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車厘子
一.在比較中,突出李白筆下的「理趣」
我國古代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在詩歌的國度裡,有一部分是以「理趣」獨領**的。所謂詩中的理趣,是指詩中蘊含或意在闡發某種人生哲理,讀者能從中得到某種人生的感悟。
這裡要指出的是:詩中的理趣與哲理詩不是同乙個概念。哲理詩主要用來闡發某種人生哲理,其表達方式主要是議論,而非描景、敘事和抒情;詩中的理趣只是詩中蘊含有某種人生哲理或某種領悟,其表現手法並不排除敘事、描景和抒情,甚至主要是敘事或描景抒情。
富有理趣的詩歌包含兩種:第一種,含而不露,讓讀者從題外之意、弦外之音中去咀嚼領悟。第二種,直接點破。
這與前一種恰恰相反,詩人把自己的人生領悟以及詩中含蘊的哲理,直接告訴讀者,與讀者共同分享其中的理趣。一些詩句因富含理趣而流傳千古,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詩句,語約意豐,人們都耳熟能詳。
李白的《行路難》中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象徵了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行路難!行路難!
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艱,雖然未來還會有機會,但是萬般的艱難險阻、矛盾,都閃現在詩人的腦海中。最後,出於詩人本身積極入世的願望和毅力和決心,他吟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聲聲發自肺腑的吶喊,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千百年來激發了無數命運坎坷、壯志難酬之士的強烈共鳴。詩人並未因世路的艱難而放棄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他仍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會實現的。
本詩以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為基調,以作者的感情起伏變化為線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複雜心路歷程的過程中、展示詩人追求理想的執著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動人。
李白的山水詩中,鮮明地體現了我們民族對於自然的審美意識,包含著我們民族對於自然美的理解,積澱著人類追求美的執著。詩人常常以行健不息的自然意象表現自我奔放的精神情感,而這種情感的重要內涵是昂揚向上,積極進取。《早發白帝城》這首詩更是千古絕唱: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駕著一葉扁舟,辭白帝,下江陵,一日千里;望前程,聽猿嘯,兩岸青山。
以如此高速航行在曲折險要的三峽河道之中,這不正是表現了人類駕馭自然,鬥風戰浪,勇往直前的偉力嗎?何等壯觀的景象和氣勢!給人蕩魂攝魄的力量,而江流如飛之勢恰恰象徵了詩人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
因此,這首詩不僅給人高速前進的愉悅,而且使人領略人類駕馭自然的偉大力量和不畏艱險的氣魄。讀完詩篇,我們心中迴盪的是飽滿的浩然之氣,是積極向上的壯志豪情,它所昭示我們的是中華民族昂揚蹈厲的精神和奮然前行的力量,它具有超出字面意義的功能,成為激勵奮發有為、積極進取這一情感資訊的載體,釋放出歷久不衰的正能量!
李白的山水詩不僅在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等方面反映了詩人的本體意識,而且其中也涉及到不少關於時代、社會,以及民生疾苦和理想幻滅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意義。李白寫山水詩不單純寫山水,而是寄情山水。那些「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的純粹吟花草、弄風月之作,與李白的山水詩不能相提並論。
同是寫景,李白的「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韻味深長,令人玩味不置。而諸如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鮑照《玩月城西樓廨中》的「離花先委露,別葉乍辭風」,蕭綱《折楊柳》的「葉密鳥飛礙,風輕花落遲」,庾信《奉和山池》的「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等詩,麗則麗矣,也不乏新意,但只是單純嘲風雪、弄花草而已,缺少興寄。由此可見,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也不能打動人心。
同樣是山水詩人,而且是被稱為中國古代山水詩之鼻祖的謝靈運,通常我們在肯定謝詩的文學史地位時,卻不無遺憾地認為其「又常常拖著一條玄言尾巴」,即他的山水詩尚未擺脫魏晉玄風影響,從而表現出「理」與山水的分離,達不到李白寄情山水,渾然天成的藝術境界。謝靈運的詩篇通篇好的很少,但是卻不乏名句,中國幾千年璀璨的文學長河中,他的山水詩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散見在各詩篇中的「名章迥句」。例如,「野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衰」(《歲幕》)等,的確是像鮑照所形容的「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另一些佳句如:「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漣」(《過始寧墅》);「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入彭蠡湖口》)等,則出於精心雕琢,表現他「極貌寫物」,「窮力追新」的藝術技巧。但是,像「俯濯石下潭,仰看條上猿」(《石門新營所住》)這類句子,雖然觀察事物比較細緻,在表現上卻因過於拘於對仗而使詩句不太易懂,形象並不鮮明。
