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迷島
雖然《道藏》這一名稱出現得較晚,但將道書收集整理,編成叢書,從東晉就已經開始。甚至道家載先秦兩漢就有收集整理。一般認為,第一部《道藏》的編撰,是東晉的「鄭隱藏書」。
鄭隱是東晉大道士葛洪的老師,葛洪在《抱朴子·遐覽》介紹並著錄了其師鄭隱的藏書。鄭隱共收集道書261種,1299卷。這在當時是乙個很大的數目。
葛洪將「鄭隱藏書」分為「道經」與「諸符」兩大類。近代陳國符先生將它們分為服餌、鍊養、符圖和算律四類。可見這些道書大多與科學技術有關。
除「鄭隱藏書」外,歷代《道藏》的編修大都是在**的主持下進行的。南北朝時期是道書撰著最多的時期,這一時期道書的匯集整理也十分頻繁。劉宋時道士陸修靜得到宋明帝的支援,廣羅各地道經,編成《三洞經書》,並撰《三洞經書目錄》。
《三洞經書》大約收集道書1228卷左右。陸修靜還確立了道書的「三洞四輔」分類法,這一分類法在後世的《道藏》編撰中一直被使用。《三洞經書目錄》早已亡佚,但據北周甄鸞《笑道論》所雲,其中著錄的道書多為經書、藥方、符圖。
梁代孟法師編成《玉緯七部經書》,收集道書的數目不詳,但不會少於陸修靜的《三洞經書》。北周武帝崇道,建有玄都觀,收集道經甚富。當時編有《玄都經目》,共有2040卷道經和4323卷經名。
北周武帝另建有信道觀,延請高道,彙輯道書。《雲笈七籤》卷85《王延傳》雲:「(建德三年,武帝)乃誥雲台觀精選道士八人與延共弘玄旨。
又敕置信道觀,令延校三洞經書,緘藏於觀內。延作《珠囊》七卷,凡經傳疏論八千三十卷,奏貯於信道觀藏。」
王延當時所編的《珠囊經目》收集道書大約8030卷,比前代有所增益。隋朝也編過道書,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大業年間(605-617年),內道場收集道教、佛教經典,撰成目錄。其中道經得目錄名為《眾經目錄》,收錄選材風格不詳、收書卷數不詳。
唐代較為尊崇道教,《道藏》的編撰經久不衰。據《道藏尊經歷代綱目》所雲:「唐尹文操《玉緯經目》藏經七千三百卷」。
尹文操是唐高宗時人,說明唐初就已開始編撰《道藏》。唐玄宗時曾編撰了兩部《道藏》,一部為《一切道經》由太清觀主史崇玄編寫了《一切道經音義》和《一切道經目》。唐玄宗御製《一切道經音義序》中說:
「今且據京中亡內見在經二千餘卷,以為音訓」。可見《一切道經》大約僅存二千餘卷,實際可能不止這個數目。另一部《道藏》在開元年間編成,名為《三洞瓊綱》,關於這部《道藏》的卷數有兩種說法:
7300卷和5700卷。即使是按最少的5700卷計,也比《一切道經》多出許多,這顯然是由皇帝下詔,在全國範圍內收羅的結果。《三洞瓊綱》之外,另有《玉緯別目》,所收多為記、傳、疏、論約九千餘卷。
這是《道藏》編撰史上的乙個高峰,但不久,這部《道藏》便全部被焚於「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以後,又有重修《道藏》之舉。據杜光庭《太上黃錄齋儀》所記:「上元年中收經錄六千餘卷,至代宗大曆年,道士申甫海內搜揚,京師繕寫,又及七千卷。
長慶之後,咸通之間,兩街所餘才五千三百卷。」這一時期收集的道經又沒有留存多久,《道藏歷代尊經綱目》曰:「黃巢之亂,靈文秘軸焚蕩之餘,散無統紀。
幸有神隱子收合餘燼,拾遺補闕,復為《三洞經》。」神隱子所編的《三洞經》卷數不詳,但大致上應該保留了唐代《道藏》的規模。晚唐高道杜光庭在四川也收集道經,但止得三千餘卷,卷數已少了很多。
晚唐至五代藩鎮割據,戰亂頻繁,道經散失焚毀無數。只有吳越一帶較為寧靜。吳越王支援道士朱霄外重建《道藏》於浙江天台山桐柏宮。
這部《道藏》以金粉寫就,約有2000餘卷,但所收道書質量不高,大概只是收集了江南一帶的晚出道經。(在唐初釋法琳《破邪論》和《辯正論》裡提及的道書,有許多與佛教有關的內容,取之與六朝和唐初的道經相比較,基本可以得到印證。但這些容易被認為是道教敬佛、禮佛的內容,在初唐以後及至《道藏》本中都已不見。
[47]因此可能有過道教集中修訂六朝舊本,刪改去掉佛教色彩、容易引起佛教攻擊內容以及淨化道家義理的活動。至於這一活動發生於何時,具體的說法還不統一。如大淵忍爾認為發生在7世紀前半期,柏夷認為這是傅奕領頭的反佛運動之一部分,則應發生在620年代。
