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適應巨集觀經濟形勢發展的要求,發揮文化產業對於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戰略樞紐作用 「十五」期間,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巨集觀經濟形勢的影響,發展速度並沒有提高,這種情況在「十一五」期間有望扭轉。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可能大大提前,2023年提前實現小康,到2023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我國人均消費到2023年將可能實現年均10.
8%的增長,新的消費高峰就要來臨,文化消費將真正成為拉動消費結構公升級的主力軍。這兩年來已經出現了以住房和汽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公升級,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已由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拉動,下一輪消費公升級的帶動性專案將是教育、醫療、旅遊、電信、資訊和家庭娛樂商品等。此外,「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加強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制約居民消費支出的因素將進一步得到解除,消費公升級的速度將會更快。
巨集觀經濟形勢的發展動向充分說明,以文化產業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消費需求,對於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調整經濟結構、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和諧社會發展,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樞紐性作用。我們應該加快改革步伐,以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的重大舉措盡早地啟動新一輪文化產業發展的高增長週期。建議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制訂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中長期發展戰略,為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描繪出藍圖。
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形成新的產業格局和市場格局 2023年是文化體制改革在全國推開的第一年,體制改革的效應將開始全面釋放,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2023年以來,試點地區積極推進**職能轉變,「黨委領導、**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體制改革目標模式已經基本清晰。
可以預見,存量領域國有文化資產之間兼併、重組、整合的速度將加快,迅速產生一批跨行業、跨**、具有品牌競爭力和戰略投資力的產業集團,大大提高我國文化市場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浮出水面。新型的文化產業格局將有利於**對文化產業實施基於市場的內容監管,推動「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的形成。我國文化管理體制將融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統一框架,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全面融入國民經濟的統一市場。
文化體制改革是解放文化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諧發展,走向現代國家的一場革命。建議吸取經濟體制改革和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的成功經驗,組成多部門參與的文化體制改革指導機構,開展全面調研,制定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三、統一和規範市場,推動文化產業全面發展 經過「十五」期間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文化產品和服務比較豐富,人民群眾自主消費文化產品的權利基本得到落實,但是自主生產文化產品的權利還沒有得到充分落實。具體表現為:產品市場已經形成,要素市場還沒有統一(投融資體制改革還在破題階段);不同所有制之間,增量領域和存量領域之間還存在壁壘。
隨著「十一五」規劃對於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的明確,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系正在積極推進,國有文化企業中現代企業制度正在逐漸建立,股份化過程將逐步實現,投融資市場將形成,統一規範的文化產業要素市場將真正建立起來。國有和民營文化資本在統一市場體系中併軌是不可避免的趨勢,這有利於我國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重要特點。在國有文化機構不能迅速鬆綁的情況下,民間資本挾技術與資金雙重優勢異軍突起是不可避免的。
從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看,「增量改革」在體制轉型的特定階段必不可免。就目前而言,開放市場、鼓勵非公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在文化領域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的重點,具有明顯的促進改革的積極作用。活躍民間投資將提高體制內閒置資源要素的價值,並提高延遲改革的「機會成本」,使得國有文化單位改革產生「內生動力」,並使加快改革以「盤活存量資源」更為容易。
「十五」以來我們一直實行以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市場開放的戰略,「十一五」期間應該轉變為以全面開放和構建文化市場推動產業發展的新階段。
四、關注技術進步,在文化產業結構重組中實現體制和機制創新 2023年文化產業的結構變化將可能由技術和資本唱主角。由於技術進步,寬頻和移動通訊技術的歷史性結合已經實現,廣電和電信統一的技術平台和商業平台正在出現,商業模式趨於成熟,資本市場再度活躍,新興文化產業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局面,打破廣電和電信分業經營的格局,推動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和鏈條發生歷史性的重組,對文化體制改革產生巨大壓力。在這個意義上說,十六屆五中全會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加強寬頻通訊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的建議具有重大意義。
新興文化產業領域歷史包袱較少,將成為新型的傳媒監管體制的試驗場所,從而與體制內文化體制改革遙相呼應。 我們應該抓住文化體制改革全面的歷史性契機,最大限度地放開市場准入,統一體制性環境和政策性環境,將發展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建議有關部門抓住數碼電視、網路電視、以及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發展的歷史機遇,革除束縛國有文化資本發展壯大的體制性障礙,主導終端消費市場的整合,抓住這一契機,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五、加強區域協調,尋求產業發展新機遇 為了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國家將區域協調發展列為「十一五」規劃的重點。2023年以來,各地都在積極制訂「十一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的經濟、社會現代化呈現一種從東到西、從城市到農村逐步的分梯度非均衡發展態勢。
