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摯愛辭俜
梁漱溟老先生曾在《中國文化要義》中說,文化就是我們生活的依靠,文化其實是極其實在的東西。而在我看來,文化則意味著生活的方式、觀念和主張。同樣的,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包括生活方式、觀念和主張。
中國文化的實質
談到中國文化,可以說,每乙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看法和認識。這些看法和認識,大概可以歸結為四大類別:一是讚美的態度,為2023年的中華文明而自豪,認為非常地了不起;二是詆毀的態度,把中國的落後歸結為幾千年的中國文化,認為如果不是傳統文化的束縛,我們早就是世界第一強國了;三是既有肯定也有否定,總體上趨於肯定,認為可以繼承和發揚光大;四是既有否定也有肯定,總體上趨向否定,認為傳統文化最好還是作為古董文物才更有價值。
這四種態度,應該說都有各自的道理和看問題的角度。
然而,我們談論中國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逞口舌之利,爭一時的意氣或逞什麼個人的威風。我們的目的是要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化,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立身的根本。這就好像我們的身體,儘管這個身體時常會生個病,或碰個傷口什麼的,不時地會讓我們不舒服,讓我們不好過。
可我們還是得每天要吃飯來餵養它,穿上衣服來保養它,時不時地還要去做體育鍛煉來強健它。同樣的道理,我們對待中國文化的態度,也應該是這樣出於愛護和發揚光大的務實、積極而有效的態度才對。
「積極」,就是盡量去避免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問題,盡量去避免帶著個人的情緒來看待問題,盡量去避免帶著不可告人的惡意來混淆問題。戴著有色眼鏡,帶著個人情緒,帶著不可告人的惡意,這些都屬於消極地對待問題,這樣往往就會容易產生偏見和對抗,不利於問題的最終解決,反而會干擾和妨礙了問題的解決。
「有效」就是要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目的。也就是說,提出問題是為了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去作無謂的爭論,那是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
事實上,我們所要討論的中國文化,在現實中一直就存在著兩種區別很大的不同認識和看法。乙個就是說中國文化應該包括中華民族內各民族的所有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和平等存在的關係。還有乙個,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化,就是以漢文化為主,以其它各民族文化為輔的中國文化。
正是這樣乙個主次分明的中國文化,所以才會形成諸如「炎黃孫子」、「華夏兒女」和「龍的傳人」等等的說法。應該說,這兩種認識和看法代表了兩種根本不同的心態和立場。
我們經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是怎麼個博大精深呢?當然就是體現在它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上。
但是一旦回到現實當中來,往往會有很多人好像就有意無意地忽視了這樣乙個事實:我們所說的中國文化,不單單是指從炎黃時代開始的華夏文化,以及由華夏文化一直逐步演變成為後來的漢文化,還要包括中華民族內各個民族的所有文化,像蒙古文化、**文化、維吾爾文化、滿文化、哥薩克文化、傣家文化和朝鮮文化等等等等,有多少不同的民族就有多少不同的民族文化,有多少不同的山水風情就有多少不同的鄉土文化,有多少不同的鄉民就有多少不同的民俗文化。所有這些民族的、地方的和民俗的文化,都應該是包含在中華民族的範疇裡的中國文化。
也就是說,即便是漢文化,除了常見的經史典籍,也還有在民間口耳相傳的民俗文化,也還有各地風采紛呈的鄉土文化。例如:由於中華大地的遼闊廣遠,加上歷史的悠久而逐步形成的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三晉文化、嶺南文化、徽文化、湖湘文化、荊楚文化、閩南文化、巴蜀文化等眾多豐富多彩的鄉土地域與文化。
事實上,這些民間的地域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比經史典籍裡的所謂秀才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更大。而中國的老百姓們,常常更多的是通過民間傳說、戲曲或**,通過當地的道觀寺廟和歷史遺跡,通過祖祖輩輩的言傳身教來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神韻的。
炎黃子孫、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來歷
