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體電路的通用計算機是什麼時候被髮明的?它經歷了什麼發明過程呢?

2025-02-22 01:25:19 字數 4216 閱讀 2763

1樓:小李家居

積體電路的通用計算機是1964年首次被人們研製出來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積體電路通用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積體電路通用計算機最主要的發展部分就是先要研究積體電路,積體電路發展初期很重要的乙個應用領域又是計算機領域,所以人們要研究積體電路通用計算機需要研究很多東西,比如它的各個組成的硬體部分,以及處理器輸入裝置,輸出裝置等等。1964年4月份ibm公司研製出了第乙個採用積體電路的通用計算機,這個計算機它既能夠處理事物,又能夠進行科學的計算,ibm360系列計算機是人們最早開始使用積體電路的通用計算機,它開創了積體電路通用計算機的歷史。

計算機從那個時候也開始進入到了積體電路的時代,並且與以前的計算機相比,積體電路通用計算機有著更小的體積,更低的**,但是它的效能各方面會更加的快,而且安全性更高,因此ibm公司所發明出的積體電路通用計算機被認為是當時的里程碑式的發明,而後積體電路的發展也為微型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到達1971年之後,因特爾公司研製成功了一些處理器,這些處理器是微型處理器,並且它象徵著微型計算機時代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後來幾年的發展之後,人們就開始發明出了微型計算機。

通用計算機它引發了電路設計的先驅,而且積體電路的技術此後一直以極快的速度進行生長。積體電路是指在乙個晶元上形成乙個完整的電路,這個晶元和人們的手指甲蓋相比都還小一些,但是那麼小的乙個晶片,它包含著上千個電晶體的原件,這些電晶體原件中包含著很多的獨立系統。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進行諒解。

2樓:生活達人曉丹

發現的時間是1964年,當時出現了第1個計算器晶元組,模擬積體電路誕生的時間是1964年,然後當時的科學家採用蝕刻的方法在電晶體的晶片上結合成電晶體,然後將金線連起來之後就變成了乙個振盪點器裝置,之後演變成了乙個放大器,在1960年的時候發明了二進位觸發器。積體電路工業化發展期自從1963年開始。

3樓:小長學姐

是在1964年的時候發明出來的。計算機最開始是在1946年的時候發明出來的,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行了改造,先後發明出了電子管計算機,電晶體計算機,積體電路計算機,然後就是大規模整合計算機,這就是計算機的4個發展階段。

4樓:山西巨集盛星辰

發明的時間是1946年,誕生的地點是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當時的計算機體積很龐大,每秒能夠達到5000次的運算;後來出現了微處理機,然後就導致電子計算機的運算變得更加廣泛了。

現代積體電路是由誰在1958年發明的

5樓:謝老師教育課堂

現代積體電路是由傑克·基爾在1958年發明的。

1958年9月12日,基爾比。

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積體電路,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整合叢餘在一塊半導體材料。

上的構想,並通過了德州儀器公司。

高層管理人員的檢查。請記住這一天,積體電路取代了電晶體,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使微處理器。

的出現成為了可能,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讓我們現在習以為常一切電子產品的出現成為可能。

積體電路的特點攔御:

積體電路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引出線和焊接點少,壽命長,可滲衡滾靠性高,效能好等優點,同時成本低,便於大規模生產。它不僅在工、民用電子裝置如收錄機、電視機、計算機等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在軍事、通訊、遙控等方面也得到廣泛的應用。

用積體電路來裝配電子裝置,其裝配密度比電晶體可提高几十倍至幾千倍,裝置的穩定工作時間也可大大提高。

物理器件採用積體電路的計算機被稱為??

6樓:惠企百科

物理器件採用積體電路的計算機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

以中小規模洞孫讓積體電路(每片上整合一千個邏輯閘以內)(西文寫作ssi、msi)來構成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儲存器採用半導體儲存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十萬次至幾百萬次基本運算。在軟體方面,作業系統日趨完善。

計算機語言發展到第三代時,凱遊就進入了「面向人類」的語言階段。第三代語言也被人們稱之為「高階語言」。高階語言是一種接近於人們使用習慣的程式設計語言。

積體電路發明的意義是什麼?

7樓:機紫瓊

7851和7850二個晶元都是很好的晶元,區別在於7850聲音相對於7851在高音方面要顯的更平衡,7850改家用就是低音過了一點,聲音比效中性,7851比7850高音明顯是向上飄,二個區別就是高音,其它是一樣,如果喇叭聲音偏暗可以試下7851,高音比較亮或者突出可以改為7850。

電晶體發明並大量生產之後,各式固態半導體元件如二極體、電晶體等大量褲枯使用,取代了真空管在電路中的功能與角色。到了20世紀中後期半導體制造技術進步,使得積體電路成為可能。

