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的起源和發展中國舞的起源,

2021-03-05 09:22:07 字數 5211 閱讀 3769

1樓:無名之人

中國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於中國古代,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許多武術、戲曲中的動作和造型,特別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強調呼吸的配合,富有韻律感和造型感,獨有的東方式的剛柔並濟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國古典舞的發展: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宮廷舞蹈或更為遙遠時代的民間舞蹈。

至周代開始,到漢、兩晉乃至唐代五代宮廷設立專門的樂舞機構,集中和培養專業樂舞人員,並對流行於民間自娛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進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發展,形成了宮廷舞蹈。

新中國成立以後,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發展、創新民族舞蹈藝術,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鑑中華武術進行了研究、整理、提煉,並參考芭蕾訓練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國古典舞教材。

同時,編排演出了《寶蓮燈》、《小刀會》、《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舞劇和舞蹈。伴隨八十年代的開放政策,中國古典舞也不斷地發生了變化,開始從外形到內蘊地向新空間拓展。

2樓:№5【蟲妹

起源於古代宮廷舞 後來又融合了戲曲 武術等多方面元素 成為現在的中國古典舞。

中國舞的起源,

3樓:小胖子不愛洗澡

中國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時間可以遠溯到人類發展的洪荒時期,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記憶範圍。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乙個類別,還有著「戲曲之母」的美稱。

漢代時期宮廷藝人遣散後流落民間,與民間表演藝術「角抵戲」等等雜技相互結合交融,此時被並稱為「百戲」,直至建國時期重新田野調查走訪挖掘開發還原。台灣甚至部分學者稱其為「新·中國古典舞」。

古典舞從其源來說,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復甦,是戲曲舞蹈的復甦,是幾千年中國舞蹈傳統的復興。十分明顯,它的審美原則不是什麼新發明,而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流傳和延續,是用一根長線從古串到今的,這些原則非但在戲曲中可見。

在唐宋樂舞中,在漢魏「舞戲「中,甚至在商周禮樂中,都能見其蛛絲馬跡它的文化特徵,就其流來講,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乙個嶄新的藝術品類,這是乙個可以和芭蕾舞、現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種類,這個衍舞種是地道的中國貨。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舞特性:

1、民族性強

翻身這種技巧形式充分體現了古典舞的審美特徵和動的特點,而且它和身法的結合也最緊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強。

2、形象性強

翻身在空間運動中形象鮮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間的弧線運動連綿圓潤,猶如波浪起伏;「點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閃電;連續「串翻身」,像車輪滾滾,形象性很強。

3、表現力強

翻身用各種不同的速度和節奏,不同的連線,不同的性格,產生不同的藝術感官效果,從而可以表現各種不同的感情和情調,如慢的連綿不斷的翻身,表現一種纏綿悱惻的感覺;快速的翻身,表現乾淨利索或輕快俏皮;急速有力則表現英武剛健。

中國舞從什麼時候開始起源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其主要形式是有關狩獵、勞動的舞蹈。在內蒙古陰山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岩畫上,刻畫著

狩獵舞的形象。人扮成飛鳥、山羊、狐狸等動物。有的頭飾鹿角、羽毛,有的帶尾飾。這種舞蹈的產生,與狩獵密切相關。

狩獵舞,是模擬動物或擒獲動物的舞蹈,在原始人看來,模擬某種動物則該種動物就會

在現實中被占有。內蒙磴口縣託林溝畔有一幅狩獵舞蹈圖畫,舞者化裝成鳥獸之形,振臂(翅)而舞,表達人們對狩獵生活的讚美、回憶以及占有野獸後的愉快情緒。

慶功舞,即模擬戰爭的舞蹈,先秦文獻稱之為武舞,《周禮?樂師》所記執幹鏚而舞者便是。雲南滄源第一地點2區有一組舞蹈場面,有的手持盾牌,高舉短刀,有的彎弓搭箭作

衝殺姿勢,有的把人舉過頭頂,有的徒手而舞。這就是慶功舞,表演衝鋒、擒敵、慶功一場戰爭的全過程,表達人們取得戰爭勝利後的喜悅心情。

踏舞,獵人因狩獵豐收踏地而舞;或勞動歸來大家挽手踏地而舞,通過歡笑和舞蹈達到

休息的目的。《宋書?樂志》雲:民之生莫有知其始也。

含靈抱智,以生天地之間。夫喜怒哀樂之情,好得惡失之性,不學而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怒則爭鬥,喜則哥,夫哥者,固樂之始也。

哥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則舞又哥之次也。哥舞蹈,所以宣其喜心,喜而無節,則流淫莫反;故聖人以五聲和其性,以八音節其流,而謂之樂,故能移風易俗,平心正體焉。說得頗有見地。

