所,僧尼三萬六千人。齊代有寺院二千零十五所,僧尼三萬二千五百人。梁代有寺院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萬二千七百餘人。

後梁有寺院一百零八所,僧尼三千二百人。

清朝劉世琦所作《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乃有七百餘寺。」

意思是:梁朝(南朝的第三個朝代)時全國寺廟有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城南京就有七百多個。

可惜惜歷經戰亂,迄今所存已百不得一。後人蒐集諸書,得知南朝佛寺之確切可稽者凡二百餘所,然其他失名、不見記載者則不計其數。

南朝寺院建築,除採前塔後殿之一貫形制外,其最大特徵為雙塔(設東西雙塔)及舍利之安置(置於中心柱下,而不在相輪之下,與印度截然不同)。其中以同泰寺、瓦官寺、棲霞寺較為著名。

而棲霞寺中有千佛岩石刻造像與明徵君碑等石碑、石塔,其風格之秀美典雅,異於北朝雲岡石窟造像,為南朝僅見之石刻造像藝術,亦為中國重要之佛教史蹟。

9樓:潛川如斯

多呢!杜牧雖然寫了"南朝四百八十寺",那是寫詩為了符合詩詞的格律,實際上根據清朝劉世琦所作《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乃有七百餘寺。,也就是說,南朝應該有2846所寺院,南京乙個地方就有700多家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為什麼南朝會遺留下這麼多寺廟?

11樓:帳號已登出

東晉滅亡之後,南方相繼建立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它們均以建康(南京的古稱)作為本朝的都城,歷史上統稱為南朝。此時,在北方,鮮卑、匈奴等各個少數民族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統稱為北朝。南朝與北朝一直處於相互對立的狀態,誰都希望能夠消滅對方,進而統一全國,如此一來,群雄割據,戰亂紛爭,一段金戈鐵馬的歷史造就了乙個鮮血書寫的時代。

據記載,南朝時期最長久的統治也不過59年,而最短的不過23年,瞬息之間,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位已經易手,人生的惶恐無助不僅存在於百姓生活中,也體現在君主身上。

面對紛亂的世事,北方雄霸強權的逼近,百姓悽苦的哀怨,南朝君主們也希望尋找到一種解決困境的手段,它不僅能夠解決急劇公升溫的社會矛盾,也能維持社會的長治久安,而這種看不見的「**」就是—佛教。佛教自西漢傳入中國後,由於佛教經典的譯註流傳,西域高僧的佛法傳習,得到較為長足的發展。佛教崇尚的清靜無為、自然淡泊等理念,與文人士大夫們所提倡的超脫、曠達精神非常契合,因此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援,在社會上層受到極為廣泛的歡迎。

同時,按照佛教所開啟的大門,人們今世的苦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誠心向佛,人人都能成佛,來世定能脫離苦海,到達幸福的彼岸。

這種佛教宣揚「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的來世觀念,就像一根救命的稻草,解救了身處於水生火熱之中的平民百姓,成為他們寄託希望的精神慰藉之所。在南朝時期,佛教受到統治者們的普遍追捧,梁武帝、陳武帝、陳後主都非常推崇佛教,尤其是梁武帝,更是三次捨身佛寺(不僅捐獻財物,還販賣自身為寺奴),倡導全民信佛,使得佛教成為當時的國教,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重佛崇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修建寺廟了。

為了弘揚佛法,統治者們不惜花費巨資,大肆修建佛寺,甚至競相將自己的豪華府邸捐贈給佛教所用,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奇談。

12樓:網友

南朝時期,受唐代佛教傳承,越發興旺,尤其是南朝陳時代,繼承發揚了佛教文化,建立了諸多寺廟,並且在宋朝統一後,維持了佛教的發展。對比北朝的滅佛行動,南朝嗯寺廟眾多就可以理解了。

13樓:靜水流深

因為南朝的大多數皇帝都禮佛,所以會遺留下那麼多寺廟。

14樓:由靚影

南朝時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南朝為什麼興寺廟?

15樓:網友

南朝時期的修真的人不少,例如謝安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謝安當年隱居在會稽山東,會稽山就是茅山了!

16樓:無情_非眾

第一是因為統治者的大力支援,所以寺院很發達。

第二是相對於北方的戰亂,南方相對安定,經濟較為發達,所以也對寺院興盛提供基礎。

第三,南朝清談盛行,相對來說,義理深奧的佛教經典教義也成為士大夫們得寵愛之物,也推動了佛教的發展。

為什麼那麼多朝代定都北京,歷史上哪些大一統王朝曾定都北京 為什麼選定北京

問洲 1.北京是寶地,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前有河 永定河 後有山 燕山 東靠海 渤海 西有川 太行山 這不僅符合中國古代的風水概念,而且的軍事上易於防守!2.北京戰略位置重要,北京南面就是華北平原,北京是防範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一大屏障!3.北京歷史悠久,在春...

歷史上,那麼多國家被英國占領過,為什麼他們都不恨英國

他們不恨英國,因為英國在占領他們的同時也帶去了很好的發展。因為英國,才帶來了新的文明跟發展,所以都不恨英國。主要是因為被英國占領之後,他們的經濟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它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英國作為曾經的海上霸主曾經一度擁有著全世界最強盛的國力,海外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英國一度被...

為什麼歷史上對康有為的評價那麼高

戊戌變法,這個變法在中國佔到了很大的地位。強烈的影響了當時的社會秩序,給了 相當大的壓力,在很多方面產生了很多正面的影響。而說到這個變法,就不得不提到這樣兩個人,他們兩個在中國近代史都有極其大的地位,可以說舉足輕重。如果沒有他們,估計清代會提前滅亡很多年,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現在的生活估計也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