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魑魅魍魎之主
一、桂陵之戰
戰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並立,征戰頻繁。西元前354年, 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苦戰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正欲向外擴張,於是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田忌採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戰法,揮師直逼魏**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齊軍攻打平陵的行動並不堅決,龐涓也不急於回救,繼續竭盡全力攻克邯鄲。直到魏軍已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建議齊軍揮師直搗魏都大樑,逼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兵回救。
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2樓:後流慈思若
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批亢搗虛、
馬陵之戰:增兵減灶。
長平之戰:紙上談兵
簡要介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
3樓:淮安浙江人
一、桂陵之戰
戰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並立,征戰頻繁。西元前354年, 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苦戰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正欲向外擴張,於是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田忌採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戰法,揮師直逼魏**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齊軍攻打平陵的行動並不堅決,龐涓也不急於回救,繼續竭盡全力攻克邯鄲。直到魏軍已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建議齊軍揮師直搗魏都大樑,逼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兵回救。
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二、馬陵之戰
西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鄰近弱小的南韓。南韓不是魏國對手,只得遣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應允救援,以促韓竭力抗魏。
但鑑於戰事初起,過早出兵對齊不利。在徵求孫臏意見後,決定再次坐山觀虎鬥,待魏韓火拼一番後才出兵救援,這樣則「尊名」與「重利」皆得。直到韓軍五戰俱敗,情況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才發兵相救。
西元前342年,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國首都大樑(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圍。
魏國不願重蹈覆徹,於是停止進攻南韓,轉而與齊國決戰。魏惠王將魏軍撤回大樑,並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迎擊齊軍。孫臏認為,魏軍悍勇,不可貿然決戰,只可利用魏軍向來輕視齊軍的和龐涓求勝心切的弱點。
乃避戰示弱,退兵減灶,引誘魏軍追擊。再出其不意的攻擊,設伏聚殲魏軍,並獲得主將田忌採納;
太子申本有退兵之意,龐涓不聽。齊軍依計行事,與魏軍接觸後,立即佯裝戰敗後撤。並以「減灶」之策誘敵,造成齊軍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
龐涓果然中計,接連追擊齊軍3天。見齊軍逐日減灶,以為齊軍士氣低落,逃亡嚴重,即丟下步兵,以輕車精銳騎兵兼程追擊。
齊軍退至馬陵(今山東郯城一帶),樹木茂密,道狹地險。孫臏計算行程,判斷魏軍將於日落後追至,即引軍埋伏。而且,龐涓一旦中計,即無退路。
孫臏以1萬名弓兵埋伏於馬陵道路兩側,約定在夜裡以火光為號,萬箭齊發,並預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樹的樹皮剝掉,於其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經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於孫臏預計時間進入設伏地域。龐涓看見有一顆樹的樹皮被剝掉,上面還刻著字,因此停下來,並命人點火照明,以閱讀樹上所刻的文字。
但他還未讀完,齊軍已萬弩俱發,魏軍大敗。眼見無法改變局勢,龐涓只得大嘆「遂叫豎子成名」,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
馬陵之戰以魏軍大敗而告結束,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三、長平之戰
戰國末年,強大的秦國不斷通過戰爭,兼併東方各國。其第一目標便是鄰近的南韓。
西元前264年,即趙孝成王二年,秦軍伐韓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南韓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願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齕率軍再攻上黨。
秦軍向東進攻,趙王派老將廉頗鎮守長平。秦軍不斷挑戰,廉頗堅守不出,雙方長久相持。秦軍散布廉頗要謀反的謠言,目的是讓趙王換掉廉頗。
趙王果然上當,派趙括來代替廉頗。趙括只懂得紙上談兵,沒有多少實戰的經驗,輕敵出擊。秦國將領白起設伏兵包圍趙括軍隊,並截斷趙軍糧道,昭襄王親至河內,悉發成年男子到長平助戰,趙軍被圍困46天,草糧斷絕,拼死突圍,馬服子趙括被射死,白起收趙降兵四十餘萬,白起認為趙兵不忠,夜裡坑殺之,趙國繼而衰落。
長平之戰,前後耗時三年。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
據載秦軍前後坑殺趙軍四十萬人,被後人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
此戰後,山東諸侯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它的得失。
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封建集權的大帝國。
