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具有怎樣的特點,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2021-03-10 21:09:40 字數 6261 閱讀 5717

1樓:王翔

中華文化的特徵bai

——du源遠流長、博大zhi精深。

【源遠流長】上溯殷dao週時專期,下至明清時期

,及屬至現代,中華文化從未間斷。

原因:1.文字(漢子)的存在。漢子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為書寫中華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2.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僅有。

3.包容性。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幷蓄。這種文化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現在:

1.獨特性: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地域性。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未中斷。

3樓:萬載四維

有兩千年是封建,孕育了豐富多彩的華夏文明

4樓:妃子葬花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5樓:不是苦瓜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點:簡單來說就是國家本位、宗法意識、等級觀念、禮治主義。

中國古代哲學體系,其核心就是倫理道德學說,其宇宙本體是倫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實體,其哲學理性是道德化的實踐理性。

中國文化十分強調「懲惡揚善」和教化作用。如中國古代文學歷來就強調「文以載道」,十分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提倡美與善相結合。

中國古代文化特別重視宣傳「忠」、「孝」觀念。宗法**的中國古代社會把天下(國家)視為乙個大家庭,封建國家的政體就是按照父權家長制的模式建立起來的,君主是全國的「嚴父」。

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徵有:民族性、農耕性、連續性、傳承性、顯著的倫理型特徵、獨特的價值觀與價值取向。

中國人很早就對文化型別有所認識,古代人已將中原地區的華香農耕文化與周邊四夷的游牧文化或漁獵文化加以比較。

6樓:敢為藝哥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

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佔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型,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乙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侷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7樓:匿名使用者

博大精深、淵遠流長、獨具魅力

中華文化有什麼特點

8樓:祿巨集逸倫孟

中華文化總的特點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華民族在自己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這些傳統,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獲得發展,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特別是中國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作用。

9樓:韶瓏計邈

中華文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上溯殷周時期,下至明清時期,及至現代,中華文化從未間斷。

原因:1.文字(漢子)的存在。漢子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為書寫中華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2.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僅有。

3.包容性。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幷蓄。這種文化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現在:

1.獨特性: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地域性。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0樓:卷靜秀牧良

一、中華文化的特點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華文化的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與**思想為其骨幹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大部分的"中國"、"中華"、"華夏"乃同義詞,皆指黃河、長江流域一帶。

11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化總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的影響: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重大的作用。

中華文化,亦稱華夏文化、漢文化,是指以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其特徵是以中華文化的諸子百家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與**思想為其骨幹而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大部分的"中國"、"中華"、"華夏"乃同義詞,皆指黃河、長江流域一帶。

中華文化發展於華夏文明,華夏文明的源頭有兩個,即 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如今,乙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明史源遠流長,若從夏朝時代算起,已有2023年。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

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多個,而其中又以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為主,中華文明是多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昇華的果實,學術界一般稱之為「多源一體」的文明形成模式。

12樓:律妙音萇森

中華文化只有兩個特點(也可以說是它的基本特徵):

1,源遠流長。漢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這表現在其文化的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並得益於其「求同存異」、「兼收幷蓄」的包容性。

13樓:白若琪是只貓

包容性廣,通天地人和之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已久。

1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已久,包容性廣,通天地人和之理。

15樓:緣曾來過

涵蓋一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16樓:匿名使用者

一句話你可以讀成無數個意思。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17樓:落魄的煙火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時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

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約2023年前至2023年前的陶文、約2023年前至2023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2023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發現於雲南元謀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原始人類。距今近60萬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製造、使用簡單的工具,並知道了用火。距今一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中國各地。

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餘姚河姆渡和西安半坡遺址,發現了人工栽培的稻穀和粟粒及農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開始於西元前2023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區,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其勢力和影響已達到黃河南北,並開始進入奴隸社會。繼夏而興起的商、西周進一步發展了奴隸制度。

之後是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爭霸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階段。

