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具體點

2025-04-18 09:30:28 字數 4876 閱讀 6482

1樓:何全獨黛

地球不是乙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

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經線圈都是相等的橢圓,而赤道和所有緯線圈都是正圓。測量上為了處理大地測量的結果,採用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的旋轉橢球體並確定它和大地原點的關係,稱為參考橢球體。

十九世紀,經過精密的重力測量和大地測量,進一步發現赤道也並非正圓,而是乙個橢圓,直徑的長短也有差異。這樣,從地心到地表就有三根不等長的軸,所以測量學上又用三軸橢球體來表示地球的形狀。

此後,又發現地球的南北兩半球不對稱,南極較北極離地心要近一些,在北極凸出公尺,在南極凹進公尺;又在北緯45˚地區凹陷,在南緯模埋櫻45˚隆起。這一形狀和參考橢球體對比,地球又有點像梨子的樣子,於是測量學中又旦叢出現「梨形地球」這一名稱。總之地球的形狀很不規則,不能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示。

更確切地說,地球具有獨特的地球形體。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正圓球體、旋轉橢球體、三軸橢球體以及地球形體等,對於地球的真實形狀而言,可以說都是近似的。反過來,人們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踐中,也需要對地球的形狀加以不同程度的簡化。

例如在製造地球儀或繪製全球性地圖時,就必須把地球當作正圓球體來看待;當測繪大比例尺地形圖時,有必須把地球作為有規則的參考橢球體來處理;而在發射人造天體及其軌道計算時,則需要把赤道的扁率以及各地對參考橢球體的偏離更精確地計算進去。

因此,地球的形狀不能用某種幾何形狀來表示,嚴格液賣地說應稱它為地球形體。

2樓:尉遲秀梅桐姬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伏爾泰說過,關於地球的形狀,「在倫敦認為是乙個。

桔子,而在巴黎卻把它想象成乙個西瓜」。改野迅。

最早提出地球可能是球形的看法,要追溯到西元前,古希臘著名脊做的博物學家亞。

裡士多德引用人們熟悉的現象———船離岸後,總是船核此身先看不到而桅杆還留在水。

面上,這說明洋麵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進而,他推測到大地是球形的。

震驚世界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航隊在16世紀初期進行的環球航行———歷經。

三年環繞地球一週後返回西班牙,這是人類對地球形狀的一次偉大實踐,它結束了。

幾千年來「地圓」與「地方」的不休爭論。

然而,地球究竟是乙個什麼樣的球?這正是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為代表的。

一方與以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為代表的另一方爭論的焦點———地球到底是乙個扁。

圓球,還是乙個長圓球?

牛頓是從萬有引力定律的驗證上,涉及到地球的形狀問題。經過周密的計算,牛頓相信他關於地球形狀是扁球體的認識是正確的。牛頓的這一看法,遭到了一些。

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地球不是在兩極扁縮的扁球,而是在赤道處收縮、在兩極處。

外凸的長球。

到18世紀30年代,這一爭論進一步激化。為此,法國巴黎科學院甚至專門派出。

了兩支測量隊,對不同緯度上的子午線的弧長進行實地測量。測量結果表明,地球。

的兩極扁平,而赤道部分凸起。

這場爭論使得牛頓的理論得到了傳播和發展。18世紀末,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

識已經普遍接受了地球是極軸方向扁縮的橢球觀念。

現在,根據人造地球衛星的測量,地球的形狀被確認為梨狀體。當然,這仍然。

是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最新認識,而不是最後的認識。

3樓:鳳萱庚錦

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並不是乙個規則球體擾衝敬,而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約長。

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乙個規則球體。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製作乙個半徑為1公尺的地球儀,那麼赤道緩慎半徑僅僅比極半徑長了大約3公釐,憑著人的肉眼是難以察覺出來的,因此在製作地球儀時總是將判毀它做成規則球體。

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4樓:點點聊民生

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乙個球體。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和現代探測技術的運用,人們最終發現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發達的科學手段為地球測量開闢了多種途徑。

通過實測和分析,人們終於得到確切的資料: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公里,極半徑為公里。測量還發困逗現,北極地區約高出公尺,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公尺。

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乙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

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天文學專家說,地球確實不是乙個正宗的球體,它的長相有點奇怪。地球之所以長成這樣,是由於它不僅要繞著太陽公轉,同時還要自轉,而地球的表面既有陸地又有水,為了保持內部的引力平衡,在各方「爭鬥」下,就長成了這個怪模樣。

定義

對於科學研究,地球的形狀需要乙個更加嚴謹、完整的定義。在地球表面,有高山、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可以說地球表面是乙個極不規則的曲面,但相對於整個地球而言,這些高低起伏變化是微小的。

地球面擾尺碧積為億km2,海洋麵積約佔地球表面的。

約為億km2,而陸地僅佔,約為億km2。地表地貌的最大起伏為,陸地平均高程840m,其中多數佔總面積75%在1000m以下。世界大洋決定了地球外貌的主要特徵,因為地球外殼的3/4被厚約4000m的水層包圍。

