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來自微山湖忠厚的藍狐
2答: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那時,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
永王李璘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邀入幕。李白入幕後,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錯誤。他認為天下亂局已定,此時大唐的情形十分類似於東晉永嘉南渡,正是割據江南的大好時機。
因此力勸永王直取金陵,並在永王發動叛亂之後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等語,自比謝安,慫恿李璘割據稱帝意圖昭然。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父、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
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紮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並讓他參加了幕府。
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麼原因,後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完全出乎意料。
至德二年(757)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基本沒有什麼作為,不似杜甫那樣在安史之亂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李白後期基本就是鬱鬱而終
2樓:墮落魔獸
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先是隱居廬山,後被當時的永王李遴三次徵召後出山成為幕僚,結果為爭皇位兩兄弟反目,永王兵敗,李白流放。
李白在安史之亂時期的詩作
3樓:千百味殤
安史之亂激發了李白的創作激情。 其可編年詩歌總量為700餘首,安史之亂前,從他20歲到55歲這30年間,共作詩約500首。安史之亂後,從755年至762年李白逝世,共作詩227 首。
這8年的時間還不足以佔其40餘年詩歌創作生命的1/5,但其詩歌創作卻佔總數的近1/3,顯然詩人面對時代巨變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激情。
詩作例舉
天寶十四載夏秋之際,李白有《夏日陪司馬武公宴姑熟亭序》,司馬武公即宣城郡司馬武幼成。又有《贈宣城趙太守悅》、《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趙公西候 新亭頌》、《宣城吳錄事畫讚》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我找到三首,是李白在安史之亂時期所作.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臺。荊門倒屈宋,梁範傾鄒枚。若笑我誇誕,知音安在哉?
大盜割鴻溝,如風掃秋葉。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中夜天中望,意君思見君。
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
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
贈微所費廣,鬥水澆長鯨。
彈劍歌苦寒,嚴風起前楹。
月銜天門曉,霜落牛渚清。
長嘆即歸路,臨川空屏營。
《游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
病閒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掃雪松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壙上,春草颯已生。
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
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5樓:匿名使用者
符號編號排版地圖
《贈王判官時餘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臺。荊門倒屈宋,梁範傾鄒枚。若笑我誇誕,知音安在哉?
大盜割鴻溝,如風掃秋葉。吾非濟代人,且隱屏風疊。中夜天中望,意君思見君。
明朝拂衣去,永與海鷗群。」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
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
贈微所費廣,鬥水澆長鯨。
彈劍歌苦寒,嚴風起前楹。
月銜天門曉,霜落牛渚清。
長嘆即歸路,臨川空屏營。
《游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
病閒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掃雪松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壙上,春草颯已生。
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
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在李白筆下的月亮是怎樣的李白筆下的月亮
李白詠月,不象別的詩人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還用多不勝計的篇句構織出乙個特殊的世界。李白筆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掛席西江上待月有懷 滿月如鏡,新月如鉤,這是說月的形狀。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
李白,菩薩蠻中「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空 字,亦從 愁 字來。烏歸飛急,寫出空間動態,寫出鳥之心情。鳥歸人不歸,故云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於境界之中。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 惆悵,增添了全詞的 愁 味,使主題更加鮮明。1.菩薩蠻 原文李 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
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為什麼選取
一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 叫著 不如歸去 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 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寫 楊花 且 落盡 是先點時令,這樣的 暮春 在古詩中是乙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 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 子規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