另外,謝詩中還有一些句子被後人提出來品評,如「悲矣采薇唱,苦哉有餘酸」(《苦行寒》);「觀此遺物慮,一悟得所遣」(《從斤竹澗越嶺溪行》);「石淺水潺緩,日落山照耀。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七里瀨》)等這類借景或直接述理的句子,來表達詩人內心對鬱悶,排遣自己的寂寞。謝詩雖有「富豔」之美,後人仍認為其詩有時過於繁重,有堆砌辭藻,雕琢失真的弊病。
綜上所述,比較法在古詩教學中應用,可以起到舉一反三,一以當十的功效。在比較中,突出李白眼裡的「壯景」;在比較中,突出李白心底的「豪情」;在比較中,突出李白筆下的「理趣」。通過反覆的比較,學員學習詩詞的興趣會得到很大的提高,知識面也會得到拓展。
同時,學員從中得到的知識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聯絡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靈活的,而不是呆板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認真尋找規律,掌握方法,就能使學員更好地理解詩詞表現的具體內容及詩詞中傳達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詩詞反映的時代特徵、社會習俗、人物形象及社會意義。
二.在比較中,突出李白心底的「豪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詩人「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溢於海」,創造出優美的意境和感人的的藝術形象。乙個優秀的詩人、詞人,其詩詞總是打上時代的烙印的,但由於作者的世界觀不同,理想追求不同,人生的經歷、遭遇不同,即使是同處乙個朝代,寫同一題材的作品,所詠的事物相同,但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感情、心態也各不相同,詩詞的風格也不同,「景」中所寓的「情」也就大異其趣。
同是送別詩,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顯得歡快,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則顯得淒婉。
李白山水詩的獨特性,又表現在奔騰豪放的情感上。他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李白用他那支「驚風雨」、「泣鬼神」的生花妙筆,為祖國的名川勝水傳神寫照,其山水詩豪放的藝術風格,也來自他黃河般奔湧澎湃的激情。
他不是把自然景物當作單一描寫或刻畫的物件,而是和抒情的成分、和他豐富的想象以及深摯的感情有機結合,用如椽巨筆,飽蘸感情的濃墨直抒胸臆,酣暢淋漓,激情、豪情匯成一股不可阻遏的激流,給人強烈的感情激盪和衝擊。在李白筆下的《蜀道難》中,有著強烈的主觀抒**彩,它藝術地攝取了古老蜀道的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它之所以能描寫得如此動人,魄力不衰,主要是因為全詩融入了奔放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不是客觀地、冷靜地把蜀道的面貌描繪在我們面前,對自然不是冷漠的觀察,而是用傾注感情的巨筆來描寫蜀道的山、水、日、月、星辰,用熱情的讚嘆,藉以抒發自己的理想感受,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寫得闢闔縱橫,變幻超忽,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顯現出飛動的靈魂和瑰麗的姿態。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三次詠歎,都是為了強烈的抒情,迴腸盪氣,一唱三歎,構成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王維詩中的淡薄情感與李白詩中的熾烈濃情相比迥然有別,王維詩的情感是何等的沖淡和幽冷!這是因為詩人的人生理想和社會經歷不同。王維在40歲後過著「身在朝廷,心存山野」的半官半隱的生活。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歸林」(《酬張少府》)。他對仕途的厭倦和對人生的淡泊,在他的山水田園詩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王維從他當時隱遁的感情出發,特別欣賞和愛好幽雅的風景和靜謐的環境,特別欣賞生活中和自然界與佛家寂滅思想、恬淡閒適心情相適應的蕭條、淒清、冷漠的一面,並將它加以主觀情緒的渲染。因此,出現在王維筆下的自然景物,常常不是生氣勃勃,往往是非常靜謐清空,甚至幽冷闃寂,深深染上了作者禪宗寂滅的思想情緒。我們如果把「空山不見人」,「深林人不知」,「澗戶寂無人」等句聯絡起來,就不能不驚訝詩人感情的幽冷和孤獨了。
他的「荒城臨古渡,落葉滿秋山」,「寒塘映衰草,高館落疏桐」,「天高秋日迥,嘹唳聞驚鴻」等詩句,氣氛蕭條,感情幽冷,正象古寺寒鐘一樣給人以瑟索清冷的感受。靜而近於空無,幽而略帶空寂,則多少表現了詩人美學趣味中消極出世的陰沉一面。《過香積寺》寫有小徑而無人行,聽鍾鳴而不知何處,再襯以周圍參天的古樹和層巒疊嶂的群山,這是多麼荒僻而幽靜的境界!
