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2021-03-09 12:13:34 字數 5489 閱讀 2251

1樓:何秋光學前數學

學習中的為什麼?

首先,家長最好能培養孩子學會預習,而且要在預習中學會提問題,上課時去問老師或和同學討論。這樣,帶著問題去學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其次,家長要在檢查孩子作業時,發現有不對的地方不要馬上讓孩子改,而是要問問他做這道題的依據是什麼,這樣他自己就會發現錯在哪兒了,說明明白了再改。如果孩子都對了,就拿出一道題來,讓孩子講他做出來的過程。

分模組複習。注意總結每個模組、每個知識點的解題技巧。小公升初知識可以分為計算模組、圖形模組、應用模組和選填模組四大部分,每個模組自成體系,建議複習時分類複習。

分模組訓練,學懂每個專題的每個知識點。建議先不要盲目做真題卷,而是分類彙編,有針對性的做題。

建立錯題本,單獨使用演算本。對錯題不僅要搞懂,還要經常複習。讓孩子首先有演算的意識,然後慢慢養成良好的演算習慣。

2樓:匿名使用者

一、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規律性教學

大家都知道數學這一學科是一

門規律性很強的學科,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的,掌握不好哪乙個環節就無法接受新知。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數學規律的形成。例如:

我在教學一年級數的認識時,我緊扣大綱的要求,讓學生在認識數的同時,我對他們進行規律數數的訓練,我首先讓他們數單數,再讓他們數雙數,最後讓他們數間隔是3、4、5、6、7等數,經過這樣的訓練同學們不僅掌握了數的規律,又提高了計算的能力及速度,同時也為以後學習乘、除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拿間隔是3的數來說,3、6、9、12、15、等,當學生學到3的乘法口訣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以前練過的間隔是3的規律數數,同學們馬上就會意識到根據這一數數的規律就會很快記住3的乘法口訣,這樣既加快了同學們的記憶速度,又找到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絡,同時也會讓同學們體味到數學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可大大消除學生怕學數學的心理,起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讓每乙個學生都做到愛思、樂思、學有所獲,時刻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快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進行規律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比較教學

比較法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比較就是通過觀察的方法發現新舊知識間的聯絡,找出新舊知識間的異同點,從而發現知識的增長點。這樣我們就發現了本節課應該掌握的重點內容,同學們可因勢利導,針對知識的增長點進行討論。例如:

我在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我首先讓同學們想一想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法則,再讓學生找出例題與準備題之間的聯絡。(準備題:12×4=?

例題:12×24=?)同學們經過觀察得出準備題與例題之間的不同之處就是準備題的乘數比例題少了一位數,老師首先讓學生把相同的部分計算完,在組織學生討論例題中的乘數中的「2」怎樣進行計算,首先確定「2」在什麼位上,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在十位上,接著討論「2」和被乘數個位上的「2」的乘積應寫在哪一位上,經過討論同學們得出應該把乘積寫在十位上。

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學們經過自己比較、討論得出結論,可加深記憶,提高掌握知識的靈活性,從而提高了同學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增強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多思的好習慣

大家都知道人只有多思才能更多的發現問題,人只有善於發現才會有所收穫。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

因此我們在數學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多思的好習慣。我在教學補充條件的應用題時,盡量讓學生多思考,有幾個可補充的條件,就補充幾種條件,直到再也沒有可補充的條件為止。這樣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的智力發展。

我在教學加法時,我從不把知識侷限於加法的範圍之內,我每教一道加法算式都要和兩道減法算式聯絡起來,也就是讓學生根據一道加法算式,立刻能想出兩道減法算式。經過長期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達到多思的目的。同樣在學習乘法、除法、減法時也採取同樣的方法。

通過這樣的練習同學們增強了加減法、乘除法之間的聯絡。使同學認識到數學的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聯絡、互相滲透的,只有抓住了知識間的銜接點,才能把知識學活,在知識的運用上才能靈活多變,應用自如,以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

求異思維就是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探索客觀真理,力爭有所創見。要想讓學生隨時都有求異思維的意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創設求異思維的意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創設求異思維的環境。例如:

我在教學學生認識除法算式的意義時,我出了這樣一道題:請同學們說出24÷4=?的算式的意義,有的同學說:

「24÷4表示24裡面有幾個4」有的同學說24÷4表示24是4的多少倍?在得出這兩種意義後,我又讓學生想是否還有其它的意義,組織同學討論,最後終於得出了第三種意義,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經過這樣的訓練同學們就會對除法的意義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加深知識的牢固性,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開發了學生的智力,也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完整、充實。

因此求異思維可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可打破傳統的死教條,教師教多少學生會多少,而現在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自己的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五、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能力就是從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問題,以得出問題的答案。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需要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就應逆轉一下正常的思路,多從反面想問題,定會有所突破。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逆向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數的認識時,我在同學們正著數數的同時,讓他們進行倒著數數,剛開始有的同學很不習慣,跟不上數數的步伐,常常接不上,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同學們都適應了這種訓練,這意味著同學們逆向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增強。我在教學應用題時採用從問題入手,從或往前找出解決問題的條件,乙個乙個對號入座,例如:我在教學例題:

工人們修一條路。每天修12公尺,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公尺,幾天修完?

