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海浬或者英呎。一般的深度單位『它沒有專屬的詞彙。
海浬:航空航海上度量距離的單位。沒有統一符號,通常為nm(也可以是奈米),nm和nmi。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所用的符號是n mile。它等於地球橢圓子午線上緯度1分(一度等於六十分,一圓周為360度)所對應的弧長。由於地球子午圈是乙個橢圓,它在不同緯度的曲率是不同的,因此,緯度1分所對應的弧長也是不相等的。
1海浬=子午線長度的兩倍÷360÷60≈1852.25-9.31cos(2δ)(m)。
δ是緯度。當δ=0度,即在赤道上時,1n mile的長度最短,為1842.94m;在兩極最長(δ=90度),為1861.
56m。約在44度14分處,1n mile的長度等於1852m。這是目前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2023年國際水文地理學會議(international extraordinary hydrographic conference)通過的海浬的標準長度。
1海浬=1.852公里(千公尺) (中國標準)
1海浬=1.85101公里(千公尺)。(美國標準)
1海浬=1.85455公里(千公尺)。(英國標準)
1海浬=1.85327公里(千公尺)。(法國標準)
1海浬=1.85578公里(千公尺)。(俄羅斯標準)
最短的海浬是在赤道,1海浬=1843公尺。
最長的海浬是在南北兩極上,1海浬=1862公尺。
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300m,以地球平均半徑算出的1海浬為:
1海浬=2*π*6371300/360/60=1853.3m
正如如同英呎的英文單詞意義一樣,foot簡稱 ft ,古英國時期因為沒有國際公認的度量單位,所以人們往往使用自己的腳來測量實地的面積,久而久之,一種基於成年男子單腳的長度就被公認為英國等國家認可的標準度量衡。德國人出了一招,讓最早從教堂出來的16個男子量出左腳的長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商就是一尺。
(1) [foot]∶根據人腳長度而定的古時和現代的各種長度單位中的任何一種;尤指一般用於英語國家的長度單位,等於1/3碼或12英吋。
(2) [footer]∶長度或高寬度為特定英呎數目的人或物。
英呎,舊時寫作「呎」,是英國及其前殖民地和共和联邦國家使用的長度單位。美國等國家也使用。
在中國台灣與香港,仍然寫作「呎」(讀作「英呎」)。內地也曾使用這個漢字,2023年在《關於部分計量單位名稱統一用字的通知》加以廢除。
「呎」是近代新造的字,借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尺」,並加口旁以示區別。
2英呎4英吋(2 feet 4 inches)通常寫作2′−4″、 2′ 4″或2′4″。
2樓:匿名使用者
大海深度用千公尺為單位
3樓:匿名使用者
海浬,英呎,一般的深度單位,它沒有專屬的詞彙
4樓:麥芒神
公尺,英呎,英尋都有,看習慣
海洋分為幾個深度? 5
5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深度分為5個水層:海洋上層(200公尺以上)、海洋中層(200公尺〜1千公尺)、海洋深層(1千公尺〜4千公尺)、海洋深淵層(4千公尺〜6千公尺)、海洋超深淵層(6千公尺以下)。
根據陽光透過的光線強弱劃分,從海洋表面到200公尺深的水層,叫做海洋上層,這裡陽光透過海水,水裡比較明亮,海水是蔚,藍色的;從200公尺到1000公尺深的水層,叫做海洋中層,這裡陽光不能全部透過海水,光線十分微弱,海水是一片黑藍色;從1000公尺到4000公尺的水層,叫做半深海層,這裡覺察不到一點兒陽光,一片漆黑,是乙個黑暗世界;4000公尺以下為深海層,這裡就更加漆黑了,不過半深海層和深海層的魚類大部分都有發光器官,以幫助它們在黑暗無光的環境中覓食和行動。
根據海水深度,結合海底地形和海洋生物群特徵,可將海洋分為濱海、淺海、半深海及深海等4個環境分割槽。
