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foggy金牛
這是一種禮節,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代表的是一種地位。
皇帝頭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語;冕的上面有塊長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後沿都掛著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掛12串,諸侯掛10串。
有珠簾呢的原因是讓皇帝兼聽公正,做皇帝要有皇帝的樣子,所以必須時時正身。那些珠簾就是提醒皇帝要端正身體。同時,前後珍珠簾也是為了讓皇帝眼明,對待臣子要寬容。
該閉乙隻眼的時候就閉乙隻眼,象隔著簾子看人一樣,不要總是明察秋毫。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塊玉,是為了正音,不聽奸臣的話語,所以有「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成語。
2樓:水千條山萬座
周朝時的差別是前後垂下來的冕旒串數不同,天子12串,王9,上大夫7,下大夫5,級別由高到低依次遞減;秦以後就只有皇帝帶這種帽子了。
國王與王后戴的王冠有什麼區別
3樓:季風邑and途
國王與王后的王冠的區別如下:
皇冠共分為三類,詳細如下:
1.加冕皇冠:加冕典禮用的皇冠,只有在君主加冕時戴上,可能是自行戴上或由教會主教戴上。
2.帝冠:君主平時所戴的皇冠,代表著無上的權力。 貴族有時也會戴著類似的寶冠,代表其身份。
3.后冠:皇后所戴的皇冠,並沒有權力的意義,只是代表其身份高貴。
這就是國王與王后的王冠的最大的差別:乙個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乙個卻並未擁有權力只擁有地位。
4樓:戀勞
皇冠共分為三類,詳細如下:
加冕皇冠,加冕典禮用的皇冠,只有在君主加冕時戴上,可能是自行戴上或由教會主教戴上。
帝冠,君主平時所戴的皇冠,代表著無上的權力。 *貴族有時也會戴著類似的寶冠,代表其身份。
後冠,皇后所戴的皇冠,並沒有權力的意義,只是代表其身份高貴。
在某些古代國家裡,頂冠可能戴在平民頭上而非君主頭上。如古羅**旋而歸的將軍,古希臘奧運專案得勝的選手等,而這種頂冠大多是用桂葉做成的桂冠。
美國自由女神像頭上所戴的頂冠為輻射冠,希里歐斯,即羅得斯島巨像頭上所戴的頂冠也可能是輻射冠。其後大多數仍為異教徒的羅馬皇帝在羅馬傳統的太陽節時配戴亦戴上輻射冠。
今天只有英國仍沿襲君主頭戴皇冠的傳統,不過很多其他歐洲國家的君主仍保留皇冠作為其家族徽章。
王冠和皇冠的區別
5樓:鄭端子昱
其實這個都是翻譯來的,只有外國才叫國王,他們才戴王冠來象徵權力,也就說這兩個是同一事物不同翻譯而已
在中國古代皇帝正式場合頭上帶的叫冕旒
6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的不懂不要亂講,王冠是國王的冠
冕,皇冠是皇帝的冠冕。王冠是歐洲國王帶的表示他是乙個民族的首領所以稱王,比如英王,法王,(卡斯提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這個國王後來合併成了西班牙王國,等等·他們這個泛日耳曼文化圈或者更廣義的拉丁文化圈的皇帝只有乙個就是德皇或者叫做神聖羅馬皇帝,另外對立的乙個皇帝叫做東羅馬皇帝是羅馬帝國**後的東半部保留下來的帝國。神聖羅馬皇帝是得教皇加冕才能算羅馬人的皇帝。
東羅馬直接傳承羅馬帝國底氣足不鳥教皇。歐洲的皇帝就只有兩個理論上任何人不得簪越。後來拿破崙滅了神聖羅馬,原神聖羅馬退位保留奧地利皇帝稱號,拿破崙就加冕為法蘭西皇帝,法國的老冤家英國看了不爽也加冕皇帝,不過英國的皇帝冠冕是印度皇帝,英國滅了印度莫臥兒帝國取而代之的。
對了,東羅馬呢··,這時候東羅馬都躺屍400多年了,東羅馬1453被土耳其以前叫奧斯曼,東羅馬的公主嫁給了俄羅斯大公,俄羅斯大公就認為他繼承了東羅馬的道統,所以把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自己加冕為沙皇。·
7樓:匿名使用者
王冠 :
wánɡ ɡuàn
1.古代帝王所戴之冠。 2.指諸侯王所戴之冠。 3.喻國家主權。
◎ 皇冠 huángguān
[imperial crown] 由君主戴的象徵至高權力的帽子,一般由貴重金屬製作,鑲有寶石
8樓:匿名使用者
王冠:國王的帽子。
皇冠:皇帝的帽子。
9樓:沙之寂
王冠和皇冠都指君主的桂冠.在秦始皇之前,各諸侯國君主一般都稱為王.秦始皇認為自己功績之大前無古人,稱自己為皇帝.