前田繁樹認為是唐高宗時期的道教鑑於高祖、太宗朝佛教的辯難而對舊本做出修改。王承文也認為改訂發生在初唐佛道論爭之後。在以上諸説中,前田繁樹和王承文的意見最值得重視。
因為前田氏將此運動的發生定在高宗時期,這正與本文所論《玄妙內篇》「新本」出現的時間不謀而合。據釋道世《法苑珠林》載,道士改寫道經的事情至少發生了兩次。一是在北周《笑道論》以後,二是在麟德元年(664)。
[48]在這兩次之間,622年成書的釋法琳《破邪論》裡提及道教《靈寶消魔安志經》,下有小注說:「道士新改本」云云。[49]可見在北周和唐初,已有道士改換六朝舊本的行動。
675年《一切道經序》(s.1513)和683年御製的《道藏經序碑》似乎暗示了在高宗時期,更具體說是在670-680年代之間,有過一次對六朝道典的整理運動。[50]這次整理不僅是針對佛教的非難而刪改容易引起爭論之處、去除佛教化,也包括將舊典新編擴充,淨化精純道家義理。
祇是由於材料的缺乏,我們對此次道典的整理情況不甚清楚。當然不能把所有六朝本向唐本的改換都認定在此期間,但至少也可將其看作是乙個道典文字變化相對集中的時期。發生這一道典文字改寫運動的歷史背景也不難理解:
巴瑞特(t. h. barrett)說,唐初兩帝與道教的關係實際並不緊密,從高宗開始,道教被李唐皇室充分重視起來。
而他還注意到即便在唐初的幾十年間,同一道典的文字變化也是很顯著的。敦煌道書中的唐寫本道經,特別是那些曾經與佛教有關的,雜有佛教色彩的、道家義理不精純的,大都經過高宗時期的修訂,刪改道經中與佛教有關的內容,與「六朝舊本」已有很大不同。再到玄宗朝,就是所謂「唐本」,也又發生了變化,在此就不能詳論了。
)北宋,是繼唐朝之後又一道教興盛的朝代。宋朝開國之初,太祖、太宗就開始注意扶植道教,召見道士,蒐訪道書、敕建宮觀,使唐末五代戰亂破壞的道教有所恢復。
道教經書,自唐玄宗時編成道藏之後,中原一帶經過五代戰亂,「經笈之逸」,散亂無倫。據杜光庭《太上黃篆齋儀》卷一二論述,「玉笈琅函,十無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編纂不精,雖有人收藏較多道書,也亟待纂修入藏。
隨著北宋的統一,重編道藏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宋開國後,曾先後五次收集整理道經,以唐代殘存《道藏》3700多卷為基礎,重修恢復《道藏》。到了宋真宗時,統治者對道教的崇奉形成了第乙個高潮,宋真宗加封老子為太上混元皇帝,並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並採用千字文編號,天禧三年(2023年)編成7部,稱《大宋天宮寶藏》。
張君房又選其精華編輯成《雲笈七籤》一書。宋徽宗登位後,出現了第二高潮,他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下詔蒐訪天下道書,刊行《政和萬壽道藏》。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
又有王欽若、張君房編校道書《大宋天宮寶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捲,並首次在福州閩縣刻板印刷,史稱《萬壽道藏》或《政和萬壽道藏》。此為道藏的木刻本的開始。然仍不及唐代《道藏》。
其具體表現為列學的空前發展。現僅宋代流傳下的列學著作就有:宋徽宗趙佶政和御注《列子解》(又名《沖虛至德真經**》)八卷;宋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唐殷敬順撰、宋陳景元補《列子釋文補》二卷;孫鸚《列子注》;範致虛《列子解》;程俱抄本《列子論》;洪邁《列子法語》;林希逸《沖虛至德真經注》八卷。
而從宋朝諸書中與《列子釋文》序言可知,列子在宋代廣泛流傳,而陳景元本人對《列子》也非常熟悉。在閱讀過程中,因為古書字句難通,對於一些疑惑無法解決。後來在司馬徽水帳下獲得唐人徐靈府所寫《列子釋文》,但已敗壞不堪。
後經他急手抄寫,才得十之六七。他又據國子監本《列子》校勘,成《i化謬同異》一捲,附於《釋文》之後。可見宋朝搜尋研究列子著作的力度之大,列子思想與義理得到空前發展。
然宋藏亦毀無法窺全貌甚為可惜,
