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外飛仙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效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製各種複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紡織是一種服務於人類穿著的手工行業,紡紗織布,製作衣服,遮醜飾美,禦寒避風,防蟲護體,大約便是紡織起源發展的重要動機。
古史傳說中國先民是從「不織不衣」①、「而衣皮葦」②,然後演變到「婦織而衣」③。這種傳說是與穿著文化的發展規律相吻的。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製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所謂衣裳,便是指用麻絲織成布帛而縫製的衣服。
這則記述反映的正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紡織業誕生,麻、絲衣服開始出現並流行的真實情況。甘肅秦安大地灣下層文化出土的陶紡輪,表明原始的紡織業在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便已出現,距今已有 8000 年左右的歷史。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原始紡織業開始呈現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大發展趨勢。
全國各地文化遺址普遍可見到與紡織有關的遺物,其中,最為重要者有下列諸例: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年代近 7000 年。曾在出土的牙雕盅上發現刻劃蠶紋四條,並發現檾麻的雙股線痕跡和出土了木質紡車和紡機零部件。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距今約 6000 年。
發現迄今最早的葛纖維紡織品,實物是用簡單紗羅組織製作,經線以雙股紗線合成的羅地葛布。
1926 年,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經人工割裂過的「絲似的、半個繭殼」,這是迄今最早的蠶繭實物,距今約 5000 多年。
河南鄭州青台遺址,距今約 5500 年。發現了粘附在紅陶片、頭蓋骨上的苧麻、**布紋和絲帛殘片,同出十多枚紅陶紡輪。其中絲帛殘片是迄今最早的絲織品實物。
河北正定南楊莊仰韶文化遺址,距今 5400 年,1980 年出土兩件陶塑蠶蛹,這則是迄今最早的陶塑蠶蛹。
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距今 4700 年。除發現多塊麻紡織技術較草鞋山葛布先進的苧麻布殘片外,還發現了絲帶、絲繩和絲帛殘片。從絲織品編織的密度、拈向、拈度情況看,錢山漾的繅絲、合股、加拈等絲織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以上例項情況說明,麻織和絲織的技術與習俗,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地區均已獲得迅速的發展和流行。尤其是草鞋山羅地葛布的發現,證實了傳說的「五帝」時代即新石器時代的確存在「夏日衣葛」的習俗。
《左傳?哀公七年》:「禹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帛即絲織品,萬國持有絲織品,其語雖未免有些誇大,但卻反映了禹時及夏朝的絲織習俗的盛行。《帝王世紀》:「未喜(妹喜)好聞裂繒之聲而笑,桀為發繒裂之,以順適其意」,夏桀王為討好妹喜而撕裂的繒,便是指絲織品之一種。
《管子?輕重甲》:「昔者桀之時,女樂三千人……無不服文繡衣裳者。
」這種「文繡衣裳」,自然非絲織品而莫屬,以此足見夏代絲織業之發達和絲織習俗之流行。有關夏代的紡織情況,在考古發掘中也有所表露:
1960 年,二里頭遺址出土的一件銅鈴上,粘附有一層紡織物痕跡,經發掘者觀察認為是麻布痕跡。
1980 年,二里頭遺址ⅲ區發掘的二號墓中的一件玉圭,在刃部和頂端都粘附有麻布殘跡。
1981 年,二里頭遺址墓葬出土的獸面銅牌和一件銅鈴上,也都發現麻布痕跡。
以上考古發現表明,夏代除了流行如文獻傳說的絲織業外,在社會的中、下層,恐怕主要是流行麻葛類紡織習俗。
商朝的紡織,至少已有絲織、麻織、毛織、棉織等等。
商代的絲織,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錄中,已有充分的反映。甲骨文已見桑、蠶、絲等字,桑字如桑樹的象形,商代已種植桑樹,這是沒有疑問的。種桑是為了養蠶,蠶字也是蠶蟲的肖形。
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曾發現過半個蠶繭,浙江河姆渡牙雕盅上也見蠶的刻劃圖形,鄭州青台、浙江錢山漾發現的絲織品,均說明新石器時代的養蠶習俗存在當確鑿無疑,養蠶習俗至商朝更加盛行,這是合乎常規的繼承發展,說商代養蠶業十分發達,這也應毫無疑問,殷墟考古發現的玉蠶即是一有力的佐證。養蠶是為了抽取蠶絲,抽取蠶絲後便可以進行絲織,甲骨文的絲字,是兩束纏繞好的抽絲象形。桑、蠶、絲是絲織的前提,種桑、養蠶、抽絲技術的發生與發達,使商朝的絲織業也取得了空前發達的成就。
《說苑?反質篇》說:殷紂王「錦繡被堂……非惟錦繡、絺、紵之用邪!
