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提供一些17到18世紀的歐洲資訊

2021-03-06 10:45:04 字數 5611 閱讀 4590

1樓:龍飛鳳舞_炫

17、18世紀歐洲文學的主流是古典主義。法國是其中心,該國的代表人物是喜劇大師莫里哀;英國也出現了彌爾頓那樣偉大的作家。

2023年1月7日,為慶祝新世紀的到來,「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裡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當巴黎上流社會的顯貴命婦們到場後,隨著一陣**響起,只見國王竟身著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裡出場,全場頓時發出一片驚嘆聲。這場由奧爾良公爵策劃的「中國式」舞會,其實只是當時整個歐洲一種特殊風尚的乙個片段。

這種特殊的風尚,就是18世紀流行歐洲100年的「中國熱」。

傳教士描繪中國盛世美景,動盪歐洲出現「中國熱」

很久以來,歐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國。早在羅馬帝國時期,中國的絲綢作為一種奢侈品就曾在上流社會引起轟動。進入16世紀後,大批傳教士紛紛前往中國,而他們帶回的各種報告則直接引起了歐洲對中國的巨大興趣。

在眾多傳教士當中,利瑪竇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在中國獲得了很大成就,也成為當時向歐洲知識界介紹中國文化的重要人物。16世紀中葉,利瑪竇最早把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譯為西文,他的《利瑪竇日記》第一次向歐洲全面介紹了中國的道德和宗教思想。

正是經過他的倡導和努力,來華傳教士們把中國的哲學、宗教、科學、技術、藝術等介紹到歐洲,並在18世紀的歐洲產生巨大影響。

18世紀時,中國正處於康乾盛世,而歐洲仍在經受著教派紛爭和戰亂之苦。當前往中國的傳教士們將一幅美好的中國圖景呈現在人們面前時,立即引來整個歐洲的無比驚羨。結果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的100年間,在歐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熱」。

在長達100多年的「中國熱」期間,無論是在物質、文化還是政治制度方面,歐洲都對中國極為追捧,以至於在2023年曾有歐洲人寫道:「中國比歐洲本身的某些地區還要知名。」

中國器物引領歐洲時尚,中國宮殿風靡歐洲各國

在「中國熱」流行歐洲期間,人們普遍愛好來自中國的物品,熱衷於模仿中國的藝術風格和生活習俗,以致形成一種被稱為「漢風」(chinoiserie)的時尚。這種時尚滲透到了歐洲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裝飾、園林建築等。

17世紀以來,絲綢、瓷器、茶葉等中國特產開始大量進入歐洲,成為上流社會顯示財富的奢侈品。據說茶葉最初傳入歐洲時,曾被上流社會當成包治百病的良藥,婦女們常用它來治偏頭痛。在2023年時,英國一戶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費用大約為5英鎊,而1磅(0.

45千克)茶葉的價值就高達10英鎊。中國瓷器一直受到歐洲眾多王侯的珍愛,被視為「東方的魔玻璃」,通常只有在王宮和貴族的客廳裡才能看到。

中國的上等絲綢也受到歐洲消費者的極大歡迎。由於當時歐洲生產的絲綢質量還比不上中國,所以他們往往繪上中國式圖案並註明「中國製造」,冒充中國絲綢進行**。此外,來自中國的漆器、牆紙、扇子乃至轎子等都一度進入歐洲上流社會的生活。

這種需求的日益劇增,使當時從事中歐**的商人們大發橫財。到2023年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贏利總額已超過1億法鎊。

在追逐各種中國器物的過程中,歐洲社會迅速形成了一種時尚,包括舉行中國式宴會、**中國皮影戲、養中國金魚等,都成為高雅品位的象徵。這種時尚最典型地體現在中國式園林與建築在歐洲的盛行。2023年,一向以奢華著稱的路易十四,下令在凡爾賽為自己的一位寵妃建造了一座「中國宮」。

這座建築一經落成,馬上引來了歐洲各國的效仿。一時間,歐洲出現了許多中國風格的代表性建築,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普魯士「無憂宮」中的中國茶亭。

由於中國時尚的狂熱流行,當時也出現了很多趣聞。2023年,當傳教士閔明我神父從中國回到歐洲時,馬上就成為了明星式的人物。2023年,巴黎曾出現了一位自稱是中國公主的女人,受到上流社會高規格的接待。

