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是什麼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境界是哪三種

2021-03-06 14:10:41 字數 5331 閱讀 5457

1樓:仝芳苓寸淼

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宴殊《蝶戀花》)。

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僬悴,(柳永《風棲梧》)。

三是:眾裡尋她千白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2樓:祭德文錯巳

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的關於人生的三

3樓:脫苓閩鶴

第一境界以西風刮得綠樹落葉凋謝,表示當前形勢相當惡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遠矚,看到遠方看到天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說明他能排除干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

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

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為此決心而努力奮鬥。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就是說儘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為了事業一切在所不惜。

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麼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這是執著的追求,忘我的奮鬥。

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年的磨練之後,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東西他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領悟慣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這是功到事成。

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王國維說的人生三境界是哪三種

4樓:無無無吾愛卓樂

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戀花》(一作《鵲踏枝》)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戀花》

第三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出自辛棄疾《青玉案》

有所得,想成為大學問者、大文學家,最開始都是借鑑總結前人的經驗。是吸收的過程,是研究和創作的起點。

有所思,深入思考前人經驗。這個階段就是不斷努力,殺死腦細胞的過程,容易理解不解釋。

有所創,頓悟。有自己的看法。發現並開闢出前人未曾得出的學問。

總結:「人生三境界」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

二、第三境界。

5樓:熱心網友

王國維說的人生境界是哪三種第一種是活著,第二種是生活第三種是為了別人活著生活。

6樓:匿名使用者

國王猥瑣人生3000是哪三張?人生巔峰不平靜。雨水大橋要行人。

7樓:此恨綿綿哪有期

對\(^o^)/,我上高中時老師和我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8樓:德藝雙馨恒等式

衣帶漸寬終不悔,是柳永的鳳棲梧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境界

我只知道這麼多,在找找後面吧!

對不起?

10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  境界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真的要懂得人為什麼活著,為何而來。今天台長想跟大家談談境界。曾經有一位聽眾問台長,什麼叫境界?

境界為何物?因為境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那麼這個境界到底存在於何方,又從何而來呢?實際上,境界的基礎就是一種教育,當乙個人受這種教育比較多的時候,他的境界就會高。

比如說,我們從小受爸爸他*的教育,父母經常會對我們說,「孩子啊,這個不能動,那件事情不能夠去做。」

「你過馬路要當心啊。」「害人的事情不要去做。」等等。這些話從小就聽進去了,等到你長大的時候,你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這個境界就是讓人家看得起你的境界。

為什麼很多人拿著別人的東西就吃?放在那兒沒人拿的東西就偷?這些讓人家看不起,這就是個境界問題。

為什麼不學佛的人會經常和別人吵架?學佛的人懂的忍讓、謙虛,不會隨隨便便和人家吵架,總會檢討自己不對,說別人是對的,這也是乙個境界問題。台長跟大家講,我們學佛,學的就是乙個境界。

為什麼他是菩薩,他的行為是菩薩,而你的行為卻不是菩薩,因為他的境界比你高。為什麼有些人喜歡跟人家斤斤計較呢?因為他的境界不如你高。

台長曾經說過,乙個教授跟孩子去買菜,那些賣菜的人對這個教授很兇,態度不好,「買不買啊?」「有錢沒錢啊?」「不要挑了?

」「要買就快點,不買就走人。」孩子很不懂,心想自己的父親是個教授,於是問父親怎麼不去和這個賣菜的人論理。教授告訴孩子說,正因為他是賣菜的,我是乙個有文化的人,有修養的人,我不能夠和別人斤斤計較。

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人間常理,也就是說,要學會懂得做人,要有境界。

乙個人有理不在聲高,有道理的人,說話時聲音不一定要響。聲音響了,罵人了,也不一定有道理。佛的境界就是從內心、內涵發出來的,你所學過、所走過的一些路程。

有些人一輩子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境界很高,為什麼?

