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的韻腳聲調必須相同嗎

2021-03-07 14:58:00 字數 5234 閱讀 3345

1樓:儀天樞

格律詩的押韻是依照平水韻的,是古韻,現在也有人提倡用今韻。

古韻把語音分為四個聲調:平上去入,大體上,平聲就是現在的一二聲,上(音賞)聲基本上是現在的三聲,去聲基本上是現在的四聲,入聲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沒有了。

格律詩一般是平聲韻,由於平聲太多,平水韻中分上下卷寫,就有了上平和下平。 每個聲分若干目,以其中乙個字命名,押韻時只能用乙個韻目中的字。

州,流,秋三個字屬於【下平 十一尤】目

光,梁,昌三個字屬於【下平 七陽】目

如果像宵,包,刀這樣就分別屬於【下平 二蕭】、【下平 三餚】、【下平 四豪】三個韻目,就不能押韻

平水韻及參考請看:

嚴重警告補充:詩韻必須依平水,今韻尚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還不能以之為乙個標準準則,而且韻書的修改是乙個很巨大而艱難的工作,在短時期內是不會達到高度共識的,基於所有的古詩都依照平水韻而寫,我們對古詩的研究必須要依靠平水韻,而且現在大多數詩人還在用平水韻,所以寫詩盡量用平水韻。

如果實在嫌平水韻麻煩不易掌握,那就依照現代漢語拼音和四聲來創作就是了,不必依照沒有多少人遵從的「新規則」

2樓:

通常一三五七四句的韻腳是仄聲。二四六八是平聲!如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中的後是仄聲,而秋即為平聲。不過古代的韻腳跟現在的押韻的字不一定一樣。如果要自己寫詩,其實不必那麼嚴格,通常像樓主那樣的押韻就可以了,甚至不一定要嚴格押韻,只要讀起來順口即可!

3樓:牽尋緣

格律詩是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的詩。它規定詩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講平仄,嚴格壓韻,而且律詩的中兩聯要對仗等。它是根據漢語一字一音,音講聲調的特點和詩歌對**美、形式美、精煉美的特殊要求而產生的,所以具有相當強的生命力而流轉不息。

所以從嚴格的角度來說韻腳聲調必須相同。

州,流,秋三個字押韻

光,梁,昌這三個字也押

4樓:匿名使用者

參考平水韻,韻腳用每個韻部的即可。

為什麼唐朝律詩的第三句一定不能押韻?

5樓:匿名使用者

不僅是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也不押韻。

原由是:律詩以兩句為一專聯,這一

聯才算是完屬整的一句,也就是說奇數句必須與後面的偶數句相加才算是一句,押韻是指完整句子句尾的字,所以,奇數句不用押韻。另外,不像今天所說的押韻,可以不管聲調,只要韻母相同即可。律詩的押韻,必須聲調一致,即平聲押平聲、仄聲押仄聲。

不允許平仄通押。而一聯中上下句子中的用字是平仄相對的,也就是說,第三句的最後乙個字平仄,必與第四句最後乙個字平仄是相反的。平仄不同是無法押韻的。

第五句第七句也是如此。

唯獨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6樓:齊東人也

因為在今體詩中僅限平聲韻,而出句和對句因對偶要求必須平仄相對,第三句為出句,如果這句押韻則對句就無法押韻了。

為什麼古詩中第三句不押韻

7樓:聽落葉的悲傷名

不僅抄是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也不押韻. 原由是:律詩以兩句為一聯,這一聯才算是完整的一句,也就是說奇數句必須與後面的偶數句相加才算是一句,押韻是指完整句子句尾的字,所以,奇數句不用押韻.

另外,不像今天所說的押韻,可以不管聲調,只要韻母相同即可.律詩的押韻,必須聲調一致,即平聲押平聲、仄聲押仄聲.不允許平仄通押.

而一聯中上下句子中的用字是平仄相對的,也就是說,第三句的最後乙個字平仄,必與第四句最後乙個字平仄是相反的.平仄不同是無法押韻的.第五句第七句也是如此.

