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北京狂人
太極拳本身沒有流派,均已王宗嶽的太極拳論為主。之所以產生流派是因為每個修煉的人都認為自己練法是最正確的
拳無高低,練拳的人有高低!
2樓:太極無憂
很多,其實我就覺得,中國收集壓縮的標準太極拳最好。
3樓:dream巨集
五系 太極拳自張三丰開始,時至今日,共分五大家---吳,楊,陳,孫,武
4樓:大德澤神
太極流派甚多。
按姓氏的有 陳 楊 吳 武 孫
還有武當山的 松溪派太極 以及三豐派太極
還有趙堡太極拳。
當代的流派就更多了,但都是從這裡產生的,只是由於不同人的知名度不同,再另開一門一派,都是分支而已,或者大同小異。
5樓:匿名使用者
當代太極拳主要分為六大流派:陳氏、楊氏、武氏、吳氏、孫氏以及和氏太極拳;各具以下特點:
陳式:串蹦跳躍,松活彈抖,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纏繞摺疊;
楊式:舒展大方,以柔為主,柔中帶剛,圓活飽滿,沉穩雄渾;
武式:小巧緊湊,中正安舒;靈活多變,敷蓋對吞(即以勁打勁,四兩撥千斤);
吳式:輕靜柔化,緊湊舒伸;斜中寓正,川字步型;
孫式: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
和式:技理相合,中正鬆柔,不偏不倚,無過不及,順遂自然,輕柔圓活。
太極拳分為哪幾個門派
6樓:福州禪武
太極拳發展至今主要有陳、楊、武、吳、孫五大流派。
一、陳氏太極拳:主要為河南陳家溝陳長興傳授的,其中以陳發科最為有名。其特點是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有新架、老架、大架、小架之分。
二.楊氏太極拳:楊露禪學拳於楊長興,後去北京授拳,並傳其子楊健候,楊健候傳楊澄甫,後經楊澄甫廣為推廣。其特點是勻緩柔和,舒展大方。
三.武氏太極拳:武禹囊先學於楊露禪,先學於河南趙堡陳青萍,並由其兄武澄清在河南舞陽鹽店得王宗嶽《太極拳譜》,武禹囊深研加以改進而成,其特點是動作靈活,步法輕捷。四.孫氏太極拳:
刨子孫祿堂,其拳得自郝為真,加以改進而成。其特點是開合鼓盪,小巧緊湊,步活身靈。
五.吳氏太極拳:吳鑑泉學於其父吳全佑(系楊露禪之徒),後自成體系。其特點是柔合緊湊,大小適中。
另外太極拳按架式的大小還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一.大架式:陳氏、楊氏、八十八式、二十四式、四十二式通常多採用大架式。
大架式的特點是拳式舒展大方,輕靈沉穩兼而有之。二.中架式:以吳氏太極拳為代表,其拳架大小適中,長於柔化。
三.小架式:以孫氏太極拳為代表,架式小巧緊湊,步活身靈。
7樓:福州禪武
太極拳公認的有五個門派、陳式、楊式、吳式、孫式、武式。
太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具有代表性的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五大派系。
陳式太極拳
中國太極拳主要流派之一。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陳式太極拳的鍛鍊原則和練法還要求: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
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縱放曲伸人末 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貼上纏繞過程中,運用:「棚、捋、擠、按」等法 則,借力制動,捨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 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 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 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楊式太極拳**於陳式,但風格上有較大改變,趨於更加柔和,因而流傳最廣,國家體委編訂的一些普及推廣性套路大多取材於楊式。楊式太極拳架勢舒展大方,速度均勻連貫,身法正中安穩,行拳自然流暢,輕靈灑脫,勁力圓滿、沉靜,內涵充沛。
楊式太極拳代表人物有楊班侯、楊建侯、李雅軒等。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于陳式老 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於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於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 自成一派。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 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 旋轉始終保持中正。
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 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 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 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 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 形三者合一。