另外還有外國稱發不同.如日本有天皇.一些有君主的國家都有皇或王.他們所戴的冠即皇冠或王冠
10樓:匿名使用者
都一樣,說法不同,就像"衣服"和"服裝"
古代中國皇帝頭上戴的王冠叫什麼?前邊垂有多少串串珠子?代表是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頭上戴的叫冠
冠上面要加冕
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語;
冕的上面有塊長方形的搓板,叫延。
延的前後沿都掛著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掛12串,諸侯掛10串。掛旒的目的是提醒天子,對待臣子要寬容,誰能沒有過失呢?
該閉乙隻眼的時候就閉乙隻眼,象隔著簾子看人一樣,不要總是明察秋毫。
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塊玉,
叫"充耳";
所以有"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的成語
12樓:蘋果樹下的守望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裡提到,為了參加各項禮儀,萬曆皇帝需要頻繁地更換冠服,有時一日達數次之多。萬曆皇帝的冠冕也各式各樣、千奇百怪,有一種是金絲製作的,精美絕倫,但又不同於歐洲式的全金屬皇冠;有一種叫做「冕」的,形狀頗像歐洲學者所戴的「一片瓦」,不過冕上的布板是長方形而非正方形,它的前後兩端還分別綴著12串珍珠。你會想,這掛在皇帝周圍的48串珍珠究竟起什麼作用呢?
黃仁宇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震驚:「這種珠簾是一種有趣的道具,它們在皇帝的眼前腦後來回晃動,使他極不舒服,其目的在於提醒他必須具有端莊的儀態,不能輕浮造次。」換句話說,皇帝的舉手投足必須合乎禮儀,如果膽敢輕舉妄動,那些珠簾就會擊打他的頭部表示警告。
這樣看來,皇帝的冠冕戴著並不好玩,做皇帝也不是一件那麼輕鬆的事情。
參考資料:《萬曆十五年》
13樓:牧雲揚風
九旒冕。「旒冕」是古代天子、諸侯在重大儀式上戴的前後墜有玉珠的禮帽,在古裝劇中經常能夠看到。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
(夏商周時代) 男子禮服 冕服: 是禮服中最尊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大帶、舄(禮鞋)等要件所組成。
冕服的主體是玄(黑色)衣、纁(黃赤色)裳、冕冠,衣裳上面繪繡有章紋、冕冠上則有旒。 天子在舉行各種祭祀時,要根據典禮的輕重,分別穿六種不同格式的冕服,總稱六冕,天子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十二章紋冕服,戴十二旒冕冠,冕服上的章紋數與冕冠上的旒數是相應的。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朱色,諸侯為黃朱色。
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稱為「舄」。 十二章紋中,上衣六章: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用繪。
下裳六章:宗彝、藻、火、粉公尺、黼、黻用繡。所有章紋均有取義:
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龍,取其應變;華蟲(一種雉鳥),取其華麗;宗彝,一種祭祀禮器,後來在其中畫上一虎、一長尾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終追遠;藻,取其潔淨;火,取其光明;粉公尺,取其滋養;黼(斧形),取其決斷;黻(作「亞」字形),取其明辨。只有皇帝能用十二章,公爵能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以下遞減,這就當時祭服制度的基本內容。弁服:
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女子禮服 禕衣:
為王后從王祭先王的奉祭服。褕翟:為王后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從夫助祭服。
是青色衣,畫褕翟(雉鳥)紋十二章紋,褕翟羽色亦為五採。闕翟:為王后從天子祭群小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
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鞠衣:為王后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后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君祭宗廟的祭服。祿衣:
為王后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一般服飾玄端: 自天子至士皆可穿,為國家的法服,天子平時燕居之服,諸侯祭宗廟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朝、叩見父母也穿這種衣服。玄端,衣袂和衣長都正2.
