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簋盨盉盤分別有什麼用,鼎與簋有什麼區別

2025-03-21 05:50:23 字數 3152 閱讀 7351

1樓:網友

你只要到就近的綜合性博物館看一下就明白了。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器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稿納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的方鼎兩類,又可分有蓋的和無蓋的兩種。

簋是盛黍、稷、稻、梁之器,相當於現在的大碗,形狀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無耳、兩耳、三耳,甚至四耳鍵明沒的。

盨槐仔 古代盛食物的銅器,有蓋和兩個耳,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

盉。盛酒器和盛水器。流行於商代至戰國,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調酒。基本造型為圓腹,帶蓋,前有流,下設三足或四足。

盤。和現在的式樣和功能多差不多。

2樓:匿名使用者

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兩耳。

簋 古代盛食物談鋒枝器具,圓口,雙耳。

盨 古代盛食物的銅器,橢圓口,有蓋,兩耳,圈足或四足。

盉 古代酒器,基遲用青銅製成,多為圓口,腹部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溫酒或調和酒水的濃淡。盛行於中國商代後期和西周初期。

盤 盛放物品的扁而淺的用含敏具。

鼎與簋有什麼區別

3樓:深情的鄧公子

簋和鼎的區別:1、讀音不同。

簋讀作[guǐ],而鼎讀作[dǐng]。

2、用途不同。

簋是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而鼎是用來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

3、外觀不同。

簋是圓口,雙耳,而鼎是口大,三條腿的一般為圓形,四條腿的一般為方形。

4、出現時間不同。

簋出現在商周時期,而鼎出現在夏商周時期。

其實簋和鼎是有聯絡的,鼎與簋是商周時期的重要的禮器,是貴族身份的象徵,而且,兩者有一定的搭配關係。當時有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這都是經過眾多考古發現證實的,可見當時它們兩者有緊密的聯絡。

鼎,最早是古代用於烹煮食物的器具,是古代禮器中的主要器物,也是各級貴族的專用品,當時使用也是比較普遍的。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

早年北京那些以販賣雜貨菜果為主的集市,後半夜開市,黎明即散,攤主以煤油燈取亮,遠處看上去燈影憧憧,故名「鬼市」。但是,鬼字終究**,於是東城區考慮為鬼街易名。後來有人發現了字典裡有這個音同字不同的「簋」字,並且還和吃能沾上邊,所以叫簋街。

簋為什麼要有底座

4樓:小姜學姐

因為簋是古代中國用於帶轎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底座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以免弄灑。

簋,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

青銅簋,為商周時期重要的青陵虧銅禮器和食器,主要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食糧,作用相當於我們現在使用的大碗,人們使用工具從蠢汪肆簋中取食。在商周禮制中,青銅簋通常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陣列合與以奇陣列合的列鼎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簋是什麼意思

5樓:ray聊教育

簋的意思: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拼音:guǐ。

部首:皿。筆畫:17。

簋是現代漢語規範二級字,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字。「簋」的基本含義為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簋造句。1、圖示的青銅時寬手代雙系硬陶簋,在大嶼山悄山萬角咀遺址出土。

2、朱古力亶簋皜容器坐熱水至溶,淋在餅面,灑上杏仁條作裝飾。

3、簋街上最初的餐館之一,這是吃「麻小」(簋街「麻辣對蝦」的別名)的好地方。

4、由於班簋不知何時何地出土,長期以來,學者對班簋及虢城公其人所屬時代的考慎運嫌釋頗有爭議。

5、簋街上最初的餐館之一,這是吃「麻小」的好地方。嗜辣的人們可以一直吃到飽。

簋是什麼意思

6樓:最美不過初遇

簋是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

簋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簠(fǔ,音輔):

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蓋、器大小相同,合上成為一器,開啟則為相同的兩器,在古器物學上又稱為「卻立」或「卻置」。

簠器在經籍中稱為「叢陵胡」或「瑚」。

古文㔲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滲判戚衝拍正韻】古委切,音晷。【說文】黍稷方器也。【廣韻】簠簋,祭器,受鬥二公升,內圓外方曰簋。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為簋,實一觳,崇尺。【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易·損卦】二簋可用享。

注】離為日,日體圓。㢲為木,木器圓。

簋是什麼意思

7樓:ray聊教育

簋的意思: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磨兆碰。

拼音:guǐ。

五筆:tvel。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