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其二這首詩從什麼角度抒發思鄉之情

2021-03-05 12:32:07 字數 5262 閱讀 1465

1樓:羨慕寶貝

雜詩(其二)

唐· 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這首詩表現作者的情趣與傾向.詩人想念故鄉,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歡梅花,則溢於言表.本詩信手拈來,自然天成.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乙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瞭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

「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陶淵明的《雜詩其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樓:幼稚園的小噴友

雜詩 其二 陶淵明 (東晉)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這是陶淵明《雜詩十二首》的第二首。寫詩人中夜不眠時的情懷,抒發了事業無成的感慨。

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然後詩人又用了晚風、冷席的意象,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畫了自己「不眠」的淒寒心境。接下來的兩句陶淵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可以陪自己說話喝酒的知己,從而感嘆歲月如梭匆匆而過,空留乙個沒有實現大志的自己。

詩的結尾把悲傷推向了極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悽,到天亮的時候都不能平靜下來。全詩充滿對人生的嘆息。這是陶淵明眾多表現自己鬱鬱不得志的詩作中的一首。

王維寫的雜詩(其二)的解釋 5

3樓:三國之長空

一、回答:

1、直譯: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2、引申: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與風物景色的思念。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原詞欣賞:雜詩·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作品簡介:《雜詩·君自故鄉來》也稱《雜詩(其二)》,是盛唐時期大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是組詩《雜詩三首》的第二首。詩歌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出人意外。

抒發了詩人對故鄉親人和與風物景色的思念。此詩化複雜為單純,變質實為空靈。全詩平淡質樸,卻詩味濃郁。

3、作者簡介:王維(701-761)漢族,唐代詩人。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累官至給事中。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為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

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乙個高峰。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著作有《王右丞集》。

4樓:秋水伊人

雜 詩(其二)

王維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乙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瞭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

5樓:匿名使用者

雜 詩(其二)

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我只知道這首詩

王維的《雜詩》,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是什麼?

6樓:錄錛

《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歌解讀

這原是一首組詩,共三首,這是第二首。全詩以白描手法來寫,於平淡無奇中簡潔而形象地抒發了遊子的思鄉之情。

開篇連用兩個「故鄉」看似重複,實則形神畢現地表達了離家遊子的欣喜之情。

「應知」一詞近乎口語,又略帶主觀臆測,卻生動地表現出「我」急於了解故鄉風物人情的殷切鄉思。短短十個字,把「我」在特定情景下的感情、心理、神態等刻畫得栩栩如生。

為什麼「我」惟獨眷戀著「綺窗前」的寒梅呢?人的思鄉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關係密切的事物相聯絡的。可以這樣設想,綺窗前的寒梅與「我」在家鄉時的生活息息相關。

這裡的寒梅已不再是純粹的客觀事物了,它已被詩化、典型化了,成為乙個意象。詩人正是通過「寒梅」這個意象,將抽象的情感具像化了。

這首詩的語言質樸、平淡,卻又韻味無窮,真正是「大巧若拙「。

7樓:匿名使用者

語言風格:質樸清新,口語入詩,平淡而雋永。

雜詩三首

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釋義: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門口就是孟津河渡口。每天來往的江南小船,是否有丈夫從江南寄回的書信呢?

其二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釋義:您來自我們的故鄉,應該了解故鄉的人與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有沒有開花呢?

其三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釋義:看見梅花已經開了,又聽見鳥兒的啼叫聲。一顆充滿憂愁的心看著春草生長,愈來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連到階前,心情卻又不禁惶恐了起來。

雜詩十二首其二的後四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抒發了光陰易逝、生命有限,作者未能實現人生價值的感情。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此二句,直抒悲懷,為全詩之核心。光陰流逝不捨晝夜,並不為人停息片刻,生命漸漸感到有限,有志卻得不到施展。

本題第五首雲:「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飲酒》第十六首雲:「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可見淵明平生志事,在於兼濟天下,其根源乃是傳統文化。

志,乃是志士仁人之生命。生命之價值不能夠實現,此實為古往今來志士仁人所共喻之悲慨。詩中擲之一字,騁之一字,皆極具力度感。

唯騁字,能見出志向之遠大;唯擲字,能寫出日月之飛逝。日月擲人去愈迅速,則有志不獲騁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終曉,謂從夜間直到天亮。念及有志而不獲騁,不禁滿懷蒼涼悲慨,心情徹夜不能平靜。

上言中夜枕席冷,又言不眠知夜永,此言終曉不能靜,志士悲懷,深沉激烈,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一結蒼涼無盡。

