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

2021-03-05 09:22:21 字數 5138 閱讀 3940

1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秦文化」,必須認識,其意義是多重疊合的。它本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區域文化,其分布的腹地、範圍大致上是今中國西北部的陝西、甘肅一帶。它為秦人(秦族) 所有,存在於西部的諸侯國秦國的領地內。

它又有乙個很長的發展歷史,經過許多世紀,達到頂峰,有乙個極短的歷史時期內成為以政治統一為背景的全國性的文化——這就是秦朝文化。

春秋、戰國期間秦國的占領範圍不斷擴大(到西元前3世紀初,已拓取今四川大部、湖北西部等地)。隨著秦的軍事征服、勢力擴張、人員遷動,秦文化所影響和覆蓋的地區不斷擴大。 在這樣乙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中,秦文化對其他文化也有吸收,內容是越來越豐富的。

到秦朝完成統一,實現了對全中國的統治,進而又採取許多措施鞏固和發展統一,包括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有意識地統一思想、文化,以至於「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史記 ·禮書》指出:「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雖不合聖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濟濟,依古以來」,這是說,秦朝對六國文化是加以吸收而能予以相容 的。

但是,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確定的原則是不師古,不崇經,以法為治,以吏為師。推行這些政策的極致,就是實行「焚書坑儒」的野蠻舉措,予文化以嚴重的摧殘,對思想和學 術自由更是沉重的打擊。因此,秦文化對於中原傳統文化又並非主要是「依古以來典法行之 」。

由於秦朝統治的時間很短,其目的在於統一思想文化的政策並未來得及完全實施,亦未取得預期的成效。與此同時,秦文化也未能在政治統一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對其他文化予以充分 吸收和消化。因此,在秦朝統一的短時期內,秦文化並沒有和東方六國文化融為一體,其作為全中國的主導文化的地位,也沒有來得及完全得以確立。

在原屬東方六國的廣大地區內, 各區域文化繼續表現著它們的特色和活力。

隨著秦政權的被推翻,秦文化所依倚的政治支柱倒折了,秦文化也由文化融合的主體變為客體,其作為全中國統治文化的短暫時期也就宣告結束。不過,在代之而起的漢代,秦文化的 要素繼續存在,而且還保持著強有力的影響。「自秦以後,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 」。

秦文化奠定了大一統國家形態和大一統國家觀念的基礎,也就是奠 定了**集權政治制度的基礎。秦文化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建樹、對後世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應當說是它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

戰國以至於秦漢時期,經常有人注意並描述秦文化的一些特點。如魏國的信陵君說:「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儀德行」。

西漢初年, 賈誼痛說「秦俗日敗」,指出:商鞅變法以來,秦國一直是「並行於進取」,雖然「功成求 得」,但卻出現了社會道德水準嚴重下降的惡果,秦始皇又「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更把秦朝推向滅亡。《淮南子·要略》說:

「秦人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勢 利」,司馬遷也說:「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後仁義」。這裡所說 的「俗」,部分地有我們所說的「文化」的含義。

以上言論,雖然包含了對秦國或秦人的敵對心理,但卻也揭示了秦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徵,如秦人因其長期生活的環境的影響,在性格 上受戎翟即西北少數民族的影響,傾向於強悍好鬥,為了達到目的,可以狠下決心,不惜一切。秦文化注重實效、功利,質樸而率直,不事虛浮,追求大和多,不停地拓展,主動性極 強,為了實現某一目標,定會一往直前,不容任何困難和力量的阻擋。秦文化的這些特點,似已得到當今學者的普遍確認。

2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在滅亡六國之後,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集權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創設了影響深遠的皇帝制度,在**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又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毀兵器,決通川防,廣修馳道以及「焚書坑儒」等等。

隨著進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實行,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

秦朝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特別是到秦二世當政時期,其統治更加黑暗。於是,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將秦朝推向滅亡之路。

秦始皇,贏政,趙氏(因生於趙國而取以為氏),名政,生於西元前259年,死於西元前210年,享年54歲。西元前247年,其父莊襄王(名子楚)死,贏政代立為秦王,時年十三,秦王政二十六年(bc221年),秦滅六國而統一全國,秦王政改稱始皇帝,定都於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秦始皇三十七年(bc210年),贏政死於巡行途中,年五十。

二世胡亥嗣立。二世三年(bc207年)八月,宦官趙高殺胡亥玄立子嬰(胡玄兄之子)。是年十月(秦曆歲首,公曆為bc206年),子嬰降于劉邦,秦亡。

秦人祖先原為西方古老部落,周孝王時,其酋長非子為周人養馬於 、渭之間,被賜姓為贏(又稱秦贏)。周宣王時,秦部落酋長莊公及昆弟五人,奉周王命,率兵七千,大破西戎,被稱為「西垂大夫」。至西週末,秦襄公始建立奴隸制國家,因其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始被平王封為諸侯,並賜以岐西之地。