根據海水溫度及生物種類,海洋深度可將海洋劃分為:濱海帶、淺海帶、半深海帶和深海帶。
濱海帶海水溫度晝夜變化大,含鹽度也隨水流通暢程度及氣候條件變化,海洋生物主要為能抵禦風浪的兩棲動物,植物則為藻類和紅樹林。
淺海帶水溫受季節變化,海水鹽度變化不大,含氧充足,海洋生物十分豐富。
半深海帶水溫低,生物匱乏。
深海帶生物貧乏,以浮游生物為主。
6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一般分為四層,三個水區。從海洋表層(200公尺)到海洋超深淵層(11000公尺)根據每層的陽光照射度不同,那裡生活的動物和植物也大有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邊下潛,一邊探索海洋吧。
海洋第一層:照光層
介紹:在照光層裡,陽光明媚,絲絲陽光從天上照射到海面下,整個海灣溫暖極了。因為這裡陽光充足,所以有很多魚生活在這裡。一般這個區域會存在珊瑚礁,生態十分優越。
溫度:平均20度,陽光充足
區域深度:0-200公尺
生物:海豚、照明水母、沙丁魚、鯊魚、小丑魚、 **吊、藍色吊、海龜、河豚、海馬、海草、珊瑚,浮游生物。
海洋第二層:弱光層
介紹:這一層算是陽光和黑暗的交叉處吧,再往下就又冷又黑了,這一層已經有點冷了,只有少數動物在黑夜時, 才會下來找食物。
溫度:5-10度,溫度慢慢變冷
深度:200-1000公尺
生物:抺香鯨、大王烏賊、大章魚等(其他生物不明)
海洋第三層:深海層
介紹:這裡已經又黑又冷了,潛水員是到不了這裡的,只能靠坐潛水器才能到這裡。這裡生物慢慢的變多,不過卻很小、很奇怪。
這裡的食物也很少,這裡的生物不僅要保護好自己,還要找方法去捕食獵物。
溫度:0-4度,夠讓你體會什麼叫作寒風刺骨
深度1000-6000公尺
生物:琵琶魚、燈魚、小飛象章魚、斧頭魚、海參、等(有海底熱泉)
海洋第四層:深淵層
介紹:這裡漆黑無比,大家都說的馬里那亞海溝就在這層,這裡已經是海洋的最深處了,裡面很神秘,連最聰明的科學家也對這裡知之甚少。
溫度:0度以下,到這裡會被凍死。
深度:6000-11000公尺及以下
生物:不明
好啦,整個海洋就給你介紹完啦!對了,忘了說海洋的三個水區了,三個水區是:陽光區、晨昏區還有死光區,再見!
7樓:四川萬通汽車學院
海洋分為三層:「海洋表層水
」為水深200公尺以上的海水;「海洋中深層水」為水深200公尺~700公尺之間的海水;「海洋深層水」為水深900公尺以下的海水。
從海洋學的理論上講,在大陸架外部海域的補償深度(即海洋植物發生光合作用的極限深度,一般認為以200公尺為其極限值)以下,便可稱為「海洋深層」(無光層)。
反之,淺於200公尺以上的海水則稱之為「海洋表層」(有光層)。
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為3800公尺,從海洋學理論廣義上講,地球上的海水有95%為海洋深層的海水。由於有光層與無光層並沒有乙個明顯的界限,實際上在海洋表層和「海洋深層」之間還存在著乙個過渡層,即「海洋中層」。
8樓:鏡中花
海底最深處有1種獅子魚和一些貝類。
9樓:匿名使用者
分為海洋上層(0-200),海洋中層(200-800),海洋深層(800-4000),海洋深淵層(4000-6000),海洋超深淵層(大於,等於6000)
10樓:杜詩睿
分為5個水層,第1層:海洋上層(180公尺以上)第2層:海洋中層(180公尺〜1千公尺)第3層:
海洋深層(1千公尺〜4千公尺)第4層:海洋深淵層(4千公尺〜6千公尺)第5層:海洋超深淵層(6千公尺以下)
11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淺層(0~200公尺);海洋中層(200~1000公尺)海洋深層(1000~3000公尺);海洋深淵層(3000~6000公尺);海洋超深淵層(6000~10000公尺以上)
12樓:匿名使用者
海洋淺層 海洋中層 海洋深淵層 海洋超深淵層
13樓:紫衣伊子
3、4個吧 地理資料上有
1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海洋的深度12000公尺
