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三熙
木腦盛會是景頗人的傳統節日,木腦是景頗語言,意為聚集在一起跳舞。這種舞蹈最早是為了祭祀神鬼,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儺舞。木腦盛會在每年正月十五舉行,活動場地一般設在山寨中的平坦廣場。
在場地一邊高高豎起四根巨大的木柱,上面分別繪有太陽紋、月亮紋及各種曲折的線條,象徵景頗族祖先歷經艱難險阻、跋涉千山萬水的創業歷程,木牌下還放置具有孔雀、犀鳥等圖案的吉祥物。<>
每當盛會舉行,雲南隴川縣和相鄰數百里的景頗族人都穿著節日盛裝,帶著食品和行李,敲鑼打鼓地來到隴川縣城。正月十五清晨,人群陸續來到集會廣場等待活動開始,景頗族姑娘每人頭戴紅穗筒賀侍辯帽,身穿帶有紅色花紋筒裙和黑色圓領對襟短上衣,外批錫質銀泡相連的披肩,年輕男子們身挎腰刀,頭戴繡有各種花紋圖案和綴有小絨球的白色包頭,有著景頗族男子特有的剽悍。
盛會開始前,一隊景頗族男女捧著公尺酒、糯公尺餈粑、紅棗、公尺酒步入會場,代表全族人民熱烈歡迎前來參加盛會的傣族、阿昌族、傈僳族等各族賓客。盛會開始鳴放火炮,笙管、大鼓、洞巴(形似牛角的樂器)齊鳴。在頭插孔雀翎、身穿長衫、手舉長刀的祭師「董薩」和「腦雙」(當地德高望重的長者)帶領下,數以萬計的**排成兩列縱隊伴隨著象腳鼓、芒鑼、小三絃和葫蘆絲樂曲,邊唱邊舞走進舞場。
景頗族男子手執長刀,姑娘舞動手帕和彩扇,隊形變換有序,舞步剛健有力。大家用舞步模擬景頗祖先自西北往雲南的遷徙之徒。
隨著時代發展,景頗族的木腦盛會除祭祀「木代神」禮儀和由全談轎體族人參與的「萬人舞」外,還增加了在豐收後作舞的「爭木腦」,表現與外族發生戰爭、準備出征時跳的「布當木腦」,官宦家中祭祀「木代神」時所跳的「粘木腦」,兄弟分家時跳的「公讓木腦」,以及人們遷居時跳的「公來木腦」。這些舞蹈動作基本相同,只是所用舞具和舞蹈方向有一些差異。
為使節日活動豐富多彩,人們還表演自娛性舞蹈和武術。如刀舞,極富有景頗族剽悍特點,是景頗族代表性的男子舞蹈。又如舂公尺舞,是景頗族女子集體自娛性歌舞,在歌聲中模擬日常生活動作和田間勞動禪缺,多以旋轉、相互勾腳的下肢動作為主,氣氛歡快熱烈,深受人們喜愛。
景頗族的「木腦縱歌」是怎樣的乙個活動?
2樓:c醬粉絲團
在景頗族中,「太陽」和「土地」分別是天地間最大的神靈。除此之外,家神「木代」的權力在所有神靈中是至高無上的。因此,「木腦縱歌」中除以將「太陽」和「土地」神繪畫在祭祀木牌上,受到人們永久的敬仰外,最為重要的內容是對「木代」神的祭祀和對祖先萬里遷徙、為本民族「創世紀」造福於後人表示感激和懷念,同時也是作為向本民族後代進行傳統教育禪咐,極為生動的歌舞形式。
木腦縱歌》是景頗族具有濃厚儀式性和祭祀氣氛的活動,活動場地一般設在山寨中的平坦廣場上。在場地的一邊,人們高高豎起上面分別畫有代表陽、陰兩性的「太陽」紋和「月亮」紋,以各種形狀線條來象徵景頗族祖先,歷經艱難險阻、跋涉千孝襲悶山萬水最後定居於今日住地所走巧彎過遙遠路程的4塊高大木牌,木牌下還放置著具有圖騰寓意的孔雀、犀鳥等吉祥物,作為整個《木腦縱歌》活動場地的祭祀標誌。<>
景頗族建築特點有哪些?我國景頗族的特點是什麼
大山深處散居的景頗族民居都是傳統幹欄式竹木結構的草房,房架用帶樹杈的木柱支撐,以藤條綁紮固定,房頂公升鄭覆蓋茅草,牆壁和樓面均為竹篾編織而成,有神兆曬臺。長條式的房屋都在較集中的村落,房屋脊長簷短,也屬於幹欄式結構,依樓底架空高度分高樓和低樓,以低樓居多,當地稱 豬腳屋 低樓架空離地面不到一公尺,四壁低...
傣族景頗族阿昌族納西族白族有什麼特點
1 傣族 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 常沐浴 婦女愛洗髮,故有 水的民族 的美稱。2 景頗族 景頗族熱情好客,客人進家,無論認識與否,主人都會招待食宿。3 阿昌族 阿昌族喜歡飲酒,多數人家自釀公尺酒。已婚婦女大多喜歡嚼檳榔,閒暇時,大家互傳檳榔,以牙齒染成黑色為美。4 納西族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
為啥會的腦鳴,為什麼會有腦鳴?
腦鳴是由什麼引起的?可以結合自身最近的狀況進行判斷 1 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腦鳴是發生在年輕人的身上,特別是學生患者,那麼多數是由於緊張壓力等精神因素引起的,屬於功能性疾病,患者多數有焦慮症狀,煩躁不安,心慌,氣急,胸悶等情況,有的患者頸部僵硬不適,或肩背部不適,患者多數缺乏體育鍛煉,導致頭頸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