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 在漢字簡化前在民間流傳過嗎

2025-04-15 14:00:11 字數 5588 閱讀 6538

1樓:帳號已登出

寫法,大致同於金文的形體。③是楷書。④是簡化字。

軍」字的本義是「軍隊」。從「軍隊」又引申為「駐紮」,如《史記•項羽本紀》:「軍彭城東。

即「駐紮在彭城東」的意思。軍隊的編制單位亦可稱「軍」,如《管子•小匡》:「萬人為一軍。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代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

軍門」一詞,在古文中經常見到。如《左知模傳•哀公十年》:「吳子三日哭于軍門之外。

也就是說吳子在軍隊的營門之外哭了三天。可是到了清代就不同了,「軍門」是對軍中加提督銜的軍官的尊稱。至於《晉書•天文志上》中所說的「軍門」,那是指星名。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軍容」一詞的不同詞義。一般是指軍隊的**裝備等,如左思《吳都賦》:「軍容蓄用,器械兼儲。

到了後世,又指軍隊的氣象、威儀和軍人的儀表,如說:「我們的軍隊,軍容整肅。」可是唐代的後期則把監視出征將帥的最高軍職稱為「軍容」(官名)。

由此可見,朝代不同,某些詞的含義也往往有別。

左民安《細說漢字》

軍 14a07a10 14a51a9(734) 甲詁 金詁1800 戰典1320

圜圍也,四千人為軍。從車、從包省。軍,兵車也。(舉雲切)

釋義:軍隊組織單位。

釋形:從車,(旬、雲從此)聲。有圓圈圍繞之意,因此可能「軍液哪」字從「」也兼義。訛變為「勹」,戰國文字或繁化為從「勻」聲,《說文》誤以為從「包」省。

六書:形聲兼會意。

季旭公升《說文新證》

圜圍①也。四千②人為軍。從車,從包省③。(軍)[車]④,兵車也。舉雲切(jūn)。

譯文】軍,包圍。四千人成為一軍。由車、由包省會意。車,就是兵車。

註釋】①圜圍:《段注》:「於字形得圜義,於字音得圍義。

四千句:《段注》:「當作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從包省:《段注》:「包省當作勹,勹,裹也。

勹車,會意也。」④軍:當依《段注》作「車」,注:

此釋從車之意。惟車是兵車,故勹車為軍也。」

參證】金文作。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字從車、從勹,會意。鬧猛碼古者車戰,止則以車自圍。

漢字演變的過程

2樓:網友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漢字從甲骨文以來發生了許多變化。根據史實,這些變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改革和自然流變。

漢字改革是指人們有意識地、主動地治理漢字的過程,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指漢字自然的變化過程。漢字的改革一般是非連續的、劇烈的、短期內完成的。

而漢字的自然流變是連續的、緩慢的、長期的。漢字的自然流變有時間上的因素,也有地理上的因素,它使得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多樣化,造成異體字越來越多,字音讀法不同,字義發生變化,導致了漢字不統。

一、不規範。

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演變後,人們必須對漢字進行改革,使得漢字規範化、統一化。

3樓:勝優蓮

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商)(周)(秦)(漢)(魏晉)(草書)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聲"是任何一種語言的必要組成部分。在遙遠漫長的太古時代,人類從本能的"哭聲、笑聲……"或模仿大自然的"鳥鳴、蟲叫、獸吼、風聲、雷聲、雨聲……"中逐漸分化出具有一定意義、代表一定事物的"聲音",這就是語音的進化。例如:

ma、ba"用於代表"媽、爸"可能是從哭聲"啊……"中分化出來。語音進化到現代,已是乙個十分複雜的系統,漢語中大約有4×400=1600種聲音。語音的分化必定有其自身一定的規律,從現代語言中可以分辯出一些線索。

例如:"鵝、雞、鴨、貓……"等家禽和家畜可能是依據其叫聲而定其名的。"哈、喔、噓、哎唷……"等聲音是直接表示人類在不同情緒下的自然發聲。

五→午"、"苗→渺"、"木→冒"……音相通,意相聯。【原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屮、下象其根。

形"是語言的第二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在遠古時代人類主要面臨的是生存和種族延續問題。在與大自然和猛獸毒蛇等的鬥爭過程中,有時需要用"形"或"畫"來表示事物。

例如:遠出狩獵,為了不至於迷失道路,可能在岩石上或樹幹上做一些標記。人類在狩獵時,也注意觀察野獸的足跡,以辨別出野獸的特性。

4樓:小暖陽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5樓:祁秀雲彤雨

漢字的最初模樣。

用刀刻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是現在所知最早的漢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筆道很細,每個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畫的畫。

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與甲骨文差不多同樣古老,它的筆畫比較粗壯,大小也比較勻稱。圖為毛公鼎及銘文。

古老的密碼:戰國文字。

在中國歷史上的戰國時期(西元前475-前221年),中國被劃分為七個諸侯國。各國的文字差異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碼,很難破譯。

刻有楚國文字的銅節。

刻有秦國文字——大篆的石鼓。

漢字的統一。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漢字也進行了統一。從此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統一的基礎,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圖為秦始皇。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鑄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漢字的演變。

監獄裡造出的漢字:隸書。

隸書,是小篆的簡便寫法,最早流行於秦代下層人物中間,相傳為程邈在監獄中將其整理成一種新字型。圖為湖北出土的秦隸竹簡。

隸書在漢代(西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發展,變無規則的線條為有規則的筆……

漢字繁體字怎麼寫

6樓:那些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漢hàn 部 首 氵 筆 畫 5 五 行 水 繁 體 漢 五 筆 icy

筆順 : 名稱 : 點、 點、 提、 橫撇/橫鉤、 捺、

基本釋義。已與權威書籍校驗。

1.漢水:江淮河~。

2.漢族:~語。

3.天河;銀河:銀~。

4.成年男人:老~。好~。

5.朝代名。1.

