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在民生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021-03-07 12:46:22 字數 4454 閱讀 8833

1樓:匿名使用者

社會建設取得偉大成就

⒈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滄桑與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站起來了!但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百廢待興。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只有十幾、二十幾美元,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18世紀中期水平。從2023年到2023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緩慢,到2023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為190美元。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到202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約2500美元,總體上已經進入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改革開放30年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從2023年到2023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578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成倍增加。

群眾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人民群眾的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質量進一步改善。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從2023年的67.7%下降到2023年的43.

1%,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從57.5%下降到36.3%。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佔消費性支出比重由2023年的5.1%上公升到2023年的9.5%,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佔消費性支出比重也由8.

4%上公升到13.3%。 生活的巨變使我國人民生活在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正在向更高的全面小康水平邁進。

⒉社會結構發生巨大變遷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特別是2023年以後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動力,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巨大變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已經由原來的農業和農民大國逐步轉變為新興的工業大國,城鎮化水平大大提高。

新中國成立以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的三次產業結構變化可分為兩個時期。第乙個時期是建國之初到2023年,我國

一、二、三產業在gdp總量中所佔比重,由1952 年的53:18:29 變為1978 年的31:

45:24。這個階段中,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動特點表現為第二產業迅速擴張,成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在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發揮主導作用;服務業相對於其他產業增長速度過慢。

第二個階段是從改革開放到現在,

一、二、三產業在gdp總量中所佔比重,由1978 年的31:45:24 變為2008 年的11.

3:48.6:

40.1。在這段時間內,我國的服務業增長迅速,工業平穩發展,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急劇下降,反映出我國產業結構優化的趨勢。

我國經濟結構的這種變化表明,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工業化的中期。

2023年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城鎮人口只有5700萬,城鎮化水平為10.6%,比2023年世界平均水平還低3個百分點,是乙個典型的農民大國。1949-2023年,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2023年達到19.

7%。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經濟發展迅速,大大推動了城市化程序。從2023年到2023年的29年中,我國城市化水平僅提高7個多百分點;而從2023年到2023年的30年中,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從19.

7%公升至45.7%,比2023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城市化速度加快是相當明顯的。目前,我國城市數量達到655個,比2023年增加462個,其中百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

城市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目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創造了全國gdp的63%。

⒊人口結構型別實現歷史性轉變

60年來,我國人口結構型別發生了歷史性轉變,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長率,過渡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再轉變到目前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長率。1952-2023年,中國總人口從5.7億人增加到13.

28億人,出生率從37.00‰下降到12.14‰,死亡率從17.

00‰下降到7.06‰,自然增長率從20.00‰下降到5.

08‰。促使這種人口轉型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和計畫生育政策。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從80年代初期開始在城市戶籍人口中嚴格實施「一對夫婦乙個孩子」的生育政策。

隨著出生率的快速下降,中國的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轉變,總和生育率由70年代初期的6左右降到了目前的1.8左右,這一變化使得中國少生了3億人,社會負擔係數持續下降,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人口數量得到控制,人口素質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中國的大學生比例、有專門技能人才的比例以及勞動力的整體素質都在不斷提高,平均期望壽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未來幾十年,中國將先後迎來勞動年齡人口、總人口、老年人口三個高峰,據測算,2023年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10.1億人左右的峰值;本世紀30年代總人口達到15億人左右峰值;40年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2億人的峰值。

中國目前的人口政策是,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布局,保障人口安全,促進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轉變,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⒋反貧困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一直致力於減少貧困的工作,貧困人口呈下降趨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增長和反貧困政策的實施,中國數億人擺脫了貧困,為全球反貧困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23年到2023年,中國農村尚未解決溫飽的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已從2.

5億下降到1487萬,佔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1.6%。

世界銀行2023年公布的資料表明,過去20多年裡,全球脫貧事業成就的67%來自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的貢獻,全球貧困人口將呈增加趨勢。中國也成為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開始實行以經濟增長為目標的扶貧開發戰略。2023年**和***發布《關於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在全國篩選出幾百個貧困縣,實行重點扶貧,從2023年到2023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1.25億減少到8000萬,平均每年減少640萬,貧困發生率從2023年的14.

8%下降到2023年的8.22%。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決定,從2023年到2023年,力爭用7年時間,基本解決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

為此,***制定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畫》,經過7年的扶貧攻堅,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由原先的8000萬減少到了3000萬,佔農村人口比重下降到3%左右。

雖然扶貧成果顯著,但中國扶貧事業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了乙個新的階段,****制定了《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23年)》,要求在「十一五」期間(1996-2010),基本完成592個扶貧重點縣的14.8萬個貧困村(覆蓋80%左右的貧困人口)的整村推進扶貧規劃,在繼續致力於減少絕對貧困人口的同時,縮小城鄉差距,縮小地區間差距,縮小低收入群體與全社會的差距,從而實現全社會的平衡增長。

⒌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形成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逐步建立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但中國在計畫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較小,社會化程度低,保障功能較弱,而且撫卹救濟標準長期不變。

改革開放以後,針對當時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一些突出不合理的問題,從2023年開始,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改革探索:一是擴大了社會保障的範圍;二是提高了保障的標準;三是增加了保險專案;四是緩解了企業之間負擔輕重不同的矛盾;五是出台了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條例,使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開始走上法制化、正規化和社會化發展的道路。社會保障制度由計畫經濟條件下的國家負責、單位包辦、封閉執行的制度安排,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責任共擔、社會統籌的制度安排。

2023年,中國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了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提出了建立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以及政事分開、統一管理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社會保障改革全面鋪開,改革的重點是實現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探索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202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項決定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方案和框架,逐步轉向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以便與經濟體制的改革相適應。

2023年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和2023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3年年底,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1890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3169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240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1381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9181萬人。全年2334萬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4291萬農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近5000萬農民工參加了工傷保險,4000多萬農民工參加了城鎮醫療保險。

全國2729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口為8.14億,參合率91.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支出總額為429億元,累積受益3.

7億人次。2023年全國將有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年滿60周歲、符合相關條件的參保農民可領取基本養老金。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乙個重大的決策。取消農業稅結束了農民2600多年來種糧納稅的制度,而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則將結束中國數千年來農民沒有社會保障的狀況。

威寧縣草海鎮在工業上所取得的成就

丁丁愛答題 看這個鎮上的企業給鎮上做了多少貢獻。交了多少稅,解決了多少人就業 三六沖九 陳就是更新了技術帶動的地方發展,我覺得他的貢獻非常大。 夕熹 在工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千祺瑞 答 威寧縣草海鎮在工業所事實應該取得成就。 巴真如 威寧縣草海鎮在工業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哪些?威寧縣草海鎮在工業方面所...

近年來我國在 關注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 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廢除農業稅,全民辦理醫療保險,調整房地產貸款政策,低碳經濟,南水北調,提高個人工資收入徵稅標準 防止通貨膨脹 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 1 以人為本,關注民生 改善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 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公升人民生活質量等。...

把誠實守信作為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具有重要的現實

誠實守信是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最高層次要求 為什麼說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重點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既 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對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實踐的正確反映。加強道德建設,要以誠信為本 操守為重 守信光榮 失信可恥為基本要求,增強全社會的誠實守信意識。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