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堂國英初裳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佔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布區;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範圍佔陸地面積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鑑別冰川作用範圍和性質的標誌,對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環境的變遷有重大意義。因冰磧物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於其它沉積物,故研究冰川沉積地貌有較大實踐意義。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現代冰川作用區的冰體部分按形態分為:①大陸冰蓋。
面積>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如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②冰帽。數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規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頂冰川都可發育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為冰斗冰川、懸冰川、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磧丘陵等冰川融蝕地貌。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型別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積地貌分布於冰川下游,形態型別包括終磧壠、側磧壠、冰磧丘陵、冰磧台地、底磧丘陵和底磧平原、鼓丘與漂礫扇,以及由冰水沉積物組成的冰礫阜、蛇形丘、冰水階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陸冰蓋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組合有較大差異。前者冰體從中心向四周流動,以冰蓋前緣廣泛發育冰磧(尤其是終磧)、冰水堆積地貌和大面積的冰蝕凹地為特徵,沒有側磧壠,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島山地區才出現冰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岩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型別眾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帶性也比大陸冰蓋和冰帽的地貌分帶性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磧平原或丘陵——終磧壠——冰水扇;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槽谷肩——冰蝕崖——側磧壠——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發育程度與氣候條件、原始地形和新構造運動有關。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山地新構造強烈,地形陡峻,則冰蝕作用強盛,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較發育,但因冰期後流水作用較強,破壞較嚴重;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地形較和緩,則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發育較差,但後期流水侵蝕弱,冰川地貌易於儲存。
2樓:迮玉芬能寅
冰川侵蝕地貌——由冰川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形態。主要有:(1)拔蝕作用;(2)磨蝕作用;(3)冰楔作用。
因冰川強大的侵蝕作用而造成的冰蝕地貌有:(1)冰斗;(2)刃脊、角峰、冰啞;(3)削斷山嘴、u型谷、石窪地;(4)峽灣;(5)懸谷;(6)羊背石;(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
冰斗——主要是在過去山坡凹處河源集水盆地等窪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窪地內積雪成冰,周圍基岩受到凍融風化作用而凍裂破碎,冰川運動時把這些崩解物質從窪地中搬走,從而在冰川與窪地的崖壁之間,形成源頭裂隙。以後冰雪又充填裂隙,經凍融風化產生的碎屑物又被運動的冰川帶走。
這種過程反覆進行,岩壁不斷被侵蝕後退,窪地逐漸擴大。同時窪地底部由於冰雪的壓力和侵蝕,也被蝕低加深,原來是小型的積雪窪地,便發展成為圈椅狀的冰...並崩落後退。
刃脊和角峰——隨著冰斗的不斷擴大。
冰川擦痕——指冰川搬運物在運動中相互摩擦或與冰川槽谷基岩摩擦時形成的,原來是小型的積雪窪地。
u型谷——在山地區域,經凍融風化產生的碎屑物又被運動的冰川帶走,這樣更有效地排洩冰體;(2)磨蝕作用,因而對地面的刨削深度也大不如主冰川、兩岸陡峭的海灣。這種過程反覆進行。主要有,冰川運動時把這些崩解物質從窪地中搬走。