春秋時期,秦德公遷都於雍(今陝西鳳翔);秦穆公時,國勢強盛,成為諸侯大國。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實行變法革新,為封建制經濟和封建政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後,秦國日益強大,至秦王政,先後滅掉韓、趙、魏、燕、楚、齊六國,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集權的封建制國家。

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

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

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

前代。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集權制度,鞏固統

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

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確立**和地方

的行政機構,在**設定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這樣,皇帝把統治全國各地的權力也牢牢

地控制在自己手裡。

2、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便利

了經濟的發展。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

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型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

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型隸書。現在的楷書,就是

從隸書演化來的。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交流。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

制。西元前213年,把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

通通燒毀,只有醫藥、卜噬和種植的書不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後

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後活埋了460人。這

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坑儒」。

秦朝建立後,統治殘暴,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

秦朝的賦稅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嚴酷。

西元前209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各地農民紛紛殺掉官吏,

攻占郡縣,響應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繼起領導秦末農民戰爭的是項羽

和劉邦。

西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鉅鹿大敗秦軍主力。

西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攻占咸陽。

號稱強大的秦朝,終於被革命的農民推翻了。

秦朝滅亡後,自西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四年

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

最後,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主義的**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刑律,給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焚書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其殘暴統治最終引起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秦朝起到乙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結束了中國奴隸制的歷史,開闢了中國更輝煌的時期封建制時期。是秦始皇把「朕」作為了皇帝的代名詞,中國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乙個體,隸書。

在大範圍的戰爭,又讓我國開始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其他的歷史價值當然不勝列舉秦朝短短三十幾載,但影響了我國數千年,歷史地位當然高之又高。

①結束了長期**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開創了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並被後世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

③秦朝因**而亡,給予漢及後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④秦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3樓:匿名使用者

4樓:雲林之情

範圍太大,難以一句話說完。

中國歷史中的秦朝文化

5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文化:

統一文字

秦國統一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其統治,其中包括著名的「書同文」,即將戰國時期各國使用的不同的書寫體統一為後世所稱的小篆,相傳該字型為秦國丞相李斯發明。

秦始皇以原來秦國的制度為標準,整齊劃一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圖盡可能消除由於長期**割據造成的地區差異,以利統一。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本結構雖然相同,但字型繁簡和偏旁位置卻有差異。李斯受命統一文字,他以秦國的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制定小篆,並寫成範本,在全國推行。

當時還流行一種書法,叫做隸書,比小篆更簡便。書同文,將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焚詩書」,加強思想控制;以吏為師,嚴禁私學。

五德學說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套**主義**集權的統治機構和制度,而且還採用了戰國時期陰陽家的終始五德說,以辯護秦朝的法統。終始五德說認為,各個相襲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順序進行統治,周而復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禮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與水德相應的數是六,所以符傳長度、法冠高度各為六寸,車軌寬六尺;水德主刑殺,所以政治統治力求嚴酷,不講究「仁恩」和「義」;與水德相應,曆法以亥月即十月為歲首,等等。

封禪大典

秦始皇還確定了一套與皇帝地位相適應的複雜的祭典以及封禪大典,擇時進行活動。秦始皇在咸陽附近仿照關東諸國宮殿式樣營建了許多宮殿,並於渭水之南修造富麗巨集偉的阿房宮。咸陽宮殿布局取法於天上的紫微宮,儼然是人間上帝的居處,天下一統的象徵。

秦始皇還在驪山預建陵寢,墓室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他採取這些措施,和他採用皇帝的名號一樣,是要表示他在人間的權力與上帝在天上的權力相當,從而向臣民灌輸皇權神秘的觀念。皇權神秘觀念,是**主義**集權制度的思想基礎。

中國歷史趣聞中國歷史趣聞

為什麼叫南韓人叫棒子呢?其實棒子這個稱號還是乾隆皇帝所賜。棒子也就是棒槌,是北京的方言,也就是愚蠢無知的意識,用老百姓的話就是半吊子。那一年朝鮮的國王來北京朝見乾隆,乾隆很高興,在紫禁城宴請他,席間有人端來一盆淨手水,為了消毒和增加香味,這盆水裡加了點花瓣和鹽。朝鮮國王以為是湯,就端起來喝了幾口,然...

中國歷史影視,推薦中國歷史影視

紀錄片 大清淮軍 洋務運動,甲午戰爭 喋血會戰 抗日戰爭 南京淪陷真相 中國遠征軍 中緬印的抗戰 西風漸進 近代中國的西方身影 太平天國 二戰下的台灣 冰與火 韓戰實錄 美國人看朝鮮 圓明園 甲午戰爭 這是近代史 大國崛起 明治維新 這是世界史 你的問題其實不好回答 這些電影都是取材於乙個歷史事件 ...

中國歷史朝代表,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夏商與西周 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 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楚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 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 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朝代表?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 夏 商 西周 東周 秦 西漢 東漢 三國 曹魏 蜀漢 東吳 西晉 東晉 五胡十六國 南朝 劉宋 蕭齊 蕭樑 南陳 北朝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