然而到後來,人們卻發現她只是一位來自法國鄉下的女**。

中國文化滋潤歐洲啟蒙運動

在歐洲社會極力追求中國時尚的同時,知識界則將目光轉向了中國的文化成果。到18世紀時,在啟蒙思想家們的極力倡導下,歐洲掀起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國文化熱。著名思想家伏爾泰就對儒家學說推崇備至,他曾將《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視為每個人應遵守的座右銘。

受其影響,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人權宣言》中也曾出現這一格言。另一位啟蒙思想家狄德羅也非常景仰中國文化,他稱孔子為「中國的蘇格拉底」。在一次談話中,他甚至說與孔子相比,「荷馬是個糊塗蛋」。

歐洲其他國家也出現了中國文化熱。如在**,大詩人普希金如飢似渴地閱讀有關中國的文獻,還在其名著《葉甫蓋尼·奧涅金》的草稿中,將《論語》中「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句話改寫成詩句。

18世紀歐洲中國文化熱的流行,最集中地體現在中國戲劇的風靡上。2023年,法國的馬若瑟神父翻譯並發表了法文版《趙氏孤兒》後,開創了史無前例的中國戲劇熱。伏爾泰又進一步改編《趙氏孤兒》,並取名為《中國孤兒》在巴黎上演。

2023年8月20日,當《中國孤兒》在法蘭西喜劇院首次上演時,立即在民眾中引起巨大轟動,一連演出了很多場。隨後,英國、義大利等國也先後上演了這部中國戲劇。據統計,僅在18世紀,《趙氏孤兒》在歐洲至少有4個改編本和3個英文譯本。

借鑑中國文官制度,打破世襲官僚體制

在官僚制度方面,歐洲當時實行的是貴族世襲制,這難免會帶來許多弊端。到18世紀,當新興的資產階級力量渴望打破政治壟斷,進入國家權力體系時,中國以科舉為特色的文官制度恰好為他們提供了理想的藍本。

早在17世紀之初,被派往中國的傳教士們就發現了科舉制度的優越之處。經過他們的介紹,歐洲的知識界開始對中國「學而優則仕」的文官制度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認為,在中國,即便是農夫的兒子,都有希望當上總督甚至宰相。

在他們的影響下,法國在大革命後參考中國科舉制度,引進了競爭性考試制度,以滿足資產階級和平民登上政治舞台的要求。

在治理國家方面,歐洲許多政界人物也紛紛效法中國。法國重農學派的創始人、有「歐洲的孔子」之稱的魁奈,就非常讚賞儒家的治國思想。2023年,經過他的極力說服,路易十五甚至曾仿照中國皇帝的樣子,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祭祀土地的儀式,在歐洲引起轟動。

不可否認的是,在18世紀的「中國熱」中,歐洲也曾出現過一些盲目跟風的情況,但這次熱潮對中西文化的交流卻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鴉片戰爭前後,隨著中國的日漸衰落,「中國熱」也在歐洲逐漸降溫,但它的影響仍持續了很長時間,如馬克思就曾給他的兩個女兒取了「中國皇帝」和「中國皇太子古古」的綽號。

2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他們還是猴子

** 樹枝 石頭

風俗 放羊生娃 生娃放羊

衣著 有2023年的流行趨勢 很傻 很少 很陋

求詳細解答:17、18世紀的歐洲的歷

3樓:延背誦的對白分

(1)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度。

(2)思想上法國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中心,湧現出的啟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鳩、盧梭、狄德羅為首的「百科全書派」、等,其思想主張分別為「三權分立」、「社會契約論」與「人民主權說」、「科學與民主」。

17到18世紀西方的歷史背景?

4樓:匿名使用者

17世紀時歐洲正是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一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階段——工場手工業興起。航海**開始繁密。

(1)17世紀英國贏得了海上**和殖民霸權。當時的世界**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圈。太平洋的**主要集中於歐亞,歐洲明顯偏愛進口,而且進口商品的種類不斷大眾化。

而與美洲殖民地的廣袤市場則更大程度上為英國工場手工業和對外**多元化提供了條件。大西洋**圈則在17世紀中期荷蘭的主導下發展成為「非洲——歐亞」**和世界經濟分工的乙個重要附屬部分,人口**和殖民地**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資本積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為主要內容、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是工業革命能夠持久進行的原動力,「世界**和世界市場在16世紀揭開了資本的近代生活史」。