前202—220)。劉邦滅秦後建立。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西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國號新(8—23)。自劉邦稱漢王起,包括「新」,史稱前漢或西漢。西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建都洛陽,史稱後漢或東漢。

為曹魏所滅。西漢、東漢合稱兩漢。2.

三國之一(221—263)。劉備建立。在今川、雲、貴、渝及陝西南部。

建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或蜀。為曹魏所滅。3.

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劉知遠建立。建都汴(今河南開封),史稱後漢。

為後周所滅。4.十國之一(917—971)。

劉龑(yǎn)建立。建都廣州,國號大越,次年改「漢」,史稱南漢。為北宋所滅。

5.十國之一(951—979)。劉旻(mín)建立。

建都太原,國號漢,史稱北漢。為北宋所滅。

詳細釋義。名〉(會意。從水難(省去隹)聲。音熯。本義:水名。即漢水)

同本義,又叫漢江,長江的最大支流。

漢, 漢水也。上流曰漾。——說文》

徐偃王處 漢東。——韓非子·五蠹》

達於漢陰。——列子·湯問》

漢之陰。收眾漢南。——資治通鑑》

又如:漢女(傳說中的漢水女神);漢津(漢水);漢陰(漢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陽叫陰,水北岸面太陽叫陽);漢渚(漢水水邊;漢水)

銀河。也稱雲漢、銀漢、天漢。

星漢燦爛。——曹操《步出門夏門行》

又如:漢沂(銀河邊);漢清(即清漢,天河)

朝代名,西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共歷24帝,統治406年。

匈奴留 漢使。——漢書·李廣蘇建傳》

不知有漢。——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其實漢賊。——資治通鑑》

廢漢自立。又如:漢宇(漢室。指漢朝。也稱漢家);漢軍(漢朝的軍隊;元、清時稱以漢人編成的軍隊);漢風(漢代的威風或詩風);漢唐(漢代和唐代。因兩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並稱)

民族名。漢族的簡稱 。

如:漢民族(即漢族);漢禮(漢族禮儀)

漢族人 。如:漢軍旗(漢族依照滿洲兵制編入漢軍各旗的人);漢旅(漢人軍隊);漢兒(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漢人。

7樓:翠島花城

漢字的繁體字為漢字。

漢字,是中文的記錄符號,也在日文、朝鮮文等文字中使用。與英文、俄文、印地文、阿拉伯文等表音的字母文字不同,漢字是典型的意音文字。與拼音文字單詞的單音或多音表義不同,漢字一般單字單音表義。

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西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稍後出現了金文,西周時演變成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統一六國文字,秦末出現隸書,西漢出現草書,東漢出現楷書和行書。 甲骨文、金文、篆書筆畫連續婉轉,到了隸書的筆畫變得橫平豎直,成了純粹的方塊字,便於書寫,成了古今漢字的分野。

漢字已有六千年的歷史,是全球使用時間最長並且沒有出現斷層的文字,也是古人象形表意造字唯一傳承至今並碩果僅存的文字。漢字的衍生文字如越南喃字、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等已消亡,日文、朝/韓文只是部分保留漢字。現代漢字分為繁體字和簡化字。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中國漢字的浪漫

8樓:網友

漢字的產生有乙個美麗的神。

話。回眸千古華夏,漢字走過甲。

骨成泥,鐘鼎斑駁,竹簡絹帛的。

古老歲月,經歷了秦朝的篆書,漢朝前期的隸書,直到漢朝末期。

才形成了筆畫平直,形體端正的。

方塊形楷體字。漢字由偏旁,筆。

畫組成,各種筆畫在乙個平面裡。

多向,構造複雜多變。漢字。

的字形跟字義,字音之間有一定。

的聯絡,漢字是形,音,義的結。

合體。漢字美在形態如畫,音韻。

如歌,靈性如詩。

漢字美在形態如畫。

漢字是由圖形發展而來,構。

成一種線條圖形形狀的表意文。

字。線條圖形本身的結構就能表。

現出構圖美,或自然簡潔,或端。

莊勻稱,或流暢飄逸。翻開書。

本,沉靜在漢字砌成的心靈殿堂。

裡,你會覺得每個漢字是鮮活。

的,乙個個漢字猶如一幅幅畫卷。

在眼前展現。」日」的形狀像太。

陽;」月」的形狀像月牙。」山」

似隆起的連綿山峰;」川」似飛。

流直下的峭壁瀑布。」龍」就像。

一。條長長的蟲;」鳳」像乙隻又。

高又瘦的鳥。」馬」似馬在奮蹄。

疾馳;」鳴」像鳥在引吭高歌。

木」似一棵又高又大的樹在眼。

前伸展;」果」讓你想象到樹上。

碩果累累。還有的漢字表意比較間接。

如:」日,月」是象形字,屬於。

單體字,兩字合起來就成了會意。

字」明」,再融入有趣的聯想和。

想象,頓覺趣味無窮,包含深刻。

的哲理,試想太陽和月亮在一起。

還不明亮嗎?」旦」字下面一橫。

表示地平線,太陽剛從地平線上。

公升起就是早晨。又如」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意思就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學之道是這樣一條道路 從明明德開始,通過作新民,最後止於至善。明德 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 就是自己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麼,應該如何做人。新民 包括自新和新民兩層意思。自...

漢字的在文學上歷史

中國文字 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西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本,十分生動。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 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

《大學》中的這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翻譯

翻譯為 大學 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到 至善 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確定目標後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不亂,安穩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到 至善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