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觀小山
心咒是佛教語。佛的神咒有大咒﹑小咒和一字咒三種。一字咒又稱心咒。咒為佛菩薩心中精要之法故稱。
一、阿彌陀佛一字心咒介紹:
梵文羅馬拼音轉寫:om amitābha hrīh
藏語讀音: 嗡 阿彌德瓦 舍
梵音讀法: 哦姆 阿彌怛跋 紇哩呵
含義淺釋: 皈依無量光(如來) 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二、觀音心咒
「唵嘛呢叭ທ吽」觀音心咒,出自《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等經典
唵嘛呢叭?吽,發音為:
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
發音註解:
嗡:讀(ōng 嗡),ōm 是正確讀音,om=aum,最後要閉唇。
嘛:讀(mā),舌尖微向下卷,雙唇由閉到開,發爆破音。
呢:ņī 是捲舌音,發音時舌尖要上翹頂上顎,然後放開發ņī音。
叭:(bēi) 後有乙個子音 d,在漢語跟藏語裡都被省略了。可讀成bēidemēi,de 輕而短,一帶而過。
咪:mēi 其它寫法有[口+彌]、[口+迷]等。要讀成mēi,不能讀成 mī,由梵文詞的位置格變化而來。
吽:發音為(hōng轟),也有書注音為(hòng)。發一聲還是四聲都可以,可根據場景與意願自行覺定,多數讀四聲。
擴充套件資料
心咒與佛尊的關係。
在世俗之中,上師金剛薩埵的真身與心咒,這兩者在我們面前都同樣是智慧型的幻變,要明白這兩者沒有差別,聖尊就是心咒,心咒就是聖尊,所以要把心咒受持為聖尊。
再細緻一點講,如來的智慧型在所化前可以示現一切種種相,如果以如來身能調伏,就示現如來身,如果以平凡身能調伏,就示現平凡相,兩者都是同一如來的智慧型遊舞,實際沒有差別,不能認為一者殊勝另一者下劣。
此處,上師金剛薩埵在平凡眾生前示現為密咒文字相。所以要了知金剛薩埵心咒是金剛薩埵智慧型的幻變,不應把心咒看成凡夫心前的普通文字顯現。
2樓:匿名使用者
心經:就是 這一部、從開始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一直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結束。這個叫心經整首。
心咒: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最後的那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一句就叫心咒。
3樓:流風
就是最後幾句:揭諦……菩提薩婆訶
4樓:法藏
念心經,,有何感想?
一般都說是讀3遍心經加21遍心咒。那麼讀9遍心經加21遍心咒可以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修佛不在念咒而是在行動,多做善舉,多助人,多布施,不殺生,不誑語、不嗔、不怒、不躁、不驕。否則念再多遍**也是佛不入心。
6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佛法注重的是虔誠恭敬的心,解行並進,理事圓融,不在於形式。
讀三遍心經許,念21遍心咒。然後許願 只要有誠心,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嗎?
7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您之前對於佛教是否有過了解。持咒,誦經可以說都是機緣。但是就求願而言,也是一種調節自身的過程,也就是說自己調整成為乙個有福的人,那麼自然會有相應的待遇。
妄求是不行的。沒有種子是無法有果實顯現的。自己其實是種下種子,而後培養,然後才會有果實的。
求願是可以的。不妨這樣吧!為了你的願求,前提是一定是善願,並且考量一下這個願求除了自己以外是不是還會利益更多人。
比如父母親友。例如求財,自己有錢後會不會孝敬父母資助更多窮苦人。以這種心念去求才好。
然後可以許下心願,可以在佛菩薩像前許下心願。為了實現自己的某個願求,自己願誦多少遍經,行多少善事,以及改掉自己的不好習氣。每誦經後和行善後將功德回向,由此希望自己的願求能夠實現。
這本身是乙個修習的過程,在求願的同時在磨練自己。要知道真正的驚喜其實和災禍一樣,都是出在意料之外。災禍沒有人會求,但還是會來臨,這就是果的顯現,驚喜也是一樣。
8樓:夢中的五颱
不是什麼願望都能實現的。難道是做了壞事也沒罪?
佛菩薩一般喜歡善的願,比如利益眾生的,求風調雨順的,這樣的願容易實現,但是只為自己著想的願,一般不容易得到實現。所以真的學佛的人一般不發只為自己著想的願,而是發利益眾生的願,這樣反而容易得到功德。
9樓:匿名使用者
心能否與諸佛相應?
(已大菩提心與諸佛相應)
10樓:匿名使用者
哦,不不不
師兄你誤解佛學了
11樓:執行者肯帕雷拉
別讀經了,不去買彩票就不要求佛祖讓你中一百萬。趕快去幹活!
12樓:冰河頂端
什麼願望 先說出來聽聽
請問各位師兄《心經》如何念誦 是3遍心經21遍心咒還是什麼 有如何回向 謝謝
13樓:繁星流動
回向文:
以此功德業,我不遇愚人,願遇善知識,值遇佛正法,修行戒定慧,直到證涅槃!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戒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回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回向非常重要,錯誤的回向等於導向錯誤的道路。
所以回向的要點是:
第一:發願不要遇到愚人,不要遇到壞人,愚人將你指導到錯誤的方向上,壞人會陷害、傷害、殺害他人。
第二:發願遇到善知識,這樣可以在善知識的指引下走上正確的道路第三:發願遇到佛陀正法,修行佛陀正法,佛陀的正法非常難遇到,社會上各種修行方法,甚至邪法,不遇佛陀正法,是沒辦法能真正的解脫的。
第四:發願斷除一切煩惱,證悟涅槃。
第五:將功德與一切眾生共同分享。
念完3遍心經21遍心咒需要回向嗎?如何回向?
