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記》讀後感,讀《小窗幽記》有感

2025-04-20 13:55:15 字數 1171 閱讀 1221

讀《小窗幽記》有感

1樓:得書文化

今夜讀到明代文學家陳繼儒的《小窗幽記》,為書中諸多精妙詞句,不禁拍案叫絕,該書堪稱文人志士,用以修身養性,處世為人的一部百科全書。

其中有以下兩段最為著名的警世名言,其一原文如下:

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流年,長短皆逝。浮生,往來皆客。

大意是指,人生在世,無論是開心的事,還是悲傷的事,都以平常心看待,好與壞當成是乙個人的妝容,無論是精緻還是粗糙,淡然處之為宜。

人冊虛心,無論是知已貼心的好友,還是苦大深仇的仇人,順其自然則可安好。

美好的年華,無論長短,都要逝去,人生在世,空虛無定,來來往往的,都是生命中的過客而已。

其二原文如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這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源於中國的傳統思想,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視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淡泊自然。

濃淡相宜,遠近相安,往來皆公升橡客,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都確係人生的絕頂境界,心空比天,心寬似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細細思量,此種境界,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夠輕易達到的,正如《孟子·盡心上》所言: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州笑燃天下。

後來唐代詩聖杜甫在《望嶽》一詩裡,亦有所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其實都是在暗喻著,人這一輩子,要想達到以上境界,就要先臥薪嚐膽,勵精圖治,力爭登頂,唯有拿得起,方可放得下。

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華嚴經》裡有以下記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

通俗地說,人人原本都是佛,但是因為在世俗社會里,因妄想分別而迷失了本性,使得智慧德能無法顯現出來,倘若歷經萬千磨礪,徹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立刻就能恢復佛的智慧神通,並且與佛不二。

老子在《道德經》裡也有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看出,在道家先聖眼裡,人,地,天,道,自然這個世界序列裡,人是處於最低端,人只有不斷去順應規律,參禪悟道,最終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順其自然而然,而成其所以然。

縱觀儒家,佛家和道家三派的思想精髓,基本上是殊路同歸,只是在用不同的語言,在詮釋著類似的道理。我國古往聖賢無不是,歷經千辛萬苦,在苦難裡,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你我皆在入世的泥濘山道上,奮力前行,登頂的期盼,出世的願望,就是最強動力。物質財富,不是與生俱來,更不能死後帶走,有生之年,若能精神登頂,此生無憾!

《小窗幽記》經典名句語錄摘抄賞析

小窗幽記經典語錄有哪些?小窗幽記經典語錄有 松間明月,檻外青山,未嘗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翻譯 松林間的明月,柵欄外的青山沒有拒絕人享受這美景,人為什麼要自尋煩惱,將自己拒於這樣的美景之外呢? 琴觴自對,鹿豕為群 任彼世態之炎涼,從他人情之反覆。翻譯 獨自彈琴飲酒,與鹿豕為伍 任憑世間炎涼緩陸指,...

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魯賓遜漂流記讀後感

魯濱遜漂流記 中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風雨的襲擊,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被漂到了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以及孤獨,不知道應該如何在這個孤島上生活下去,但是,他卻又不斷地安慰自己,憑著自己的智慧型和勇氣,克服了無數的困難,把自己的生命延續下去,並且找到了許多生活的...

昆蟲記讀後感,昆蟲記讀後感50 100字

這個寒假我讀了 昆蟲記 這本書,頗有心得。昆蟲記 是法國文學家法布林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為之轟動?昆蟲記 不僅是一篇文學巨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法布林用他一生大量的時間觀察千奇百怪的昆蟲,收穫非同小可,他利用智慧型觀察到了昆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