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歸園田居》之三用白描手法記載了詩人一天勞作的情形。「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這首詩初看平淡似水,
用詞淺白,短短八句,說家常似的敘述到南山鋤草的目的或原因——「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和過程——清晨即去鋤草,到月亮上來才荷鋤返歸,又信手拈來兩句——道路狹窄,草木叢生,露水沾濕衣襟,寫出歸路上的情景,最後自然而然地引出感受——衣襟沾濕沒關係,只要收成的心願能夠得遂。每個淺白的字眼都那麼富有表現力,每一句平常的話都是一幅活生生的圖景。五言八句構織出如此淡泊而悠遠、簡樸而淳鬱的意境。
當讀者的目光隨著詩人的筆調流動時,詩人便映著月光從一千五百年前向今天走來了,那麼悠閒,那麼自足,又淡淡地散發出一絲憂鬱、一絲悵惘。
有些論者認為「但使願無違」 是指隱居之願無違,這是不符作者當時情景的,是牽強附會的推測。破壞了這首詩渾然著意生活本身、淡然不拘於心的渾然意境。
2樓:風言輕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願」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乙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作者雖志在田園,但初歸時的勞動效果不大理想,莊稼長得不好,豆苗還沒有草多。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蕪貧瘠,雜草叢生,地廣人稀,難以**;另一方面也說明他不善於勞動,乙個封建士大夫,剛離官職的縣太爺,既沒有耕作經驗,又沒有耕作能力,種不好莊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對「草盛豆苗稀」的狀況是不甚滿意的,但不文過非,這符合他一貫「任真自得」的性格。
蕭統說他為人率直,不矯飾言辭,曾與人飲酒,不論貴賤,若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詩人襟懷坦蕩如此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晨興」寫早起;「帶月」寫晚歸,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勞。「理荒穢」,寫他歸耕後墾荒工作的艱難。儘管每天勞動時間很長,從日出到月出,身體很疲憊,然而詩人沒有絲毫怨言,反而有「帶月荷鋤歸」的悠閒筆調寫出他勞動後的輕快。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
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後,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此時,人與月與自然環境構成了乙個和諧的統一體,詩人心靈的舒暢,通過藝術的筆觸,淨化為一種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詩歌美,活脫出乙個美好靜謐的意境和悠閒自得的形象。「帶月」句可說是神來之筆,它變勞苦為歡快,化困倦為輕鬆,具有點染之功。。「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
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
這兩句是進一步寫田園荒蕪,歸耕艱難。以上六句敘寫耕作生活,真切樸實,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
這裡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的意念,並且這二者常常融為一體。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
「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公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這首五言詩,主要是採用「賦」的手法,通過敘事來表現思想感情,其中沒有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也沒有比興的運用,幾乎全用敘述,只在未尾稍發議論,以點明其主旨。全詩敘寫真實,發自肺腑,所以《後山詩話》說:「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爾。
」《藏海詩話》說:「子由敘陶詩,『外枯中膏,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乃是敘意在內者也。」日本學者近藤元粹說這首詩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
陶詩受到中外詩評家的如此讚譽,可見其征服人心的藝術力量。
3樓:婁薇薄智勇
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註解】
1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2草木長:草木叢生。
3南山:江西廬山。
4晨興:早上起床。
5沾:沾濕。
【譯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雜草叢生,豆苗長得很稀。
早晨起來到田裡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草木覆蓋了狹窄的歸路,夜露打濕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溼了又有什麼可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乙個老農站在那裡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並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麼可惜的呢?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結尾這一句「但使願無違」,使得「願無違」強調得很充分。這裡的「願」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公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
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
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歸園田居中心思想
4樓:疏雨滴黃昏
《歸園田居》為陶淵明所作,共有五首。詩人描寫了自然秀麗的田園風光,恬淡質樸的躬耕生活;抒寫了棄官歸隱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渾然一體,展示出寧謐和諧之美。
在詩人的筆下,田園風光秀美而自然,徜徉於其間的詩人淡泊寧靜,志趣高潔。此情此景,構成了中國古代田園詩的最高意趣。
求古詩《歸園田居其三》的注音
歸園田居 其三 陶淵明 gu yu n ti n j q s n t o yu n m ng 種豆南山下 zh ng d u n n sh n xi 草盛豆苗稀 c o sh ng d u mi o x 晨興理荒穢 ch n x ng l hu ng hu 帶月荷鋤歸 d i yu h ch gu ...
歸園田居陶淵明其一詩詞大意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翻譯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 深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到南邊的原野裡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方宅...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的翻譯歸園田居其一翻譯
翻譯 少小時就沒有隨俗氣韻,自己的天性是熱愛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羅網,轉眼間離田園已十餘年。籠中鳥常依戀往日山林,池裡魚嚮往著從前深淵。我願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繞房宅方圓有十餘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 間。榆柳樹蔭蓋著房屋後簷,爭春的桃與李列滿院前。遠處的鄰村舍依稀可見,村落裡飄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