孫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 雲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後有從師郝為真學太 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 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每轉身時以「開」、 「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循規蹈矩,松靜自然,獨 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 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此外,還有國家編的套路—24式,42式等等、東嶽太極拳、武當太極拳、青城玄門太極拳等等,雖然流派萬千,但道理都是一樣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如今,太極拳可以分為民間太極拳、道家太極拳、禪學太極拳。
------民間太極拳有:
(1)以《王宗嶽太極拳論》為最高指導思想的太極拳派系。
太極拳,始於武禹襄楊露禪,他們依據《王宗嶽太極拳論》,融合所學,創編出了當今的太極拳,即武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之後,延伸出吳氏太極拳、孫氏太極拳。此係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尊張三丰為太極拳祖師。
(2)以內家拳理為指導的趙堡太極拳。
蔣發傳趙堡邢喜懷,之後傳至陳清平,又融合所學,創編出「新趙堡拳」,即近代的趙堡太極拳。尊張三丰為祖師。
(3)以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為指導的陳氏太極拳。
陳長興融合陳家溝的通背拳,創編出「新陳拳」一路二路陰陽拳,之後陳有本改拳,陳發科又將炮捶柔化,定型出如今的陳式太極拳。2023年《陳氏太極拳圖說》出版,成為陳式太極拳理論支撐。陳家溝尊陳王廷為陳拳祖師。
(4)還有河北邯鄲的盧氏太極拳,據說傳自明末清初的雲遊道士顧殿一;
(5)還有山西傅山太極拳,傳自明清龍門道教六代傳人傅山(字青主,1607—1684)。
------道家太極拳有:
武當太極十三式、太極十三丹功、唐代太極拳「三世七」、「小九天」、千載寺太極宮的軟十三手,等。
------禪學太極拳有:
禪門太極拳(古稱陀羅尼拳,又名禪太極),少林綜合太極拳(宋代福仁高僧結合少林心意拳、柔拳、蓮花拳而創編的)。
9樓:龐超武術研究所
太極拳各門派的區別之處,武術核心套路的取捨
10樓:du知道君
極拳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出了許多的流派,有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五大派系,譽稱為「五式太極拳」。 另外趙堡太極拳也是太極拳的乙個重要的流派。 陳式太極拳 中國太極拳主要流派之一。
陳式太極拳由著名拳師陳王廷創始於明末清初,所創老架路五套,陳式世代傳 習、演化,又增新架路二套。因其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又由陳氏族人代代相傳,對其發展作出巨大貢獻,故名。陳式太極拳為最古老的拳種之一,後來的楊式太極拳等均脫變於此。
經過精心編排,動作速度和強度、身法勁道也有 所不同。第一路動作簡單,柔多剛少,以「棚捋擠按」四正勁的運用為主,以 「採挒肘靠」四隅手的運用為輔。柔中寓剛,行氣運動,以纏絲勁的鍛鍊為主, 發勁為輔。
全身內外,動分靜和,一動全動,體現柔纏中顯柔、緩、穩的特色; 第二路(炮捶)動作複雜,急速緊湊,剛多柔少,用勁以「採挒肘靠」為主, 以「棚捋擠按」為輔;以剛發勁為主,竄蹦跳躍,騰挪閃展,震足發勁。剛中 寓柔,體現柔纏中顯剛、快、脆的特點。 陳式太極拳的鍛鍊原則和練法還要求:
意、氣、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氣, 源動腰脊,旋腰轉脊,節節貫穿。在推手中以纏繞粘隨為主,「縱放曲伸人末 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在貼上纏繞過程中,運用:「棚、捋、擠、按」等法 則,借力制動,捨己從人,聽勁懂勁,發勁制敵。
楊式太極拳 由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 甫等人在陳式老架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其拳路逐漸 刪改了陳式老架中原有的縱跳、震足、發勁等動作,由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 又經楊澄甫一再修訂逐漸定為楊式大架子,即現在廣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剛柔內含,輕鬆 自然,輕靈沉著兼而有之。
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由松入柔,積柔 成剛,剛柔相濟。正如楊澄甫所說:「太極拳是柔中寓剛,棉裡藏針的藝術」 。
架勢有高、中、低之分。 楊式太極拳**於陳式,但風格上有較大改變,趨於更加柔和,因而流傳最廣,國家體委編訂的一些普及推廣性套路大多取材於楊式。楊式太極拳架勢舒展大方,速度均勻連貫,身法正中安穩,行拳自然流暢,輕靈灑脫,勁力圓滿、沉靜,內涵充沛。
楊式太極拳代表人物有楊班侯、楊建侯、李雅軒等。 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于陳式老 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 武式太極拳既不同於陳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於楊式大架和小架,學而化之, 自成一派。