(2)農業革命,15世紀末羊毛產業的發展直接推動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的過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為最先被侵蝕的物件,大租佃制經營在英國農村中也逐漸居於統治地位。農業勞動力的釋放、農業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消費品和原料,同時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國內市場。

(3)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緩慢發展。法國**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法國借助由地中海到北歐的過境**中產生的大量商業資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國那樣由根植於本國的商品生產的增長在歐洲較早發跡。大量游離於生產之外的商業資本較早和超量出現,使法國莊園經濟較早解體,莊園農奴和土地較早分離。

商業資本增長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與土地生產資料的分離速度加快。由於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離於生產領域之外的貨幣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剩餘勞動力便從農村流入城市並成為社會動盪的源頭

政治方面

新航路開闢後引起商業革命,商業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有利的位置,**發達,促使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特別是制呢業(羊毛加工業:英當時民族工業),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現圈地運動(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農村中的擴充套件過程,變地主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市場等),產生了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都鐸王朝時期推行重商主義,對外爭奪海上霸權。

英國出現清教徒運動。由於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引發了2023年—2023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新議會的召開:資產階級提出政治要求),內戰,建立共和國,護國主制,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

說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是曲折的,2023年「光榮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確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標誌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2023年議會頒布《權議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最終是在工業革命後)。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歐洲文化復興和啟蒙提供了可能。歐洲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之中,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注: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

18世紀的歐洲處在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

18世紀上半葉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兩個1荷蘭,2英國

由於1789的法國大革命,之後就是三個,加上法國(北歐的情況不是很清楚,18世紀瑞典的便帽派和禮帽派做過鬥爭,不知有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

封建國家很多,主要是普魯士,奧地利,**,波蘭,義大利各邦,西班牙,葡萄牙等等,主要是2023年歐洲革命之後,資本主義大力發展起來

首先宣告,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17世紀。英國英國的革命是多方面的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國自15世紀結束與法國百年戰爭後,進行圈地運動,加上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英國藉此機會大大開拓海外殖民地,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形成了,為革命準備了階級基礎,加上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一世的政策支援和16世紀重商主義的流行,英國的經濟發展很快,革命的物質基礎也形成了

相比之下,17世紀的法國經歷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主義,封建勢力達到巔峰,18世紀路易十五還統治了多年,17世紀的德意志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浩劫,更加分崩離析,18世紀在普魯士的崛起下慢慢發展,18世紀的奧地利經歷了瑪麗亞特雷莎和 約瑟夫二世的開明**,封建主義還有待於發展,18世紀的**經歷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的統治和擴張,農奴制進一步鞏固

17、18世紀的西班牙已經衰落,義大利依然**,總的說來,進行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就想2023年荷蘭進行革命時,英國處於伊莉莎白時代還沒有條件進行革命一樣;2023年,英國革命的時機成熟了,可是法國不行;1789法國進行革命了,德國還是等到了2023年對丹戰爭才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國家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不一,革命條件不一

一般來說,改革是統治階級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變革,革命是被統治階級自下而上的變革,改革比較緩和,革命比較劇烈,改革往往保留大量殘餘,革命比較徹底

公元18世紀是中國的什麼時期,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中國音樂

朝辭白帝彩雲間 1.18世紀末的中國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關以後先後打敗了大順,南明等政權統一全國。而在清軍入關的4年前 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企圖徵收新稅。遭到了議會的堅決反對,議會的召開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2.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在18世紀中期...

17世紀到19世紀英國的生產方式發生了什麼變化如題謝謝了

從封建的生產方式專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工場手工業轉變為工廠機械化生產。17世紀到18世紀英國發生了哪些重大歷史事件?17世紀英國的政治體制與生產方式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從君主 政體轉變為君主立憲制 從封建的生產方式專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英國17世紀的政治改造是什麼 19世紀後期英國農業經濟變化的...

誰能提供一些關於化石的,誰能提供一些關於化石的資料

介於石心 化石存留在古代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 遺物或遺蹟。化石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遺蹟型別分為三類 實體化石,遺蹟化石,分子化石。生物分界一般以一萬年前為界限,一萬年前的生物為古生物,一萬年前以後的為現生生物。由於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 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瞬間將其掩埋隔離氧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