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的寫字板是怎樣的,古埃及的書寫工具是什麼

2021-03-03 22:40:21 字數 5101 閱讀 3087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古埃及人有硯台但不常用,他們最常用的工具

是寫字板。寫字板是木頭或者石頭專做的,一般有一

屬尺多長,四指多寬,一指多厚,很像一塊鎮紙,但有乙個或者幾個凹槽。書寫的人就在這些凹槽裡研墨,所以基本用不到硯台。有一些寫字板上的雕刻十分精細,內容大多是歷史事件。

古埃及的書寫工具是什麼?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埃及的紙莎草紙,在中國的造紙術發明以前,曾經是最廉價最容易攜帶的書寫工具。和紙莎草紙比起來,泥版的文書太沉重了,銅版的文書太難以書寫了,羊皮紙太貴了,而沙盤則太難以儲存了。紙莎草紙則完全沒有以上幾種缺點,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它說得十全十美,它的缺點是不能摺疊並且還稍嫌粗糙。

紙莎草紙的製造技術曾一度失傳,而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它還是古埃及傳統的出口物資之一。被蔡倫斷了財路以後,這個古老的產業就漸漸地衰落了,最終埃及人也用蔡倫的辦法造起紙來。由此可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東西生命力是何等的脆弱。

後來埃及人把旅遊業作為自己經濟的支柱產業以後,才想起大力開發旅遊資源,於是,紙莎草造紙術就是在那樣的背景下被重新開發出來。

紙莎草造紙術非常簡單:把紙莎草割下來以後,剝掉外面的一層硬皮,按要求切成一段一段以後泡到水裡。泡好以後,撈出來用刀片剖成薄片,然後把這些薄片鋪到平整的石板上,蓋一層亞麻布以後,把另外一塊石板壓在上面。

草莖裡的水分被擠幹,再經過幾天自然晾乾,揭開亞麻布以後一張草紙就算完成了。尼羅河兩岸茂盛的莎草為古埃及人提供了良好的書寫材料,這幅莎草紙文書記載的是古代埃及乙個很有名的傳說,即「兩兄弟的故事」。

這樣的紙莎草紙在書寫前還需要裁減和貼上,貼上的目的是為了把要書寫的檔案連成卷本。書寫好的卷本像裝裱字畫一樣用一根軸卷起來,最長的能到三四十公尺。現存最長的紙莎草紙捲本是哈里斯大紙草,長度為40.

5公尺。因為是由英國人哈里斯發現的,於是就用他的名字作了命名。內容記載的是新王朝時期的拉美西斯三世給神廟送禮的禮單。

乙個禮單就有四十多公尺長,看來這份禮物足夠豐厚了。

古埃及人把天然的顏料作為墨水使用。這些顏料有著共同的特點,就是必須鮮豔且適合調製。古埃及人把這些顏料磨成粉狀再用特殊的樹膠和起來晾乾,這樣加工是為了便於攜帶,用的時候再用水化開。

這些顏料比較典型的代表是赭石和碳黑。

如此看來,這種顏料塊和中國古代的墨塊十分相似,略略不同的是,人家的顏色種類更多一些。無可否認的是,古埃及人的文明史要早若干年,這就使我們不得不懷疑,我們的祖先從古埃及文明中借鑑過一些東西。但是這樣的懷疑也有不經推敲的地方,畢竟雙方的歷史中都沒有直接或者間接接觸的記載。

所以只能有乙個解釋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當時會書寫的「書吏」在社會中的地位很高,這尊書吏雕塑是古埃及藝術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他正盤坐書寫,好像剛從書寫的間歇抬起頭來,認真地傾聽著別人的談話,準備記錄,那緊張的神情似乎惟恐漏掉只言片語。除了墨塊差不多以外,在書寫格式上也有著驚人的類似。

紙莎草紙文獻中的書寫格式和毛筆的書寫一樣都是從右向左、自上而下。這種寫法其實很容易弄髒墨跡,尤其對初學者來說更是這樣。相比較而言,現在的書寫形式使寫字的右手更能遠離剛寫好的字跡。

但是從右向左的寫法更方便閱讀,乙個卷軸我們用最順手的姿勢卷起來然後再開啟閱讀,最先看到的一定是最右端的部分。

古埃及人不用毛筆寫字,否則我們更得說中國書法起源於埃及了。他們的書寫工具更趨於簡單化。一般是取一段植物的莖,稍做加工就是乙隻筆了。

燈芯草或者紙莎草的細莖,碾一下都能作為書寫工具。後期他們也用蘆葦和鵝毛做筆,當然,字型也是越來越漂亮了。

古埃及人有硯台但不常用,他們最常用的工具是寫字板。寫字板是木頭或者石頭做的,一般有一尺多長,四指多寬,一指多厚,很像一塊鎮紙,但有乙個或者幾個凹槽。書寫的人就在這些凹槽裡研墨,所以基本用不到硯台。