其動作簡潔緊湊,架勢雖小而不侷促,動作舒緩平穩,出手不超過 足尖,收時不緊貼於身,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進退 旋轉始終保持中正。步法嚴格,分清虛實,小巧靈活,邁步時足尖先著地,然 後再足跟著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
弓步前腿膝蓋不得超過足尖,後腿不挺直高 拔。拳勢講究起、承、開、合,動作連貫順遂,用內功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 轉」來支配外形,以「神宜內斂」,「先在心,後在身」,「以心行氣,以氣 運身,意動身隨,意動氣隨,意到氣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達到意、氣、 形三者合一。 孫式太極拳 河北完縣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之師郭 雲深,又從師程廷華學八卦掌。
經多年研練,功夫深厚。後有從師郝為真學太 極拳,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
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園活,敏捷 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趟練起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每轉身時以「開」、 「合」相接,所以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循規蹈矩,松靜自然,獨 具靜態之妙。拳架雖然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又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 舒展,不顯拘束。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趙堡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是有太極拳創始人張三丰,祖師王宗嶽傳蔣法。蔣法又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萍,傳張敬芝,傳陳英明,傳王慶昇,等歷代傳人經數百年的辨理、習技傳下來的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有師傅口傳和身教。理論有:
王宗嶽師尊的專著《九要論》《太極行功歌》《捷要論》《運天機輪》《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極拳花園中趙堡太極拳是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著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徵。 趙堡太極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為立式畫圓,走立式化圓,是本拳種的核心與特徵,整個拳架是從先轉大圈後小圈,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裡有順圈逆圈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圓,以肘化圓,以胸腹化圓,以膀化圓和以胯化圓。
丹田轉動,此乃一圓化太極。 趙堡太極拳架輕靈圓活,動作舒展大方,演練時,步活圈圓,環環相扣,無明顯發力動作,套路貫穿,有柔有剛,在掌握套路後,即逐步化圓為圈、由簡到繁,提高技巧,難度,在演練過程中,練至數趟,一經啟動,旁人觀之、見走圓畫圈,卻找不到頭與尾,猶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 此外,還有國家編的套路—24式,42式等等、東嶽太極拳、武當太極拳、青城玄門太極拳等等 雖然流派萬千,但道理都是一樣的。
如何學太極拳,怎樣學習太極拳?
書和視屏只能是輔助和參考,還是要找師傅教。否則練一推錯誤動作,反倒傷害身體。我現在也在學太極拳,有老師,如果光靠 和書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別練習,因為太極拳裡面有好多技巧和注意事項,如果不知道的話,不僅不能達到鍛鍊身體,學會一些功夫的初衷,還會對自己的身體有損害。太極拳是有自學的,靠看書或 自學很難練...
怎樣學好太極拳,如何學習太極拳
如何學習太極拳 摘要。親親,您好,為您拓展如下 學習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 靜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練拳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2 中正安舒,柔和緩慢,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初學太極拳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錯誤...
如何學好太極拳?如何學習太極拳
太極講求心靜如水,學太極的時候只要想到自己融為自然就好,不能急,也穩定心態,進步越快。開始時掌握正確的動作,以後再用意不用力,體會勁力互爭,虛實分明。在這裡問是沒有答案的。你需要做的是先確定自己想要怎麼練 打拳?推手?散手?再找明師,最好是本地的明師,有師兄弟可以經常練習切磋的。如何學習太極拳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