我們知道現代海洋的平均深度為4000公尺,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為1.1萬公尺。為什麼古代海洋的深度12000公尺呢?要想搞清這個問題必須首先搞清海洋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膨裂說認為,要搞清海洋是如何形成的,必須首先要搞清地球是如何演化的。地球膨裂說認為,太陽系是原始太陽**形成的。46億年前,太陽因內部的核聚變而發生**,飛出許多熔融的火球,這些熔融的火球冷卻後形成了行星、小行星、衛星、月亮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卻的過程中,由於受到表面張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來不及收縮成球形,而冷卻成了不規則的形狀,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行星。一些小一點的火球由於離大火球較近而被「俘獲」,形成了大火球的衛星。
地球膨裂說認為,46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後,熔融的地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鐵、鎳等重的物質下沉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鎂、鋁、上浮形成地殼;氮、氫、氧輕物質等形成大氣圈。40億年前,由於地球氣溫逐漸下降,岩石圈開始形成。這時地球的半經是現地球的1/2、表面積是現地球的1/4。
因為岩石圈封閉了地球,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釋放出的熱量散發不出來,造成岩石圈內部的溫度增高、壓力逐漸增大,地球開始膨裂,現地球的半經是古地球半經的2倍。
太陽的表面溫度5800攝氏度,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3%、 氦約佔27%, 其它元素佔2%。太陽色球是等離子體層, 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
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它的密度比色球層更低,而它的溫度反比色球層高,可達上二百萬攝氏度。因為太陽色球是等離子體層,日冕中的物質也是等離子體,所以氫、 氦, 其它元素都以離子狀態存在。當太陽**,熔融的地球從太陽飛出時,便攜帶了大量的氫、 氦, 其它元素。
這時的地球5800攝氏度。當地球從太陽飛出後,溫度逐漸降低。
43億年前當地球的溫度降到1000攝氏度時離子的氫、 氦, 其它元素便由離子狀態演變成分子狀態。
40億年後,由於地球的熱量不斷散發,地球表面溫度降到400-700攝氏度(居里溫度),氫、氧分子形成水分子以水蒸汽狀態存在,岩石圈形成。
39億年前地球的溫度降到100攝氏度沸點以下,大氣層中的水蒸汽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整個地球,深度1.2萬公尺,海水並不鹹。
由於岩石圈封閉了地球,地球內部的熱量散發不出來,地球開始膨脹,體積開始增加,海水的深度開始變淺。
38億年前,生命在海洋中誕生。
8億年前,地球的氣溫逐漸降至攝氏零下30度,大陸上的海水全部結成冰,大陸被極地冰川、山岳冰川和冰原所覆蓋,冰層的厚度5公里,海上的冰層也有一公里厚,海洋生物只能在更深的海洋中生存。這就是「雪球地球」時期,這也就是「雪球地球」的形成原因。這時的岩石圈厚度最大,也最堅硬。
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性物質不斷衰變放出熱量,內部壓力逐漸增大,岩石圈開始發生膨裂,使海水開始從大陸上退卻,流入岩石圈裂縫形成海洋,岩石圈開始露出海面形成大陸。
2億年前,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性物質不斷衰變,釋放熱量,地球內部壓力不斷增加,地球發生了大的膨裂,岩石圈膨裂露出海面形成了七大洲,海水流入裂縫形成了四大洋。