有一些寫字板上的雕刻十分精細,內容大多是歷史事件。

在古埃及腦體力勞動者的地位差距十分懸殊,看來,他們的觀念,也與中國人「書中自有**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觀念如出一轍吧。

古代埃及人是把文字寫在什麼上?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代埃及人就是把字寫在紙草上的。紙草是生長在尼羅河上游的一種燈心草。這種草長得筆回直光溜,割下來後答剖成薄片,縱橫交錯,編織成條,壓平磨光,就可以用來寫字。

這種書寫材料,還從埃及流傳到了希臘、羅馬和東方一些國家。

在紙草上寫字的同時還在羊皮上寫字。這種羊皮是經過加工的,相當光滑,質地柔軟,結實耐用,後來甚至逐漸取代了紙草,成為歐洲人最重要的書寫材料。

古埃及人是怎麼建造金字塔的?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希羅多德是乙個把歷史當成故事來寫的人,他的說法只能作為一種參考來聽。在他看來大金字塔是10萬奴隸30年艱苦勞作的產物。在頭10年裡最先做的事情是築路,因為沙漠中沒有堅實的路基要運送重達幾噸的巨石是不可想象的。

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這些巨大的石頭是從乙個叫阿拉伯山的地方開採來的。這個阿拉伯山他沒有指明具體在什麼位置,而根據我們對周圍地形的勘測可以大致推測為西奈半島。

一部分人在築路的同時,另外一部分人已經在西奈半島忙著開採石塊了。那個時候開採石頭可沒有像現在這麼簡單,古埃及人不僅沒有電動切割工具和炸藥,甚至連鋼釺都沒有,他們可供利用的工具只有青銅的鑿子。他們用鑿子在岩石上打眼,然後把木楔塞到鑿好的眼裡,接著往裡灌水。

木楔逐漸被泡脹,岩石也就逐漸地脹裂。這個方法雖然很笨,但是很笨的方法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古埃及人就用這樣的方法開採了230萬塊巨石。

在喜克索思人入侵之前,古埃及人甚至連車都沒有。不過他們已經發現了滾動摩擦力遠小於滑動摩擦力的樸素道理。所以運送石頭也盡量採用的是滾動摩擦,不過他們應用的是滾木而不是車輪。

要運送如此多的石頭需要的木頭自然也不會是小數目,而埃及恰恰不是乙個盛產堅硬木料的土地。說起來這是乙個很艱鉅的任務,畢竟到人家地盤上去砍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有軍隊的支援,所以任務完成得還算圓滿。

金字塔完全是用石頭砌壘而成,而且沒用任何粘著物。我們可以想象一堆石頭壘成一座中空的建築對面與面之間的貼合是種什麼樣的要求。當然這種光潔如鏡的效果完全可以靠長時間的打磨做出來。

但是把平均重量為2.5噸的石塊搬離地面一百多公尺高靠什麼呢?塔吊?

手拉滑輪?熱汽球?還是10萬奴隸的20萬隻手?

希羅多德的看法是建好最底部的一層以後把四周的沙土堆成乙個斜面,把第二層用的石頭從斜面上拉上來擺好,然後再堆沙土再去拉石塊。依此類推,一層層就這麼擺好最後一塊石頭以後,再把金字塔四周的沙土清除乾淨整個工程就算完工了。當然,整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所以他們做了20年。

這種說法流傳了兩千年,幾乎要被我們完全接受的時候,法國人約瑟·大衛·杜威斯大膽地對希羅多德的說法提出了質疑。的確,希羅多德本人也沒有見過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他的觀點同樣只是道聽途說,甚至是大膽推測。於是杜威斯也做了乙個比希羅多德更大膽的推測: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人造的!

估計埃及**不會隨便讓人到金字塔上撬一塊下來去研究石頭的成分吧,也不知道杜威斯從哪兒搞到的研究樣本,他借助顯微鏡和化學分析的方法,認定建造金字塔用的石頭是用石灰和貝殼經過人工澆築混凝而成的。由於這種混合物的硬結效果十分理想,以至於人們無法區分它和天然石頭的差別。

據大衛·杜威斯稱他找到了乙個非常有說服力的證據:在石頭樣本中他發現了一縷大約1英吋長的頭髮。他的解釋是工人在澆鑄混凝土的時候掉進去的,而且大衛·杜威斯的理論還得到了考古學家的支援,根據他們的考證,人類在數千年前確實已經掌握了混凝土技術。

如果石頭是人造的,建造之謎也許就很容易解開了。把模板支好,一桶桶的混凝土往裡倒就是了。不過且慢當真,埃及**不會同意拿出若干石頭來做進一步的研究的。

在更為先進的科學探測儀器發明之前,我們對大衛的理論還是當成一種大膽的推測為好。

穩定的52度

有乙個實驗被做過無數次:把一定數量的公尺、沙子、碎石子從上到下慢慢地傾倒下來,倒完以後,下面形成三個圓錐體,比較這三個圓錐體我們將會發現,儘管這三種物質密度不同,但形成的三個圓錐體形狀卻出奇地一致。如果測量一下的話,它們的錐角都是52度。

加大某一種物質的數量,同時減少另外一種物質的數量繼續做這個實驗,結果依然驚人地相似,它們的錐角依然都是52度。也就是說,這個角度和實驗物質的數量及其密度沒有關係。同時我們會發現,這個角度有極強的穩定性,即便在震動極強的狀態下也難以改變。

我們把它稱為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和穩定角。

古埃及人是如何製作木乃伊的?