唯獨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絕句(包括律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但尾字必須是仄聲,若用平聲,則須押韻。對嗎?

8樓:匿名使用者

日體詩的鑑賞與寫作常識中國在世界上號稱「詩國",主要是由於舊體詩作品之富、作者之眾成就之高幾乎無出其右者,新詩雖然成就也頗不俗,但畢竟由於興起、發展的時間短得多,作品之數之質似乎與舊體詩不可同日而語。舊體詩體裁多樣,今天我們只講所謂近體詩一一「近體

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何以稱「近體詩"?

1、分類: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

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2、格律:絕句(包括律詩)首句可以不入韻,但尾字必須是仄聲,若用平聲,則須押韻。平仄:關於平水韻一一南**水人劉淵所編今音分陰、陽、上、去即

一、二、

三、四四聲,古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平水韻106部實際就分屬於平、上、去、入四個類別之下。

格律詩講究平仄,如使用《平水韻》指導格律詩聲調,則其中「平"即為平聲,

「上、去、入"即為仄聲。平者,平也。仄者,側也,即不平也。

四聲大體上的特點: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供參考。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嗎?必須得講究平仄嗎?

9樓:我是誰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嚴格,格律詩講究平仄,填詞要講究平仄,古體詩除了押韻外不講究平仄。

先秦到魏晉時期的詩與歌都是韻文,最早都是用來歌唱的,截止到魏晉時期,並沒有平仄的概念。

關於四聲、平仄的觀念是從南北朝才開始有的,齊梁以前沒有什麼平仄,當然寫詩也不考慮平仄。在齊朝永明時期,以「竟陵八友」為代表的永明體詩人開始注意四聲:平上去入。

其中平就是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

在齊梁以後,詩人開始注意四聲與平仄的應用,沈約等人甚至搞出了作詩要注意的「八病」,「八病」之說完全基於四聲與平仄理論,不過後人對於八病並不是完全認可。

在初唐時期近體詩(格律詩)開始有了明確的規則,四種平仄相間的基本句式,按照對仗、黏連規則組合成了四種詩體。格律詩在唐高宗時期被納入了科舉考試,舉子們作詩時「平仄」有問題就出局了,絕對不能有半點馬虎。

不過即使是在唐朝,也不是所有的詩都要考慮平仄,很多詩人喜歡寫不講究格律的古體詩,這類詩體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其他的字都不需要注意。

總結即齊梁以前的古人作詩不考慮平仄;齊梁以後的古人作詩分兩種,作格律詩要注意平仄,作古體詩只需要注意韻腳的平仄即可。

10樓:檀香透窗櫺

詩詞中的平仄要求很嚴格,古詩詞中的律詩、絕句等必須講究平仄,古體詩可以不講究平仄。

一、講究平仄的原因

①節奏感

所謂的節奏感是很重要的乙個區別於其他文體的特徵,不僅僅是中國詩,西方詩也有這種東西,莎翁十四行詩,有一種叫「音步」的東西,是符合英語的固有特點的。

而漢語要有節奏感,自然也是利用它本身的一些特點,經過永明諸位的發現,大概是這樣的:

「平聲長,仄聲短」。組織起來的「音的強弱長短關係」,叫做「節奏」。同樣的,組織起來的「字音的平仄長短關係」,叫做「格律」。

②**感

漢語是單音節字,一字一音,通過字音微妙多變的對比,也就是平仄交錯,可以達到聽覺上的享受,使之悅耳動聽,增強詩詞的抑揚頓挫效果,形成漢語的**美。

平仄是漢語特有的東西,並非古人閉門造車的產物,而是歷代聲韻學家在研究分析古代語音規律後所達成的共識,也帶有一定的約定束成的因素。

二、平仄的概念

從漢字的拼音講起。在我們的普通話中,發音有四個聲調,即第

一、二、

三、四聲。

套到平仄上來講,平聲包括第一和第二聲,即為陰平和陽平;第

三、四聲則為仄聲,其中第三聲為上聲,第四聲是去聲。

擴充套件資料

平仄的應用:

