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韓式尕靜
蘇州到崑山縣共六十里,都是淺水而沒有陸路,百姓都苦於往來涉水,很久就想要築長堤。但蘇州到處都是水鄉,沒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間,有人建議,在水中用粗竹蓆和乾草做成牆,排立兩行,相距三尺。
在離牆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道牆。撈起水中淤泥填實到竹蓆牆中間,等淤泥幹了,就用水車汲去兩道牆中間的積水,牆中間六丈寬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來築堤。
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橋,來溝通南北的水流。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還給予人們交通之便。
2樓:匿名使用者
如下,(*^__^*) 嘻嘻……
蘇州到崑山縣共六十里,都是淺水而沒有陸路,百姓都苦於往來涉水,很久就想要築長堤。但蘇州到處都是水鄉,沒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間,有人建議,在水中用粗竹蓆和乾草做成牆,排立兩行,相距三尺。
在離牆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道牆。撈起水中淤泥填實到竹蓆牆中間,等淤泥幹了,就用水車汲去兩道牆中間的積水,牆中間六丈寬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來築堤。
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橋,來溝通南北的水流。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還給予人們交通之便。
《夢溪筆談》雁蕩山 原文翻譯
3樓:夜璇宸
一、譯文:
雁蕩山是天下一座奇特、秀麗的高山,可是
自古以來的地理圖譜表籍上都沒有提及過它。宋代祥符年間,因為修建玉清宮,在開山伐木時,才被人所見,這時它連個山名都沒有。根據西域的書籍記載,說有乙個名叫諾矩羅的羅漢,曾住在中國東南海邊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
唐朝乙個叫貫休的和尚寫的《諾矩羅讚》中,也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
這座山的南邊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看可以俯視大海,然而當時的人依舊不知道雁蕩、龍湫到底在什麼地方。後來人們因為採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上有乙個大水池,它當作傳說中的雁蕩了;山下有兩個水潭,以為就是大、小龍湫了。
至於經行峽、宴坐峰,那都是後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朝的宋代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他把永嘉一帶所有的山水幾乎都遊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個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呢。
我觀察雁蕩山的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的、高約千尺,高高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它的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山谷裡面。從外往裡看這些山峰,什麼也看不到;只有走到山谷裡面來,才能看到它們的峭拔林立,直衝雲霄。
推究形成的原因,應當是被山谷裡的大水沖刷的結果,沙土都被沖走了,唯獨剩下了這些巍然挺立巨大的岩石。至於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統統都是由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
從下面望這些山峰,都是高聳的岩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裡的峰頂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還低於周圍山地的地平面。世界上溪谷裡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像神龕一般的岩石,也都屬於這一類情況,成因是相同的。今天的成皋、陝州以西的大山澗中,直立的土層往往可達百尺,高高聳立著,可算是規模較小的雁蕩山的相似形,只是這裡是黃土的,那裡是石質的罷了。
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看見,那麼謝靈運沒有到過,從事理上說就不奇怪了。
二、原文:出自 北宋 沈括 《夢溪筆談》
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
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冊芙蓉峰龍湫。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讚》,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
後因伐木,始見此山。
山頂有大池,相傳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又有經行峽、歸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幹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
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自下望之,則高岩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陝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擴充套件資料
一、作品簡介:
《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該書在國際亦受重視,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據現可見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夢溪筆談》一共分30卷,其中《筆談》26卷,《補筆談》3卷,《續筆談》1卷。全書有十七目,凡609條。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各個門類學科,其價值非凡。
書中的自然科學部分,總結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成就。社會歷史方面,對北宋統治集團的腐朽有所暴露,對西北和北方的軍事利害、典制禮儀的演變,舊賦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較為詳實的記載。
《夢溪筆談》成書於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2023年至2023年間。作者自言其創作是「不繫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書名《夢溪筆談》,則是沈括晚年歸退後,在潤州(今鎮江)卜居處「夢溪園」的園名。
該書包括祖本在內的宋刻本早已散佚。現所能見到的最古版本是2023年(元大德九年)東山書院刻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元大德刻本是為善本,其流傳清晰,版本有序,歷經各朝代,數易藏主,至2023年,在***主持下,於香港購回。
二、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202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2023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2023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4樓:無際等級
原 文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讚》,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容峰,峰下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後因伐木,始見此山。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為雁蕩;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
山頂有乙個大湖,據說是叫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把它叫做龍湫。又有經行峽、宴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予觀雁蕩諸峰,皆峭拔險怪,上聳千尺,穹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幹霄。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之穴。
自下望之則高岩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陝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譯 文溫州雁蕩山(是)天下奇特、秀麗(的一座山),但是自古以來的地圖地理資料(對雁蕩山)都不曾有記載。(宋代)祥符年間,因為要建造玉清宮,開山砍伐木材,才有人發現這座山,這時還沒有山名。根據西域書記載,羅漢(名叫)諾矩羅的,住在中國東南大海邊的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
唐朝和尚貫休寫《諾矩羅讚》,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這(座)山南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可以)俯視大海,但(當時一般人)不知道雁蕩、龍湫所在的地方,後來(宋代)因為採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山頂有(乙個)大湖,傳說把它當作雁蕩;(山)下有兩(個)水潭,就把它當作(大、小)龍湫。
還有經行峽、宴坐峰,都(是)後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唐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的時候,所有永嘉(一帶)的山水,幾乎都遊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
我觀察雁蕩山許多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約)千尺(高),高大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雁蕩山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一些山谷裡面。從周圍山地外面遠望這些山峰,什麼也看不到;走到山谷裡面,(才看到這些山峰)峭拔林立,直衝雲霄。
推究它(形成)的道理,應當是被山谷裡的大水沖刷,沙土都沖走了,唯獨(剩下這些)巨大的岩石巍然挺立(在那裡)。像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也)都(是)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從下面望這些山峰,(是)高聳的岩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裡的山峰峰頂卻又)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這)許多山峰的頂部還低於周圍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裡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底部凹陷像神龕的岩石,也(就是)這一類(情況)罷了,(它們和雁蕩山谷裡的許多山峰的成因,原理是相同的。)現在的成皋、陝州以西的大溝谷裡高聳直立的土層往往高達百尺,高高地聳立著,也(可算是)形體齊備而規模較小的雁蕩山的許多山峰,只是這裡是黃土的,那裡是石質的罷了。(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是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所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發現它,謝靈運沒有到過(這裡),從事理上說是不奇怪的。
夢溪筆談作者介紹,《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是
沈括 復1031 1095 字存中,號夢溪制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 科學家。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 1063年 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 檢正中書刑房 提舉司天監 史館檢討 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 1080年 ...
夢溪筆談的作用,夢溪筆談中說明了石油的哪些作用
夢溪筆談 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宋史 沈括傳 作者稱沈括 博學善文,於天文 方志 律曆 醫藥 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 夢溪筆談 為 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被世人稱為 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
夢溪筆談講的是什麼
夢溪筆談 包括 筆談 補筆談 續筆談 三部分。筆談 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 故事 辯證 樂律 象數 人事 官政 機智 藝文 書畫 技藝 器用 神奇 異事 謬誤 譏謔 雜誌 藥議 百科上有 夢溪筆談 中所記載這方面的見解和成果,涉及力學 光學 磁學 聲學等各個領域。特別是他對磁學的研究成就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