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作者簡介?急啊李白資料簡介

2021-03-09 12:24:11 字數 5666 閱讀 9850

1樓:咪浠w眯兮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2樓:清茶半盞

《李白詩集》是 2023年吉林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李白詩集》主要內容:李白,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李白留給後世九百多首詩篇。

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四川江油人,號青蓮居士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出生於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成紀。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

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

內容簡介:

《李白詩集》講述了:西方有句名言:「憤怒出詩人。

」中國古代則有「詩窮而後工」的說法。李白之所以成為偉大詩人,正是命運的窮厄玉成了他。李白的窮厄與憤怒,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產生強烈矛盾的結果。

從青年時代起,詩人就懷著用世的熱情和「濟蒼生、安社稷」的功業抱負,積極投入現實的懷抱,期待政治上有所作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斷碰壁,一再受挫,「中天摧兮力不濟」(《i臨路歌》),直至齎志以歿。韓愈論李白雲: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調張籍》)在窮厄和挫折中,李白鬱積了對現實愈來愈強烈的憤怒,也獲得了對掩藏在大唐王朝盛世背後的黑暗愈來愈深刻的認識。這種感情和認識,與詩人的生活經歷並行發展,推動著李白抒寫個人命運的抒情詩顯示了愈來愈巨大的社會意義和批判力量。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1],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秦安縣),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762年病逝於今安徽境內,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二十五歲時隻身出蜀,開始了廣泛漫遊生活,南到洞庭湘江,東至越州(會稽郡),寓居在安陸、應山。直到天寶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兩年半,就賜金放還而去,然後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乙個真正的道士,過著飄盪四方的漫遊生活。

後世將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歌總體風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時代的繁榮景象,也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4樓:尋找文化的人

李白是一位詩人,外號:詩仙

5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至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6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李白資料簡介

7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縣)。

李白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因李白命「力士脫靴」,高力士引以為大恥,因而以言語誘使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年屆五十二歲,北上途中遊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思想,在邊地習騎射。

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省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

擴充套件資料

李白詩歌取材廣闊,想像豐富,豪邁奔放,為唐詩冠冕。後世詩人如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代的高啟、清代的龔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詩歌的影響。

李白一生創作大量的詩歌,絕大多數已散佚,流傳至今的只有九百多首。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許多題材都有名作出現,而且因為際遇的不同,每個時期的詩風都有所不同。

李白在所有詩歌體裁都有千古絕唱。李白鐘好古體詩,擅長七言歌行、五言古詩、樂府詩、五七言絕句和五言律詩。李白詩風浪漫,包羅永珍,繼承陳子昂提倡的詩歌革命,反對南齊、蕭樑以來的形式主義,把南朝以來柔弱華靡的文風,一掃而空。

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唐詩都得到創造性發展。

李白擅用樂府民歌的語言,很少雕飾,自然率真。樂府精神和民歌語言的運用,達到了極其成熟和解放的階段。李詩想像豐富,結構奇特,極度誇張,比喻生動,並運用大量神話傳說。

8樓:慧慧的網盤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9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生平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

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

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

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失足墜水而死。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

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公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巨集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10樓:樹莞憑豔卉

李白(701—762年),唐朝,漢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鄉),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

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

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

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格列佛遊記》作者簡介,格列佛遊記的作者簡介

喬納桑 斯威夫特 jonathanswift,1667 1745 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家境十分貧寒,出生後7個月父親就去世了,由於母親無力撫養他,於是他的伯父負起了教養他的責任,直至將他送進了當時的都柏林大學。當時的都柏林大學是一所教會學校,是為教會培養忠實 的,而斯威夫特始終十分厭惡大學裡講...

《狼》的作者簡介

狼 的作者蒲松齡 1640年 1715年,明崇禎十三年 清康熙五十四年 是中國清代志怪 作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縣 今淄博市淄川區 人 族裔有爭議 世稱 聊齋先生 蒲松齡平時喜好收集怪異的民間故事,死後以短篇故事集 聊齋志異 聞名於世,塑造了諸如聶小倩 青鳳 嬰寧和蓮香等不少有...

《有的人》的原文及作者簡介,《有的人》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臧克家 1905年10月8日 2004年2月5日 山東諸城人 傑出詩人,著名作家 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 二 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 五 六 七 八屆委員,第 七 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 一 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 顧問,第四屆顧問,第 五 六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