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夏天怎麼會有冰塊,古代皇宮中夏天為什麼會有冰

2021-03-19 14:57:47 字數 5547 閱讀 1545

1樓:我本良善

他們在夏日裡得到的冰都是從高山上弄下來 然後蓋上厚棉布(防止與外界熱空氣接觸)放到溫度地窖(溫度低)在古代冰只有有錢人能用的起2.有的富人家在冬天專門派人去山里鑿山泉結的冰,帶回來藏在專門的冰窖裡到天熱時用。這個冰窖一般是地窖,有一些隔熱措施。

3.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

我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很早就有 冰窖 啊 宋高承《事物紀原》雲:「《周禮》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

凌,冰室也。其事始於此。《鄴城舊事》有冰井台。

《魏志》雲: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臺以藏冰,為凌室,故號冰井。《宋朝會要》曰:

建隆三年,置冰井務,隸皇城司也。」清代冰窖分三種:官冰窖,府第冰窖,商民冰窖。

唐朝時又發現了硝石溶於水能吸熱 從此可以人工製冰了

3樓:薛鴻暉雀名

1,製造冷飲,必須先有製冰裝置,在古代當然無法做到。但是,他們卻很早就懂得了

冬季採冰以供夏用的方法,也就可以用冰來製造冷飲了。《周禮》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

」是說凌人掌管冰政,在冬季十二月大寒之時,主持斬冰之事。而要窖藏夏天冰塊,需要量的三倍才夠用,因為其中的三分之二會在凌陰中融化。《詩經·七月》中說: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二之日」、「三之日」即週曆的二月和三月,「凌陰」是指山陰處的藏冰地窖。此詩說的是古代陝西這個苦寒之地的鑿冰藏冰的時間。

2,通俗的講,就是古人在三九天鑿取冰塊,

將它儲存在山的背陰面的山洞或地窖裡,等到夏天取出使用.

為了防止冰塊融化,

古人還會在它的上下和四面鋪上厚厚的稻草用來隔熱.

古代皇宮中夏天為什麼會有冰

4樓:匿名使用者

在中國古代皇宮中,冬季將冰貯藏在冰窖中,到了夏季從冰窖裡取出,用於降溫。據《詩經.七月》記載,2023年前的臘月,人們「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所謂凌陰就是冰窖。

在清朝時恭儉冰窖位於恭儉五巷5號。據《大清會典》記載,清廷在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十八座,由工部都水司掌管,統稱「官窖」,特供宮廷和官府用冰。皇室就靠這些冰塊度過炎炎夏日。

恭儉冰窖即為其中一處。冰窖坐西朝東,屋面為雙勾連搭合瓦頂,半地下建築,由城磚砌築,牆厚一公尺左右,內部為磚拱結構。

潘榮陛著《帝京歲時紀勝》載:臘八日御河起冰貯窖,通河運冰貯內窖,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窖,開謻門運之。各門護城河打冰,於河邊修土窖貯之,夏日出易甚便。

引文中的謻門,今存;當年是專門為向雪池冰窖運冰的門,平時常閉而不開。也就是以前皇家每年臘七臘八夜裡子時開始取冰,將河面的凍冰層鑿成一公尺見方的冰塊,放入冰窖封存,等到來年夏季取出使用。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宮廷中,冬季將冰貯藏在冰窖中,夏季放在室內,用於降溫,這實際上也是空調的雛形。據《詩經.七月》記載,2023年前的臘月,人們「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所謂凌陰就是冰窖。

清朝時,北京城共分四處設冰窖18座,統由工部都水司掌管,共儲冰20.57萬塊,皇室就靠這些冰塊度過炎炎夏日

把天然冰放進乙個大木桶裡,加入運量的食鹽,這樣的木桶就成了乙個「土冷凍室」。這是因為許多純淨物質一旦摻入雜質,它的凝固點就會降低。放在大木桶裡的天然冰,加入適當的食鹽,就會因凝固點降低而熔解;冰熔解時要從小鐵筒的水中吸熱,小鐵筒的水就會放熱凍結成冰。

這就是製作冰棍的道理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的方法是冬天把製作好的冰塊埋在地窖裡儲存

7樓:匿名使用者

北京後海就有個冰窖.

古代沒有冰箱,夏天冰塊是怎麼來的?