」《帝王世紀》也說:殷紂王時「婦女衣綾紈者三百餘人」,此兩則記述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商代絲織的發達情形,考古發掘也證實了商朝的絲織已達到品類繁多、精益求精的階段。如河北藁城台西遺址發現的粘附於青銅器上的絲織物,就包含有平紋紈、皺紋縠、絞經羅、菱紋綺等等;殷墟婦好摹銅器上粘附的絲織品有紗紈(絹)、硃砂染色帛、雙經、緯縑、回紋綺等;武官大墓三件銅戈上也發現絹帛痕跡,殷墟其它地點的墓葬也經常發現有絲繩、絲帶和覆蓋屍體的絲帛片等,在傳世的商代銅器上,也見發現花綺的報道。
商代的麻織,由於更具有廣泛性、大眾性,故其發達情況亦絲毫不遜於絲織。浙江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檾麻痕跡和紡車等,說明麻織業在中國淵源甚早。商代麻織品的發現,已見於北京平谷劉家河商代墓葬和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遺址等,這些發現共同表明,商代麻織的技術水平已達到一定的高度。
商代的毛織,主要見於新疆哈密五堡遺址,該遺址出土的毛織品,有平、斜兩種組織,並用色線編織成彩色條紋的罽,表明毛織技術已具一定水平,遺址年代在西元前 13 至 14 世紀,距今約 3200 年左右,相當於商代晚期。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遺址也曾在麻織品的夾雜中發現一根羊毛,經鑑定屬山羊絨。這些發現表明,中國毛織的技術與習俗,至少在商代便已出現。
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葬中曾出土有青灰色棉布,經鑑定是聯核木棉。武夷山船棺葬的年代與前述新疆哈密五堡大略相同,故木棉紡織的技術與習俗據此而知,大約在商代晚期亦已發生。
西周時期的紡織,基本繼承了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絲、麻、葛織等傳統,並繼承了商代的毛織習俗。考古發掘所見的西周紡織資料,主要有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出土的絲織山形紋綺殘片,青海都蘭出土的用綿羊毛、犛牛毛製成的毛布、毛帶、毛繩、毛線等毛織品。文獻記載中則有不少絲織、麻織、葛織的流露。
《詩?大雅?瞻印》:
「婦無公事,休其蠶織」、《詩?豳風?七月》:
「蠶月條桑……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揚,為公子裳」,《詩?鄭風?出其東門》:
「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陳風?東門之扮》:「穀旦於差,南方之原,不績其麻,市也婆娑」,以上是有關桑、蠶、絲織、麻織和絲**服成品的記述,至於葛織情況,《詩?
