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教可以多神主義也可以一神論宗教

2021-03-05 09:22:21 字數 5143 閱讀 1063

1樓:唯梅子

印度教有許多神,所以有人說

是多神教。

但印度教的許多神,實際都是同乙個神的化身。叫做:梵。所以是一神教。

梵有3大化身:1.毗溼努。2.濕婆。3.梵天。

叫做:三位一體。

**教只有唯一的神。叫做上帝。所以是一神教。

但這個上帝,共有3位:1.聖父。2.聖子。3.聖靈。 叫做:三位一體。

所以,有的伊教人士認為:**教是多神教。

只有伊教,是真正的一神教。

另外,佛教中也有許多神。所以有外行人說,佛教是多神教。

但佛教的許多神,實際是妄心中的假象。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佛教中的神,如同:海市蜃樓,確實有那種影象,但沒有實體存在。叫做:緣起性空。

所以,佛教是無神論。

(此無神論,非彼無神論。與馬哲的無神論,是不同的)。

佛教認為,其他宗教所說的神,並不是空虛來風,更不是胡說八道。

但那僅僅是,心中的假神。

2樓:最後的沃爾塔瓦

印度教獻活人為祭品,你可以看看八十天環遊地球這部書,很明確講了印度的風俗。

3樓:淚海潰堤

所有的宗教都是給低種姓人準備的,壓迫的越深,底層人越渴望來世能夠超脫,所以宗教對於這些人來說不只是精神寄託,更是未來的希望所在

為什麼一神論是正確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教和伊斯蘭教、猶太教認同一神論。佛教、道教都認同多神論。一神論有個特點,信神者上天堂,不信神者下地獄。

佛教和道教則認為,人的命運是取決於人自身的善惡,****,時候未到,神靈只是善惡的獎懲的執行者,不是人的命運的決定者。

5樓:佛緣深情

誰說一神論是正確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伊斯蘭是正道 請您深思

什麼是印度教,和佛教不同嗎?

7樓:小鈴鐺粑粑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別:

1、佛教和印度教從根本的哲學意義上是相互違背的。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迴的根源,來自於業。業,是行為善惡的造作,產生於人們無限的「愛慾」與無始以來的「無明」。佛教否認「恆常有我」的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種生命繼起的動力。

3、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印度教是矛盾的。

印度教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梵我合一」,就形式而言,佛教與印度教主張透過修證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惱束縛解脫;但在內容上,印度教主張「梵我一如」即是解脫。這一點佛教給予完全否定。

4、印度教和佛教訴求方式不同。

印度教以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為三大綱領,夾帶著濃厚的神權色彩;佛教卻否認印度教原有的萬能之說,主張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現實人生的考察,著重實際的修持與體證。

8樓:hnx_至關緊要

印度教是隨著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

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佛教與印度教同樣都產生於以婆羅門階級為中心的印度,因此,許多人誤以為印度教就是佛教。事實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為三大綱領。

夾帶著濃厚的神權色彩;佛教卻否認印度教原有的萬能之說,主張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現實人生的考察,著重實際的修持與體證。於是,兩教不同的訴求方式,形成各自獨特的思想體系。

1、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與婆羅門的無限權威——透過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溝通;人們崇尚自然、歌詠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神。

佛教並不否認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創世者、非唯一者,神雖積集福德,有神通大勢力,若無通達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型,仍為六道輪迴轉世的眾生之一。

2、業報輪迴思想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迴的根源,來自於業。業,是行為善惡的造作,產生於人們無限的「愛慾」與無始以來的「無明」。

佛教否認「恆常有我」的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種生命繼起的動力。也就是說,輪迴中的「我」,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體的身軀。

與受想行識等內在精神的作用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緣又是其他眾緣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緣起性空中不斷地剎那轉變、聚滅,無法令人隨心所欲,故無永恆不變的「實我」存在。