8樓:小小女人的努力

不是只有冰箱才能製冰,古代雖然沒有冰箱,但是有天然冰以及利用硝石製冰,同樣可以解決了古代用冰的需求。

古人最先獲得的冰塊是天然冰。在冬天有些地方的天氣會特別嚴寒,大自然把水自動凍成了冰塊。在先秦時代,古人就是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的。

為了達到夏天也有冰塊用,古人會對冰塊進行藏冰。藏冰就是把冬天的冰塊藏起來,到夏天可以取出來使用。

古代藏冰方法比較簡單。每到大寒季節,在冰塊最堅硬的時候,古人就會開始鑿冰,把鑿的冰塊運到冰窖裡,在冰窖地面用新鮮的稻草跟蘆席鋪墊,再把冰放到上面,然後在冰塊上面覆蓋上稻糠、樹葉等比較能隔溫的材料,最後密封窖口,到夏天的時候再開封。這樣的藏冰方法,冰到夏天會有三分之二的會融化掉,所以古人會按夏天需求量的三倍進行藏冰。

到了唐朝末期,由於偶然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以使周圍的水溫降低直至結冰,於是便發明了利用硝石製冰。硝石製冰的過程並不複雜,準備兩個一大一小的容器,分別在容器內裝入水,在小的容器放進大的容器內,再不斷的在大的容器中加入硝石,小容器內的水就會慢慢結成冰塊。

隨著夏天用冰難度不斷降低,古人還發明了冰鑑。冰鑑就是古人用來盛冰和製冷食物的的容器,具體方法是將冰塊放在乙個木製或青銅製作的箱子裡,然後可以往裡面放食物達到製冷目的,放在屋內,既能製冷儲存食物,還可散發冷氣使室內涼爽。作用可以說相當於現代的冰箱和空調了。

9樓:wui崔

古時候人們都會挖地窖用來專門的儲存冰塊,在冬天的時候將冰塊弄好存在地窖中,夏天的時候就可以用了。

10樓:小小呂子博

古代雖然沒有冰箱,但是他們會挖地窖呀,可以把天然的冰塊放到冰窖裡。

11樓:小雨點愛你呵呵

我認為他們可能是利用冰窖來製成的然後儲存到夏季使用。

12樓:小哥跟我回家

古代是有冰窖的,都是用的天然冰然後想辦法儲存起來。

13樓:美丫檸檬布丁

古代沒有冰箱,冰是用大窖儲存的,外面做好保溫,是不會融化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放置在專門製作的冰窖中來儲存的。

古代的冰塊是怎樣儲存到夏天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製造冷飲,必須先有製冰裝置,在古代當然無法做到。但是,他們卻很早就懂得了

冬季採冰以供夏用的方法,也就可以用冰來製造冷飲了。《周禮》載:「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

」是說凌人掌管冰政,在冬季十二月大寒之時,主持斬冰之事。而要窖藏夏天冰塊,需要量的三倍才夠用,因為其中的三分之二會在凌陰中融化。《詩經·七月》中說:

「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二之日」、「三之日」即週曆的二月和三月,「凌陰」是指山陰處的藏冰地窖。此詩說的是古代陝西這個苦寒之地的鑿冰藏冰的時間。

自周代起,後來的各個王朝,都設專門的官吏管理冰政。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提到北京皇家冬日採冰的事,由皇帝親近的侍臣「中涓」負責,當時採冰的時間從農曆十二月初八開始。

窖藏的冰,到三伏炎暑再取出來使用。皇帝以賜冰給大臣表示一種特別的寵信:「六月夏季,正當伏日炎暑之時,內殿朝參之際,命翰林司供給冰雪」(宋·吳自牧《夢梁錄》);「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帝京景物略》)。

無論宮廷還是民間,這種窖冰一般都不直接食用,一是用於室內降溫;二是用來冰涼食品,因此就有了冷飲。

在宋人所寫的《東京夢華錄》、《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書中,都提到當時汴京或杭州的冷飲品類,有:沙糖綠豆、漉梨汁、木瓜汁、滷梅汁、紅茶水、椰子酒、姜蜜汁、苦水、紫蘇飲、荔枝露水、白醪涼水、梅花酒、金桔團雪泡、沉香水等等。從中可看出,冰果汁和冰涼茶是宋人冷飲兩大類別。

清人顧鐵卿的《清嘉錄》中,說到蘇州夏日街頭叫賣「涼水」的情景:「土人置窖冰,街坊擔賣,謂之涼水。或雜以楊梅、桃子、紅花之屬,俗稱『冰楊梅』、『冰桃子』。

」其方法是把窖冰放在茶水或果汁的周圍,使其降溫。清人讓廉《春明歲時瑣記》載:「伏日……有捨冰水者,或有煎蘇葉、藿葉、甘草等湯於市中舍之,謂之『暑湯』。

」此書中還提到「(北京)市中敲銅盞賣梅湯(楊梅湯)者,與賣西瓜鏗聒遠近。」

此外還有一種「涼粉」可供談資。這種「涼粉」顏色淡黃,呈半固體、半透明狀,加入糖水和果汁,清涼可口。它是用薜荔的果實製成的,方法是將硬殼中帶粘性的種子取出,放入布袋裡,浸入冷水中,不斷用手揉搓,使所含之膠質物滲出布袋,經半個小時的樣子,就凝成半透明的「涼粉」了。

