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華夢影
本意悠閒地在籬下采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閒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閒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
如果用「望穗枯扮」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裡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
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
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猜灶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敗沒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汙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2樓:南半球的等待
我在東邊籬笆下采菊花,倩然起身南邊的山景映入眼簾。
3樓:花開在眼前
作者在東籬下采菊。
採菊東籬下的下一句
4樓:承吉凌
出自: 飲酒·其五。
朝代:魏晉。
原文: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採菊東籬下的下一句是什麼
5樓:懂視生活
「採菊東籬下」的下一句是「悠然見南山」,這兩句詩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其五》,意思是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猛然抬頭,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猛然抬頭,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緻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明,卻不知應該怎樣用語言表達。
作者簡介。陶淵明,字元亮,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陶淵明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代表作有《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桃花源記》等。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是什麼意思?急死
全詩是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東牆下採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暮...
採菊東籬下,為什麼會悠然見南山?
大家都說陶淵明的這兩句詩好,自然也有說不好的。宋蔡正孫在他的 詩林廣記 中引 雞肋集 說 陶淵明意不在詩,詩以寄其意耳。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則既採菊,又望山,意盡於此,無餘蘊矣,非淵明意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則本自採菊,無意望山,適舉首而見之,悠然忘情,趣閒而累遠。此未可於文字精粗間求之。...
怎樣理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話
在東籬下採集菊花的時候,悠悠然望見了南山.x0d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 心遠地自偏 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閒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 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閒適心情,悠然 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