想要弄清中國文化,就要先弄清中國的概念。想要弄清中國的概念,就要先去了解中國歷史,從歷史的事實真相中去探源究本。然而歷史的事實真相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了解清楚的。
即便是正史的記載,它也多多少少地摻雜了編纂者的思想、觀念和主張。如此一來,我們就要把放眼歷史長河中的目光收回來,來看看當前腳踏實地的現實。畢竟很多歷史中找不到的答案,往往就會深深地躲藏在現實生活中,不時地伺機來故伎重演。
「炎黃子孫」的說法,來自遠古時期炎帝與黃帝的傳說。那時大約是在西元前2023年左右,當時有三個較大的部落,他們分別是:蚩尤部落、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
這三個部落所居住的地方,大約就是中國的黃河一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原地區。大約是由於天災人禍,先是部落的遷移引發了衝突,然後衝突不斷地公升級就導致了大規模的決戰,最後就產生了最終的炎黃部落。
起先,是炎帝部落向東遷移的時候,與蚩尤部落發生了衝突。後來炎帝被打敗後,就去聯合了黃帝部落,最終打敗了蚩尤。這就是傳說中非常有名的「涿鹿之戰」。
過了不久,據說是因為炎帝要爭做老大的緣故,結果炎帝和黃帝這兩個部落又打了起來。這就是傳說中同樣有名的「阪泉之戰」。最後還是炎帝被打敗了,炎帝失敗後就歸服了黃帝部落。
再後來,由於黃帝部落的影響越來越大,於是在中原地區的居住民們,就都自認為是黃帝的子孫。再以後,由於炎帝當時也作了很多的貢獻,很多傳說裡說他就是那個神農氏。神農氏就是日嚐百草,發明了許多農作物和中藥的那位古人,所以,為了紀念炎帝和黃帝的偉大貢獻,發源於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人,也就是漢朝以後的漢族人,漸漸地就開始自稱是「炎黃子孫」。
根據當代歷史學與考古學的專家們已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西元前2023年。這樣,根據史書上的記載,黃帝大約是在夏朝之前一千年左右。如此一來,中華文明從黃帝時算起,就有大約2023年左右的歷史了。
這也就是「2023年中華文明」一說的由來。
還是在春秋時代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居住民們經過長期的融合變化,就已經形成了乙個大的主要部族,也就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後來到了周朝,也就是西周初年,周成王即位後,輔助成王治政的周公便在原先的洛邑城(約為現在的河南洛陽地區)的基礎上,重新營建了一座規模巨集大的新都城,這就是史稱「周公營建洛邑」後的「新洛」,又被稱之為「中土」或「中國」。
這樣,「中土」、「中國」和「華夏族」合在一起,就被稱為「中華」。由此以後,「中華」也便逐漸成為整個中國的代稱。
由於漢朝時期的輝煌強大,生活在中原地區的人們漸漸地開始被統稱為「漢人」,以致包括華夏族在內的漢朝各民族,也就漸漸地演變成了至今的漢族。到了現代,以漢民族人數為最多的中華民族,就成了中國各個民族的總稱。
然而我們知道,中華民族是由一共五十六個民族所組成的。除了漢族,還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保安族、布朗族、達斡爾族、德昂族、東鄉族、獨龍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仡佬族、赫哲族、高山族、基諾族、京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拉祜族、珞巴族、毛南族、門巴族、仫佬族、納西族、怒族、普公尺族、羌族、撒拉族、畲族、水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土族、佤族、烏茲別克族、錫伯族、彝族、裕固族、阿昌族等55個民族。
因此,**於炎黃二帝、華夏族和漢族的「炎黃子孫」和「華夏兒女」,實際上已經確實不太適合作為整個中華民族的代稱了。
例如,在《統一與**》這本非常有影響的學術專著裡,作者葛劍雄教授就特別強調地說道:「近年來,『炎黃子孫』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範圍越來越廣,由文人學者擴大到社會各界,並進入了**要人的談話和官方檔案,大有取代『中華民族』或『中國人民』二詞的勢頭。這不能不引起稍有歷史常識的人的不安。
」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就是因為如今的中華民族早已經不能簡單地用「炎黃子孫」來概括了。葛教授緊接著繼續論證說:
從秦漢以來,由北方進入黃河流域的非華夏民族至少有匈奴、烏桓、鮮卑、羌、氐、羯、丁零、突厥、高麗、回紇、契丹、黨項、女真、蒙古、維吾爾、回、滿等,其中有的來自遙遠的中亞和西亞。這些民族中,一部分又遷回了原地或遷到中國以外去了,但相當大一部分加入了漢族,有的整個民族都已經消失在漢人之中了。在南方,隨著漢人的南遷,原來人數眾多、種族繁雜的夷、蠻、越、巴、棘、僚、俚等等,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有的後裔的居住區已大大縮小,原來他們的聚居區大多已成為漢人聚居區。
