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古代帝王在登基之後都要在泰山封禪祭天

2021-03-05 09:21:07 字數 5771 閱讀 7329

1樓:風中凌亂

古代的人都有種封建迷信,他們

覺得皇帝是天子,所以新皇登基都要去泰山封禪祭天,他們這樣是一種祈福的表現,他們想國泰安康,風調雨順,也是他們想向上天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這是他們的一種信仰。

俗話說,新年新氣象,古代的帝王登基也是一種新氣象,新氣象就自然需要做場法事,這也是一種儀式感,通過舉行這場儀式來穩定民心。古代不比現代科技發達,他們信奉鬼神之說,而且新皇登基是他們乙個國家的大事,這樣的大事又怎麼不能向上天祈求平安呢?帝王這樣做也是民心所向。

去泰山祭拜也是因為泰山在當地比較有名,又很有威望,而且泰山是非常高的,他們覺得這麼高的地方就很接近天,祭拜起來就覺得上天一定會看見,泰山也不是很好爬的,古代的帝王能在去那麼高的地方祭天,這也表達了帝王的真誠,再加上泰山在人們心中也有著獨特的地位。而且新皇登基也是地位不太穩,他們去祭天也是想穩定自己的地位,以便以後在朝堂之上更加順利。

而且這已經是中國古代上的乙個傳統了,只要新皇登基就會到泰山上祭祀,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候,他們想穩定當時的局面,也有著君權神授的含義,想向天下人證明自己的皇位是上天的意思,他們也是想讓自己的皇位坐的安穩一些。所以古代的皇帝登基之後都要去泰山進行封禪祭天,以求國泰民安。

2樓:小小智慧型

因為泰山封禪是信仰的表現,泰山封禪乃是建立於帝王對天下的統治,是受命於天的觀念基礎之上的,帝王在登基之後去泰山封禪,也意味著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並且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

3樓:晗兮汐

在中國古代時期,帝王在登基稱帝之後大都要去泰山封禪。這是一種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古代人們對宗教信仰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4樓:樂觀的

古人認為,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泰山拔起於平原,是東方最高的山。在古人眼中,這裡是直接能與天對話的地方。

於是泰山成為天的象徵。從此號為天子的古帝王即與泰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5樓:餘溫

帝王在登基之後去泰山封禪,也意味著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並且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

6樓:河工大校草

這都是古代帝王的封建迷信思想,首先泰山是當時中國東方最高的山,而且在古人眼中,這裡是最能直接能與天上的神仙對話之處。

7樓:luu陽光的

這是古代的乙個傳統,君王希望自己的統治要充滿朝氣的,所以都會在泰山上進行封禪祭天。

8樓:嫣然

古代的人都是很封建迷信的,新皇登基都要去泰山封禪祭天,想向老天爺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期望,望老天保佑。

9樓:q夏末

泰山位於中原版圖的最東邊,而太陽從東邊公升起為人們帶來光明,所以泰山是封禪的最佳選擇。

10樓:肉嘟嘟肉嘟

因為泰山是東嶽,主生,是萬物之始、陰陽交替的地方,所以就選在泰山。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古代人的封建迷信,帝王在登基之後都要在泰山封禪祭天,是想向上天祈禱國家風調雨順。

為什麼中國古代帝王要到泰山去封禪

12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時期,帝王在登基稱帝之後大都要去泰山封禪。這是一種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古代人們對宗教信仰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封禪封什麼呢?按照古人的觀點,泰山乃是五岳之首,上通到天,泰山下面的一座小山(梁父)是下到地府。所說封禪,便是在泰山上築土成壇,燔柴(燒柴禾)在壇頂,以祭天,此稱叫「封」。

在泰山下面的小山(梁父)上選擇一塊地方(稱為折)瘞埋祭品,叫做禪。兩方面合而稱為「封禪」。原始的宗教觀念主要是向自然界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崇拜,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等等,都很可能成為崇拜的物件。

當人們的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像這種繁雜絮多的信仰也得到進一步概括與歸納,產生出天和地的觀念。人們把日月星辰歸結於天,山川湖海歸結於地,對天地的信仰也得以形成。泰山封禪便是這種信仰的一種表現。

泰山封禪乃是建立於帝王的統治「受命於天」觀念的基礎之上的。帝王也在自己的統治獲得一定成績後,去泰山封禪,也意味著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並且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另一方面,在泰山封禪同時證明著自己的統治也是受命於天的。

傳說中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須、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都曾經去泰山封過禪。因此推斷,可能向天地信仰的起源相當古遠。

有關封禪泰山還有很多傳說,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據說也曾去過泰山封禪,並且歸途中避雨的松樹,也被稱做「五大夫松」。