金朝章宗時,編刻《大金玄都寶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編刻《大元玄都寶藏》共計七千八百餘卷。其中大部分為道家哲學義理精華,歷代帝王崇道記和道士與佛教論戰之書,這些書經此焚經之後大部分不存。
自晉唐宋以來歷代隱士與道士精心積累儲存的大批珍貴典籍,這一時期蒐羅增編的各代隱士學者的孤本達到宋元《道藏》的最高數字。經焚經之禍,自南北朝唐宋以來歷代隱士與道士精心積累儲存的大批珍貴典籍、道書,都而致缺佚,早已不存。而留下來的多是帶有佛教色彩的經書。
可知那批典籍之特色與珍貴。歷代道家諸子經典注疏大部分亡佚,古太玄部大部分亡佚、《道藏闕經目錄》所載老君所傳經典基本亡佚。現存者為明正 統十年(1445)刊行的《正統道藏》及萬曆三十五 年(1607)張國祥緝印的《萬曆續道藏》。
現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英宗正統九年又詔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補,於正統十年刊板事竣,共計五千三百零五卷。後世以刊板年號稱其書為《正統道藏》。
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主編成《續道藏》。正續《道藏》共收入各類道書一千四百七十六種,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裝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順序編號,經板十二萬一千五百八十九塊。《道藏》中的各種典籍,都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方法編排。
2023年起,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主持編修《中華道藏》,是以明代正統、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對三洞四輔以外的經書又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歸類,共分七大部類,各部類所收經書,按道派源流和時代先後編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歷經數載,終於在2023年正式出版發行。
有誰知道藏族的真言分別是什麼嗎,有誰知道藏族的六字真言分別是什麼嗎?
藏族的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 漢字音譯為唵 an 嘛 ma 呢 ni 叭 ba 咪 mei 吽 hong 是藏傳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真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的真實言教,故稱六字真言。多用梵文或藏文本母 蒙古地區廟宇還有用八思巴字 書寫 描畫 雕刻在建築物簷枋 天花板 門框 ...
長城的歷史,長城的歷史
長城修築開始於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統一六國後,秦始皇就開始修繕長城,至此,凡是統治過中原地區的朝代,如漢 晉 魏 隋 唐 宋 元 明 清等各個朝代幾乎都有不同程度地修築長城。所以,自西周時期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據記載,秦朝動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
漢字歷史的,漢字歷史的資料
歷史發展 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流行的青銅銘文 金文 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春秋以後,由於諸侯割據,文字異形 秦統一後,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 中車府令趙高 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