世界大洋洋底的地球地貌以海盆、中脊山系、斷裂和深水槽為特徵。另外,地球在外形方面是與赤道不對稱的,比如地球陸地2/3在北半球,只有1/3在南半球,大部分島嶼、洋脊和深海溝等都在北半球。

地球的南極地緩舉區有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而在地球的北極地區有北冰洋,並且南極洲的面積基本上等於北冰洋的面積。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地球形狀。

地球是什麼樣子的 地球的形狀

5樓:機器

1、地球形狀像乙個梨,赤道部分鼓起,是地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梨臍」,因此,地球被叫做「梨形地球」。

2、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最大周長約4萬千公尺,表面積約億平方千公尺。得到這一正確認識卻經過相當漫長的過程。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6樓:誓言_椎謐

地球大致呈橢球形。

地球自轉的效應使得沿貫穿兩極的地軸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從地腔衝心出發,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高了43千公尺(27英里)。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而是位於赤道上的厄瓜多尔欽博拉索山的山峰。

地球的參考橢球體平均直徑約為12,742千公尺(7,918英里),約等於(40,000 km)/π這個整數並非巧合,而是因為長度單位公尺的最初定義是經過法國巴黎的經線上赤道與北極點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鍵圓世。

由於區域性地勢有所起伏,地球與理想橢球體略有偏離,不過從行星尺度看,這些起伏和地球半徑相比很小,最大偏離也只有,位於海平面以下10,911公尺(35,797英呎)的馬裡亞納海溝與海拔8,844公尺(29,016英呎)的珠穆朗瑪峰只產生的偏離。

若把稿肢地球縮到檯球大小,地球上像大型山脈和海溝那樣的地方摸上去就像微小瑕疵一樣,而其他大部分地區,包括北美大平原和深海平原摸上去則更加光滑。

內部構造。地球內部如同其他類地行星一樣,可根據化學性質或物理(流變學)性質分為若干層。然而,地球的內、外核具有明顯的區別,這是其他類地行星所沒有的特徵。

地球外層是由矽酸鹽礦物組成的地殼,下面又有一層黏稠固體組成的地幔。

地幔和地殼之間的分界是莫氏不連續面。地殼的厚度隨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從海底的6千公尺到陸地的30至50千公尺不等。地殼以及地幔較冷、較堅硬的上層合稱為岩石圈,板塊也是在這個區域形成的。

岩石圈以下是黏度較低的軟流圈,岩石圈就在軟流圈上方滑動。

地幔晶體結構的重大變化出現在地表以下410至660千公尺之間的位置,是分隔上地幔及下地幔的過渡區。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7樓:亞浩科技

地球形狀是:地球並不是乙個正球體,而是乙個兩局銀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桐彎宴規則球體,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最大周長約4萬千公尺,表面積約億平方千公尺。

其實,關於地球的長相,科學家們也曾經存有爭議。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地球由於繞軸自轉,因而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乙個兩極壓縮、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樣的扁球體,並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但牛頓的理論遭到了反對,當時巴黎天文臺第一任臺長卡西尼父子,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地球長得更像乙個西瓜。

於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兩個遠征鬧碼隊,去實測子午線的弧度。結果證明,牛頓的扁球理論正確。

地球為太陽系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億千公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億歲,有乙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乙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是宇宙中僅有的存在已知生命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新研究發現每年5000多噸外星塵埃落在地球上。地球表面積億平方千公尺,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總體上呈藍色。

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氣和氧氣以及少量二氧化碳、氬氣等。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8樓:星宿

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公尺。赤道半徑為: km,極半徑為:6, km。

9樓:網友

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10樓:塔渟盛淑賢

經過人造地球衛星4萬多次的觀測,發現地球是乙個運動著的不規則的橢圓體。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11樓:雨文墨

目前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地球不是乙個正球體,而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地球是什麼形狀?

祁素花鈕卿 地球不是一個正圓球體,而是兩極略扁赤道凸出的旋轉球體。所謂旋轉橢球體,是由經線圈繞地軸迴轉而成的。所有經線圈都是相等的橢圓,而赤道和所有緯線圈都是正圓。測量上為了處理大地測量的結果,採用與地球大小形狀接近的旋轉橢球體並確定它和大地原點的關係,稱為參考橢球體。十九世紀,經過精密的重力測量和...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地球的形狀是圓的,質量和引力是決定地球形狀的兩個特徵。實際上,這些特徵是相互關聯的。質量吸引其他質量,從而產生我們稱之為引力的力。較小的物體,如汽車或房屋,具有微小的引力。整個地球的質量是巨大的,而且確實是不斷增加的。科學家推測在大約46億年前,太陽系是一團塵埃和氣體。當引力將物質拉入其自身時,它開...

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圓形,但是乙個不規整的圓,因為地形不同,還有赤道上有點微微鼓起,所以有點像橢圓或扁圓形。但一般都說是圓形。地球的軌道是橢圓形。地球大致呈橢球形。地球自轉的效應使得沿貫穿兩極的地軸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從地心出發,地球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高了43千公尺 27英里 因此,地球表面離地球質心最遠之處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