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姓的遷徙分布

2021-03-12 14:12:19 字數 5004 閱讀 1458

1樓:楚康順

商氏是乙個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體,在當今百家姓中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二百一十位,人口約三十九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望族出汝南郡。商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先秦時有孔子**商澤、商瞿見諸史冊,均為魯國人,加之商姓**眾多,至戰國時,商姓已分布於今河南商丘、陝西商縣、山東曲阜等地。

兩漢之際,商姓已輾轉播遷於今河南平輿、陝西西安以及豫魯交界的今河南濮陽一帶,後經發展,昌盛為當地之望族,上述三地古代分屬為汝南郡、京兆郡、濮陽郡,是故後世商姓有以汝南、京兆、濮陽為其郡望堂號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商姓以上述三郡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周邊播遷,今甘肅、山西、河北以及南部省份的安徽、江蘇、湖北等地均有商姓人入居。隋唐之際,商姓之主流依舊繁衍於北方,但是其在南部省份的商姓也得到了發展。

北宋時,河南開封人商瑗流寓西夏,仕為都知兵馬使,仁宗時因奉使歸宋,奏獻密事,仁宗嘉其義,賜他於浙江淳安以居。南宋偏安江南後,商姓在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進一步擴大,今江西、四川、湖南均有商姓入遷。

宋末元初,蒙古鐵騎橫行江浙一帶,則商姓人有避亂播遷於福建、廣東等地的。元代,世居於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的商姓家族繁衍興旺,其人丁興旺,名人輩出,尤以商挺父子為其傑出代表,其不但顯達於朝廷,而且以書畫揚名於世,誠為後人所仰視。

明初,山西商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河南、河北、山東、陝西、甘肅等地。清康乾年間及其以後,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之商姓有闖關東進入東北三省的,後擴充套件至內蒙古之東北區。此間華東、華南沿海之商姓有渡海赴台者,歷民間至今,商姓分布之地愈廣。

如今商姓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黑龍江、河南、北京、陝西、遼寧、江蘇,這八個大約佔商姓總人口的74%,其次分布於湖北、安徽、浙江、重慶、天津等地。商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插圖)表明: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河北大部、京津、山東、河南東北、蘇皖北部、重慶東南、貴州北端,商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

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2%以上,這部分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9.1%,居住了大約63%的商姓人群。

在內蒙古中部、河北西北、晉陝、寧夏東北、豫鄂渝大部、四川東部、湖南西北、貴州大部、雲南南部、廣西中部、皖蘇南部、浙滬、贛閩北部,商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3%~0.06%,其覆蓋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9.

2%,居住了大約29%的商姓人群。

漢族佔商姓總人口96%以上,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蒙古族主要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北京市、遼寧等地,滿族主要分布於北京市、河北省、吉林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天津市等地,土家族主要集中於湖北省恩施市,彝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當代商姓的人口在38萬左右,有漢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彝族等多個民族。

其中漢族人口約為36萬人(2023年),為中國第二百四十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8%,在全國分布較廣。

2樓:手機使用者

敬氏是乙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五百二十七位,以平陽為郡望。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市,遼寧省的大石橋市,吉林省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湖南省的吉首市、懷化市沅陵縣、張家界市永定區、常德市桃源縣、邵陽市邵東縣,河南省的新鄭市、開封市尉氏縣、滎陽市、許昌市長葛縣、駐馬店市西平縣,四川省的成都市新都區、遂寧市射洪縣、蓬溪縣、南充市南部縣、西充縣、閬中市、南充市儀隴縣、綿陽市遊仙區、鹽亭縣、江油縣、三台縣、梓潼縣,甘肅省的蘭州市榆中縣、隴南市徽縣,重慶市的榮昌縣、潼南縣,山東省的泰安市大汶口,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陝西省的西安市,安徽省的巢湖市和縣,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省,加拿大的溫哥華市等地,均有敬氏族人分布。

敬姓出自黃帝孫敬康之後,據《姓苑》載:「黃帝孫敬康之後。」又《風俗通義》雲:

「春秋時齊國有敬君。陳厲公之子仲,諡為敬,其支孫以諡號為氏。」按,漢有揚州刺史敬韻,南北朝時北周有敬珍。

北宋有個大臣,叫文彥博,祖上本來姓敬,他的曾祖父在後晉做官,後晉高祖是臭名昭著的兒皇帝石敬瑭,「敬」字犯了諱。當時有規定「為了避諱,敬字得拆開,一分為二。凡是姓敬的,要麼改姓文,要麼姓苟。

文彥博的曾祖父不得不改姓了文。可沒多久,後晉為後漢所滅,上來的皇帝叫劉知遠,姓敬的不存在避諱問題了,有些敬姓的後代恢愎了舊姓,有些則不恢復。可過了十多年工夫,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

趙匡胤的爺爺名叫「敬」,這樣姓敬的又犯了諱,只好再次改姓文氏或苟氏。敬姓望居平陽郡(三國時魏分河東郡置平陽郡,治所在平陽,相當於今天的山西省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

3樓:213驗證碼

歸氏或是乙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五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七十一位門閥,望族出京兆。歸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歸氏源出姬姓,相傳黃帝為皇帝之前,曾被封在歸藏國(今湖北省秭歸縣),後來又改封在有熊國。

而黃帝有一些子孫卻仍留在歸藏國,他們就以「歸藏」國名為姓,後逐漸又簡化成了「歸」單字,稱為歸氏。另一支歸姓**於春秋時代的鬍子國(今安徽省埠陽市),國姓就是歸氏,雖然後來鬍子國被楚國並去後,一些國人為了紀念鬍子國,仍以國姓為姓氏,稱為歸氏。據《通志·氏族略》載:

「左傳,鬍子國,姓歸,為楚所滅,後以為氏。」歸姓望出京兆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京兆郡,下轄十二縣。三國時魏置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

大約在今天的陝西省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的地方)。

今河南省的鄭州市、南陽市新野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欽州市欽北區、南寧市武鳴縣,廣東省的廣州市,江蘇省的蘇州市、常熟市,浙江省的湖州市德清縣、海寧市,上海市嘉定區,陝西省的乾縣,台灣省等地,均有歸氏族人分布。

4樓:詮釋

危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四十位門閥。

中國長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內,自漢、唐以來,就有很多以危為姓的人家,東漢學者王符所著的《潛夫論》上說:「危氏,三苗之後」,正是這個意思。自古以來就遍布於現在的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及瓊州等地,。

《舜典》的「傳」中,曾將當時三苗的來龍去脈加以介紹說:「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為諸侯,號饕餮。」黃帝時的夏官「謂縉」,其封地就在中國浙江省縉雲山的仙都山一帶,算是黃帝名下的乙個諸侯。

宋朝的靖康年間,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金兵北虜,福建光澤地方發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泣了三天三夜之後,骨立而死。

中國福建省的邵武市、光澤縣、福州市、廈門市、龍巖市、浦城縣、武平縣、泉州市、三明市寧化縣、明溪縣,江西省的南豐縣、撫州市、南昌市、臨川市、南城縣、靖安市、上饒市、贛州市瑞金市、永豐縣、九江市、玉山縣,萍鄉市安徽省的東至縣、廬江縣,四川省的綿陽市,湖北省的武漢市蔡甸區、咸寧市崇陽縣、武漢市黃陂縣、仙桃市、潛江市、荊門市、天門市,湖南省的;岳陽市;瀏陽市;醴陵市;望城縣、新邵縣、婁底市、益陽市、雙峰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寧市,廣東省的廣州市花都區、梅州市,浙江省的杭州市、衢州市,台灣省的台北市,山東省的蒼山縣、德州市武城縣,貴州省的貴定市,天津市,重慶市,北京市,香港特別行政區,河南省的密縣,陝西省的韓城縣等地,均有危氏族人分布。

5樓:愛潔哥

(缺)勞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勞氏家族的得姓,與乙個地名——嶗山有關,嶗山又名牢山,嶗山古時稱勞山。是山東的一座名山,位於膠州灣東岸,也就是即墨縣的東南,是著名的風景勝地。

