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思說: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2樓:匿名使用者
把「玉壺」解釋為酒壺,既是推杯換盞時的諧謔,也極符合王昌齡當時的心態。全詩音調諧美,詩風沉鬱,又採用問答形式,別開生面
3樓:ko組織者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代表詩作,也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必背詩歌之一。尤其後兩句,為大多學生所耳熟能詳。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大多數人都把此詩中「玉壺」理解為「用玉做成的酒壺」。這也有所本,如:「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鮑照《白頭吟》)「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駱賓王《別李嶠得勝字》)傳統上理解,後兩句的大意為:詩人囑託朋友辛漸,當洛陽親朋好友詢問起他時,就請辛漸代為說明他王昌齡內心依然純潔無暇——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壺那樣剔透。
歷來大多名家鑑賞也大體如此,清人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雲: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
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願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
故作第二首雲:「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敘出芙蓉樓餞別之意。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於《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詠」的良吏陸徽的話,王昌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誌同。「玉壺」二字見於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是高潔的象徵。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于宦情」之意。
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今人張殿聞《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賞析》(《語文學刊》,2023年03期)雲:它不僅抒發了王昌齡的懷友之情,而且也表達了他的心靈澄澈如玉,所以,俞陛雲曰:
「借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
筆者按:古代詩文中,有關「玉壺」意象,確可實指——「用玉做成的酒壺」;也可虛指——月亮,虛指的用法在古代似乎運用的更為廣泛。
因為圓月——如鏡(鑑)、如輪、如規、如環、如丸,彎月——如鉤、如弦、如弓;於是產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別稱:飛鏡、天鏡、金鏡、金鑑、玉鏡、玉鑑、冰鏡、水鏡、圓鏡、寶鑑,月輪、玉輪、瓊輪、白輪、銀輪、冰輪、孤輪、圓輪、輪輝,玉盤、銀盤、晶盤,清規,金丸、素丸,玉環,玉弓、明弓,玉鉤、瓊鉤、銀鉤、玉簾鉤等。此外,還有玉羊、玉壺、玉碗、碧華、銀苑、金餅等喻稱。
常見的詩句,如:
①團團冰鏡葉清輝。(孔平仲《玩月》)
②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元稹《月》)
③玉輪臥兔初公升魄,鐵網珊瑚未有枝。(李商隱《碧城》)
④汗浸鋪澄碧,朦朧吐玉盤。(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⑤昨夜風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
⑥半夜老僧呼客起,雲峰缺處湧冰輪。(蘇軾《宿九仙山》)
⑦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南園》)
⑧指點南樓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白居易《三月三日》)
⑨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詩無達詁。竊以為,此處「玉壺」意象,代指「月亮」似乎更好,「玉壺」喻為「皎潔的月光」。則後兩句的大意是:
我對洛陽親友的思念之情猶如晶瑩的冰心一般纖塵不染,我思念的情誼會跟隨著皎潔的月光到達洛陽的。況且,以「玉壺」代指「月亮」並非無來由,如:唐·朱華《海上生明月》:
「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辛棄疾的《青玉案》:「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史達祖的《喜遷鶯》:「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
其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處屬於實題虛寫、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竊以為,最擅長此種藝術手法的,是王昌齡的好友李白。譬如: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描寫了孟浩然乘船離開黃鶴樓,詩人對朋友孟浩然扯不斷的離情,猶如滔滔東流的長江水一般綿綿不絕,隨著遠去的帆船,直到天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詩人李白將自己和汪倫的深情拿與桃花潭水作比,詩人相信他們的濃情厚意更甚於深千尺的桃花潭水。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此與「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寄託於皎皎明月,讓明月傳達他們的思念之情,此所謂俗語「千里明月寄相思」是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現手法上,後代繼承者也常「反其道而行之」,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賀鑄的「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王實甫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西廂記》)等等,都運用了化虛為實的表達方式,其好處是使其作品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其實,此處「玉壺」代指「月亮」解,還有乙個旁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共二首,還有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詩歌後兩句,道出了詩人和辛漸在芙蓉樓喝酒,卻為何不能盡興而醉呢?原來朋友要與自己各奔東西,天各一方,從此將天涯孤旅了;朋友即將離別,那麼,就讓這滔滔不絕的寒江之水、皎潔的明月,表達自己對朋友離別的綿綿思念之情吧。
4樓:匿名使用者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說心之清純潔淨如冰晶在玉壺之中。
玉壺就是玉的壺。
5樓:匿名使用者
陶瓷壺,也代表是詩人喜歡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中「冰心」、「玉壺」指什麼?詩句的意思是什麼?比喻什麼?
