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席優優
白族的住宅,因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技術水乎不同,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房屋形式。高寒山區的白族人民多居住單間或兩間相連的「垛木房」或「竹籬笆房」。壩區白族人民多住土木結構的瓦房。
其布局則採取「三房一照壁」和「一正兩耳」或「四合五天井」等形式,院落寬敞,陽光充足。多數人家還設有花壇,種植山茶、石榴、掛花、香橡等花木,花草芬勞四溢,環境優美舒適。白族人民十分重視照壁、門樓的建築。
照壁用白灰粉刷,由名人題寫「萬紫乾紅」、「旭日東異」或「福」、「壽」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大宇。四周山牆也一樣彩畫著各種山水、花鳥、蟲魚圖案,每個角落的裝飾都很講究,給人以生動活潑、均勻對稱、和諧優美的感覺。面富於獨特風格的門樓,其建築裝橫更傾注了白族人民的藝術智慧型。
一般都是斗拱重疊,飛搪串角,附以泥塑、木雕、石刻、凸花青磚、大理石等組合的立體圖案,。其造型之優美,結構之嚴謹,可與內地殿閣婉美。許多門扇是由錢空三層的花、鳥、蟲、魚、人物等以及浮雕圖案所組成,顯得玲現剔透、精巧優美。
有的門樓、隔扇不用一顆鐵釘,僅以鑿出卯眼相接,卻十分堅固牢實。所有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水平。
少數民族住房的名稱
2樓:匿名使用者
阿昌族的住房一般是磚瓦、木石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房屋一般分為兩層,人居住在正屋,屋內設有神龕、燭台、長桌和火塘,樓下圈養牲畜,廂房和樓上堆放糧食及其他生活資料。 阿昌族的村寨錯落有致,與村寨四周的山光水色互相映襯,渾然一體,好似一幅恬靜悠然的山水畫。
保安族主要生活在積石山麓和黃河兩岸,他們一般都選擇山腰或沿川一帶平坦而向陽的地方 安家落戶,多與回族、東鄉族、撒拉族雜居。保安族一般住平房泥屋,四周圍以土牆,一家一院,稱為「莊廓」。莊廓一般都由堂屋、灶房、客廳、圈舍四部分組成,整個院落結構緊湊,設施齊備,整潔而寬敞,表現出他們對居室住宅極為講究的文化特點。
保安族民居善於因地制宜,有「半邊樓」、「全樓」和「四合院」之分。 「半邊樓」一般為五柱三間,兩頭附建偏廈,或一頭偏廈,或一頭偏廈前伸建廂房。大門多在屋頭上層屋場偏廈間。
此種建築多為紅瑤所建。 「全樓」相對「半邊樓」而稱;一般建於沿河一帶或半山較平坦的一層地基上。規模及附屬建築與「半邊樓」同。
花瑤、盤瑤多居「全樓」。「四合院」在較平坦的地面上連線修建四幢「全樓」合成的房屋,中間有一小塊方形空地庭院,故稱「四合院」。這種建築僅為沿河一帶紅瑤富裕人家所居。
布朗族人居住的干欄竹樓為竹木結構,與傣族大致相同。房屋樣式多是上下兩層,人住樓上,牲畜關在樓下。樓下地板用龍竹剖開壓成寬竹板鋪墊而成;臥室與待客之處鋪以篾席,進屋必須脫鞋。
樓上客廳有一方形大火塘,一家人生活在火塘旁邊。屋內所有家具幾乎全是竹材做成的,一般竹樓可住20年,每隔兩年就要用茅草翻蓋屋頂。 布朗族的居住形式因地制宜,主要分地居式和竹樓兩種。
大多居住在**帶山區,雨量充沛,濕度較大,加之受傣族影響較深,所以,住房多為干欄式建築即高腳屋。房屋為木結構,屋頂覆以草排。 布依族民居多為干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前半部正面看是樓,後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的石板房。
貴州的鎮寧、安順等布依族地區盛產優質石料,當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石板房以石條或石塊砌牆,牆可壘至5至6公尺高;以石板蓋頂,風雨不透。總之,除檁條、椽子是木料外,其餘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缽都是石頭鑿的。
一切都樸實無華,固若金湯。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防潮放火,只是採光較差。 朝鮮族民居外觀都很美,屋頂坡度緩和,中間平行如舟,兩頭翹立如飛鶴。
組成屋頂所有的線和面,均為緩和的曲線和曲面。屋身平矮,沒有高起陡峻的感覺,特別是門窗比例窄長,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勢,而整座建築又穩穩地坐落於低矮平實的石台基上。潔白的牆面,再以灰色瓦片或稻草、鐵皮相襯,很雅緻。
無論什麼材料的屋頂,出簷都很長,屋簷下產生了很深的陰影,加上廊子的凹進,使整幢建築產生了鮮明的立體感。 根據屋頂形態的不同,朝鮮族民居大致有三種型別,即懸山式、廡殿式和歇山式。 傳統朝鮮族民居的屋頂別具特色。
