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大鼎通高133厘公尺、口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足高46厘公尺、壁厚6厘公尺,重832.84公斤,是目前發現的中國古代青銅器中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銅鼎。該器立耳,長方形腹,四柱足中空。
鼎耳外廓飾一對猛虎,虎口相向,中有一人頭,似被虎所吞噬;耳側以魚紋為飾。鼎身以細密的雲雷紋為地紋,四面**為長方形,素面無紋飾;其四周飾以夔紋帶構成的方框,兩夔相對,中間以短扉稜相隔。鼎腹四隅皆飾扉稜,以扉稜為中心,有三組獸面紋,上端為牛首紋,下端為饕餮紋。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整器外觀莊重大方,腹壁內有「司母戊」銘文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鼎我在小學課本上學過。
3樓:續振允娟
司母戊鼎是商後期(約西元前十四世紀至西元前十一世紀)鑄品,原器2023年
3月出土於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此鼎形制雄偉,832.84千克。
高133厘公尺、口長110厘公尺、口寬79厘公尺,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初為鄉人私自挖掘,出土後因過大過重不易搬遷,私掘者又將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2023年6月重新出土,當年村民鋸下乙隻鼎耳,由於歷史原因無法找到,現在看到的是後來補築上去的,成為了一大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於2023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據考證,司母戊鼎應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紋飾、工藝均達到極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銅文化頂峰時期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公尺、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
司母戊鼎的提手文飾同樣精美。兩隻龍虎張開巨口,含著乙個人頭,後世演變成「二龍戲珠」的吉祥圖案。一般認為,這種藝術表現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懾力。
現在卻有人推測,那個人是主持占卜的貞人,他主動將頭伸入龍虎口中,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膽量和法力,使民眾臣服於自己的各種命令,完全是可能的:當時的貞人出場時都牽著兩頭猛獸,在青銅器和甲骨文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圖案。
此鼎器形龐大渾厚,其腹部鑄有「司母戊」3字,亦有人釋作「後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所鑄。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為整體鑄成,鼎耳是在鼎身鑄好後再裝範澆鑄的。鑄造這樣高大的銅器,所需金屬料當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須有較大的熔爐。
經測定,司母戊戊鼎含銅84.77%、錫11.64%、鉛2.
79%,其他0.8%。與古文獻記載制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
司母戊鼎充分顯示出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
司母戊方鼎的特點是什麼?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司母戊方鼎形體巨大,造型精美。鼎為四足方形,立耳,長方形腹,四柱足空;通高133厘公尺,口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壁厚6厘公尺,重875公斤。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又皆有主紋飾,並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以饕餮作為主體紋飾,並有龍紋盤繞,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著口互相對著,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像被虎所吞噬。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足上則鑄以蟬紋。在這些紋樣的襯托之下,整個鼎顯得更加威武、雄厚。
饕餮傳說是一種貪得無厭的野獸,生有角、爪、尾,面目十分可憎。這種動物很可能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是人們根據牛、虎、羊、熊想象幻化出來的,並被賦予了恐怖的神秘色彩。饕餮紋就是以饕餮這種想象動物為原型,又經過高度藝術誇張而形成的獸面紋飾。
這種紋樣襯托出一種猙獰、神秘、威嚴的氣氛。
司母戊鼎是目前出土的形體最大重量最重的一件銅器,在世界青銅器中也是罕見的精品,無疑代表著商代青銅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在商代晚期的技術條件下,鑄造司母戊鼎這種大型青銅禮器,應該是當時的一項重大工程,這不僅需要大批具有熟練鑄造技術和豐富經驗的工匠,還需要有嚴密的組織。當世人站在這件精美龐大的國寶前瞻仰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為當時高超的青銅技術而驚嘆,也為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技藝而折服。
根據考古發現和有關專家的研究,當時,冶煉青銅用的是一種叫做霸堝的陶製器物,形狀和後來倒放著的頭盔差不多,考古工作者叫它「將軍盔」。據計算,一般的「將軍盔」能熔銅十多公斤。鑄造一般的器物用乙個坩堝就可以了。
很顯然,鑄造「司母戊」鼎這樣的龐然大物用一般的將軍盔是不能完成的。考古工作者在安陽殷墟遺址發現了一種直徑83厘公尺、壁厚45厘公尺的大型坩堝。據推算,鑄造司母戊方鼎只要有6個這樣的大型柑堝就可以滿足熔銅的需要了。
經有關專家分析,司母戊鼎是乙個合金體,合金成分為:錫11.4%,銅84.