魏風?葛屨》、《小雅?大東》均有「糾糾葛屨,可以履霜」的詩句,從句意看,此時期的葛織已不是「夏則衣葛」①或「夏日衣葛絺」②的情景,而是侷限於製作葛鞋上了。
《孟子藤文公上》說:「許子衣褐」,褐即是毛織的衣服,《詩經》中也見到「無衣無褐」之語,結合出土材料可知,西周時期顯然是流行毛織生產習俗的。
2樓:河北永盛紡織
紡織是一種服務於人類穿著的手工行業,紡紗織布,製作衣服,遮醜飾美,禦寒避風,防蟲護體,大約便是紡織起源發展的重要動機。
據考古資料,中國紡織生產習俗,大約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萌芽,距今約 2 萬年左右的北京山頂洞人已學會利用骨針來縫製葦、皮衣服。這種原始的縫紉術雖不是嚴格的紡織,但卻可以說是原始紡織的發軔。而真正紡織技術和習俗的誕生流行當在新石器文化時期。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距今年代近 7000 年。曾在出土的牙雕盅上發現刻劃蠶紋四條,並發現檾麻的雙股線痕跡和出土了木質紡車和紡機零部件。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距今約 6000 年。
發現迄今最早的葛纖維紡織品,實物是用簡單紗羅組織製作,經線以雙股紗線合成的羅地葛布。
1926 年,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經人工割裂過的「絲似的、半個繭殼」,這是迄今最早的蠶繭實物,距今約 5000 多年。
河南鄭州青台遺址,距今約 5500 年。發現了粘附在紅陶片、頭蓋骨上的苧麻、**布紋和絲帛殘片,同出十多枚紅陶紡輪。其中絲帛殘片是迄今最早的絲織品實物。
河北正定南楊莊仰韶文化遺址,距今 5400 年,1980 年出土兩件陶塑蠶蛹,這則是迄今最早的陶塑蠶蛹。
浙江吳興錢山漾遺址,距今 4700 年。除發現多塊麻紡織技術較草鞋山葛布先進的苧麻布殘片外,還發現了絲帶、絲繩和絲帛殘片。從絲織品編織的密度、拈向、拈度情況看,錢山漾的繅絲、合股、加拈等絲織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水平。
商代的絲織,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錄中,已有充分的反映。甲骨文已見桑、蠶、絲等字,桑字如桑樹的象形,商代已種植桑樹,這是沒有疑問的。商代的麻織,由於更具有廣泛性、大眾性,故其發達情況亦絲毫不遜於絲織。
商代的毛織,主要見於新疆哈密五堡遺址,該遺址出土的毛織品,有平、斜兩種組織,並用色線編織成彩色條紋的罽,表明毛織技術已具一定水平。
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葬中曾出土有青灰色棉布,經鑑定是聯核木棉。武夷山船棺葬的年代與前述新疆哈密五堡大略相同,故木棉紡織的技術與習俗據此而知,大約在商代晚期亦已發生。
西周時期的紡織,基本繼承了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絲、麻、葛織等傳統,並繼承了商代的毛織習俗。
紡織印花的技術種類有哪些?謝謝,紡織印花常見的印花方式有哪幾種
印花,是指在紡織物上印刷圖案的技術過程。按照印花前織物的形態,可分為 布匹印花 裁片印花和成衣印花。按照印花時使用的材料和方法,主要可分為 水漿印花,膠漿印花,油墨印花和燙印 轉印印花。特種印花 技術進一步開發與完善,有發泡立體印花 金銀粉印花 珠光印花 閃爍印花 仿爛花印花 反光塗料印花 金屬箔印...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與元素起源和人類起源問題並列是科學中的大問題。50億年前,當地球上還沒有生命物質的時候,地球火山不斷噴出熔岩和氣體,其中有水氣 一氧化碳 氮 氫 硫 磷等,它們在陽光和熱的作用下第一步形成簡單的有機物如鹼基 戊糖 磷酸基及簡單氨基酸,第二步形成複雜的糖 氨基酸,然後編合成多醣 蛋白質及核酸等...
彝族的起源,彝族的起源 10
文化感官 樓上的打錯了一個字,是氐 羌。 雪域 彝族的起源與形成。彝族的先民,與分佈於我國西部的古代氏 羌有著密切的關係。西漢時彝族的一支先民就以 昆明 為名。東漢時的 叟 也是對當時彝族先民的稱呼。唐宋時期的烏蠻人 元以後被稱為 羅羅 是彝族的直接前身。由於種種原因所造成的歷史條件的不同,彝族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