處在經濟、文化發展歷史邏輯的不同階段上的各個地區,應該在差別競爭的基礎上,加強整合與合作。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展程度較高,已經處在與全球化最前沿領域「接軌」狀態,可以制定「外向型發展戰略」,著眼於盡快成為全球性文化產業競爭的「一極」,並帶動中西部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市場;如果進一步對近年來兩岸四地文化產業的發展與互動的新態勢在戰略和政策層面予以關注和鼓勵,將有效推動中華文化在東亞以至於全球文化產業競爭中占領先機。中西部地區發展程度較低,應該在**主導下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市場建設,整理文化資源,找造文化品牌,開發特色文化產業。
從全域性著眼,我國文化產業東部實力強大而西部資源豐富,因此,產業發展的龍頭在東部,但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西部。無論在東部還是中西部,文化產業都將成為下一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心。東部發達地區已經到了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以替代傳統產業的階段,中西部地區也應該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經濟結構調整的整體戰略,作為「新興工業化道路」的一種重要選擇。
中西部地區是我國文化資源的富集地區,文化產業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特點,如果成功替代傳統產業,將改寫中西部地區現代化的發展邏輯和路徑。
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新局面 「十一五」期間將成為我國農村文化建設的轉折時期。2023年11月7日,中共**辦公廳、***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全面闡述。 我們應該認識到,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極不平衡,既有所發展又極為不足;廣大農村文化市場的發育極不平衡,既有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費需求不能滿足的問題,又有基本文化權益不能保障的問題。
對此,我們既需要加大**投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克服市場失靈,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又需要積極培育市場機制,發展文化產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改革體制,轉換機制,將文化建設轉移到新的體制基礎上來。
2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 經濟上要大力的收入
,培養文化方面的人才 2**對相關企業進行優惠措施 3加強市場的引導政治 文化是國與國之間了解的重要途徑 2積極組織文化隊伍到外國演出 和交流 3在外面積極辦孔子學院文化 中華上下有5千年的文化歷史 2 要努力的創新,推出更好的文化產品
3樓:匿名使用者
用好文化資源,培養國際文化市場。
談談你對大力發展我國文化事業的看法
4樓:昊懸天下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取得重要進展,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可以成為強市的推動力。
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文化健康發展有什麼影響
5樓:高搜易財富
你好!1、文
化產業變得「泛」與「濫」。 2、文化產業盲目投資,使得一些真正需要投資的沒有得到投資,一些濫竽充數的反而得利。 3、忽視核心競爭力,文化產業沒文化。
4、統計不規範,未納入國家統計系統 5、產業發展中的「一刀切」現象 6、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錯位謝謝!
請你就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提兩點建議
6樓:阿顏大人啊
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7樓:子布
1:**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加快完善相關立法工作
2:教育完善
最後說一下,樓回主的提問有錯答誤,`更好的``促進``發展`這些用詞都說明我國的傳統文化發現的不錯,可現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黨文化的作用下已經快枯萎了,不用再談什麼發展了,趕快先保護把
談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8樓:啊啊
文化是屬於精神、觀念範疇。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品不僅僅再侷限於物質層面,而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讓人在精神、觀念上感到滿足的文化產品。由於生活逐漸富足,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文化產業應運而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早在20世紀,當現代科學技術和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文化產業也隨之成熟。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其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相當龐大。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在中國社會逐漸成熟,
中國的文化產業正勢不可擋地發展起來。
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較晚,但發展迅速,為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越來越大,而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新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該如何審時度勢,緊抓歷史機遇,做強文化產業,使文化成為引領我國新一輪發展和經濟轉型公升級的重要力量,已是我國當前的緊迫任務和重要課題。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談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啊啊 文化是屬於精神 觀念範疇。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消費品不僅僅再侷限於物質層面,而開始追求更高層面的,讓人在精神 觀念上感到滿足的文化產品。由於生活逐漸富足,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文化產業應運而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 按照工業標準,生產 再生產 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
大學生如何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 創造力和凝聚力中。當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外局勢發生了空前劇烈的變化。要在新的形勢下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方位,必須...
怎樣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是把發展文化產業提公升為國家戰略的進一步強化與推進,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現實意義。此前,已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先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部署。十五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 文化產業 概念 十六大進一步明確把文化區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