因為他知書達理,因為他父母給他很多的教育,因為他學過了佛理。學習並不是指乙個特定的環境,而是指某一項適合你修為的東西。作為念佛的人,一定要有境界。

台長上次跟大家講過,學佛的人要懂得運命,而不是受命運的束縛。命運是你無法擺脫的東西。學佛的人就可以運命,把你自己的命運作起來。

念經、念佛必須至誠至切。也就是說,學佛的人要有真切心。因為境界就包括有至誠懇切的心。

乙個有境界的人,他的心才會懇切。猶如乙個人想幫助另乙個人的時候,一種幫法是隨隨便便,他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也是為名為利的。

還有一種是至誠懇切。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有真正高尚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至誠懇切,決不要妄想。妄想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什麼叫妄想?妄,就是你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你卻想得到它。學佛的人,很多人說自己想看見菩薩,想看見一些看不見的東西。

這也是修心學佛之人的忌諱之一。大家不要去想見佛,去想得到某種境界。實際上,人不要貪心,該你看得到的,你就看得到;該你能得到的,你就能得到;不該自己的,不要去追求;否則,你的心就很難放正。

所以學佛,學真正的境界,要一心正念,要心若皈依。

心始終要一樣,若有若無,若就是始終的意思。皈依,就是始終是一樣的。見佛見境界。因為你想見佛,你想見一些境界,但是當你沒有見到之後,就會生出妄想心。

台長見過乙個小朋友,想學台長也開天眼。他就從網上去追求這些東西,結果靈界的東西就上了他的身 體。靈性和他天天講話,他痛苦不堪,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人還是鬼。

所以,學佛的人,如果你想見佛、見境界,皆不知妄生歡喜。所以不要去見境界。因為你見不到,你就妄生歡喜了。

歡喜心就白白浪費了。所以,足智者少為足,我們必須以少為滿足。

得到的東西越少,越能夠滿足自己。大家想想是不是這樣啊。如果你什麼都明白了,你的煩惱就越來越多。你什麼都不知道,你就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舉個例子,我們得到的少,我們就會知足常樂。俗話說,常吃七分飽。如果每頓飯都吃得很飽,身 體會出問題的。

所以,在人間,是以少為足,就不會養成退惰心,就是倒退和懶惰的心。我們不見佛,佛也在。我們不見境界,境界也是存在的。

我們不去追求這些東西,心中也就沒有虧欠了。如果你去追求這些東西,你就有虧欠了。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如果不想著去見佛菩薩,心中很坦蕩,天天念經念佛,你知道菩薩在。當你想見菩薩,又沒有見到的時候,你心裡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

當你想見到西方極 樂 世 界,你沒有見到,你做夢沒有夢到蓮花,你心中會有失落感。所以,學佛修心,不要想著去見佛、見境界,要少為足,要堅持一心正念,至誠懇切,心若皈依啊。

心若皈依,說的就是你的心如果沒有一致,今天想 做這個,明天想 做那個,急急忙忙地想見菩薩,想見境界,念了幾遍經,就想著能夠夢見菩薩嗎?剛剛拜佛,就想夢遊天界。你想看到的也許會是魔的境界。

當乙個人不能看到真正境界的時候,魔一定會出現。舉個例子,乙個人想用正當的方法賺 錢,因為他真的需要錢。他拼命地用正當方法去賺 錢,但是當他賺不到的時候,就會想,我是不是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發財賺 錢呢?

當他覺得這個是一條路的時候,他的心就被魔壓住了。他就會用犯罪的方法去賺 錢。這就是魔的境界。大家要知道,境界不是求來的,是隨緣得來的。

我們中 國人經常講一句話,「功到自然成」。功 力沒有到,怎麼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呢?怎麼能夠成就你的佛業呢?

即便你真正地得到了佛的境界,你以你的心去妄生歡喜。你今天看見了觀世音菩薩,你今天看見了西方極 樂 世 界,你的心會妄生歡喜,因為這種歡喜,也有害於你的修心。妄生歡喜的結果就是受損。

受到什麼損害呢?我們稱之為生歡喜退惰之心。當你看見菩薩了,

你以為菩薩天天在關心著你,在看著你,那個時候,你一開心,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你比人家修得好了,你就妄生歡喜退惰之心,你的學業、你的佛業就會往後退步了,懶惰之心生出後,你就不會受益了。

