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習俗: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
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食俗: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
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
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麵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
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節慶: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
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
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婚姻習俗
維吾爾族婚俗,包括訂婚、結婚兩個階段,訂婚時男方母親在媒人"艾勒其"陪同下帶衣料、磚茶和方塊糖拜訪女方家長,贈送禮品。關係正式確定後,男方父母根據女方要求送去彩禮,商量吉日,舉行結婚儀式。
結婚這天早晨,在女家舉行一種"尼卡"的宗教儀式,參加的人有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以及雙方家 長,在阿訇連問三次新郎新娘是否願意結為夫妻,在得到肯定答覆之後,新郎新娘一定要當眾吃掉放在鹹水碗裡的兩塊小泡饢,以表示白頭到老永遠相愛。下午新郎在親友們的簇擁下到新娘家迎親。進大門時要給禮品才能放行。
女方家給迎新的賓客贈手帕等禮物。
新娘離家出門時,迎親樂隊吹起嗩吶打起手鼓唱起歌,載歌載舞,以示歡慶,出了大門,樂隊在前面開道,新郎新娘乘車緊隨其後。進了男方家門,男方揭開女方面紗,表示新生活開始。當晚男女雙方各自在家設宴待客,舉行"麥西來甫"晚會,歡歌曼舞,通宵達旦。
婚後三天"回門"。這天男女雙方要設宴款待雙方的直系親屬和四鄰友好。
2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
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布朗族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毛南族春節放鳥飛、端午找草藥。毛南族也過端午節,還有南瓜節、重陽節。
維吾爾族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即開齋節)、庫爾班節(即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節。
給點分啦!!
3樓:我不是鹹魚
彝族的婚戀民俗:姑娘年滿16歲,父母就為她另蓋一間小草樓,這就是"姑娘房"。姑娘單獨在其中過夜,年滿20歲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去"姑娘房"談情說愛。
他們在一起吹響蔑,對調子,互訴愛戀之情。即使同時有幾對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並無拘束。一旦愛情成熟,男女雙方只要徵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結婚,雙方父母一般不會干涉兒女們的選擇。
雲南小涼山彝族人民結婚時,男方要備馬,攜帶酒、布、肉、養面等禮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渾身本事向迎親的客人潑水,捉住拼命戲樂。送親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門前,要到太陽落山方可進門。
新娘由表兄弟背進屋。這都是彝族特有的風俗。
彝族的火把節:當夜幕降臨後,人們揮動火把,成群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
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 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則是戀愛的開始。
4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族的服飾
高山族分為阿美、排灣、泰雅、布農、賽復、曹族和雅美、卑南、魯凱、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飾各具特色。泰雅、賽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論男女都穿著麻布裁製的無袖胴衣。購農有長有短,長到膝頭的叫'魯靠斯',短到肚臍的叫'拉當'。
以白衣為底的盛裝上,還在胸背織有精巧的幾何圖形花紋。市農族和曹族男子多數用獸皮做外背心,胸前掛有方形斜折胸袋,既是裝飾又很實用。排灣和阿美人則喜歡在衣服的袖、領、下擺鑲上細條的襯色花邊,腰部係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為頭冠。
高山族男女都喜歡赤足,愛佩戴各種多姿多彩的頭飾、耳飾、手鐲、腳環和項鍊等,排灣人的男子頭冠比女子頭冠更為複雜和美觀。
高山族的跑步迎新娘
我國台灣省霧台地區的魯凱人,不僅平時喜歡長跑,就是在結婚迎娶新娘時,都以跑的形式進行。結婚那天上午。新郎帶領親戚好友,浩浩蕩蕩地跑到新娘家門口,先遞上聘禮,然後由新郎背上新娘,跑到族人為他們舉行婚禮的廣場上。
在歡樂的歌舞聲中,新郎揹著新娘繞場跑兩圈,表示接受族人的祝賀。婚禮結束後。新郎又揹著新娘跑回家,表示新的生活開始了。
高山族的排灣人的婚禮
排灣人是高山族的乙個文系,其婚禮別具一格。婚禮那天,男方迎親隊伍個個侃刀帶劍,威武神勇,攜帶領,浩浩蕩蕩從自家石官頭插羽毛在隊伍前邊,由首長、家長帶領,浩浩蕩蕩從自家石板屋前出發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階坐在有大鞦韆的結婚禮堂內,頭上也插著象徵純潔的羽毛。
大鞦韆是排灣少女的專利品,只供少女休息遊樂。當新娘子蕩完最後一次鞦韆時,新郎上前抱下她,這表示將走入人生的另乙個階段。女方家長在女兒蕩完鞦韆後,就地點收聘禮,點收完畢就算與男方結親了。
5樓:坤哥的快樂
你問的是那個少數民族啊?
少數民族的習俗有哪些?
6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這個具有有就歷史的大國,共有56個民族,當然
漢族應該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藏族習俗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二、彝族習俗
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前一天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到來的這一年裡雨水充足。
三、壯族習俗
壯族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公尺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
有的還包製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
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四、布依族習俗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五、滿族習俗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豔,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8樓:愛在春暖花開
1.蒙古族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麵製乾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
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裡,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乙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
2.藏族
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
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3.土家族
土家族是少有的過兩個大年的民族,即趕在漢族過大年的前一天多過乙個大年,俗稱「趕年」。張家界土家族人有這樣的俗語:「三十六,跌跟頭」;「人滿三十六,喜的喜, 愁的愁」。
因為土家人認為,36歲死人的比例最高,出禍事的機率最大,故民間凡事總要迴避「36」。
4.白族
白族人民把「6」看得非常神聖。其原因主要有:一說白族是6詔(唐初居住在雲南大理洱海一帶烏蠻6個部落的總稱)的後裔。
6詔年年要給大唐帝國上貢,每詔乙份,共6份。大唐也回贈禮品6份,各詔均得乙份。所以,白族民間往來禮品必帶「6」字;一說取漢語「有福有祿」(既有福氣,又有錢財)一詞之義。
5.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市。「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
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擴充套件資料:
佤族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原稱「卡佤族」,2023年4月經***批准改為現稱。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後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鑽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預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每年凡遇重大節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節」,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願。
彝族在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彝族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
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裡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
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當年雨水充足。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56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大家常常聽到的節日有 蒙古族的那達慕 傣族的潑水節 彝族的火把節。1 蒙古族的那達慕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 遊戲 或 娛樂 原指蒙古族傳統的 男子三競技 摔跤 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演變成今天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
列舉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列舉3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壯族 陀螺節 第一 陀螺節。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陀螺,壯語叫 勒江 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鵝蛋的,也有二三兩。製作陀螺一定要選用質地優良的堅木。它的 頭 要圓滑。打 的時候,用兩三尺長的麻繩一圈一圈往上纏,一直纏到自己認為適當的...
哪些民族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有什麼族?
這5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 傣族 維吾爾族 回族 藏族 蒙古族 彝 族 苗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東鄉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 達斡 爾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難族 仡佬族 錫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