2尺,正幅正裁,玄色,無紋飾,以其端正,故名為玄端。 深衣: 一般用白布製作,深衣是上衣與下裳連成一起的長衣服,但儒家學者為了繼承上代傳統觀念,按規矩在裁剪時仍把上衣與下裳分開來裁,然後又逢接成長衣,以表示尊重祖先的法度,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14樓:瑪法童子
贊成牧雲揚風 的說法
15樓:淼ぁ鑫焱
哇噻,你們太行了!~~~
我每天上來長見識哦!~~~
16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頭上戴的交冕,有13串珠子
17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babymeng的回答
「皇冠」和「王冠」的讀音是什麼?
18樓:匿名使用者
皇冠 [huáng guān]
[釋義] 由君主戴的象徵至高權力的帽子,一般由貴重金屬製作,鑲有寶石
19樓:啊桐的小官人丶
皇冠【huáng guàn 】
王冠【wáng guàn 】
皇冠【huáng guàn 】釋義:由君主戴的象徵至高權力的帽子,一般由貴重金屬製作,鑲有寶石
王冠【wáng guàn 】釋義:象徵國王身分、權力的帽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帝王不戴王冠
2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的帝王帶的冠叫冕冠
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周朝禮儀規定,戴冕冠者都要身著冕服,冕冠的基本樣式以及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後代所沿用。唐代進行改制,創造了天河帶,並使用二十四旒。
明代以後,冕冠被廢除,代之以朝冠。
21樓:韓初平
戴的是皇冠而不是王冠
中國古代皇帝的皇冠為什麼有吊墜??? 10
22樓:東壁野老
皇帝戴冕冠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冕冠由冕板、冕旒、笄、紘、充耳等組成。
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統纊。」
延 又寫作綎,最上面的木板,又稱冕板,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之意。後面比前面應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傾斜之勢,即有前俯之狀,象徵國王應關懷百姓的含義,冕的名稱即由此而來。
旒 liu2 冕板兩端下垂的玉串。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帽卷 即帽身,圖中沒有標出。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紗,裡裱朱色紗做成。
玉笄(ji1) 插在帽卷兩邊的紐孔中,用於固定頭髮。
武 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鑲成。
纓 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絲繩,在頷下繫結,用於固定。
纊(kuàng) 是系在冠圈上懸在耳孔外的兩塊黃玉,叫做瑱(tiàn),俗名充耳。因懸掛於兩耳邊,象徵君王不能輕信讒言。
紞(dǎn)是垂在延的兩側用以懸纊的彩絛。有人認為其發展為天河帶。
天河帶 冕板上垂下來的一條紅絲帶,長度可以垂到下身,天河帶多出現在隋唐以後的畫中,(比如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宋代才有明確的定製;而本圖原本是漢代冕冠示意圖,自然沒有天河帶。
冕冠的形制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週之諸侯王公之旒有
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中國古代皇帝一天的行程,中國古代皇帝一天的行程是怎樣的?
五更天相當於清晨的5點到7點,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時間是這樣的 因為清朝的歷任皇帝大都比較勤奮 都要五更上朝,那時皇帝和大臣確實比較辛苦,有的家住的遠的擔心遲到甚至要半夜爬起來。其實早朝制度也不是絕對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親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23年沒有上朝,雖然他不來,但是政務還要辦...
古代皇帝是誰,中國古代皇帝誰活的最久?
中國歷史共有400多位皇帝,七個皇帝活過了70歲,七個裡面又包括4個活過了80歲。壽命超過80歲的有 梁武帝 蕭衍 85歲 464 549 清高宗弘曆 乾隆 89歲 1711!1799 宋高宗趙構 80歲 1170 1187 周武女皇 81歲 624 705 乾隆帝 清高宗乾隆 1711年9月25日...
中國古代皇帝住的宮殿都叫什麼,皇帝住的宮殿叫什麼
1 秦 咸陽宮 信宮 咸陽宮是秦帝國的皇宮,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咸陽市東區域。秦孝公十二年 前350年 秦國遷都咸陽,營建宮室,至遲到秦昭王時,咸陽宮已建成。最初咸陽宮位於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不斷進行擴建。據記載,該咸陽宮 因北陵營殿 為秦始皇執政 聽事 的所在。秦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