4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中期,齊、魏、燕、趙、韓、楚、秦七雄並立,征戰頻繁。西元前354年, 魏國派大將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趙國苦戰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齊威王正欲向外擴張,於是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田忌採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戰法,揮師直逼魏**事重鎮平陵(今山東定陶)。齊軍攻打平陵的行動並不堅決,龐涓也不急於回救,繼續竭盡全力攻克邯鄲。直到魏軍已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建議齊軍揮師直搗魏都大樑,逼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兵回救。
龐涓接令後,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魏軍回師必經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當魏軍經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隻身逃回魏國。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二、馬陵之戰
西元前343年,魏國為了補償在桂陵之戰損失,發兵攻打鄰近弱小的南韓。南韓不是魏國對手,只得遣使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應允救援,以促韓竭力抗魏。
但鑑於戰事初起,過早出兵對齊不利。在徵求孫臏意見後,決定再次坐山觀虎鬥,待魏韓火拼一番後才出兵救援,這樣則「尊名」與「重利」皆得。直到韓軍五戰俱敗,情況危急,魏軍也十分疲憊,才發兵相救。
西元前342年,齊威王以田忌為主將,田嬰、田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國首都大樑(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圍。
魏國不願重蹈覆徹,於是停止進攻南韓,轉而與齊國決戰。魏惠王將魏軍撤回大樑,並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迎擊齊軍。孫臏認為,魏軍悍勇,不可貿然決戰,只可利用魏軍向來輕視齊軍的和龐涓求勝心切的弱點。
乃避戰示弱,退兵減灶,引誘魏軍追擊。再出其不意的攻擊,設伏聚殲魏軍,並獲得主將田忌採納;
太子申本有退兵之意,龐涓不聽。齊軍依計行事,與魏軍接觸後,立即佯裝戰敗後撤。並以「減灶」之策誘敵,造成齊軍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
龐涓果然中計,接連追擊齊軍3天。見齊軍逐日減灶,以為齊軍士氣低落,逃亡嚴重,即丟下步兵,以輕車精銳騎兵兼程追擊。
齊軍退至馬陵(今山東郯城一帶),樹木茂密,道狹地險。孫臏計算行程,判斷魏軍將於日落後追至,即引軍埋伏。而且,龐涓一旦中計,即無退路。
孫臏以1萬名弓兵埋伏於馬陵道路兩側,約定在夜裡以火光為號,萬箭齊發,並預先把路旁其中一棵大樹的樹皮剝掉,於其上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經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於孫臏預計時間進入設伏地域。龐涓看見有一顆樹的樹皮被剝掉,上面還刻著字,因此停下來,並命人點火照明,以閱讀樹上所刻的文字。
但他還未讀完,齊軍已萬弩俱發,魏軍大敗。眼見無法改變局勢,龐涓只得大嘆「遂叫豎子成名」,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俘太子申,全殲魏軍。
馬陵之戰以魏軍大敗而告結束,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
三、長平之戰
戰國末年,強大的秦國不斷通過戰爭,兼併東方各國。其第一目標便是鄰近的南韓。
西元前264年,即趙孝成王二年,秦軍伐韓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南韓上下大為恐慌,議獻上黨以息秦兵,郡守馮亭不願入秦,遂派使者向趙請降,趙王欣然接受上黨。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齕率軍再攻上黨。
秦軍向東進攻,趙王派老將廉頗鎮守長平。秦軍不斷挑戰,廉頗堅守不出,雙方長久相持。秦軍散布廉頗要謀反的謠言,目的是讓趙王換掉廉頗。
趙王果然上當,派趙括來代替廉頗。趙括只懂得紙上談兵,沒有多少實戰的經驗,輕敵出擊。秦國將領白起設伏兵包圍趙括軍隊,並截斷趙軍糧道,昭襄王親至河內,悉發成年男子到長平助戰,趙軍被圍困46天,草糧斷絕,拼死突圍,馬服子趙括被射死,白起收趙降兵四十餘萬,白起認為趙兵不忠,夜裡坑殺之,趙國繼而衰落。
長平之戰,前後耗時三年。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此場戰爭,發生於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
據載秦軍前後坑殺趙軍四十萬人,被後人認為是戰國形勢的轉折點。
此戰後,山東諸侯國均不再有對抗秦軍的實力。秦統一中國的戰爭從而只剩下時間問題。從國家戰略到具體戰術,軍事家直到現在都在**它的得失。
長平之戰,對中國歷史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催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封建集權的大帝國。
東漢末年官渡之戰的作用是什麼,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作用是什麼?
雲遮世說的生活 1 官渡之戰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2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 三大戰役 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200年 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 今河南中牟東北 在此戰略決戰。曹...
怎樣評價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的戰爭評價
此戰,趙王在戰爭指導上,昧於秦強趙弱的基本形勢,急於求勝,錯誤地堅持進攻戰略。以中秦國離間之計,棄用名將廉頗 趙括則是紙上談兵,在作戰指導上,不察戰場實際情況,輕率發動進攻,又未採取必要措施,確保後方聯絡,是趙軍被全殲的主要原因。而白起能針對敵方弱點,先誘敵脫離既設工事,再分割 包圍,俟其飢疲,一舉...
長平之戰文獻中是如何記載的
記載如下 1 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記載 秦昭襄王 四十四年 前263 白起攻 韓 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 前262 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日 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因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