古代帝王為什麼到泰山封禪

13樓:紫雲辰

在中國古代時期,帝王在登基稱帝之後大都要去泰山封禪。這是一種大規模的祭祀活動,和古代人們對宗教信仰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

封禪封什麼呢?按照古人的觀點,泰山乃是五岳之首,上通到天,泰山下面的一座小山(梁父)是下到地府。所說封禪,便是在泰山上築土成壇,燔柴(燒柴禾)在壇頂,以祭天,此稱叫「封」。

在泰山下面的小山(梁父)上選擇一塊地方(稱為折)瘞埋祭品,叫做禪。兩方面合而稱為「封禪」。原始的宗教觀念主要是向自然界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崇拜,像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等等,都很可能成為崇拜的物件。

當人們的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像這種繁雜絮多的信仰也得到進一步概括與歸納,產生出天和地的觀念。人們把日月星辰歸結於天,山川湖海歸結於地,對天地的信仰也得以形成。泰山封禪便是這種信仰的一種表現。

泰山封禪乃是建立於帝王的統治「受命於天」觀念的基礎之上的。帝王也在自己的統治獲得一定成績後,去泰山封禪,也意味著對天地之神報告太平並且致以謝意,感謝他們讓國家風調雨順、民生安樂的功勞;另一方面,在泰山封禪同時證明著自己的統治也是受命於天的。

傳說中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須、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都曾經去泰山封過禪。因此推斷,可能向天地信仰的起源相當古遠。

有關封禪泰山還有很多傳說,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據說也曾去過泰山封禪,並且歸途中避雨的松樹,也被稱做「五大夫松」。

14樓:匿名使用者

封禪祭祀是古代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神地只的儀式.其儀式包括"封"和"禪"兩部分,所謂"封",就是在泰山之頂聚土築圓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歸於天;所謂"禪",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積土築方壇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報福廣恩厚.帝王一定是受命於天,且國泰民安才有資格封禪泰山.

綿延幾千年的泰山封禪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著對泰山神靈的極端崇拜和有著巨集大政治背景的文化奇觀.據記載,秦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進行封禪活動,沿至秦漢,封禪遂成為帝王的曠世大典,至唐宋時代,封禪儀禮臻於完備.

泰山祭祀起源於遠古時代的泰山崇拜.《史記·封禪書》中所謂七十二帝王封禪泰山的記載,便是早期泰山山川崇拜活動的記錄.《尚書·舜典》記載:

"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所謂"柴",就是燔柴祭天,"積薪於焰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燒之".所謂"望",就是望祭山川.

這種祭祀天地的形式可以說是後來封禪的雛形.祭祀泰山的活動史不絕書,即使在封禪盛行的秦漢至唐宋時代,帝王也頻頻前來祭祀.宋代以後,封禪大典不再舉行,祭祀泰山更成了帝王在泰山與天地進行對話的唯一手段,備受重視.

為什麼皇帝都要在泰山祭天。。。?

15樓:樂觀的l無謂

這是由泰山的特殊位置和悠久文化所決定的。

其一,古人崇拜東方、蒼天、太陽、高山,而泰山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的山,在那裡既能第一時間看到太陽公升起,也便於皇帝與天近距離的溝通;

其二,泰山地處黃河流域下游,這一帶在遠古相對比較發達,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古代皇帝通過效仿先人封禪泰山,宣揚自己的豐功偉業,塑造自己的光輝形象,提公升自己的歷史份量。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引用《管子·封禪》說:「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後經司馬遷確認,有十二位遠古帝王曾先後封禪泰山,他們是:

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氏、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對此,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書虛》中也有記載:「為王太平,開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可見者七十有二。

」可見,早在遠古時期,泰山封禪就已經成為聖明帝王所必須舉行的國家大典。這些遠古帝王,要麼是華夏祖先,要麼是明君賢主,都為中華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在後來的皇帝們看來,能夠重溫遠古帝王的光輝歷程,能夠在泰山封禪方面與之並駕齊驅,絕對是一件無上榮光的事情。

封禪活動是封建帝王為了鞏固皇權、統一思想、****的一種政治手段,歷代帝王通過封禪、朝拜、祭祀泰山,無不是藉此樹立自己的至尊地位,證明自己的橫空出世,鞏固自己的封建統治。正是由於歷朝歷代帝王對泰山的頂禮膜拜,才使泰山封禪在中國封建王朝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政治象徵作用,並成為每一位皇帝畢生追求的大事。

殘暴的秦二世胡亥,妄圖通過此舉親身體驗父親當年的威風,挽回國家敗落的頹勢,結果還是因為自身無道,最終成為亡國之君。相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參加泰山封禪,卻照樣能夠成為「千古一帝」。其實,真正的有德之君是不需要這種勞民傷財的「噱頭」的。

