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精神布道者
1、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 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 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2、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3、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 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 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淋漓盡致"的意思。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 ,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 伯》 5、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 怎麼樣。《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踰矩。
" 6、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當仁不 讓於師"朱熹注:"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 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
"後來泛 用"當仁不讓"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 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7、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里仁》 :
"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8、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 了吃飯。《論語·述而》:
"葉公問孔子於子 路,子路不對。子曰:"女爰不曰:
』其為人 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云爾。』"(女,同"汝",你;爰,何。)後 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9、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 造反。
《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 者,未之有也。" 10、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 用。《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 。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 "殺雞焉用牛刀"。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 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 衛靈公》。 12、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
原指好 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 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後也指愛 施小恩惠。 13、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 這裡指敬服。
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 他們是可敬畏的。《論語·子罕》:"後生可 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後多用此稱讚 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14、誨人不倦;誨:教導。
教人時不嫌疲勞 。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
"默 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 哉!" 15、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 ,耗費。
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 惠而不費乎?
"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 多費錢財。 16、家喻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 皆知。
《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 使知之。"程注"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 戶曉也。
" 17、見義勇為;看到了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 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 勇也。
" 18、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 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 。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
" 19、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朱注"子路 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 口以御人耳 。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 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 也。——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 之養,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 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 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慾,以為 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 ,**孝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 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 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 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 ¨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 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 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 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 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 瘦哉?」
《孟子·離婁上》
《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不用圓規和曲尺 ,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稱 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 不為,才能有所為。)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 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 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前進太猛的人,後 退也會快。)
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 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憂愁患害足以 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 惡於眾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應 該處於統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處 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罪惡傳播給群眾 。)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 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 ,不保四體。(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 的天下;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國家 ;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廟; 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 體。)
仁者無敵。(仁德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 不正。(君主仁,沒有人不仁;君主義, 沒有人不義;君主正,沒有人不正。)
2樓:主角靠邊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關於「《論語》和《孟子》」的成語和名言?
3樓:匿名使用者
1、不恥下問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例句]
你不但謙虛而且還不恥下問以及還在網上來徵求答案。
2、不亦樂乎
[拼音]
bù yì lè hū
[釋義]
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處]
《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例句]
我們太餓了,菜一上桌,我們就立即吃得不亦樂乎。
3、惡衣惡食
[拼音]
è yī è shí
[釋義]
惡: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處]
《論語·里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發憤忘食
[拼音]
fā fèn wàng shí
[釋義]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例句]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5、惠而不費
[拼音]
huì ér bù fèi
[釋義]
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
[出處]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例句]
我們在這個小飯館裡吃得很滿意,大家都說是惠而不費。
6、《論語·子貢問君子章》—— 出話誰能敢不仁,未行未足信於人。欲求內外皆無間,兌口終須後艮身。
7、《論語·孝弟章》—— 仁民愛物本親親,有子當年見亦真。第一注中明體用,洗空千載說經人。
8、《論語·三省章》—— 專心於內最為難,又主其三得大端。曾識中庸並孟子,正如江水發岷山。
9、《論語·攻乎異端章》—— 墨氏似仁楊似義,佛如美色與淫聲。刀圭烏喙甜如蜜,何況專攻欲盡精。
10、《論語·君子不器》—— 大學真儒恥小成,一源體用要流行。當知萬物備於我,真自修身至治平。
求出自《論語》和《孟子》的成語,故事,名言
4樓:
哀而不傷 [āi ér bù shāng][出自:《論語·八佾》:「子曰: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解釋: 哀:
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
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愛禮存羊 [ài lǐ cún yáng][出自:《論語·八佾》: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解釋:
由於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愛素好古 [ài sù hào gǔ][出自:
《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論語·述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 解釋:
指愛好樸質,不趨時尚。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ài zhī yù qí shēng,wù zhī yù qí sǐ][出自:《論語·顏淵》: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解釋: 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
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安老懷少 [ān lǎo huái shào][出自:《論語·公冶長》:
「子路曰:『原聞子之志。』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解釋: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服。
安富尊榮 [ān fù zūn róng][出自:《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 解釋: 安:安逸;富:
富有;尊:尊貴;榮:榮耀。
安定富足,尊貴榮華。也指安于富裕安樂的生活。 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出自: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解釋: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杯水車薪 [bēi shuǐ chē xīn][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人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 解釋: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彼一時,此一時 [bǐ yī shí,cǐ yī shí][出自:《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此一時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 解釋: 那是乙個時候,現在又是乙個時候。
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出自:《孟子·告子上》: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宋·朱熹注:「義者行事之宜,謂人之路,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而不可須臾舍矣。
」 解釋: 由:經由。
必定要經過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須遵循的規律或做事必須遵守的法則 %9答案補充 %9既往不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犯上作亂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溫良恭儉讓 和為貴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從心所欲(隨心所欲) 溫故知新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盡善盡美 朝聞夕死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見賢思齊 朽木不可雕 聽其言,觀其行 無欲則剛 不恥下問 三思而後行 愚不可及 輕裘肥馬 文質彬彬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舉一反三 臨事而懼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誘 欲罷不能
論語中關於山和水的典故,《論語》中的50個成語典故
脛下逆鱗 在網上搜尋總結了一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論語 述而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 論語 雍也 中,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就是 論語 中寄情山水最富哲理的話語,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愛的人喜歡山 智者是動態的,仁者是靜態的 智者是快樂的,仁者是長壽的。山 水是世間...
與孔子和孟子有關的成語或故事關於孔子和孟子的成語故事
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於 孟子 梁惠王上 仲尼 孔子 曰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根據孔子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這句話,後人將 始作俑者 引為成語,比喻第乙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戰爭連年不斷,可...
關於家的成語諺語名言關於家的成語,諺語和名言有哪些
一 關於家的成語 會家不忙 破家散業 發家致業 大家閨秀 家勢中落 郗家庭樹 家給民足 家見戶說 吾家千里駒 經史百家 家嘈屋閉 鐘鼎之家 於家為國 國家棟樑 安家立業 鄭玄家婢 對頭冤家 家醜不可外談 鐘鼎人家 拖家帶口 二 關於家的諺語 1 成家容易養家難。2 不當家,不知柴公尺貴。3 家有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