大約在2023年前,中國人已知道了冶煉銅的技術。3000多年前的商代,開始使用鐵器;在製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絲織生產也相當發達,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絲織技術。到了春秋時期,製鋼技術已經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思想學術空前活躍,湧現出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名的哲學家老子、孔子、孟子和軍事學家孫武等人物。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結束了長達250多年諸侯紛爭的戰國時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統一了文字,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貨幣,建立了郡縣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國家框架在以後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們延用著。

他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組織30多萬人在中國北部修建了綿延5000公里的長城,並生前就開始修築龐大的墳墓。2023年發現的、守護秦始皇陵的秦兵馬俑震驚了世界。8000個如真人大小的陶俑、陶馬和戰車栩栩如生,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漢代(西元前206—公元220年)和「絲綢之路」

西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強大的漢王朝。漢代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了極大發展,人口達到5000萬。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西元前140—前87年)是漢王朝最為強盛的時期,他使**政權實際控制的地方從中原擴充套件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亞一帶)。

他派使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啟了從長安(今陝西西安)經新疆、中亞直抵地中海東岸的道路,被稱為「絲綢之路」,中國絢麗的絲織品經此源源西運。隨著東西交往的密切,佛教也於公元一世紀時傳入中國。公元105年,**蔡倫總結了民間造紙的經驗,發明了造紙術,使人類的書寫材料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漢之後,經歷了三國、晉、南北朝、隋等朝代,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實行一系列開明的政策,把中國封建時期的繁榮昌盛推向了頂峰:有發達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紡織、染色、陶瓷、冶煉、造船等技術也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全國水陸交通縱橫交錯。

七世紀六十年代,中國的力量不僅在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擴充套件到中亞的許多城邦。中國與日本、朝鮮、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許多國家建立了廣泛的經濟和文化聯絡。

宋、元、明、清(960—2023年)

唐亡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戰亂頻繁的時期。公元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了宋朝(960—2023年)。宋朝曾先後有北宋、南宋,南宋時政權南遷,將北方先進的經濟、文化推廣到南方,促進了該區域的經濟開發。

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術均居世界前列,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堪稱人類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2023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其孫子忽必烈2023年入主中原,建立元朝(1271—2023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多政權並立的局面,實現了包括新疆、**及雲南地區在內的全國大統一。

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至宋元時期相繼傳入世界各地,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2023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1368—2023年)。其子朱棣(1360—2023年)即位後,開始大規模營建北京城池和宮殿,並於2023年正式遷都北京。2023年至2023年,他派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進行了七次規模巨大的海上遠航,途經東南亞各國、印度洋、波斯灣、馬爾地夫群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的索馬利亞和肯亞,是哥倫布時代以前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程最遠的海上探險。

明朝後期,中國東北部的滿族人迅速崛起,於2023年建立清朝(1644—2023年),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2023年在位)統一了台灣,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還加強對**的管轄,制定了由****最終決定**地方領袖的一整套規章制度。

在其統治下,中國疆土面積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

讀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讀後感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800字以上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我翻開書冊,好像面對著洶湧澎湃的大海,歷史的浪潮滾滾而來。民族的文化,在這裡凝聚 民族的精神,在這裡顯現。我閱讀,我與歷史人物共席對話。我閱讀,我和時代風雲同聲呼喚。我思,我問 是誰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有多少英雄豪傑匡扶正義,有多少志士仁人追...

關於中華文化繼承五千年的疑問

首先,元 清的統治不能認為我們國家被滅了。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自然屬於中國。如果說我們國家滅了,那意思是中華文明在那時候就中斷了?那我們現在不就都成蒙古人 滿族人了?實際上我們還是中國人,這就說明我們文明並沒斷,印度被英國統治了上百年他們歷史就中斷了,因為他們語言文字已經英國化了,所以四大文明古國...

上下五千年的好句,中華上下五千年好詞好句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fv97p6ypuwc 1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部經常爭奪王位,發生內亂 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2 少康從小在艱難的環境中長大,練了一身本領。他在有虞氏那裡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