14樓:匿名使用者
頂 果 欽 哲 法 王,對回向的開示:
每一次修行都要封上封印,將所累積的任何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利益他們走向解脫。回向的任何功德永遠不會失去,就像放在大海中的水滴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功德如果沒有回向,只能產生暫時的效果,像水滴放在炙熱的石頭上,立刻會蒸發。
15樓:匿名使用者
回是迴轉,向是趣向,回**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於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種種功德,全部貢獻出來,普遍到法界中去。回向約可分為三類,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由此看來沒有念過多少遍心經、心咒才需要回向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說需不需要,這個不是必須的,是根據你自己的意願決定的。
17樓:潛淑敏熊壬
回向文:
以此功德業,我不遇愚人,願遇善知識,值遇佛正法,修行戒定慧,直到證涅槃!
願我此功德,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戒德,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回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回向非常重要,錯誤的回向等於導向錯誤的道路。
所以回向的要點是:
第一:發願不要遇到愚人,不要遇到壞人,愚人將你指導到錯誤的方向上,壞人會陷害、傷害、殺害他人。
第二:發願遇到善知識,這樣可以在善知識的指引下走上正確的道路第三:發願遇到佛陀正法,修行佛陀正法,佛陀的正法非常難遇到,社會上各種修行方法,甚至邪法,不遇佛陀正法,是沒辦法能真正的解脫的。
第四:發願斷除一切煩惱,證悟涅槃。
第五:將功德與一切眾生共同分享。
心經,從開經偈開始,3遍**,21遍心咒,回向文。如果一天要唸好多次,每次都要這樣嗎?
18樓:潛川
這個倒不至於,這是乙個持誦方式,如果時間比較短暫,也可以簡化的,譬如**改為一遍,心咒改為三遍,都可以的。持咒念經,關鍵是端正我們的心,感悟佛菩薩的智慧型,不是在於數量,而是在於每一次是不是專心致志,恭恭敬敬,一心不亂的。
19樓:棒棒糖果
制心一處認真念,一次與多次,都沒有關係的。
讀心經3遍,21遍心咒最好嗎?我廣而推之,7遍心經49遍心咒,不知對不對,請指教,謝謝
20樓:百度使用者
3、《心經》「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總義為:來吧、來吧,快快到達彼岸。亦可理解為,覺悟、覺悟、快快覺悟。
因為《心經》是佛陀在世時就有的經書,是觀音菩薩給舍利佛於「定」中所講,後來佛陀印證,舍利子整理成文的。這也是後來別人看到這裡就有「咒語」,以為佛陀也與婆羅門教一樣重視咒語而把大量的婆羅門教的咒語私自新增到經書裡面的原因。
《心經》的「咒語」源自前面的心經的經義,整個心經都是讓人如何「觀自在」的經義,講完經義之後的「咒語」的意思是「覺悟、覺悟、快快覺悟」的意思,是婉轉的用一句大家不太明白的言語來強調、照應前面的經義,這是佛法的活潑靈動之處,更是展示「大智慧型到彼岸」的形式。
4、由此而言,「咒語」都是為沒有覺悟的人說的,是神聖設給「佛子」的考關,你只去念咒語,就是沒有通過考關的人,就會由「佛子」直接蛻變為「法奴、魔子魔孫」。你如果為了念而念,無異是在宣示「我就是死不覺悟」、堅持顯現「我相、人相、眾生相」的頑固心態!我們覺悟了我們還會去念嗎?
不會。如果我們覺悟了還去念,就是在上演「上了岸負舟行」的荒唐鬧劇!
因為修習咒語的人在展示「我相、人相、眾生相」(死在了「四相」上)而無法成為覺悟的菩薩,所以不能「覺悟自性」的結果必然導致你念過十遍咒語就已經入魔了!
不管你念誰的咒語,都是在上演「以色見我,以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的荒唐鬧劇!你說你怎麼可能不入魔呢?!
觀音心經中的心咒是哪幾句三遍心經加21遍心咒,什麼是心咒
觀音心經和心咒是兩個概念 六字大明咒又稱觀音六字真言 觀音心咒等。持誦此咒,利益頗多。唵嘛呢叭咪吽,發音為 嗡 ng 嘛 m 呢 n 叭 b i 咪 m i 吽 h ng 發音註解 嗡 讀 ng 嗡 m 是正確讀音,om aum,最後要閉唇。嘛 讀 m 舌尖微向下卷,雙唇由閉到開,發爆破音。呢 揭諦...
讀三遍心經許,念21遍心咒。然後許願只要有誠心,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嗎
不知您之前對於佛教是否有過了解。持咒,誦經可以說都是機緣。但是就求願而言,也是一種調節自身的過程,也就是說自己調整成為乙個有福的人,那麼自然會有相應的待遇。妄求是不行的。沒有種子是無法有果實顯現的。自己其實是種下種子,而後培養,然後才會有果實的。求願是可以的。不妨這樣吧!為了你的願求,前提是一定是善...
「話說三遍淡如水」下一句是什麼,上聯 話說三遍淡如水 求下聯
話說三遍淡如水,驢叫三遍也噘嘴。快馬也要響鞭催,響鼓也要重錘擂。同樣的話說過三遍後就跟水一樣沒有味道了,再說多三遍後就膩掉讓人厭煩了.用了誇張手法.參考資料 話說三遍淡如水,再說三遍打驢嘴 同樣的話說過三遍後就跟水一樣沒有味道了,再說多三遍後就膩掉讓人厭煩了.用了誇張手法.上聯 話說三遍淡如水 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