詩人用「冷」字來形容「日色」,這個「冷」字實在太妙了,夕陽西下,昏黃的餘暉塗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豈能不「冷」? 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寂滅」(古人語)。
通過比較,學員可以從同一題材的作品中領略到不同的思想情趣和審美感受,而且對開闊學員的視野,活躍學員的思維,進一步提高學員的詩詞鑑賞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在比較中,突出李白眼裡的「壯景」
所謂比較,就是尋求眾多事物之間的聯絡或差別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它是人們認識事物、說明問題、辨別正誤、決出高下、解決疑難的一種最普遍、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家烏申斯基說: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正確運用比較法,可以幫助學員提高閱讀鑑賞水平,獲得規律性認識。例如唐代的李白與杜甫,乙個是浪漫主義詩人,乙個是現實主義詩人。
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氣勢磅礴,豪情萬丈,以驚世駭俗的筆墨,創造了瑰麗奇雄的意境,毫不矯飾地昭示其內心世界。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杜甫的詩則沉鬱頓挫,迴腸盪氣,有著豐富的社會政治內容、濃郁的時代氣息和強烈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登高》)。通過比較,使學員對該詩的不同風格流派的特點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對提高學員的鑑賞水平和解題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唐詩教學中,教者可以把同處盛唐時期的李白與王維進行比較。二人都對山水有一種獨特的情懷,與山水融為一體,大自然催發了他們的靈思妙想,但他們各自選擇了與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來吟詠。李白選擇 「壯景」:
巍峨澎湃的高山大河,高遠明亮的日月星辰,曠達、粗獷、磅礴、巨集闊,酣暢淋漓,氣度恢弘,充滿陽剛美;王維選擇「柔景」: 清新明媚的蕙風皓月,素潔宜人的小橋流水,精緻、柔弱、閒適、溫婉,輕如柳,細如絮,味如嚼欖,意韻悠揚,充滿陰柔美。
李白的一生遊歷範圍很廣,嘯傲蒼林,寄情山水,入蜀中,留下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古佳句;出三峽,留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谷絕響;南行江浙,留下了「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的長河畫影;上廬山,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畫卷;東至齊魯,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蒼涼景色;西遊華山,留下「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奏地雷」的雄奇篇章。再如,「猛風吹倒天門山,白浪高於瓦官閣」(《橫江詞六首》其一)的雄渾;「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夢遊天姥吟留別》)的雄偉;「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的雄瑰;「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蜀道難》)的雄奇;無一不是與崢嶸高兀為鄰,選擇「壯景」,顯現浩瀚、磅礴、恢弘、壯偉的特徵,具有驚心動魄的陽剛美。
王維的田園山水詩,寫景特別喜用「空」、「靜」等字,乙個「空」字不僅用以描繪山林的寂靜空曠,而且借「空」字以抒發歸隱的情懷。「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過香積寺》),暮色降臨,面對空闊幽靜的水潭,再聯想到寺內修行的僧人,詩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詩筆帶有一種清空的靈氣。詩人似乎又特別喜愛用「空山」這個詞語,但在不同的詩裡它所表現的境界都有區別:
「空山新雨後」(《山居秋暝》)側重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而「空山不見人」(《鹿柴》)則側重表現出山的空寂清冷。由於杳無人跡,這並不真「空」的山在詩人的感覺中竟顯得空曠虛無,宛如太古之境了。再如,「空堂欲二更」(《秋夜獨坐》),「勝事空自如」(《終南別業》),「秋雨空林煙火遲」(《積雨輞川莊作》),「空知返舊林」(《酬張少府》),「空悲昔人有」(《孟城坳》),「世中遙望空雲山」(《桃源行》),詩中「空」字都含有清空的意蘊。
王維王維在40歲後過著「身在朝廷,心存山野」的半官半隱的生活。「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歸林」(《酬張少府》)。
選景偏於「靜景」,他對仕途的厭倦和對人生的淡泊,在他的山水田園詩中表現得非常突出。
通過以上的對比解析,學員獲得的可能就不止是乙個量的積累,更是對詩的主題意蘊的更深入、更準確的把握。通過對詩所刻畫的形象的比較,幫助學員更深刻地認識生活的複雜多樣性,並感受詩的藝術魅力。通過比較法教學,可使學生更容易發現不同詩人詩作章法結構的藝術風格,讓學生在品味的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奇妙。
王維山水詩有哪些,山水詩有哪些?
1 山中 唐代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釋義 荊溪潺湲流過白石粼粼顯露,天氣變得寒冷紅葉落落稀稀。彎曲的山路上原本沒有雨,但蒼翠的山色卻濃得彷彿就要潤溼了人的衣裳一樣。2 竹裡館 唐代 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釋義 獨自閒坐幽靜竹林,時而彈...
山水詩有哪些?並解釋意思,山水詩有哪些?
散場請各自安好 山水詩意畫 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在一首山水詩中,並非山和水都得同時出現,有的只寫山景,有的卻以水景為主。但不論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經過詩人知性介入或情緒干擾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須保持耳目所及之本來面目。當然,詩中的山水並不侷限於荒山野外,其他經過人工點綴的著名風景區,以...
急!!!李白寫的山水詩,哪位幫幫忙啊!!!!
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3首描寫山水的詩 急急急急急急急!1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李白 登鸛雀樓 2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 絕句 3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