16樓:星辰之守望者

因為泰山是五岳之首

封禪,是一種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禮。它起源於春秋至戰國時期,是當

時齊、魯的儒生為適應兼併爭霸趨於統一的形式而提出的祭禮。他們認為泰山是

世界上最高的山,人間的最高帝王應當到這座最高的山上去祭至高無上的上帝。

封是祭天,禪是祭地。泰山封禪,便賦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認、證明白已是「天

子」的神聖意義。

封禪之說,現存文獻的最早者為《管子•封禪篇》。而第乙個真正舉行封禪

大典的是秦始皇。他於西元前219年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並立泰山碑作為紀念。

漢朝建立,歷高、惠、文、景四帝,天下穩定達六十餘年,但沒有乙個皇帝

實行封禪。這大概與當時的統治者急於恢復社會生產和安定人民有關,也與他們

祟尚黃老無為之治有關。及至武帝時,社會生產已基本恢復,封建統治也相當穩

固,且封禪說又極投合好儒術的武帝的脾胃,故封禪一事又興盛起來。他即位之

初,便命儒者趙綰、王臧等「草巡狩、封禪、改曆、服色事」,但因竇太后的極

力反對而作罷。竇太后死後,武帝即為封禪造**。於是,地下出土的一座大鼎

被當作神貺的寶鼎,並改元為「元鼎」認為這是天下玉平的徵兆;又啟示濟北王

上書自願獻出泰山及附近的縣邑;為了顯示四夷來朝,便出兵南越以取得明顯的

功業效果。西元前110年,漢武帝親率大軍出長城,至朔方,勒兵十八萬騎,旌旗

經千餘里,威震匈奴。然後,先祭華山及嵩山,又巡山東沿海,禮舊齊國的神祠

,於當年四月封泰山,禪梁父肅然山。

漢武帝封禪前,屢次和諸儒生研討封禪的禮儀,但爭議不決,最後由武帝自

定,按祭祀太一神的儀式又加禮以示隆重來進行。其封土在泰山腳下東方,高九

漢尺,闊十二平方漢尺。封土下埋藏玉牒書,內容保密。進行封土禮後,漢武帝

獨帶侍中霍子侯登上泰山,也進行封土,仍保密。登泰山頂的次日,從泰山北道

下來,到梁父的肅然山舉行禪禮,其儀式是按照祭后土的方式而更加隆重。山下

的封、禪兩次典禮,與祭者均穿黃色衣服,用江淮間產的「一茅三脊」作為鋪墊

,用象徵五方的五色土加封。舉行封禮前,命令宮廷侍從和儒生均頭戴皮弁,束

大帶,插笏版,舉行射牛禮。舉行封禮後,縱放從各地蒐集來的「遠方奇獸尺禽

及日雉」。典禮完畢,武帝在泰山的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頒下詔書,宣揚封

泰山時出現了一種神秘的「景光」,說明自己得到了上天的認可。為紀念這次封

禪大典,漢武帝在當年改元為元封元年(前110)。

其後,漢武帝又多次到泰山封禪,在明堂中朝見群臣。西元前56年,東漢光

武帝亦去泰山封禪,並改元為中元元年。光武帝的封禪情況,由參與封禪典禮的

**馬第伯撰《封禪儀記》,作了詳盡的記錄。

謝謝!!!

在我國有哪些金殿匾額是我國古代帝王親自題寫

在我國,除了這塊金殿匾額為我國古代帝王親自題寫,其他還有一些由帝王親自題寫的寺廟大殿匾額,如我國河南嵩山的 少林寺 匾額據說就是出自清代皇帝康熙之手。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寺廟類匾額有哪些?我國古代 的寺廟類匾額主要指寺院 廟宇正門或者大殿門上懸掛的匾額,這類匾額在我國各地的寺廟門前非常常見。其中最著名的...

為什麼古代帝王都稱為九五至尊九五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 九 和 五 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 九五之尊 九五就是指帝位或帝王。周易 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徵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 極盛之相。在 周易 幹 中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歷史問題。古代帝王近百,為什麼現發現的帝王陵墓沒幾個,他們道地有沒有建陵墓。自秦始皇後誰的陵墓最大

簡單的說 挖掘 發掘很簡單 但是儲存手段太落後 帝王陵墓不是只有屍骨和隨葬的小型墓穴 小型墓穴密封條件有限 基本已經處於過氧化狀態 直接發掘不會再有較大的變化 但是如秦始皇陵墓等大型 超大型墓穴 其本身處於很穩定的儲存狀態 如果現在直接發掘 那麼大多數珍貴的墓葬將會面目全非 例如 兵馬俑出土時是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