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什麼是中國傳統道德.中國傳統道德具有哪些內容。公、善、誠、義、孝、仁、忠等等,都是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傳統的中國道德。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幷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道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在現時代改革開放的今天,正確認識其歷史作用事關重大,關係到如何繼承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
在暴力革命奪取政權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雖然也提出繼承傳統的優秀文化,但在文化思想戰線,總的講是將其稱做封建文化,其中的道德自然是封建的道德。然而人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依然是傳統的道德規範,當然是有選擇的。 改革開放以後,宣教領域逐步正視傳統的道德觀念,拋棄所謂「階級「的道德。
此文目的就是恢復對傳統道德的真理性認識。
中國傳統道德**於人的本性和服務於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傳統道德的核心,如三綱五常,仁、義、禮、智、恥等等,都基於作為人的本性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需要。生存,繁衍是人的自然屬性。
人要維持自身的存在,即活著,同時又要繁衍後代,否則人類作為地球生物界的一員將不復存在。 人們彼此之間相互需要,表現為互助合作又彼此爭奪的社會關係,這是人的社會屬性。後者是為前者服務的。
社會生活中人的一切所作所為,最終都是為了人自己, 正如馬克思所說,是為了滿足人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的需要。作為控制和規範人的行為的道德規範,自然也是如此。由此可見,社會中核心的道德規範皆屬於人的本性範圍,儘管在不同的社會條件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這是我們立論的出發點。
應指出的是,直到現在,中華民族的每乙個人都是在傳統文化的洪爐中成長與存在。儘管近些年來受到外來文化的強烈衝擊,特別是 馬克思主義,很多人接受其學說,並應用於指導革命和自己個人的行動。影響之大前所未有,使社會生活處於激烈的動盪之中。
但是,傳統文化仍然支配著絕大多數人的思想和行為。即使是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有的只是用馬克思主義的詞語,實際上是用傳統文化的精神來理會事物和支配自己的思維與行動。而在普通人的個人的生活,工作以及與他人的交往中,遵循的仍然是傳統文化,其中包括道德,當然是有選擇的使用。
在這裡首先要明確,我們過去對道德資料的引用,一般只限於歷代皇朝的官方主張和歷史文獻,以及經典性的書籍和文藝作品中的宣教。這些資料與社會現實生活是不一致的。對大眾意識中的道德觀念注意不夠 。
民間有很多廣泛流行的道德觀念與官方的號召和經書的宣教是不一致的。所以說,不要把封建社會描繪成官方和經書要求的那麼「封建「。 試舉例說明。
一向認為,封建道德主張男尊女卑,女人不能主事,婦女要遵守婦道,婚姻由父母做主,從一而終等等。 實際上婦女也從事社會政治活動, 如貂蟬參與政治鬥爭,文成公主從事外事活動,花木蘭,梁紅玉 衝鋒陷陣,更有甚者是武則天當了堂堂正正的皇帝,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人們不僅接受,還倍加讚美。
婚姻自主,改嫁,再嫁有的是。以宣楊道德觀為宗旨的三國演義,即使王侯貴族照樣納婚過的女人。如貂蟬女,先為王允侍女,後事董卓,又為呂布妾。
再比如,大眾意識中的歷史人物穆桂英,集美麗,英勇,機智,愛國於一身,後又拜帥統軍。仔細分析,她是個女性,佔據一方為主,戰場上私自選擇敵方將領為配偶,強行嫁入夫家。這是同封建意識相違背的。
更為有意思的是,一些身為社會底層的歌坊女也以自己的道德修養,品行,才智和業績流芳後世。如錢塘詩妓蘇小小,俠肝義膽的李香君,協夫抗敵的梁紅玉,知書達禮的情女董小宛,重情有義的小鳳仙。這都與官方倡導的所謂封建道德背道而馳。
這也是我們考察傳統道德的重要資料。
與之相關的還有對傳統道德規範的理解問題。有時我們用現代漢語對詞的解釋來理解古漢語中的詞,致使不能正確理解傳統道德規範的含義。 試以經常提到的儒家禮教對婦女生活道德要求的「三從四德「為例。
「三從」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表面看來,三從是服從關係,其實不然。 這裡的「從」並不是表面上的「跟從」之意,而是有工作性質的「從事」之本質。
(《儀禮、喪服、自夏傳》) 意思是說女孩子在未嫁之前要聽從家長的教誨, 出嫁之後要禮從夫君,與丈夫一同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堅持好自己的本分,想辦法扶養小孩長大**,並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所謂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說做女子的,第一要緊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後是相貌(指出入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隨便,)、言語(指與人交談要會隨意附義,能理解別人所言,並知道自己該言與不該言的語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這種道德要求,現代看來,限制了婦女活動的範圍,侷限於家庭領域。 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更為重要的是表現了人類社會對社會角色的一般性的要求,直到現在這些準則仍然發揮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積極作用:中國傳統道德是小農社會的產物,是古代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形成了中國延續數千年的政治文明和家庭倫理道德,維護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穩定,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中華文明才得以繁榮和發展。
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近現代,近現代社會是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國傳統道德不再完全適應近代社會的發展,成為制約中國近現代發展的思想障礙,與現代資本主義的民主與法治想去甚遠。這種影響甚至在今天還存在,具體表現就是市場經濟不完善、法制社會不夠健全,甚至由於傳統道德體系已瓦解,新的道德體系未建立起來,導致當代中國社會道德滑坡、社會風氣不正。
我國傳統道德包括哪些?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傳統道德即中華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
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係、人與社會關係和人與自然關係的實踐的結晶。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係,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充套件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
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
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係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核心,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
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八、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
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因為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捨之間,取道義,舍邪心,嚴格自我約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
「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儉廉政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共有的美德。
九、篤實寬厚
中國傳統道德崇尚質樸、樸素的精神。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準,反對虛偽虛妄。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範和美德。
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幹,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
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寬厚的道德人格來打動別人,達到任我溝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巨集大量,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十、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
中國人十分重視「力行」的美德。中國文化認為,人格的完善,社會的進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於行。「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正是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中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中國傳統禮儀,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華大地素有 禮儀之邦 之稱。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 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 冠 婚 喪4種人生禮儀 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 祭地 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 尊師鄉飲酒禮 相見禮 軍禮等 生活類包括五祀...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儒家學說 古典儒學 兩漢經學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 考據之學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 莊子哲學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宋詩 元明清詩詞曲...
中國傳統樂器有多少種中國傳統樂器有哪些
1.器樂合奏 傳統的民間器樂合奏,依其不同的組合,可以分六類 鑼鼓樂,嗩吶鑼鼓樂,鼓吹樂,絲竹鑼鼓樂,絲竹樂,弦索樂。a.鑼鼓樂 鑼鼓勢磅礴 熱烈且酣暢 十番十樣錦 威風響八面 這種和樂但存,樂隊以單一色的打擊樂器組成,少數情況下,可以加一兩種有音高的樂器,如十面雲鑼等。b 吹打樂 吹打地域廣 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