表現在超大的尺度,屋頂高度佔整幢房屋高度的1/2。牆面是除屋頂之外,最主要的構圖要素。朝鮮族民居的牆面顏色一般前面(南面)與右面(東面)均刷白灰,而後面(北面)與左面(西面)只抹上黃泥;牆面由上、下橫樑及柱、門窗框這些外露的構件劃分成乙個個小的區域。
門窗與外露構件一起使立面產生了韻律美。 達斡爾族人的村落大多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他們的村落、房屋都修建得十分整齊。
他們的風俗是不管誰家建房都全屯動員、大家動手。建房時一般都在屋外圍上用紅柳條編織的各種花樣的籬笆,顯得大方而又美觀。 在居室中建有三面相連的大炕,稱之為「蔓子炕」,這種炕保溫效能好,是達斡爾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公尺、織布的地方。
傣族的竹樓具有兩大優點。一是竹樓能防蚊蟲、防潮濕、防野獸。二是建蓋竹樓的材料**方便,就地取材,比較經濟。
傣族建造竹樓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區的特產,而竹樓屋面覆蓋的草排是以當地所生長的茅草編制而成,這種制草排的茅草**廣,又很經濟。 德昂族喜歡干欄式竹樓。
德昂族居住的地方多產竹子,其中一種大龍竹直徑達8-9寸,幹粗梢長,史書上稱之為「濮竹」。長期以來,竹樓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鎮康地區是由若干小家庭同住一幢房子,房屋中間有寬敞的走道,兩邊為各家庭的住室,間壁而居,各有火塘。
這樣的竹樓較大,有的占地400多平方公尺,現在,這種大竹樓已為各家各戶的小竹樓所代替。 答案補充 侗族擅長建築。結構精巧、形式多樣的侗寨鼓樓、風雨橋等建築藝術具有代表性。
羌語稱碉樓為「邛籠」。
羌族建築以碉樓、石砌房、索橋、棧道和水利築堰等最著名。
3樓:淺川木櫻
侗族——鼓樓
羌族——邛籠
少數民族特色民居
4樓:v英國皇宮
1、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2、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築,形似碉堡,通稱碉房。
一般為2至3層,也有4層的。
通常底層做畜舍,上層住人,儲藏物品,還有設經堂的。平面布置逐層向後退縮,下層屋頂構成上一層的曬台。
5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的蒙古包
土家族的吊腳樓
北京的四合院
皖南的民居
6樓:匿名使用者
拉祜族建築特色-樁上竹樓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蓋在幽竹叢林深處,樹林繁茂的山頭或山腰上。建築上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落地式的茅屋,一類是樁上竹樓。
拉祜族的住房一般有三間,中間一間為客房,進門右方牆角就是神龕。僳僳族建築——木楞平板房山區,多數村莊座落在山腰。房屋結構大致分兩類:
一是木質結構,房屋的「網壁」用長約
一、二丈的木料壘成,上覆木板;二是竹木結構,先在選好的房基上豎立
二、三十根木樁,上鋪一層木板,四壁以籬笆圍成,頂蓋茅草或木板。這房屋的**設乙個大火塘,全家老幼都圍著火塘吃飯睡覺。過去他們很少有被蓋,到了深夜被凍醒時,再往火塘內加上幾塊柴,吹燃火,又繼續睡覺。
蓋房時,若主人備料不全,本家族的人或本村的人都會自動幫助湊足。蓋房這天,他們採取協作方式,即全村人停止生產,一齊幫助蓋房。按照習慣,也須在當天建成,否則認為不吉。
這裡的僳族人盼房屋門上,常常掛著幾個牛骨頭,表示這家人擅長狩獵,並且是富裕的象徵。掛的牛頭骨頭越多,就越表示勇敢和富有。 迪慶境內僳僳族住房以木楞平板房和土牆平板為主,一般都為三間平房,中間設有火塘,左右兩間為儲藏室及寢室。
住房對面為畜廄。現在,有的僳僳族仿照漢、納西、藏等民族的房屋建築結構,別具風格。 苗族主要建築形式:
吊角樓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幹交叉搭成的「杈杈房。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臥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
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7樓:狂傲3小姐
:「白衣民族」——朝鮮族
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是乙個勤勞智慧型的民族,它不但有著色彩亮麗、形式特異的民族服飾,而且有著極具特點的飲食、祭祀、喪葬等等民族風俗。特別是朝鮮族民居建築,更表現出鮮明的朝鮮族民族的風俗文化。
今天,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田野鄉間,仍然可以看到許多黑瓦白牆的朝鮮族傳統民居。你看那晨曦中,裊裊炊煙籠罩下的小村落,乙個個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牆相映,其中勞作著朝鮮族男女,一幅蘊味十足的民族風情畫。