南方的漢人事實上有相當大一部分是他們的子孫。所以,在今天的十億漢人中,地道的炎黃子孫反而是「少數民族」。即使是漢人,如果只認炎帝、黃帝這兩位老祖宗的話,也有點對不起自己的親祖宗了。
由此,我們說,既然中華民族是中國國內各民族的大融合,那麼,中國文化也應該是中國國內各種文化的大融合。當然,我們並不否定具有2023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在其中的積極和主導作用。實際上,正是中華文明有著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這種「吐故納新」的特性,才會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依然具有強盛的生命力,繼續不斷地吐故納新,進而發揚光大。
在這個問題上,葛劍雄教授總結得非常好,他說:「世界上大概不存在絕對純血統的民族;如果有,也必定會退化以至消亡。華夏族由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發展到今天這樣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並非只是依靠了祖先的偉大或血統的優良,而是由於不斷大量吸收了其它民族,凝聚了各民族的精華。
同樣,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來自組成她的各個民族,來自各民族自身的創造力和共同的凝聚力。」
最為突出的乙個例子,就是中華民族對佛教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佛教的發源地是印度,流傳到今天大致分為三大語系: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佛教。
這其中,中國就佔了兩個半之多,中國雲南省的傣族、德昂族和布朗族等民族信仰的佛教就屬南傳佛教。中國**和青海省等地的佛教就屬藏傳佛教。而遍布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的漢傳佛教,不但形成了自成一統的大乘佛教體系,而且還產生了法性宗、瑜伽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和密宗等八大流派。
尤其是有著中國特色的禪宗,一直影響和扎根到了日本、朝鮮和越南,甚至現在歐美也逐漸有越來越多的人對禪發生興趣。
如此看來,即便是被稱為正統的中華文明,例如其中的漢文化,也不單單只是華夏文化一脈因循的結果。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中華文明,早就已經是包括了漢文化、藏文化、蒙古文化和維吾爾文化等多種文化在內的多元化文明,是各個地區、各個民族和各地居民等各種文化的共同累積和沉澱。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弄清楚,傳統的中華文明與新中華文明(即新時代的中國文化),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區別在**呢?區別就在於:
傳統的中華文明是以繼承了華夏文化的漢文化為正統,有「夷漢」之別。而新中華文明則不存在什麼「夷漢」之別,是基於相互尊重和平等對待的各民族文化的共同融合。這個新中華文明,不但繼承了傳統的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內各民族的傳統文化,而且還將吸收了全世界各個國家民族的先進文明。
就像傳統的中華文明是吸收了中華民族內各民族的精華一樣,新中華文明也將是同樣地吸收了全世界各個國家民族文化精華的結果。
(摘自《你是中國人嗎?——解構中華魂》,中國致公出版社2023年
我國有多少人啊,我國朝鮮族有多少人啊
現在應該有15億吧,官方數字是13.82億人。正是因為人口太多 增長太快,中國才實行計畫生育,那麼中國人口到底有多少?很多人認為,由於農村大量超生隱瞞,中國實際人口早就超過15億,甚至 達到16億了。其實筆者在 要是當年中國不實行計畫生育會怎麼樣?一文已經分析,即使1980年就徹底停止計畫生育,最誇...
有多少人知道 壓馬路 的意思解釋下
漫無目的的在馬路上走。1 基本意思 軋馬路,字面理解就是在街上溜達。引申為戀愛男女在街上溜達。社會上很少有壓馬路的人了,但是在大學校園裡,壓馬路依然很流行,特別是對於校園比較小的大學,情侶們通常選擇走出校園壓馬路。現在一些論壇或者網頁上的解釋是逛街。所以也可以是談戀愛。2 其他含義 在廣東更有一種新...
魅族pro7的夥伴們有多少人貼膜了
是推薦使用者貼膜的,魅族pro7是高硬度玻璃,但是沙礫石子等還是會劃傷螢幕的,為了更好的保護螢幕,是推薦使用者貼膜的。魅族pro7畫屏該不該貼膜百家號 因為魅族pro7購機時都是贈送乙個原裝硬殼的,是可以保護手機的畫屏的,使用者只需要配合保護殼使用,不需要貼膜的,如果使用者喜歡裸奔,建議使用者貼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