相傳秦始皇時方士徐福(徐巿)率領3000童男童女出海訪仙,求長生不老丹,就是從這裡出海的,又返。勞氏,依據《元和姓纂》上記載,正是因為其先祖居住在此地,以地為氏而得姓。這個發源於山東勞山的家族,一向以渤海為繁衍中心,目前全國各地的勞姓人家的老家便在這裡。

望族居武陽郡(今河北省大名縣東)。

今山東省的淄博市、東營市史口鎮勞家村、陽信縣、濱州市、威海市,浙江省,山西省的大同市,江蘇省的徐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欽州市、北海市、靈山縣、合浦市、百色市、南寧市、柳州市、玉林市容縣、賀州昭平和黃姚古鎮,廣東省的廣州市、珠海市、佛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湛江市、茂名市、高州市、化州市、肇慶市、廉江市新華鎮、佛山市順德區、廣州市番禺區,浙江的杭州市、慈溪、餘姚、寧波、金華市等,遼寧省的鞍山市,吉林的長春、雙遼市,重慶市、河南省的淮陽縣,陝西省西安市,安徽省淮南市、江西省九江市、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橋,湖北的武漢、雲夢、仙桃和黃岡等地,均有勞氏族人分布。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勞姓蠻多的。

6樓:大愛研子

尚姓源起周代的齊國。西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認田和為齊侯。至此,齊國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稱田氏代齊。

因田氏代齊並未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屬於一種和平演變,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齊國。儘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後的發展中一直雲山霧罩,所以其早期歷史一直很難讓人知其詳。先秦兩漢是如此,魏晉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見於史冊,而且鮮少,很難讓人窺探其廬山真面目。

唐時,尚姓名人有官任禮部尚書兼侍御史的濮陽人尚衡,以及衛州汲(今河南汲縣)人尚獻甫,還有唐末的農民起義首領尚君長、尚讓兄弟(從其二人經歷來看,應為河南或山東兩省間人)。此際,尚姓一方面表現優異,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軍,使得整個尚姓家族自此龐大茁壯不少。《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講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黨、汲郡。

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這說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於今陝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長治、河南汲縣、山東泰安、肥城一帶。五代閩國王王曦有寵愛尚妃,說明此際已有尚姓入遷福建。

南宋以後,南方各地漸有尚姓家族。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澤(今河北深澤)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遷居河北滿城。元末明初,農民起義軍四起,既為推翻元人統治,又為爭奪皇權互相攻殺,導致中原、華東、中南各地人口銳減,朱元璋統一天下後,因山西表裡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於是從山西移民,尚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地。

明清之際,尚姓開始在南方各地發展起來,並有渡海赴臺,遠播海外者。如今,尚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約佔全國漢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如今,尚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為多,這三省尚氏約佔全國尚氏人口的60%以上。

尚姓源於北,而盛於北。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所載,明清兩代尚姓進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廣、浙江(均兩名)外,還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過六名。北方諸省中以河南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為羅山人。

其次為陝西(八名)和山東(五名)。需要提一下的還有奉天(今遼寧省),有三人入圍。

母姓分布在哪些地區

母姓早期 來主要生活在山東一帶,漢唐源之間在山bai東東部形成郡du姓望族,以平昌郡為郡zhi望。後因戰亂 仕宦 移dao民以及明清之際闖關東等原因,逐步擴充套件到全國各地。母 毋 氏的的歷史很久,但人數不多,如今在山東省的單縣 泰安 鄒城,河南省的永城 夏邑縣 新鄉,四川省的劍閣 射洪 閬中 蒼溪...

百家姓裡姓 冀 的都分布哪裡

冀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四位,人口約十九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12 左右。今山西省的太原市 朔州市山陰縣 長治市 晉中市平遙縣 介休市,山東省的臨沂市蒼山縣 菏澤市 聊城市陽谷縣 青州市 鄄城縣 泰安市 棗強縣 泗水市 莘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梧洲市,河南省的永城市 西平縣 洛...

張姓人口數量,張姓的人口分布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乙個典型的多民族 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專姓及少數民族改姓屬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 255年 314年 建立前涼王朝。張姓在宋版 百家姓 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