6500萬年前,地球發生最後一次大膨裂,岩石圈徹底露出海面,大陸徹底形成了;海水最後一次從地球上徹底退出,流入海洋,海洋徹底形成了。
海水從8億年前開始從大陸上退卻,到6500萬年前最後一次退卻,共用了7億多年,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大陸上沒有發現8億年前的陸相沉積層和6500萬年前以後的海相沉積層的原因。因為地質年代是根據物種滅絕劃分的,物種滅絕又是地球膨裂形成的,所以從地質年代可以看出,從震旦紀到第三紀共11個地質年代,地球共發生11次較大膨裂,(其中有5次大的膨裂) 。地球每膨裂一次就形成一次造山運動,體積就增加一次。
這也就是說,地球膨裂了11次,形成11次造山運動(其中有5次大的造山運動),海洋從地球上退卻11次,物種滅絕11次(其中有5次大滅絕),岩石圈露出海洋的面積增加11次。
古代海洋的深度12000公尺的證據:
1、我國科學家在珠穆朗瑪鋒地區,發現早奧陶世至始新世中期的海相沉積層厚達1.1萬公尺;美國科學家在阿巴拉契亞山脈發現海相沉積層厚達1.2萬公尺; 波斯灣地區的沉積岩以海相碳酸鹽岩為主,沉積厚度5000-12000公尺;我國華北地區的海相碳酸鹽沉積主要集中在中上元古界、及古生界,沉積層厚度一般6000——13000公尺。
科學家在大陸上的其他地區,發現普遍存在幾千公尺至近萬公尺的海相沉積層,例如四川盆地的海相沉積層厚7千公尺、塔里木地區的海相沉積層厚近1千公尺。既然是海相沉積層,就一定是在海洋中沉積的。既然海相沉積層厚達1.
2萬公尺,這說明海洋深度當時一定超過1.2萬公尺。
2、按科學家推算,海洋沉積物的沉積速率每千年3公釐,要沉積成1.2萬公尺厚的海洋沉積層需要40億年,這和海洋覆蓋整個地球39億年的時間吻合。這說明12000公尺的海相沉積層是在海洋中形成的。
3、因為海水總量不變,古海洋海水的總體積等於現代海洋海水的總體積。現代海洋海水的總體積為3.61億平方公里,乘現海水平均深度4公里,為14.
44億立方公里。因為古地球岩石圈膨裂形成了現在的大陸所以古地球的表面積等於現在的大陸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
海水的總體積14.44億立方公里以除古地球的表面積1.49億平方公里,約為10公里,古代海洋的深度約12000公尺。
作者;賴柏林
成語填空,什麼湖什麼海,「什麼大海」成語填空
五湖四海 w h s h i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w h s h i 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出 處唐 呂岩 絕句 斗笠為帆扇作舟 五湖四海任遨遊。例 句1.來自 的人們,為了實現四化這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五湖四海 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
為什麼天和海都是藍色的,為什麼天空和大海是藍色的?
琴琴 因為經過空氣中的一些水分子折射後就變成藍色的 天藍色的綠茶 所謂海天一色啊! 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天是蔚藍的,照映著大海也是藍色的,大海的藍色又反襯著天空 為什麼天和海都是藍色的?海是因為水在天空的影響下,看著像藍色,但是實際上水是無色的,天空是因為太空是偏藍的深色,在太陽的照射下變成天藍色。 ...
有關大海的網名起什麼好跟海有關的唯美古風網名大全
心深似海 海是哭藍的天 海是天孤獨時寂寞的倒影 亡魚憶海咎由自取 埋海.亂了夏末涼了海 島是海哭碎的心 亡海之旅 清夏藍鯨海巷小鎮與涼夢 再美不及皇冠海 魚說魚忘海七秒。海說海記魚七年。時光海夏城綠了光陰藍了海 離淪的海 海不會不藍 埋海.天空與海 雙木成林淚成海 深藍及海 梔海你好,以上是為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