經常有聽眾問台長,「台長,你看看我家的佛台菩薩來過了沒有?」台長提醒大家,可以看,如果菩薩來過了,要更生歡喜心,然後更生慚愧心啊。我才剛剛念幾天經 文,菩薩就開始關心我了,因為我剛剛做了幾件好事,菩薩就到我家裡來了。

我很慚愧啊。我要更好地修心、念經,才對得起菩薩啊。所以當以至誠念佛為是啊。

什麼是當以至誠念佛?就是說,不要去想,菩薩來過了,關心我了,那你就退步了,你就懶惰了。這樣的話,菩薩下次就不來了。

聽眾朋友們,我們不要存有見佛、見境界之心。如果你老想著,我今天念經,菩薩會來嗎?你就會心存雜念。

如果菩薩不來,其他靈界的東西覺得你很想見到佛,他就可以裝成佛的樣子來看你,然後接受你的供養。這個時候,有魔來了,你都不知道的。你怎麼樣能夠見到真正的佛呢?

你怎麼樣能夠見到真正的境界呢?當你用正念念經的時候,如果突然之間有佛像、諸天菩薩出現,你也要心存正念啊,你要存有感恩心。

台長在1月16日的法 會上,看到來了很多羅漢菩薩,當時有聽眾看見全是光頭羅漢菩薩,但他不知道是羅漢菩薩。他看見周圍有很多沒有頭髮的菩薩。即便你看見了,也要心存正念,勿生麴濁。

所見之相,乃為心所現。就算你看見了菩薩,看見了諸天活 佛,你也不要著相。要知道,所看見的所有的相,是你心中看見的,是濁現的。

雖然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也是實非所難,因為你的心乾淨,所以,你的心才能夠映照出自然界中暗物質的形象。

所以我們要更加專一地起心,更加認真地學佛,好好念經,如此這般,別說佛境對我們有利益,連魔障都會對我們有利益。

很多聽眾會問了,學佛會有利益,為什麼魔障也會對我們有利益呢?台長告訴大家,當你克服了魔障,你的道心會更加堅定,你的佛心會更加堅強,你學佛的念頭就會更正。魔考並不是一件壞事情。

如果沒有考過,就會壞事了。如果魔現形,我就不曲濁,我以我的清淨心,不曲濁。雖然魔讓我煩心,我不理你,因為我的心很清淨,所以魔無所擾,連魔也沒有辦法來干擾你了。

這樣你的心就會更加清淨,你的道業就會更加進步。你的心不曲濁,你的心才能夠皈依。台長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境界,我們要更好地學習佛的境界,提公升自己的境界,用佛菩薩崇高的境界來克制自己的貪嗔痴和功高我慢。

人與生俱來的境界是很低的,比如自私自利,貪圖享受,嗔恨心等,我們一定要克服自身的這些毛病,才能夠達到佛菩薩的境界。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的翻譯

名家高手的作品,言情一定會沁人心脾,寫景一定會讓人耳目開闊如臨其境。其辭回脫口而出,真切自答然,沒有雕琢斧鑿的痕跡。這是因為他們觀察細緻真切,理解透徹深刻的原因。詩詞也全 用這一標準衡量古今的作者,應當是妥帖正確的。名家的作品,它訴說情感必定 深入人的心靈,它描寫景物必定開闊人的眼界回。它的詞句就像...

陳寅恪悼念王國維的悼詞

包括戲劇 詩歌 散文等。1 中國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 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2 文學巨匠 古希臘詩人荷馬 義大利詩人但丁 德國詩人 劇作家 思想家歌德 英國積極浪漫主意詩人拜倫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家 詩人莎士比亞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 印度作家 詩人和社會活動家泰...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是什麼意思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是三個境界是什麼意思

第乙個境界是,要像思念 乙個愛人一樣,對待自己的事業,一定要樹立乙個人生的目標,因為沒有目標,人生就像是一艘沒有航向的船,隨風飄盪而已,也許永遠在原地打轉,而無法前進到自己的彼岸。人生是需要彼岸精神的。第二個境界是,要像愛乙個人一樣,付出自己的努力。就像是談戀愛,有心愛的人,不去努力追求他,愛人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