3、修行解脫思想

印度教主張「梵我一如」即是解脫。解脫的方法,除了要學習吠陀、祭祀、布施、苦行之外,更須捨棄名利、妻兒親朋,出家修習瑜伽禪定,使心寂靜;由此認識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的正智,體悟「梵我一如」的真解脫境界。

佛教的看法則不同,在修持實踐上,強調自我覺照的工夫,認為解脫必須經由四聖諦的親身體悟,在緣起思想的前導下,依八正道行持,證入「無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

擴充套件資料:

印度教是隨著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

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

它擁有10.5億信徒(202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所謂「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複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

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但是與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格遵守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9樓:末你要

1、印度教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它和佛教不用,因為它不單單包含佛教。

2、「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複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

3、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格遵守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4、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5、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乙個新教,而在2世紀之前又被稱為是婆羅門教並且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援。

6、印度教是乙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奴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

7、印度教的主要男女神祇同時代表著毀滅者和創造者兩個方面,既製造痛苦,又帶來福祉,是本來面目的宇宙的真正代表。在印度教發展的後期,印度教的主流教派逐漸向一神論發展,強調宇宙萬物的統一性和超乎類人神靈之上的唯一創造本原的尊嚴。

8、印度教的改良主義流派耆那教和錫克教(分別在西元前6世紀和公元14世紀後期)都有神論傾向。

10樓:小圳軍

印度教形成於8世紀,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印度教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和佛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乙個新教,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援。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迴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

首先,婆羅門教原是乙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乙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

2、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溼拏、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溼拏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在三個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溼拏或濕婆立為乙個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並都是這兩個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

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慾的主張,並把釋迦牟尼吸收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

3、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團和寺廟。婆羅門教初無寺廟,公元一世紀左右才開始有點零星廟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動在寺廟舉行,有些慶典祭祀還有專門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形成了盛大、熱烈的場面。

印度教與佛教的區別:

佛教和印度教從根本的哲學意義上是相互違背的,所以兩教之間,歷史上一直衝突不斷,大多數時候,印度教還是占上風;佛教誕生於古印度著名的「沙門思潮」,沙門思潮是對婆羅門思潮的反思,所以說從一開始,佛教「天生」就是反對印度教大部分觀點的。古代的婆羅門教就是現代印度教的基礎,在印度社會中占有統治地位,以《吠陀文獻》為主要的經典(廣義上講還包括著名的《奧義書》),一直主宰著印度主流思想;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印度教是矛盾的。印度教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梵我合一」,這一點佛教給予完全否定。

拓展資料:

印度教是隨著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202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印度教為什麼沒能躋身世界三大宗教

印度教和其他三大宗教 教 佛教 伊斯蘭教 相比,輸在了這幾個方面 一,傳播狹窄,印度教雖然有8億信徒,遠超佛教的3億多人,但基本只侷限於印度本土,而佛教在東亞和東南亞一代廣泛傳播,歷史上甚至還曾抵達西域,這是印度教比不了的,排名最末的佛教尚且如此,教和伊斯蘭教就更不用說了。二,成長有限,教跟隨帝國主...

為什麼函式可以多對一不可以一對多

函式就是要通過自變數來確定因變數。如果乙個自變數可以對應幾個專因變數的話,就無法確定屬取哪個值了。所以不能一對多。但是多對一的情況下,每個自變數的值,對應的還是乙個因變數的值。每取乙個自變數,還是能唯一的得到乙個因變數。只是這樣的函式沒有反函式而已。在函式f x 中,唯 bai一性指du的是相同的x...

仙人掌為什麼可以好久不澆水也可以活

1,葉子bai變異成細長的刺 du或白毛以減zhi 少水分的蒸騰,dao減弱強烈陽光對植株回的危害,還可使濕氣不答斷積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淺的根系吸收 2,莖稈粗大肥厚多汁 有發達的薄壁組織細胞,具稜肋,使其身體伸縮自如,體內水分多時能迅速膨大,乾旱缺水時能向內收縮,既保護了植株表皮,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