雲南滄源第七地點3區有一幅鬥象舞蹈圖,右面三隻象鼻勾連似在爭鬥,象身均不見,或已漫或略而不畫。

左面八人排成橫隊,高揚左臂踏地而舞,有的頭著角狀飾物或戴尖頂帽。

原始舞蹈的主要藝術特徵

⒈生活即舞蹈:原始舞是原始人類生活中乙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而亦可稱為「生活舞蹈」,因為人類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個舞蹈賴以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環境;

⒉目的性明確:受生產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舞大多目的性明確,而當時尚未出現「為

藝術而藝術」的純藝術;

⒊大多為群舞:受生產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消遣、娛樂大多離不開群體的形式,原始舞也因此大多呈群舞形式,因此,具有強烈的社會性,以便讓每位舞

者都能找到某種強烈的歸屬感,從而有效地強化部落成員的群體意識;

⒋形式多樣化:作為人類與大自然相依為命的直接產物,原始舞包含了大量模仿周邊動

物甚至植物的舞蹈,其中既有滿足自得其樂要求的嬉戲之舞、表現人類好戰驍勇精神的戰爭之舞,也有寄託人類精神追求的抒情之舞、發洩人類過剩能量的狂歡之舞;

⒌初以自娛為主:早期的原始舞多用來宣洩剩餘精力,噴發**欲求,因此形式不拘一格,即興色彩濃厚,舞者與觀者之間通常沒有明確的區分,並且常常帶有明確的生殖崇拜意識和意圖;

⒍後被用來娛神:後期的原始舞開始進入嚴格的儀式化和程式化過程,帶有不同程度的

宗教感和宗教性,以表達對未知世界的畢恭畢敬,更在不經意中流露出某種恐懼和無助;

⒎炫耀力量耐力:在原始舞中,炫耀力量和耐力占有首當其衝的位置,因為兩者本是原

始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所在,而展示精巧與美感則尚未進入顯要的位置;

⒏節奏舉足輕重:在原始舞中,節奏性始終占有主導的地位,因為原始人類篤信能用相同的節奏同彼界溝通,並對狩獵物件產生催眠作用,以確保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狩獵成功、種族興盛;

⒐男女界限嚴明:作為原始社會中男女勞作分工明確的產物,兩性在原始舞中,亦大多

分別作舞;

⒑跳舞多為男子的特權:因原始舞的內容常與狩獵、戰爭等關係種族命運、危及生命安

全等冒險行為密切相關,跳舞往往成了男子的特權,有時,甚至不許婦孺**。

總之,原始舞可謂原始人類「感覺方式」、「思考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鮮明、最形象的身體形式與綜合表現。

原始舞蹈的發展

原始舞蹈在漫長的原始社會中度過了它的萌芽形成期。這是乙個時間跨度極深,舞蹈本

體及依存的生態環境、文化氛圍變化也很大的階段。隨著原始信仰的出現而形成了圖騰舞蹈、巫術舞蹈、祭祀舞蹈,到原始社會後期,已經是一門日趨成熟的藝術形態了。在我國,

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已有不少陶塤、陶哨、骨笛、石磬等樂器出土。更為令人矚目的是2023年秋天,在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發掘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它為我們展示了大約五千年前舞蹈藝術的直觀形象。

舞蹈在原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路程,但當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特別是父系氏族社會時,

我國的舞蹈藝術體系已經基本構建形成,後世各類舞蹈的質素在原始舞蹈體系中基本上已都具備了。

舞蹈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是一種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早在上古時代,甚至是更

久遠的年代就產生了,原始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時間,可以遠溯到人類發展的洪荒時期,

遠遠超出了人類的記憶範圍。有人認為它的起源是隨著人類生產勞動而產生的。動作和節奏與勞動是密切相關的,不管是哪一種勞動,人的手腳總是要活動的,手用以拍打,腳用以踩踏,在某種動作連續重複過程中,就產生有規律的節奏,再伴以呼喊或打擊石塊和木棍,最原始的舞蹈就出現了。

古書裡早有記載,戰國時大詩人屈原在他的名篇《天問》中,就天、地、人三界提出了一百多個問題,首先提出的乙個疑問就是——世界之初,混沌一片,那時的情況是誰傳下來的呢?那時天地還沒有形成,根據什麼來

我國古籍中,記載了不少樂舞的起源傳說,僅在《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一篇中,就有

這樣幾則:

