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和桂枝的區別麻黃與桂枝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021-03-06 04:31:18 字數 5841 閱讀 2106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果期不同

1、麻黃:花期5-6月,種子8-9月成熟。

2、桂枝: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二、外形特徵不同

1、麻黃:草本狀灌木,高20-40厘公尺;木質莖短或成匍匐狀,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細縱槽紋常不明顯,節間長2.5-5.

5厘公尺,多為3-4厘公尺,徑約2公釐。葉2裂,鞘佔全長1/3-2/3,裂片銳三角形,先端急尖。

2、桂枝: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頂芽芽鱗寬卵形,綠色的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花白色,長約4.5mm;果橢圓形,成熟時黑紫色,**。

三、分布不同

1、麻黃:分布於遼寧、吉林、內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陝西等省區。

2、桂枝:分布於福建、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2樓:閒暇

麻黃和桂枝同屬發散風寒藥,但麻黃重在發汗,用於風寒外束表實證,即發熱惡寒頭項痛,無汗。而桂枝呢,發表解肌,調和營衛,用於風寒表虛證,有汗出。

3樓:愛笑的夢溪

麻黃與桂枝發汗作用強,主治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證。麻黃又有良好的平喘作用,廣泛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喘咳,因能發汗解表,尤宜外感風寒所引起的咳喘。其利尿消腫,又常用水腫兼表證。

桂枝發汗弱於麻黃,配伍白芍主治外感風寒,營衛不調有汗者。溫經通脈,治內科、**寒凝經脈引起的各種疼痛。助陽化氣,治脾腎陽虛引起的痰飲、水腫等。

4樓:董音廣子珍

麻黃:風寒表實無汗證,

桂枝:風寒表虛有汗證。

麻黃與桂枝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5樓:廈門沃鴻資訊科技****

1.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洩,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症,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症、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寒。

2. 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症時,不宜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麻黃[**]

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d et c.

a.mey.的乾燥草質莖。

秋季採割綠色草質莖,曬乾。

[產地分布]

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藥材特徵]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莖。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稜線,觸之微有粗糙感。

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鱗葉2,稀3,銳三角形,長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連合成筒狀。質較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稜線13~14條;節間長1~3cm;膜質鱗葉2,稀3,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5~3mm,稜線18~28條,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3,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化學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鹼1.315%,主要為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 c10h15on),佔生物鹼總量的80~85%。

其次為右旋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黃鹼(d-n-methyl- 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等;還含揮發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兒茶酚、鞣質以及少量揮發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

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鹼量最高,約1.02~3.33%,其中麻黃鹼佔55~75%,右旋偽麻黃鹼佔25~45%。尚含甲基麻黃鹼等。

中麻黃:生物鹼含量最低,約0.25~0.89%。

[功效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2~9g

海關編碼有:

麻黃提取物 29394900

麻黃提取物製劑 30049090

藥物名稱: 桂枝

藥物別名: 玉桂、牡桂、菌桂、筒桂

英文名稱: guizhi

說 明: 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用作用: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1.用於風寒感冒。本品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如治風寒表實無汗者,常配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若治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

2.用於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痺心痛,常與枳實、 白同用,如枳實白桂枝湯;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每與白芍、飴糖同用,如小建中湯;若血寒瘀阻,經閉腹痛,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痺,肩臂 疼痛,可與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湯。

3.用於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助陽化氣,以行水濕痰飲之邪。如脾陽不運,痰飲眩悸者,常與茯苓、白朮同用,如苓桂朮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豬苓、澤 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4.用於心悸。本品辛甘性溫,能溫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直通血脈,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黨參、麥冬同用,如炙甘草湯。

此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注意事項: 本品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 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麻黃與桂枝在功效與應用方面的異同

6樓:匿名使用者

二藥均為性味辛溫

。 能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治風寒表實證,水腫有風寒表證者 。 麻黃尚有微苦味。

①發汗力較強,只宜於風寒表實證。②辛而微苦,善於宣肺平喘,治風寒喘咳證,又配清肺藥治風熱喘咳,配溫肺化飲藥治寒飲喘咳。桂枝尚有甘味,辛甘溫煦。

①發汗力不及麻黃,配芍藥可治風寒表虛證,②溫陽利水:治膀胱氣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腫,陽氣不行,水濕內停之痰飲,③溫經通陽:治胸陽閉阻或胸陽不足之胸痺,心悸、脈結或代,風寒濕痺,寒凝瘀滯之經閉,痛經,症瘕.

簡述麻黃與桂枝功效與主治的異同點。

7樓:解智塗未

麻黃:性溫。味,辛微苦。功效:發汗解表,平喘,利水。

桂枝:性溫。味,辛甘。功效:散寒解表,溫經止痛苦,溫陽化氣。

主治的共同點是:二者都可用與表證。不同點是:麻黃用與表實,桂枝用與表虛。

麻黃桂枝的相同和不同點,還有他們的用法?

