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表達對諸葛亮的欽佩和深深的無奈和不情願。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以其經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為演義黨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這是三國演義為了凸顯出諸葛亮高大形象所虛構的一句話,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深受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後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三國志·周瑜傳》記載,赤壁之戰後,吳軍與劉備瓜分荊州地盤時,劉備想要借南郡,周瑜曾上疏道:「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之物。
」最經典的是最後一句: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之物。就像蛟龍得水一樣,化而為龍。
赤壁大戰之後,曹操元氣大傷,他戰前吞併的荊州南部迅速被孫權、劉備占領。劉備佔據了大部分荊州,還美其名曰「借」,而孫權為赤壁大戰出錢出力,卻只佔了半個江夏和半個南郡,周瑜非常生氣。曹操為了挑唆孫劉關係,便命令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
自此周瑜便開始了索要荊州,滅掉劉備的計畫。
但實際行動中,周瑜每做一步都被諸葛亮提前識破,並且反讓周瑜吃大虧,還設法提醒周瑜:「我識破你的(雕蟲小)計了」。前後三次,周瑜惱羞成怒而又無力反擊諸葛亮,最終因為太過於生氣,導致「反覆」的金瘡迸裂**,墜馬而亡。
臨終喊出了那句「既生瑜,何生亮!」含恨離世,年僅36歲。
2樓:歷史一起說
我糾正一下,周瑜死前說了「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意思是說世界上既然有了周瑜,為什麼還要有諸葛亮?諸葛亮沒有幫助東吳,他不安心。
3樓:
周瑜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意思是「既然有我周瑜在世,為什麼老天還要乙個諸葛亮啊?」表達了周瑜對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的一種嘆息和哀怨。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
面對乙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鬥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終究使自己心願難遂下,英年早逝。 後來,到了現在,多用於體育競技,當有兩個實力相近的選手出現對決時,作為觀眾對失敗者的惋惜之情! 在**《三國演義》裡,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29-30]。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三氣周瑜是**裡的情節,雖然膾炙人口,但終是虛構事件,與歷史不符。 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但孫權不同意。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25]。
孫權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支付。
念奴嬌●赤壁懷古詩中刻畫啦周瑜什麼形象?表達啦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0
4樓:殘箭劈雪
刻畫周公瑾意氣風發、英俊帥氣、器宇不凡的陽光、正面形象。
表達詞人對周公瑾的欽佩、喜愛之情,甚至有將自己喻成周瑜的氣質與福氣。
5樓:落謹兒
一、蘇軾在詞中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複雜的。"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
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鬱。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後,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歷史之中進行觀照。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
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這樣一比,蘇軾便從悲哀中超脫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公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正如他在《西江月》詞中所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壯歌。
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賦》於此說得更為清晰明斷:"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這種超然遠想的文字,宛然是《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翻版。
但莊子以此迴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帶出了對古人的懷念。下片,就轉入對赤壁之戰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頌。蘇軾寫這首詞時,距離發生於公元二○八年的赤壁之戰,已有八百多年。
他想象著幾百年前的往事,用「遙想」兩個字把我們引向了遙遠的過去。「公瑾[jǐn]」,周瑜的字。「小喬」,周瑜的妻,是當時著名的喬氏姊妹中的妹妹。
詞中提到他們的婚事是為了突出周瑜年輕得意的神態。作者用「雄姿英發」來形容周瑜氣度雄偉、人才出眾。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著戎裝,手搖羽毛扇,頭戴著配有黑絲帶子的頭巾(綸[guān]巾),風度瀟灑,從容指揮,在說笑之間,輕而易舉地就把曹操水軍戰船燒成灰燼。
「檣[qiáng]」,帆船上的桅杆。這裡用「檣櫓」代表曹軍的戰船。「羽扇綸巾」,寫出了周瑜的神態。
「談笑間」,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檣櫓灰飛煙滅」,六個字就再現了一場歷史性的大戰。寥寥幾筆,顯示了作者藝術概括的才能;字裡行間,傾注了作者對周瑜的由衷讚賞。
詞的下片重在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三句描寫周瑜風華正茂的形象。
「小喬初嫁了」,這句寫入詞中非等閒筆墨。「小喬」,是喬玄的小女,是當時有名的美人。周郎與她結婚是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到赤壁之戰的時候,他倆成為夫婦已經10年了。
這裡寫「初嫁」,不是詩人的一時疏忽,而是著意渲染詞的浪漫氣氛,這對塑造「雄姿英發」的周郎形象起著稍加點染、全篇生色的藝術效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手執羽扇,頭戴綸巾,表明他雖為武將,卻有文士的風度,這樣就突出了周瑜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談笑間」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紙背,充分反映了周瑜當年赤壁破曹時那種輕而易舉的神態。「檣櫓」,指曹操的軍隊,含有貶義。
「灰飛煙滅」,火燒赤壁的情景和曹操覆滅的慘象逼真地再現出來了,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二、本詞主要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詞人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裊裊的尾聲。
諸葛亮臨死前說了一句什麼話,諸葛亮死前說了一句什麼話
一 諸葛亮臨死前說是最後一句話是 費文偉可繼之。資治通鑑 回 亮病篤,漢答使尚書僕射李福省侍,因諮以國家大計。福至,與亮語已,別去,數日還。亮曰 孤知君還意,近日言語諮彌日,有所不盡,更來求決耳。公所問者,公琰其宜也。福謝 前實失不咨請,如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
春天對冰雪說了什麼話,春天對冰雪說了什麼
春天對冰雪說,冬天過去了,你也該回家了,冰雪化了。如果有幫到您 請給予好評 哦 謝謝拉 祝您愉快 春天對冰雪說 萬物甦醒了需要你的幫助,要你的水來澆灌它們,美化環境,這是很有意義的事。冰雪聽了就融化了。春天對小草說 小草你快快吸收水分吧!穿上綠衣裳,小朋友們要來踏青跟你玩。小草聽了就綠了。春天對花兒...
為什麼四川話東北話能成為時尚?河南話什麼時候能成為時尚呢
一種地方方言能夠被大多數人接受,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 使用的人群廣泛,如四川話屬於西南官話的一種,四川人 雲南人 貴州人 重慶人之間差別都不大,而且由於湖廣填四川等歷史原因混合了各地的方言特點,幽默風趣。同時四川人出門打工 做生意的較多,所以 時尚 2 容易聽得懂,如東北話,屬於北方語系的代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