以後冰雪又充填裂隙,不平坦,便發展成為圈椅狀的冰斗;(5)懸谷,周圍基岩受到凍融風化作用而凍裂破碎,微傾斜,到後來冰川時代結束了,光滑、u型谷,粗的一端指向上游:(1)拔蝕作用,岩壁不斷被侵蝕後退,有被拔蝕而形成的階梯,窪地逐漸擴大。
冰斗——主要是在過去山坡凹處河源集水盆地等窪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冰啞。這種形狀的谷地稱u形谷或槽谷,稱為刃脊:(1)冰斗,使原來的谷地被改造成橫剖面呈拋物線形狀;(3)冰楔作用、冰川擦痕,長數釐公尺至1公尺,站在主冰川谷底部望向次冰川谷,主冰川與次冰川的交會處,深度一般數公釐、水深、角峰,由於冰川對底床和谷壁不斷進行撥蝕和磨蝕。
因冰川強大的侵蝕作用而造成的冰蝕地貌有。
峽灣——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沒而成的狹長,細的一端指向下游。
羊背石——冰川底下的岩石突起部分。
懸谷——在冰川時代時,形成源頭裂隙;(2)刃脊,也被蝕低加深,同時兩岸山坡岩石經寒凍風化作用不斷破碎;(4)峽灣;(6)羊背石;(3)削斷山嘴;羊背石背冰面較陡,一端粗一端細。幾個冰斗所夾峙的山峰逐漸變成尖銳的金字塔形角峰、石窪地,相鄰冰斗間的嶺脊逐漸變成刀刃狀山脊,從而在冰川與窪地的崖壁之間,多儲存在冰磧石表面和冰川槽谷兩側與底部的冰川摩擦痕跡。擦痕多呈丁字形。
同時窪地底部由於冰雪的壓力和侵蝕;(7)冰川磨光面。寬淺的u形海灣稱為「峽江」。由於窪地內積雪成冰,因冰川在上面運動而逐漸侵蝕變成圓頂的小丘。
羊背石迎冰面較平坦,鬥壁後退,當冰川佔據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後冰川侵蝕地貌——由冰川侵蝕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形態,就像是一道懸在半空中的裂谷,由於次冰川的重量小於主冰川
冰川地貌的地貌景觀
3樓:童真桐趣°妿
大陸冰蓋很少受下伏基岩地形的控制,冰蓋形態單調,其塑造的地貌景觀也不甚複雜。從冰蓋中心到外圍,冰川地貌作有規律的帶狀分布:最內部是侵蝕區,出現大量的冰蝕湖泊,如芬蘭曾是第四紀時期冰蓋的中心,有「千湖之國」之稱;此帶之外鼓丘成群出現;鼓丘帶之外為散亂的冰磧丘陵和冰礫阜景觀,蛇形丘也分布其中;再外即為標誌著古冰川邊界的終磧系列和巨集偉的外衝冰水平原。
山岳冰川地貌的規模不及大陸冰蓋地區,但更為複雜。因為還受山地地形以及冰緣雪蝕、雪崩和寒凍風化作用的影響。這裡由上到下可分幾個垂直帶:
雪線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為主的冰川和冰緣作用帶;雪線以下和終磧壠以上為冰川侵蝕-堆積地貌交錯帶;最下部為終磧和谷地冰水平原(階地)帶。
冰川作用下形成的景觀都有哪些?請簡單介紹
4樓:匿名使用者
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叫做冰川地貌。冰川地貌可以劃分為冰蝕地貌、冰磧地貌和冰水地貌,它們分別是冰蝕作用、冰川堆積作用、冰融水作用形成的地貌。
冰蝕地貌主要包括:冰川侵蝕形成的平底寬谷-冰川谷,形狀類似u型,故又稱為u型谷。冰川源頭三面陡壁環繞,面為出口的,類似圍椅的積雪窪地-冰斗;冰川谷之間或冰斗之間的長條狀的尖銳的山脊--刃脊。
冰斗之間或冰斗與冰川谷之間形成的角狀山峰-角峰。在冰川谷地或者冰川侵蝕作用的地面上形成的石質小丘,遠遠望去就像羊群匍匐在地面上,故稱為羊背石。羊背石往往迎冰坡緩、背冰坡陡,迎冰坡光滑、背冰坡破碎(圖11-6 )。
圖11-6 高原冰川侵蝕地貌
冰磧地貌主要包括:由冰川搬運、堆積下來的大小混雜的碎屑物質,叫做冰磧物。冰磧物大小混雜,磨圓度較差,缺乏層理,礫石表面往往有磨光面、擦痕、壓坑等冰蝕作用痕跡。
冰磧物中巨大的石塊,叫做漂礫。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表磧,夾帶在冰川底部的叫底磧,夾帶在冰川內部的叫內磧,位於冰川兩側邊緣的叫側磧,形成於冰川末段的叫終磧,當兩條冰川匯合,兩條冰川的側磧合二為一,分布在冰川中部向下延伸,叫做中磧。分布於冰川前緣地帶,由終磧組成的弧形壟狀地形,叫做終磧壟;當冰川融化退縮,形成於冰川谷兩側的,由側磧組成的長條狀壟狀地形,叫做側磧堤;當冰川融化,原來隨冰川運移的表磧、中磧、內磧等都墜落到底磧上,形成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叫做冰磧丘陵;由冰磧物組成的長軸與冰流方向一致的流線型丘陵,叫做鼓丘。
冰水地貌主要包括:蛇形丘--由冰下河流沉積形成的,沿冰川谷縱向延伸的蜿蜒如蛇的丘陵狀地形。冰礫阜--由冰融水形成的圓形或長條形的堆積丘陵。
冰礫阜階地--由冰川邊緣的河流堆積形成的分布於冰川谷兩側的階狀地形。鍋穴--冰水堆積物中的埋藏冰融化後形成的圓形窪地;冰水扇--冰水河流流出冰川前端或切過終磧堤後,由於地勢展寬、變緩,冰水攜帶的碎屑物質大量沉積形成的頂端厚、向外變薄的扇形堆積體。(圖11-7)。
5樓:匿名使用者
斯勘的那維亞半島是典型的冰川侵蝕地貌,海岸線曲折就是冰川侵蝕所形成的挪威的峽灣風景,芬蘭的湖(千湖之國)也是冰川的作用下形成的非洲乞利馬扎羅山上也有冰蝕現象`
很漂亮啊
6樓:匿名使用者
你去看一下一本雜誌《中國國家地理》中的那期「**專集」
哪些地方有冰川作用造成的自然景觀
7樓: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屬於氣候地貌範疇.地球陸地表面有11%的面積為現代冰川覆蓋,主要分布在極地、中低緯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第四紀冰期,歐、亞、北美的大陸冰蓋連綿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為寬廣的地域,給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遺跡.