「木蓮即薜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饅頭』,俗以其種子浸汁為涼粉以解暑」

16樓:匿名使用者

放在指定環境的冰庫裡的

古代的夏天那冰塊是怎麼來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可使水降溫到結冰,從此人們可以在夏天製冰了。古代有專門管理此事的官吏,並建有窖冰的「冰井」。我國北方夏日暑熱,冬日結冰,故有於冬季藏納冰塊於冰窖以供來夏使用

1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帝王食用的冰塊是存在專門的冰庫裡.都是冬天存下的.冰庫相當於很深的地窖類.

19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是從北極運來的,來時有保溫措施

古代冰塊怎麼得來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夏天的冰塊是冬天的冰塊,冬天貯藏的冰,到夏天會融化掉2∕3左右,剩下的1∕3可供夏用。冰鑑和凌陰這類冰鎮低溫貯藏技術可以儲存冰塊。

上面這些冷藏裝置和設施,或出於都城宮殿,或發現於貴族大墓,皆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而到了唐宋以後,夏冰才成為商品,在市場上有得買了。不過古代一直都有賜冰制度,宋人有雲「頒冰論官職」、「職重冰則多」,這樣的做法直到清代。

21樓:

事實上,古代其實並不是製冰,畢竟也沒有冰箱,也沒有什麼可以製冰的方法,因此其實更多的就是存冰呀!

在每年冬天的時候,在大明湖水完全凍結的時候,大明湖附近的村民就開始準備存冰。首先得準備存冰地點。存冰地點就是地窖!

地窖!地窖!畢竟地底下會涼一些呀!

不然為啥都用地窖醃菜藏酒對吧!

地窖挖好後,下面鋪上草,趁三九天,大明湖冰結最厚的時候到大明湖裡去切冰塊,然後一塊一塊得從下往上摞起來,一直到地窖頂。摞滿後再在上面蓋一層草氈,草氈上面再蓋一層厚厚的黃土,最後入口也要用土封起來,這樣就很簡易的完成了乙個冰窖。等到夏天的時候,就可以把冰拿出來啦!

這樣的話,夏天就會有冰塊啦。

但是冰窖由於其特殊性,只能開啟一次,也就是說開啟後裡面的冰必須一次賣完,所以買冰的人都需要預約,預約量攢夠一冰窖的量以後才會開窖放冰,人們拿一張一張的冰票去取冰。所以其實,並不是王公貴族才能獲取冰塊,畢竟王公貴族一下子也用不了那麼多冰塊呀!

那麼除去權貴所需要的冰塊,剩下用的最多的,就是飯店,然後是部分家用,再就是走街串巷賣「冰溜子」的小商小販。等冰窖裡的冰取完了,人還沒**,門口有一群早等在那裡的小孩就一哄而上,去撿地上的碎冰吃。

所以其實古人的智慧型不得不讓人折服的!

古代後宮中都設有哪些部門,古代皇宮都有哪些部門

1 有尚宮 bai尚du儀 尚服 尚食 尚寢 zhi尚功六尚各2人,是正dao五品。下設有司2人,正六品。典版 制權2人,正七品,掌制2人,正八品。其他職位都是根據各自的職權相關設定。例如尚功下轄的四司為 司制 司珍 司彩 司計。總計是二十四司。2 除此之外唐代的內侍省也掌管宮廷內部事務。內侍省統領...

古代日本,為什麼沒有太監,古代日本皇宮中為何沒有太監?

都只關注切腹了!可能就沒注意這事吧!因為日本人少了,不可能不要那裡的 古代日本皇宮中為何沒有太監?因為日本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女帝執政的局面,她們顧慮的問題沒有那麼多,因而也就沒有想到太監這一層面。地域不同風俗不同,可能他們覺得太監是對人的一種不尊重 乙個國家和另外乙個國家的制度國情不一樣的 沒有人...

古代皇宮中王爺官職宮女太監的等級名稱

以唐朝為例 1 正一品官職名稱 大長公主 長公主 貴妃 淑妃 德妃 賢妃 公主 2 正二品官職名稱 昭儀 昭媛 充儀 充容 充媛 淑儀 德儀 婉儀 芳林 3 正三品官職名稱 婕妤 良娣 4 正四品官職名稱 美人 良媛 5 正五品官職名稱 才人 承徽 尚宮 尚儀 宮正 女史 6 正六品官職名稱 寶林 ...