5樓:易書科技

古代埃及除了建造了世人矚目的金字塔外,它的木乃伊製造術也讓世界稱奇不已。在古代,乙個法老死之後,都要把奧西里斯的神話表演一番:首先舉行尋屍儀式,接著舉行潔身儀式,把死者的遺體解剖開,取出腦髓和內臟,然後將其浸入一種防腐液中,除掉油脂,泡掉表皮。

70天後,再把屍體取出晾乾,體腔內填入香料,外面塗上樹膠,以防止屍體與空氣接觸,最後用布將屍體一層層裹起來。這樣,一具經久不腐的木乃伊就做成了。安放遺體之前,還要舉行神秘而隆重的念咒儀式,為木乃伊開眼開鼻,把食物塞進它的嘴裡。

據說,這樣它就能像活人一樣呼吸、說話和吃飯了。最後舉行安葬儀式,把木乃伊裝入石棺,這樣,金字塔就是它們永遠的歸宿了。

如果不是認為這樣可以防止屍體腐爛,待神靈降臨之際能夠喚回死者靈魂與肉體的復活,恐怕古埃及人就不會這樣殘酷地處理屍體了。

激動不已的考古學家用戰戰兢兢的口吻告訴我們下述事實:

美國科學家於2023年在埃及薩卡拉地區發現了一座從未被盜的墳墓,墓中的金銀財寶依然完好,在黑暗中熠熠生輝。北科尼姆教授帶領考古人員撬開滑動的但不可拆卸的石棺蓋時,空無一物的棺材讓他們迷惑不解。

難道木乃伊長了翅膀飛起來了嗎?難道安葬者把大批財寶放進修得富麗堂皇的陵寢時,把死者忘記了?在2023年,科學家們發現了庫爾干五世的墳墓。

人們大為驚嘆地發現,整個墓室堆滿了長年不化的冰塊,墓中所有的隨葬物品儲存完好。一對全身赤裸的男女安眠於冰塊之中,宛似活人。他們神態安詳,若有所思,看他們的樣子,他們還對人間戀戀不捨。

與此相似的是,在美洲安第斯山脈有冰墳,在西伯利亞有冰川墳,在北非和南非均發現過木乃伊。這些冰墳主人的身旁,奇珍異寶與日常用品堆放在一起。所有這些墓都設計得精美異常,牢固難破,歷千年風寸,仍然完好如初。

只有那些相信來世轉生的民族才會煞費苦心地儲存屍體。

對於古代埃及法老為何把自己製作成木乃伊,現代人們的觀點很不一致。也許是某種宗教信仰,他們希望自己能復活或者來世仍地位顯赫;抑或是他們希望能化腐朽為神奇,將他們的身軀永存於世,精神和肉體永在。這些都是秘密,未解難解的秘密,這些秘密的解決需要專家學者持之以恆地調查取證,才有可能使這些秘密不再深埋於地下。

古埃及人是怎樣看待死亡的,想問古埃及人是怎麼認為死後的事的?

古埃及人有乙個根抄深蒂固的 來世觀念襲 死bai亡不會讓人毀滅du 他會活在另乙個世界中。他zhi們甚dao至認為 人生只不過是乙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 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受這種 來世觀念 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 充滿信心地為死後做準備。每乙個有錢的...

古埃及人是什麼人種,請問古埃及人是什麼人種?

老史的辦公文件 古埃及人並不是純粹的單一種族,而是有許多其他種族組成的。埃及人一般的形狀特點為 肩寬 腰細 足平 脣厚 身材矮小 肌肉發達。埃及統治者即上層社會人士之形狀,其特色和一般人略有不同。這些人大致都 高大 細長 四肢均勻 鵝蛋臉 懸膽鼻 額頭高聳 雙目炯炯。最突出的,是其 據記載,他們生下...

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是非洲人嘛

鄺 蘇美爾人 現代考古資料證明 蘇美爾人是黃種人 他們發明了人類最早的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剛開始用圖形將豬,牛,馬,羊,莊稼等各種事物畫下來,發展到後來,圖形越來越簡單,於是就將圖形符號固定下來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頭的蘆葦杆刻寫在泥板上,然後晒乾,可以長期儲存 這與以後由白種人腓尼基人創造的字母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