8樓:酉茌

1. 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洩,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症,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症、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寒。

2. 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症時,不宜應用。

一般用量與用法:一錢至三錢,煎服

麻黃[**]

麻黃科(ephedraceae)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 木賊麻黃e.equisetina bunge、中麻黃e.intermedia schrend et c.

a.mey.的乾燥草質莖。

秋季採割綠色草質莖,曬乾。

[產地分布]

主產於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等省區。

[藥材特徵]

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質莖。表面淡綠至黃綠色,有細的縱稜線,觸之微有粗糙感。

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鱗葉2,稀3,銳三角形,長3~4mm,先端反曲,基部常連合成筒狀。質較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微苦澀。

木賊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1.5mm,稜線13~14條;節間長1~3cm;膜質鱗葉2,稀3,上部約四分之一分離,呈短三角形,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至棕黑色。

中麻黃:小枝多分枝,直徑1.5~3mm,稜線18~28條,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3,稀2,長2~3mm,上部約三分之一分離,先端銳尖。斷面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主要化學成分]

草麻黃:含生物鹼1.315%,主要為左旋麻黃鹼(l-ephedrine, c10h15on),佔生物鹼總量的80~85%。

其次為右旋偽麻黃鹼(d-pseudoephedrine, c10h15on)。尚含微量左旋甲基麻黃鹼(l-n-methyl-ephedrine)、右旋甲基麻黃鹼(d-n-methyl- pseudoephedrine)、左旋去甲基麻黃鹼(l-nor-ephedine)、右旋去甲基偽麻黃鹼(d-nor-pseudoephedrine)等;還含揮發性的苄甲胺(benzyl-methylamine)、兒茶酚、鞣質以及少量揮發油,油中含l-a-萜品醇(l-a-terpined)。此外,尚分離出2種平喘有效成分,即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和l-a-萜品稀醇(l-a-terpineol)。

前者還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

木賊麻黃:含生物鹼量最高,約1.02~3.33%,其中麻黃鹼佔55~75%,右旋偽麻黃鹼佔25~45%。尚含甲基麻黃鹼等。

中麻黃:生物鹼含量最低,約0.25~0.89%。

[功效主治]

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炙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2~9g

海關編碼有:

麻黃提取物 29394900

麻黃提取物製劑 30049090

藥物名稱: 桂枝

藥物別名: 玉桂、牡桂、菌桂、筒桂

英文名稱: guizhi

說 明: 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功用作用: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1.用於風寒感冒。本品辛甘溫煦,甘溫通陽扶衛,故有助衛實表,發汗解肌,外散風寒之功。如治風寒表實無汗者,常配麻黃同用,以開宣肺氣,發散風寒,如麻黃湯,若治表虛有汗者,當與白芍同用,以調和營衛,發汗解肌,如桂枝湯。

2.用於寒凝血滯諸痛證。本品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如胸陽不振,心脈瘀阻,胸痺心痛,常與枳實、 白同用,如枳實白桂枝湯;若中焦虛寒,脘腹冷痛,每與白芍、飴糖同用,如小建中湯;若血寒瘀阻,經閉腹痛,多與當歸、吳茱萸同用,如溫經湯,若風寒濕痺,肩臂 疼痛,可與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湯。

3.用於痰飲、蓄水證。本品甘溫,助陽化氣,以行水濕痰飲之邪。如脾陽不運,痰飲眩悸者,常與茯苓、白朮同用,如苓桂朮甘湯;若膀胱氣化不行,水腫小便不利者,每與豬苓、澤 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4.用於心悸。本品辛甘性溫,能溫心陽,通血脈,止悸動。如心陽不振,不能直通血脈,見心悸動、脈結代者,每與甘草、黨參、麥冬同用,如炙甘草湯。

此外,若陰寒內盛,引動下焦沖氣,上凌心胸所致奔豚者,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湯。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注意事項: 本品辛溫助熱,容易傷陰動血,凡外感熱病、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證,均 當忌用。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用。

分數和分式的區別是什麼分數與分式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

1 定義不同 把單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乙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麼稱為分式。2 分母不同 分式分母中必須含有字母,分數則不是。擴充套件資料分式條件 1 分式有意義條件 分母不為0。2 分式值為0條件 分子為0且分母不為0。3 分式值為正 負 數條...

高壓瓦斯與低壓瓦斯的區別,原始瓦斯壓力與相對瓦斯壓力有什麼區別拜求

高瓦斯是瓦斯相對湧出量大於10立方每噸,或礦井絕對瓦斯湧出量大於40方每分鐘。低瓦斯分別小於以上標準,盤縣松河煤業排程室。原始瓦斯壓力與相對瓦斯壓力有什麼區別?拜求 煤層的瓦斯壓力有以下表述,煤層原始瓦斯壓力 煤層殘存瓦斯壓力及煤層殘餘瓦斯壓力。煤層原始瓦斯壓力是指煤層未受採動 瓦斯抽採及人為卸壓等...

by與with的區別,by和with的區別是什麼

含義 表示使用有形的工具時,通常用with來表示。with表示行為動作的工具,後面的名詞一般要有冠詞 表示採用某種方式或手段時,用by表示。by表示動作的手段,後面的名詞一律不帶冠詞。區別用法 by的用法 在表示時間時,常與動詞的一般時 將來時 完成時或將來完成時連用。作 在 時候 解時,常用於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