一,古帝顓頊在登上帝位的時候,聽到四面八方熙熙鏘鏘的風聲很好聽,就命令部下「飛

龍」仿效風聲創作了「樂」,又令一人率先做樂工,它就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發出嚶嚶的聲音。顓頊把這個樂舞叫做《承雲》,用來祭祀天帝。

二,古帝嚳命令臣下「咸黑」創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創制了鼙、鼓、鐘、磬、笙、管、篪等樂器,吹打起來,十分動聽,鳳鳥錦雉隨著樂聲跳起舞來。帝嚳很高興,就用來歌頌上帝的功德。

三,堯立為帝的時候,命「質」創作樂舞,「質」模仿山林溪谷的天籟音響製作了樂歌。

又用麋鹿的皮蒙在土缶上作成鼓敲打起來,還重擊輕打石刀石斧,模仿天帝玉磬的聲音,

於是百獸都跳起舞來了。

這些神話都是古人記錄的當時傳說,並非史實,但也可能有若干事實的影子。傳說中有

一些共同點值得我們注意,譬如原始樂舞是模仿天地自然創造出來的:「效八風之音」,「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鼓舞奏樂的大都是飛禽走獸:「令鳳鳥天翟舞之」,「以致舞百獸」;作樂都和祭祀有關聯,如「祭上帝」、「康帝德」。

這些神話傳說反映了古人對原始舞蹈的一種感知。關於舞蹈起源和自然、鳥獸、祭祀的

相關傳說,在今天的民間依然廣為流傳。

5樓:狄小少

中國舞蹈

就像中國話一樣,有獨特的詞彙、語意和文 法結構。 中國舞蹈起源於文字記 載以前,早在紀元前四千年 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先 民已創造附有樂器伴奏,動 作相合,連臂踏歌的集體舞 蹈。

中國舞蹈的形式,在紀 元前一千年商周時期,曾區分為「文舞」與「武舞」二種,這是中國舞蹈 的基本要素。 而中國舞蹈又可區分為民俗舞蹈、中國古典舞、中國民間舞等。 各地區、國家或民族具有典範意義和獨特風格的傳統舞蹈。

主要特徵是:規範化的舞蹈技藝,程式化的表現手法,嚴謹的訓練體系和相對穩定的美學法則;具有地區、國家或民族舞蹈的代表性、傳統性和典範性。它在形成過程中,吸取了本地區、國家、民族諸多藝術因素,如民間舞蹈、手語、武術雜技和古代壁畫、雕塑中的舞蹈造型;此外,還受到本地區、國家、民族的風俗禮儀、宗教信仰、傳統審美趣味甚至哲學思想的影響。

然而古典舞蹈並非一成不變,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審美趣味的變化而發展、而變化。歐洲古典舞一般指芭蕾。中國古典舞的概念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中國舞蹈工作者結合戲曲舞蹈、武術以及石窟壁畫、出土文物中的形象資料,整理創造出風格雍容大度、精確嚴謹、優美清麗的古典舞蹈。

在此基礎上創作演出了一大批優秀古典舞作品,如《春江花月夜》、《寶蓮燈》、《小刀會》、《絲路花雨》等。 中國舞是乙個舞系

中國舞蹈藝術以後的走向,中國古典舞的起源和發展。

新中國第一代專業舞人學習中國古典舞,沒有現成的教材和舞目。他們大都是從學習舞蹈性比較強的京劇 崑曲的折子戲入門,老師從戲曲中提煉 整理舞蹈片段,如起霸 趟馬 水袖 劍 刀槍把子等,都一一當做教材。所謂 當代中國古典舞 不啻是在教學所需的 逼迫 下,經過幾代舞人的艱苦探索,實現了 脫胎 與 再造 它繼...

中國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有什麼區別

我是學古典的。我們老師是這樣說的。中國舞是總稱。民族舞是各個民族的特有的舞蹈,又會分很多種。古典舞是最難的,是許多舞蹈的融合,最後形成的一種系統的舞蹈,近幾十年才被舞蹈高校總結進行系統學習。基本上每個舞蹈的分解動作都有向對應得名稱。不能和民族舞混為一談。對了,芭蕾舞也是歐洲的古典舞,這個學著哦。中國...

古典舞的基本動作與解析

基本舞姿 吸腿 動力腿繃腳,膝蓋帶動順主力腿旁吸起90 腳尖點在支撐腿膝關節前。掖腿 動力腿繃腳,膝蓋帶動上提腳腕順主力腿向上抬至主力腿膝蓋窩。端腿 動作腿擓腳,吸端至支撐腿髖關節處,呈水平狀態。端腿展翅 也稱 老鷹展翅 動力腿端腿,主力腿蹲,同時上身前俯去貼動力腿,手往後背膀子,眼順手的方向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