77%,鉛2.79%,接近《考工記》中所述「六齊」中鑄鼎的合金成分比例。這也充分說明,早在商代我國就已經是高度發達的青銅時代了。
司母戊鼎的特點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司母戊鼎(後母戊鼎)的特點: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公尺、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6樓:孤獨藍天
鼎身呈長方形,口沿很厚,輪廓方直,顯現出不可動搖的氣勢.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在細密的雲雷紋之上,各部分主紋飾各具形態.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公尺、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重約832千克,鼎腹長方形,上豎兩隻直耳(發現時僅剩一耳,另一耳是後來據另一耳複製補上),下有四根圓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7樓:京榮花赤畫
現稱後母
戊鼎。1、特點
後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為後配),摺沿寬緣,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長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飾一列浮雕式魚紋,首尾相接,耳外側飾浮雕式雙虎食人首紋,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稜脊,腹部周緣飾饕餮紋,均以雲雷紋為地。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三周凹弦紋。
腹內壁鑄有「後母戊」三字。字型筆勢雄健,形體豐腴,筆劃的起止多顯峰露芒,間用肥筆。該鼎是商王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恢巨集,紋飾美觀,鑄造工藝高超,亦是已發現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
2、簡介
鼎通體高133厘公尺、口長112厘公尺、口寬79.2厘公尺,重達832.84公斤,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最重的單體青銅禮器,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個字而得名後母戊鼎。
發現於2023年3月,2023年開始作為鎮館之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
通過研究考證,鼎腹內壁銘文「後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jǐng)的廟號。後母戊鼎是用陶範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重達832.84公斤的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銅鑄造業的巨集大規模。
3、文物價值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好吃的野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
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
司母戊鼎的簡介
8樓:薩摩耶好醜
1、司母戊鼎又叫後母戊鼎、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原器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製,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後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長方形,口長112厘公尺、口寬79.2厘公尺,壁厚6厘公尺,連耳高133厘公尺,重達832.84公斤。
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3、後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積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將其重新掩埋。2023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博物院。2023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4、後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23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擴充套件資料:
文物價值
後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公尺,口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足高46厘公尺,壁厚6厘公尺,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人們又叫它「馬槽鼎」。
後母戊鼎紋飾美觀莊重,工藝精巧,一向為世人所欽羨。它的價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鑄有精巧的盤龍紋和饕餮紋,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饕餮是傳說中喜歡吃各種食物的神獸,把它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豐年足食。
耳廓紋飾俗稱虎咬人頭紋,這種紋飾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頭繞到耳的上部張口相向,虎的中間有一人頭,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還有兩尾魚形。足上鑄的蟬紋,圖案表現蟬體,線條清晰。
後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歷史留下的謎團 司母戊鼎是何神秘物件
司母戊大方鼎是公元2023年3月在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玉瑤家的農田中發現的。鼎出土後,因太重太大,人們即使鋸斷了鼎的足也難以搬運,又擔心被日本人掠奪,便把鼎又埋了起來。直到抗戰勝利後,公元2023年6月,大鼎才又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
司母戊鼎是迄今為止最大最重的青銅器。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公尺,口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足高46厘公尺,壁厚6厘公尺。因鼎大得可以做馬槽,又俗稱「馬槽鼎」。
司母戊鼎紋飾美觀,工藝精巧。除鼎身四面**是無紋飾的長方形素面外,其餘各處皆有紋飾。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圍以饕餮作為主要紋飾,四面交接處,則飾以扉稜,扉稜之上為牛首,下為饕餮。鼎耳外廓有兩隻猛虎,虎口相對,中含人頭,好像被虎所吞噬,俗稱虎咬人頭紋。耳側以魚紋為飾。
四隻鼎足的紋飾也匠心獨具,在三道弦紋之上各施以獸面。
中國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鼎的製作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達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一時。在當時,鼎「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即所謂的「藏禮於器」。青銅鼎作為重要的禮器成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緬懷先祖功績,而古代人相信靈魂不死,所以貴族死後又常常用鼎來隨葬。
司母戊鼎是我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巨集大,紋飾美觀莊重。很顯然,這麼巨大的鼎,並非是出於實用的需要而製作的。那麼,當時的人們是在什麼觀念的支配下來製作這一器物的?
它又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其腹內壁鑄造的銘文「司母戊」究竟是何意呢?對銘文的解釋也成為我們了解司母戊鼎用途的關鍵。
令人奇怪的是,同為武丁王的王后,司母戊鼎的體積幾乎是司母辛鼎的2倍,重量則是它的6倍。不久,考古人員在當年司母戊鼎出土的下方發現了乙個巨大的甲字型大墓。
在殷墟王陵區中共有大墓11座,這些大墓很可能都是商王的墓葬,「戊」的墓葬規格僅次於商王。而武丁的另一位王后——女將軍婦好,她的墓葬並沒有進入王陵區。在12位商王中,每一位商王通常都有十幾個妻子,為什麼僅僅只有武丁的王后「戊」,墓葬有如此高的規格呢?
這成為歷史留給我們的另乙個謎。
司母戊鼎的戊怎麼拼拼音,司母戊鼎的戊怎麼讀
橫讀戌 x 點讀戍 sh 空讀戊 w 司母戊鼎的戊怎麼讀 橫是戌 x 豎是戊 w 十字交叉讀作戎r ng 司母戊鼎怎麼讀 司母戊鼎 s m w d ng 後母戊鼎 一稱司母戊鼎 又稱後母戊大方鼎 後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製,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
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司母戊鼎有何歷史價值
是世界上現存最重的青銅器,體現了我國尚待精湛的製造工藝和青銅器藝術水平,是中華民族智慧型和力量的象徵。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見的青銅器貴重文物,它是迄今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公尺,口長110厘公尺,寬78厘公尺,足高46厘公尺,壁厚6厘公尺。鼎大得可以做馬槽,所以...
司母戊鼎的名稱的由來司母戊鼎名字的來歷短!!!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西元前16世紀至西元前11世紀 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