要想知道幾天修完,必須知道這條路的長度和現在每天修多少公尺?回到題中一看現在每天修15公尺是已知條件,這條路的長度是未知的,因此確定這條路的長度是間接條件,也就是我們要求的中間問題,再根據與中間問題有關的已知條件求出這個中間量,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我們的學生如果從一年級就進行這樣的訓練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關資料證明人的逆向思維能力取決於人的右腦,如果右腦能及時的得到開發利用,人的逆向思維能力就增強,同時人的創造力也會有所突破。因此我們在日常的數學課教學中要大力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跟上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作為合格人才就一定要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

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靈活的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六、在數學課教學中練習題要靈活多樣

練習是一節課的收尾階段:「編筐窩簍,全在收口。」一節課的練習關係到這節課的效果的好壞,練習題如果能做到靈活多樣,就能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就會用一變應萬變,做題時就不會生搬硬套,死套規律、公式機械算題,而是能把知識學活,用變通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從而也就掌握了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及解題思路。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講課方法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增強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左右腦都同時得到發展,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加速教育體制改革的程序,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

3樓:阿笨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我國教育開始了全面素質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學習,掌握思考的方式,自主地去學習。而不是僅僅學習基本的知識。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對一切的事物都好奇。

同時,他們擁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進行數學教育的時候應該抓住學生這時期的特徵,加以誘導,讓學生們敢於去思考,敢於去創新。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自主學習的習慣。

舉一反三,其實是思考方式和自主學習的一種表現,而數學有其特定的思考方式,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是對學生們的要求,想象力和創新力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性的思維方式起著重要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動力往往一開始就是源於興趣。對於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周圍的事物都懷著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好奇,他們心裡都會有一句「為什麼」。就是如此的好奇心,還有他們充沛的精力,讓他們擁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力。

因此在數學教育中,激起學生的興趣,就是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出擊,去激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學生們的學習慾望。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直觀的手段,例如在學習幾何時,學習正方體或者正方形時,可以帶上魔方,然後問學生們要不要看個魔術,以此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同時還可以講些謎語、故事等來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僅僅依靠興趣是不夠的,讓學生們去思考問題,去自主學習才是重點。而提出乙個問題然後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考方式,也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而對於問題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問題是否有趣,是否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還要考慮這個問題是否對學生來說難度太大。

因為當問題難度太大將會使學生們失去興趣,失去興趣便會使學生不想去思考,甚至嚴重地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構建對學習數學的思考方式,然後提出更多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們把這些問題聯絡起來,當學生們再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便可以舉一反三地把一些問題和想法說出來。同時,教師應該積極營造乙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們大膽說,大膽做,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們一起**。

因為學生的自主是極其重要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簡簡單單地傳授知識給學生,讓學生一味地去模仿,是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的。培養學生的思考方式,讓學生們自主的去學習,這樣學生們才能理解自己所學的東西。

三、鞏固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一)知識的積累

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學習也不是一天就能學好的。只有通過時間的沉澱,才能將知識積累起來,當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的量,便會產生質變,質變的那刻就是對數學思考的方式和自主學習大成之時。這個時間不會太快,因為不管是學習還是記憶,都是要不斷去閱讀書籍、實踐,這些都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的。

(二)生活環境的帶入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身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許多事情,而讓學生把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帶入到數學學習上,把數學應到實際生活上,能更好的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印象,不僅如此,還可以把生活環境,生活素材也帶入到教學中。例如,把一些與生活中事物相似的東**在周邊,讓學生去尋找、去發現,也或者把一樣事物拿出來,讓學生們去尋找相似的東西,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們對事物的認識,還能讓學生們把這些事物聯絡在一起,從而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因學生而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學習應該是靈活的,不應該去死記硬背,只有激起學生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去自主地學習,才能讓學生們把知識牢牢地記著,才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在實際生活裡。但凡事都是相對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及時掌握學生們的情況,多與學生們溝通,才能分析好學生們的特點,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正確地培養學生們的思考方式和自主學習習慣。

五、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保持積極主動地通過不斷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並加以引導,不斷培養學生們的思考方式和自主學習,讓學生把知識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這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同時教師合理、正確地制定學習方案,也是培養學生思考方式和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 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 技能 能力 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是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 數學意識 解決問題能力 數學資訊交流 創新意識等。青少年們是全能型人才的後備軍,也是祖國的未來...

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1 搭建寬鬆 平等的平台,讓學生敢於提問。2 打牢知識基礎培養良好習慣,讓學生善於提問。3 在主動思考中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答疑中獲得快樂。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數學問題教學是 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中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可以看作8 5 鞏固學生的數感。又如學校開展 保護環境,愛護地球 活動,為增加說服力,而 數感 更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 技能 能力,引發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從中提高學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