相對於手工組裝電路使用個別的分立電子元件,積體電路可沒純友以把很大數量的微電晶體整合到乙個小晶元,是乙個巨大的進步。

積體電路的規模生產能力,可靠性,電路設計的模組化方法確保了快速採用標準化積體電路代替了設計使用離散電晶體。

積體電路對於離散電晶體有兩個主要優勢:成本和效能。成本低是由於晶元把所有的元件通過照相平版技術,作為乙個單位印刷,而不是在乙個時間只製作乙個電晶體。

效能高是由於元件快速開關,消耗更低能量,因為元件很小且彼此靠近。

2006年,晶元面積從幾平方公釐到350 mm²,每mm²可以達到一百萬個電晶體。

第乙個積體電路雛形是由傑克·基爾比於1958年完成枯槐的,其中包括乙個雙極性電晶體,三個電阻和乙個電容器。

8樓:匿名使用者

積體電路發明的意義是縮減空間、物料、重量、減耗等。

使用大規模積體電路的電子計算機被稱為什麼電子計算機

9樓:

摘要。使用大規模積體電路(lsi)的電子計算機通常被稱為微型計算機或微型電子計算機。

使用大規模積體電路(lsi)的電子計算機通常被稱為微型計算機或微型電子計算機。

您能補充下嗎,我有點不太理解。

使用大規模積體電路虛棚碰(lsi)的電子計算機通常被稱為微型計算機或微型電子計算機。這是因為在使用lsi之前,電子計算機所使用的電子元器件(如電晶體、電和蘆子管等)都比較大型,整個計算機差談的尺寸也相應很大,比較笨重,而在使用lsi之後,計算機的尺寸得以大大縮小,整個計算機也更加靈活、高效,因此被稱為微型計算機或微型電子計算機。後來,隨著積體電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加微型化的計算機出現了,如個人電腦、平板電腦等,而微型計算機這個詞彙也逐漸被淘汰。

第乙個積體電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又是誰發明的?

10樓:昂寶西門穎初

1965年,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塊積體電路在上海誕生,那不能說是發明,其實就是仿造,包括現在很多常用的國產積體電路,都是仿造的國外技術,幾乎一點區別都沒有可以直接代換,比如tea2025是國外型號,cd2025就是國產的,原理結構都一樣沒有區別可以直接代換的,但是質量就不好說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呢!

11樓:朱學君

基爾比美國物理學家。1923年11月8日生於密蘇里州傑裴遜城。1947年獲伊利諾大學理學士學位,1950年獲威斯康星大學理科碩士學位。

1947~1958年任全球聯合公司設計負責人。1958~1970年任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助理副經理。1978年後任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

基爾比在積體電路方面獲50項專利。1958年宣佈製成第一塊積體電路。稍後美國仙童公司的 諾伊斯也宣稱制出第一塊積體電路。

1966 年研製出第一臺袖珍計算器。獲巴倫坦獎章、薩爾諾夫獎章、國家科學獎章、茲沃雷金獎章和伊利諾大學迪斯廷校友獎。

物理器件採用積體電路的計算機被稱為??

12樓:假面

物理器件採用積體電路抄的計算機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

以中小規模積體電路(每片上整合一千個邏輯閘以內)(西文寫作ssi、msi)來構成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儲存器採用半導體儲存器。運算速度可達每秒幾十萬次至幾百萬次基本運算。在軟體方面,作業系統日趨完善。

計算機語言發展到第三代時,就進入了「面向人類」的語言階段。第三代語言也被人們稱之為「高階語言」。高階語言是一種接近於人們使用習慣的程式設計語言。

13樓:網友

物理器件採用積體電路的計算機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第一代是電子管的,第二代是電晶體的.

14樓:網友

微機 ,這是計算機一級?

數字訊號處理器和通用計算機有什麼不同 他們處理的訊號有什麼特

現代微控制器按照功能實現方式分為三類 cpu 可以講就是你說的通用計算機 版dsp 數字訊號處理器 可程式設計邏權輯器件 如fpga cpld 其中cpu,大多數就是以微控制器形式存在,它的開發過程主要是寫軟體,處理訊號速度比較慢 dsp是由cpu模組再加上一些可程式設計功能模組來實現,可以說是軟 ...

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的英文簡稱是什麼

簡稱cims。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簡稱cims,是隨著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的發展而產生的。它是在資訊科技自動化技術與製造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技術把分散在產品設計製造過程中各種孤立的自動化子系統有機地整合起來,形成適用於多品種 小批量生產,實現整體效益的整合化和智慧型化製造系統。cims體系結構是用來...

計算機控制器作用計算機中的控制器起什麼作用

1 定序。組成程式的指令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被執行,不能亂套。2 定時。電子計算機是一種複雜的機器,由眾多的元件 部件組成,不同的訊號經過的路徑也不同。為了讓這些元件 部件能協調工作,系統必須有乙個統一的時間標準 時鐘和節拍。計算機中的時鐘和節拍是由一種振盪器提供的。振盪器的t作頻率稱為時鐘頻率。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