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二)》的翻譯及賞析

9樓:黛妮

一、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二)》的翻譯: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雲,聳立無依形狀如車蓋。

可惜浮雲沒遇好時機,恰巧與突起的暴風遇。

暴風吹我飄行到東南,南行來到吳郡會稽郡。

吳會二郡不是我故鄉,如何能夠在此久停留。

拋開憂愁不必說其他,客子身居異鄉畏人欺。

二、附原文如下:

雜詩二首(其二)

魏晉.曹丕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我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吾鄉,安能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三、賞析:

用「雜詩」做題名,開始於建安時期。《文選》李善注解釋這一題名說:「雜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雜也。

」也就是說,觸物興感,隨興寓言,總雜不類。所以,題為「雜詩",等於是無題,賦物言情,都是比較自由的。曹丕這兩首雜詩則是抒寫他鄉遊子的情懷。

建安時期風氣之一,是詩人喜作代言體詩。即揣摩客觀人物的情懷代其抒情。曹丕是其中突出乙個,如他的《於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是代新婚者抒情,《寡婦詩》是代阮璃的遺孀抒情,《代劉勛妻王氏雜詩》是代棄婦抒情。

《雜詩二首》也屬於這一類,不過是代遊子抒懷而已。它的高妙在於能真切地抒寫出他鄉遊子的情懷與心境,其中自不妨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卻並不限於作者一身,這是與自抒己情的抒情詩不盡相同的。

開篇這六句詩中飽含對命運的哀怨。這哀怨固然來自遊子飄泊之感,然而在這首詩中尤其是來自他鄉難以駐足的怨憤。這就成為下文寫遊子異鄉不安之感的先行之神。

詩歌運筆前文能成後文先行之神,便前後關鎖緊密,境界渾融,意濃味足。因此下文落筆便較為輕易了:「吳會非我鄉,安能久留滯「。

吳郡、會稽這兩個地方不是我的家鄉,怎麼能長久呆在這裡!雖只是一種態度決絕的聲音,這聲音的背後卻不知含有多少怨苦與憤懣。妙在千言萬語已經湧到嘴邊,卻沒有一宗宗傾訴出來,而只化為一句決絕的聲音,表現出極其複雜的感情,饒有餘味。

末二句用了同樣的手法:「棄置莫復陳,客子常畏人。」丟開不要說了,作客他鄉是不能不「常畏人」的。

遊子駐足他鄉,人地兩生,孤立無援,落腳與謀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這極為複雜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現出來,有含蘊無窮之感。

異鄉不安之感,也是遊子歌詠的老主題。《詩經·王風·葛藟》說:「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謂他人昆,亦莫我聞。』』寫盡了遊子處他鄉求告無門的境遇。

漢樂府《豔歌行》中所寫流宕在他縣的兄弟幾人要算遭遇較好的了,碰到個熱情的女主人還為他們縫補破衣服,但已遭到男主人的猜忌與斜眼,害得他們不得不表白:「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不過曹丕這一首沒有像《詩經》、漢樂府那樣,做某些細節的具體描繪,而是全用高度概括的筆墨,發揮虛筆的妙用。

寫得虛了,似乎說得少了,實際上概括得更深廣,啟人想象更多,包蘊的內容更豐富了。虛、實各有其妙用,藝術的辯證法總是如此。

四、作者簡介: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的開國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間,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設定。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去世後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諡為文皇帝,葬於首陽陵。

陶淵明《雜詩》其二的思想感情,陶淵明的《雜詩其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陶淵明是一位田園詩人,其所作的雜詩 表現了他歸隱田園的志趣,也體現出了他熱愛自然的情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散發出他獨特的人魅力 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和汙的高尚品。陶淵明的 雜詩其二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雜詩 其二 陶淵明 東晉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風來入房戶,...

陶淵明的雜詩十二首其二翻譯雜詩十二首其二的翻譯

太陽從西山落下,白月從東嶺公升起。月亮遙遙萬里,放射著清輝,浩蕩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風吹入戶,在夜間枕席生涼。氣候變化了,因此領悟到季節也變了,睡不著覺,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長。我要傾吐心中的愁思,卻沒有人應和,只好乙個人舉杯和自己的影子對酌。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想起這件事滿懷...

贈從弟其二是什麼題材的詩,贈從弟其二,全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主旨是什麼?急急急急 我線上等。。。

贈從弟其二 特色詞條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貢獻維護者 毛毛000嗎 贈從弟其二 為魏朝詞人劉楨所著。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作品名稱 贈從弟其二 創作年代 魏朝作品出處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魏詩 卷三 文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