6樓:寒雲亦雲
冰心玉壺:冰心、玉壺,比喻人的純潔清白的情操。
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古人以「清如玉壺冰」喻人之清白高潔。
唐代詩人王昌齡有《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詩]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
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7樓:ko組織者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的代表詩作,也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必背詩歌之一。尤其後兩句,為大多學生所耳熟能詳。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大多數人都把此詩中「玉壺」理解為「用玉做成的酒壺」。這也有所本,如:「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鮑照《白頭吟》)「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駱賓王《別李嶠得勝字》)傳統上理解,後兩句的大意為:詩人囑託朋友辛漸,當洛陽親朋好友詢問起他時,就請辛漸代為說明他王昌齡內心依然純潔無暇——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壺那樣剔透。
歷來大多名家鑑賞也大體如此,清人俞陛雲《詩境淺說續編》雲: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
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願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
故作第二首雲:「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敘出芙蓉樓餞別之意。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於《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
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詠」的良吏陸徽的話,王昌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誌同。「玉壺」二字見於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是高潔的象徵。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于宦情」之意。
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今人張殿聞《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賞析》(《語文學刊》,2023年03期)雲:它不僅抒發了王昌齡的懷友之情,而且也表達了他的心靈澄澈如玉,所以,俞陛雲曰:
「借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
筆者按:古代詩文中,有關「玉壺」意象,確可實指——「用玉做成的酒壺」;也可虛指——月亮,虛指的用法在古代似乎運用的更為廣泛。
因為圓月——如鏡(鑑)、如輪、如規、如環、如丸,彎月——如鉤、如弦、如弓;於是產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別稱:飛鏡、天鏡、金鏡、金鑑、玉鏡、玉鑑、冰鏡、水鏡、圓鏡、寶鑑,月輪、玉輪、瓊輪、白輪、銀輪、冰輪、孤輪、圓輪、輪輝,玉盤、銀盤、晶盤,清規,金丸、素丸,玉環,玉弓、明弓,玉鉤、瓊鉤、銀鉤、玉簾鉤等。此外,還有玉羊、玉壺、玉碗、碧華、銀苑、金餅等喻稱。
常見的詩句,如:
①團團冰鏡葉清輝。(孔平仲《玩月》)
②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元稹《月》)
③玉輪臥兔初公升魄,鐵網珊瑚未有枝。(李商隱《碧城》)
④汗浸鋪澄碧,朦朧吐玉盤。(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⑤昨夜風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王昌齡《春宮曲》)
⑥半夜老僧呼客起,雲峰缺處湧冰輪。(蘇軾《宿九仙山》)
⑦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李賀《南園》)
⑧指點南樓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白居易《三月三日》)
⑨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詩無達詁。竊以為,此處「玉壺」意象,代指「月亮」似乎更好,「玉壺」喻為「皎潔的月光」。則後兩句的大意是:
我對洛陽親友的思念之情猶如晶瑩的冰心一般纖塵不染,我思念的情誼會跟隨著皎潔的月光到達洛陽的。況且,以「玉壺」代指「月亮」並非無來由,如:唐·朱華《海上生明月》:
「影開金鏡滿,輪抱玉壺清。」辛棄疾的《青玉案》:「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史達祖的《喜遷鶯》:「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
其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此處屬於實題虛寫、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竊以為,最擅長此種藝術手法的,是王昌齡的好友李白。譬如: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描寫了孟浩然乘船離開黃鶴樓,詩人對朋友孟浩然扯不斷的離情,猶如滔滔東流的長江水一般綿綿不絕,隨著遠去的帆船,直到天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詩人李白將自己和汪倫的深情拿與桃花潭水作比,詩人相信他們的濃情厚意更甚於深千尺的桃花潭水。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此與「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寄託於皎皎明月,讓明月傳達他們的思念之情,此所謂俗語「千里明月寄相思」是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表現手法上,後代繼承者也常「反其道而行之」,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賀鑄的「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王實甫的「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西廂記》)等等,都運用了化虛為實的表達方式,其好處是使其作品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其實,此處「玉壺」代指「月亮」解,還有乙個旁證。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共二首,還有一首為:「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詩歌後兩句,道出了詩人和辛漸在芙蓉樓喝酒,卻為何不能盡興而醉呢?原來朋友要與自己各奔東西,天各一方,從此將天涯孤旅了;朋友即將離別,那麼,就讓這滔滔不絕的寒江之水、皎潔的明月,表達自己對朋友離別的綿綿思念之情吧。
芙蓉樓送辛漸中的連是什麼意思
芙蓉樓 是潤州 今江蘇鎮江 的城樓。送 是送別的意思。辛漸 是詩人的一位朋友。題目的意思是 在芙蓉樓送別好友辛漸。1.芙蓉樓 遺址在潤州 今江蘇鎮江 2.辛漸 詩人的一位朋友。3.寒雨 寒冷的雨。4.連江 滿江。5.吳 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簡稱這一帶為吳,與下文 楚 為互文。6.平明 清晨天...
《芙蓉樓送辛漸》意思中心思想,《芙蓉樓送辛漸》的中心思想?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體裁 七言絕句 註釋 1.芙蓉樓 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2.楚山 古時吳 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韻譯 迷濛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芙蓉樓送辛漸的意思芙蓉樓送辛漸的意思古詩意思是什麼?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注釋 1 芙蓉樓 潤州 今江蘇鎮江 的城樓。辛漸 作者的一位朋友。2 寒雨連江 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裡長江上下了寒雨。吳 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3 平明 清晨。楚山 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