1700多年前的《三國志》裡就記載了早期生活在東北的朝鮮族居住方式,書中寫道:「居處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戶在上,舉家共在中,無長幼男女別」。約一千多年前,朝鮮族已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築形式,並且根據屋頂形狀、所用建築材料、屋內結構劃分出不同的型別。
就說這屋頂吧,從形式上就有懸山式、廡殿式、歇山式、平頂式;從建築材料來看呢,有用泥和草蓋的草房,有用木頭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磚木結構的瓦房等等。可是不論什麼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鮮族最喜歡的白色——白灰刷牆,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別大。
蓋房子是朝鮮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從前那得請陰陽先生選房基,還得祭「宅神」,宴親朋,特別隆重,而在建房過程中,上房梁時還要寫上梁文,這中間還有說道。
傳統的朝鮮族民居門多、窗少,而且窗和門的形式相差不多。第一次見到這種結構的房屋時,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窗,哪個是門。其實呀,朝鮮族民居的門、窗不但有區別,而且有許多特別方便的功能。
朝鮮族民居的屋內結構主要有單排和雙排兩種。
單排式結構的房間排列如同「月」字,房間之間只有橫向間隔而無縱向間壁。雙排結構的又叫雙筒子,房間排列如同「用」字,房間之間既有橫向間壁又有縱向間壁。而無論單排、雙排的結構,都會分割出許多房間。
原因朝鮮族在歷史上深受「男女有別」等觀念的影響,孩子們長大了,男女都各有單獨的房間。
無論什麼型別的朝鮮族傳統民居,只要走進房屋,第乙個感覺就是有很大的乙個炕。炕是朝鮮族人在室內的主要活動空間,你看有的炕上親友們在圍桌對飲,有的炕上婦女們在做活計,還有的炕上孩子們在玩耍。炕大,散熱面積就大,屋裡到了冬天就會顯得特別暖和。
在延邊地區朝鮮族房屋內的灶坑更是別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於地面,上部還有蓋板,而蓋板和鍋台、炕面形成了乙個平面。據說,這種灶坑是既好燒、又衛生。
東北的朝鮮族民居建築和居住文化是與生活環境、日常勞作和生活習慣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民族。
少數民族舞蹈的種類幾種少數民族舞蹈的名稱及簡介
藏族的民間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於日常生活中人們都穿著長袖的 楚巴 藏式長袍 內舞蹈容中更增添了 一順邊 的美 而虔誠的宗教心理,則給舞蹈渲染上許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廟舞蹈 羌姆 外,典型的舞蹈還有 諧 果日諧 卓 以及 熱巴 等。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的特點是節奏明快,熱情奔放,語彙...
哪些民族是少數民族?少數民族有什麼族?
這55個少數民族分別是 傣族 維吾爾族 回族 藏族 蒙古族 彝 族 苗族 壯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侗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黎族 僳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東鄉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 達斡 爾族 仫佬族 羌族 布朗族 撒拉族 毛難族 仡佬族 錫伯族...
少數民族服飾,少數民族服飾資料
1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 藍褲 黑紫絲絨背心,扎繡花圍腰,用花包頭 銀首飾,著百節鞋 翹頭繡花鞋 男子為白衣褲 黑背心 白或藍布包頭,繡花掛包 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2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 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 東鄉 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 婚後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