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乙個術語: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上去入三聲。仄,按字**釋,就是不平的意思。

因為平聲是沒有公升降的,較長的,而其他三聲是有公升降的(入聲也可能是微公升或微降),較短的,這樣,它們就形成了兩大型別。

如果讓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著,那就能使聲調多樣化,而不至於單調。古人所謂「聲調鏗鏘」,雖然有許多講究,但是平仄諧和是其中的乙個重要因素。

平仄交錯的規則可以概括為兩句話: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對句中是對立的。這種平仄的規則在律詩表現的特別明顯。

例如***《長征》詩的第

五、六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兩句詩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乙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後乙個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後乙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

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雲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11樓:匿名使用者

詩詞的種類不同,對平仄的要求也不同。古風相對自由,近體詩相對要求嚴格。不以詞害意,是詩詞創作的共識。什麼叫做以詞害意,就是發明一些大家不懂的詞語,表達不出相應的意思。

一。沈宋使格律詩的定型。

先是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文章四友」熱衷於詩藝的研練,文辭華美,五言律詩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隨後的沈佺期、宋之問日臻完善,最終推動了五言、七言律詩體式的定型,詩歌藝術逐漸成熟,格律詩體正式形成。

沈宋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是促成了格律詩的定型。沈宋在以沈約、謝朓為代表的永明體基礎上,從原來的講求四聲發展到只辨平仄,總結出詩歌高低抑揚的平仄變化規律,由原來只講求一句一聯的音節協調發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對以及中間二聯必須上下句屬對,從而形成完整的律詩。

===~引自《光明**》

二。古今格律的不同與認識

如果按照今天對格律的認識,崔顥的《黃鶴樓》是不符合平仄格律的,可宋朝的嚴羽卻說:「崔顥的《登黃鶴樓》為唐人律詩第一。『,可見古今對平仄的認識略有差異。

今人有意引進西洋語法,把詩詞對平仄的要求限制得過嚴,這一點和古人在認識上有差距。

===~引自《古今格律的不同與認識》

三,結合我的創作來說吧

要嚴格符合平仄格律不難,只要使用變格語法,適當地壓縮詞語就行。

其實,歷朝歷代都有不少不符合平仄規律的佳作。如果詞語不能壓縮,不合平仄也無妨。

除了平仄合律的近體詩詞外,還有相對自由的古風體詩詞。劉樹勇在《畫出心中的嚮往》黃華華在《生活頌》中都說,格律詩詞表現今天的生活和經濟活動是相當乏味的。合律也好,出律無礙。

平仄格律是人為發明,創作中可以調整對平仄格律的要求。平仄就是把四聲分成兩類,優勢是增加作品的曲折感,缺點是表現範圍比較少。詩詞創作可以走格律派路線,也可以直抒性靈。

請問李商隱嚴格符合格律詩要求的詩是哪首,要嚴格符合格律詩的要求哦

無題二首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堂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坐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聞到閶門萼綠華,昔年相忘抵天涯。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欄干,犀闢塵埃玉闢寒。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處不棲鸞。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

唐朝,有多少科舉考試中的格律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你讀過幾首

最著名的並且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唐朝科舉應試詩有三首,我全都讀過。分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賦得古原草送別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首詩,表現了野草被燒卻仍然十分地頑強,野草以自身的柔弱戰勝了火焰的剛,讓人感受到了不屈的力量。錢起被稱為 鬼謠 的 湘靈鼓瑟 之所以被稱為 鬼謠 是因為它的結尾宕開一筆,描...

格律詩和古體詩的區別,近體詩和古體詩的區別

古風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按照現在的影視,動漫來定義的話,穿件古裝,吟誦一些古里古氣的句子,便自稱古風作品,好像也沒什麼不行。但是嚴格意義上的古風詩詞並不是這樣。中國古詩詞大家普遍熟悉的是唐朝出現的格律詩,唐人自己命名為 今體詩 宋人在總結前朝詩歌時叫作 近體詩 這個稱呼沿用至今。那麼在格律產生之前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