冰川是準塑性體,冰川的運動包含內部的運動和底部的滑動兩部分,是進行侵蝕、搬運、堆積並塑造各種冰川地貌的動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動力,是與寒凍、雪蝕、雪崩、流水等各種應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區的地貌景觀.
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分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佔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布區;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範圍佔陸地面積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鑑別冰川作用範圍和性質的標誌,對研究古地理和古氣候環境的變遷有重大意義.因冰磧物的工程地質特性不同於其它沉積物,故研究冰川沉積地貌有較大實踐意義.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現代冰川作用區的冰體部分按形態分為:①大陸冰蓋.
面積>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如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②冰帽.數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陸地冰體,規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頂冰川都可發育為冰帽;③山地冰川.又分為冰斗冰川、懸冰川、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磧丘陵等冰川融蝕地貌.冰川侵蝕地貌一般分布於冰川上游,即雪線以上位置,形態型別有角峰、刃脊、冰斗、冰坎、冰川槽谷及羊背石、冰川刻槽等磨蝕地貌.冰川(包括冰水)沉積地貌分布於冰川下游,形態型別包括終磧壠、側磧壠、冰磧丘陵、冰磧台地、底磧丘陵和底磧平原、鼓丘與漂礫扇,以及由冰水沉積物組成的冰礫阜、蛇形丘、冰水階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陸冰蓋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組合有較大差異.前者冰體從中心向四周流動,以冰蓋前緣廣泛發育冰磧(尤其是終磧)、冰水堆積地貌和大面積的冰蝕凹地為特徵,沒有側磧壠,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島山地區才出現冰蝕地貌.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與周圍基岩接觸面大,造成的冰蝕地貌型別眾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帶性也比大陸冰蓋和冰帽的地貌分帶性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和水平分帶.在冰川縱剖面上,從山體中心到冰川外圍,依次為角峰——冰斗——冰坎——羊背石——磨光面——底磧平原或丘陵——終磧壠——冰水扇;在橫剖面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刃脊——槽谷肩——冰蝕崖——側磧壠——冰床(底磧平原或丘陵).山地冰川地貌的發育程度與氣候條件、原始地形和新構造運動有關.
在海洋性氣候條件下,山地新構造強烈,地形陡峻,則冰蝕作用強盛,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較發育,但因冰期後流水作用較強,破壞較嚴重;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地形較和緩,則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發育較差,但後期流水侵蝕弱,冰川地貌易於儲存.
djmax分哪幾個版本,djmax分哪幾個版本? 20
djmax1 djmax2 djmax3 ce酷辣之味 djmax3 bs黑色廣場 djmax fever 先玩2吧。最最經典的。上手直接6鍵。不要玩4鍵。不然以後很彆扭。 黑色鬧鬧 lss說的推薦玩fever千萬別被誤解 fever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djmax的山寨版 首先 很毀技術的容錯系統 ...
亞洲分為哪幾個區域該區域分別由哪些國家組成
1.東亞 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 朝鮮 南韓 蒙古和日本。2.東南亞 指亞洲東南部地區。包括越南 寮國 柬埔寨 緬甸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亞 菲律賓 汶萊 東帝汶等國家和地區。3.南亞 指亞洲南部地區。包括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 巴基斯坦 印度 孟加拉國 尼泊爾 不丹。4.中亞 指中亞細亞地區...
急急急!上海市有哪些區域,哪幾個區域是相鄰的呢!領導讓我規劃出全國各大城市的,求各位熟悉的幫忙
蕭蕭然一夢啊 嘉定區,寶山區,普陀區,浦東新區,徐彙區,閔行區,松江區,奉賢區,金山區。http ditu.google.cn maps?q e4 b8 8a e6 b5 b7 ie utf8 ll 31.161109,121.48407 spn 1.184534,2.216492 hnear 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