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這首詩是誰寫的是哪個朝代全詩是寫的什

2021-03-19 14:14:21 字數 6904 閱讀 3592

1樓:課文你來說

《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全詩內容如下: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翻譯:你本來就棲身在高枝之上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更是白白浪費自己的叫聲。

五更以後稀疏的聲音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就像那桃梗一般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已經平齊沒脛,覆蓋田地。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是一貧如洗全家像水一樣清明。

此詩通過描寫蟬的境遇,來借喻自己仕途不順的遭遇,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在查,意思是蟬在低頭喝清露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聲音自然能夠傳很遠,但不是借助秋風吹的

《蟬》是哪個朝代哪個詩人寫的'

3樓:課文你來說

《蟬》有兩篇古詩比較著名的。

1、《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首借物詠懷的詩。

2、《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首托物寓意的詩。

4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的虞世南: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了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所說的是哪一首啊?

蟬這首詩是哪個朝代的

6樓:

朝發白帝城 唐 李白(詩仙)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虞世南《蟬》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虞世南《蟬》

垂穗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

並不是借助了的秋風

8樓:寒風憶雪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聲音傳的遠是因為我站的高

並不是借助了的秋風

蟬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他的簡介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永興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請速度採納

10樓:金牛座的家庭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作者托物寓意,

一、二句以蟬的棲高飲露、蟬聲遠傳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標逸韻;

三、四句分別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滿張力,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全詩簡練傳神,比興巧妙,以秋蟬高潔傲世的品格自況,耐人尋味。

虞世南永興文懿公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欲,意志堅定努力學習。在陳朝時,曾任建安王法曹參軍、西陽王友。入隋後,官秘書郎、起居舍人。

隋朝滅亡後,被竇建德任命為黃門侍郎。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太宗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

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敬重。貞觀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

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

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30卷,但已散失不全。**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 4卷,收入 《四明叢書》。

蟬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11樓:匿名使用者

1. 譯文:

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2.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是首托物寓意的詩。原文: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3. 注釋:

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②清露:清純的露水。飲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發出。流響:指蟬長鳴不已,聲音傳的很遠。

④疏桐:高大的梧桐。

⑤居高:指棲息在高處,語意雙關。

⑥藉(jiè):憑藉、依賴。

寓意君子應象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藉、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雍容不迫的氣韻風度。

1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

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

注釋垂緌(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鬚,形狀與其有些相似。

清露:純淨的露水。古人以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響:指連續不斷的蟬鳴聲。

疏:開闊、稀疏。

13樓:匿名使用者

蟬(唐)虞世南

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譯文:

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14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答熱心網友

2019-09-04

1. 譯文:

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2.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15樓:匿名使用者

蟬低頭喝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它在高處聲音自然能傳的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吹送

16樓:匿名使用者

1:蟬低著一頭飲著清澈的露水。

2: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3:它居住在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

4: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17樓:匿名使用者

蟬低著頭喝著水,後面的你們自己猜吧

18樓:焦煜軒

蟬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高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他深湛的高自然聲音傳的遠並非是借助秋風而傳的遠的。

19樓:似水無痕

曾經是投影這甘甜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她身居高處。不是因為她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得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

20樓:匿名使用者

好嗨呦,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蟬唐,虞世南。

21樓:七彩公尺線涼麵

常低著頭飲著清澈的露水。

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他身居高處,聲音自然構成的圓。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22樓:匿名使用者

蟬低頭飲著清澈的露水,從梧桐樹上發出叫聲,身居高處聲音依然能傳得很遠,並非是借助秋風的力量。

23樓:匿名使用者

飲著清澈的露水,從高大的梧桐樹上發出叫聲。 它身居高處,聲音自然能夠傳的很遠,並不是借助秋風的吹送

24樓:匿名使用者

我告訴你,你給我乙個兆。謝謝?

25樓:wendy殿下

你有您是李培林紅公尺您1病

蟬的作者是什麼朝代詩人誰詩人將蟬怎麼化了.其中以蟬怎麼怎麼象徵高潔?

26樓:

《蟬》有兩篇古詩比較著名的。

1、《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首借物詠懷的詩。

2、《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是首托物寓意的詩。

《所見》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是出自什麼朝代?

27樓:牙牙的弟弟

袁枚,清朝。

《所見》是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寫了作者偶然所見牧童騎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過對牧童的動作神態變化的描寫,表現了牧童天真活潑機智靈活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情趣的特點。

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喜愛之情。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用語活潑自由、淺顯明了。

全文: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28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寫的,詩句是:

牧童騎黃牛,

歌聲振林越。

意欲捕鳴蟬,

忽然閉口立。

29樓:匿名使用者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女**尤眾。

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另有同名影視演員。

30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是袁枚出自清朝代,???

31樓:匿名使用者

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

32樓:匿名使用者

《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詩句是,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是哪個朝代的一人?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33樓:匿名使用者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出自唐初詩人虞世南的《蟬》

《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借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乙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

「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34樓:抖落晨星

出自唐代詩人虞世南《蟬》詩:「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在這首詩中虞世南以蟬的形象,表現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首句「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鬚,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故說「飲清露」.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

「垂緌」暗示顯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為三四兩句的「清」無須藉「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為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梧桐是高樹,著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著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

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了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借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

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乙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

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這首詩是誰寫的呀,《風》這首詩是誰寫的

這首古詩是李嶠寫的。原文如下 風唐代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釋義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詞意解析 解落 吹落,散落。解 解開,這裡指吹。三秋 秋季。一說指農曆九月。能 能夠。二月 農曆二月,指春季。過...

這兩首詩是誰寫的?這首詩是誰寫的?

燕壘生,寫得很好。真不容易。是燕壘生沒錯啊,嘿。都是燕壘生的原創。這首詩是誰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這首詩名叫 絕句 作者是唐代的大詩人杜甫。這首詩是誰寫的?元日。王安石 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譯文。在陣陣轟...

請問木蘭詩是什麼朝代的,木蘭詩是誰哪個朝代誰寫的

1 木蘭詩 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 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2 木蘭詩 簡介 木蘭詩 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 樂府詩集 歸入 橫吹曲辭 梁鼓角橫吹曲 中。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乙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 替父從軍,在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